•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彭德怀与林彪,是唯二指挥过百万大军的开国将领,谁的地位更高

    栏目: 百科 日期:2023-05-06 06:00:34 浏览量(来源:小杨

    [摘要]彭德怀与林彪,是唯二指挥过百万大军的开国将领,谁的地位更高?部分读者简单地认为,彭总和林总在红军时期,分别担任了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的军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又分别是...

    彭德怀与林彪,是唯二指挥过百万大军的开国将领,谁的地位更高?

    部分读者简单地认为,彭总和林总在红军时期,分别担任了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的军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又分别是两大野战军的司令员,1955年再同时授予元帅军衔,党内地位和军队级别应该相差无几,其实大错特错也!因为早在1931年起,彭老总就已经是林总的直接上级!


    先说红军时期

    彭老总正式成为红军的高级指挥员,当然是1928年6月的“平江起义”,时任湘军团长的彭德怀在革命的低潮时期,毅然率部起义走上井岗山,其初始职务是红5军军长兼第13师师长。

    某种意义上,已经是我军一个“山头”的代表人物,而林总此时的职务,不过是红4军的一名营长,而且还是刚刚由连长晋升的。

    至1930年8月间,中央苏区的红军扩编为红一方面军,开始下辖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彼时方面军总部的首长名单是:

    朱德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毛主席任总政委和总前委书记、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滕代远任副总政委,朱云卿任参谋长,整个方面军发展到30000余人。


    其中红三军团的总指挥(后改称军团长),由方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兼任,红一军团的总指挥,由方面军总司令朱德兼任,因为红一军团的整个指挥部都是由方面军司令部兼的。

    那么林总当时的职务是什么呢?红一军团主力红4军的军长,这还是连续破格提拔的结果。换句话说,在红军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形成了朱、彭两位老总“正、副总司令”的格局。

    至于红三军团长的职务,那也是以方面军首长的身份兼任的,因为两个军团经常分开活动。而林总仅仅是其下二级作战单位的军事主官,红4军之上还有军团、方面军两级建制呢。

    1932年林总晋升红一军团长,朱老总免兼,此时彭总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又当选为“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准确来说,当时的朱老总、彭老总已经是红军的“统帅”级人物,而林总仅仅是“战将”级的红军之鹰。


    就党内职务而言,彭总于1934年初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已经是中央领导,而林总还没有可能达到这个级别。

    在四渡赤水期间,由于红军经常奔袭敌人和大打运动战,指战员们特别疲劳又不太理解,林曾写信请求彭总“出来指挥”,个中细节,历史爱好者应该认真品,这个事的发生,也造成了毛主席和彭老总多年的误会。

    在长征的“最黑暗”时期,也就是红一、红三军团单独北上之际,中央红军主力14000余人临时整编为陕甘支队,由于朱老总正随四方面军行动,所以是由彭总出任陕甘支队的司令员、毛主席担任政委。

    军事地位已经很清晰了,因为林总当时的职务,是支队副司令员兼下辖的第一纵队司令员,仍然是直接下级。


    再说抗战时期

    1937年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时,彭老总的党内职务已经是“政治局委员”(1936年补选),军职为八路军副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不久朱、彭两位老总率领八路军的三个师,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众所周知,林总只是其中第115师的师长。

    1940年5月朱老总奉命返回延安后,我方于内部成立了八路军“前方指挥部”,以彭总为总指挥,全权指挥八路军各部在华北前线的抗日,尽管林总因伤已经不在前线,理论上仍然是彭总的部下。

    著名的关家垴战役期间,彭总曾经对129师师长刘帅发脾气,甚至要“取消番号”,上下级关系非常清晰。

    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彭老总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还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而林总刚刚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军委的职务也只是一名委员,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有什么区别,不需要详细解释了吧?


    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之初,情况是比较特殊的,当时我军还没有统一改称为“人民解放军”,而是仍然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作为全军的总部,对外仍称延安总部,以朱老总任总司令、彭老总任副总司令,林总的新任职务则为山东军区司令员。

    1947年3月24日,延安总部第一次正式使用“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名称,取代了原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的名头。总部领导人则基本保持不变,即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同时分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所以在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作战中,彭总是以解放军副总司令、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兼任的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也就是未来的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总始终是军政主官一兼挑),注意他是以上级首长的身份“兼任”,其党内军内地位,要高于其他所有大军区、野战军的军政首长们。


    指挥百万大军

    我军的大原则是“党指挥枪”,这跟敌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各级首长所指挥的兵力多少,跟军政级别未必完全挂钩。比如淮海战役成立总前委时,华东野战军42万兵力,中原野战军不过14万兵力,然而总前委书记却是由中野邓政委担任的,这是明证。

    解放战争中彭总指挥的部队数量,明显低于林总,那是因为两大战区和两大野战军的情况截然不同,西北人口稀少土地贫瘠,无论敌我都不可能养活太多的军队。

    包括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手底下也不过20多万兵力,所余部分兵力分别调往华北和豫西。同样,西北野战军从最初的28000余人起步,经过不断发展,到1949年初也不过155000余人,第一野战军拥有35万兵力时,那是接收了华北军区的两个兵团以后。

    而东北人口稠密工业发达,获得武器也较为容易,利于我军壮大力量,东北我军因此得以从10万人马发展到百万之众,这是环境和形势所造成的,跟部队首长级别没有直接关系。


    各大军区和野战军无论拥有多少部队,那也都是党的武装,军政首长都是中央军委根据情况任命的,而党内地位和军队资历则是历史形成的,这是两个赛道。

    兵力较多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调任中野时只能屈居第一副司令员,副司令员粟裕战功卓著亦只能授大将衔,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彭老总真正能够指挥百万级别的大军,已经是建国以后的抗美援朝时期,成分来自各大野战军的志愿军,兵力峰值为134万余人。


    而这一数字,林总早在解放战争后期就达到了,1948年辽沈战役前,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为103万人,至1950年底,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的所属兵力达到了150人!

    但是这并不影响,彭老总始终是林总的上级,从党内到军内的地位莫不如此,我军历史上,可以习惯性称为“老总”的仅有朱、彭、贺、陈、徐等几位老帅,林总这么称谓是不合适的,如果兵多就得地位高,那不成了张某焘之流了?

    1955年授衔时,彭老总的元帅排名不出意外,紧随朱老总居第二位,而林总尽管“进步”较快也只能排名第三,如此排名即便是军事地位也是非常客观的,千万别误读历史,至于1959年以后的事情,那得另当别论了。

    彭德怀与林彪,是唯二指挥过百万大军的开国将领,谁的地位更高?

    首先你的问题就不对,唯二指挥过百万大军的开国将领是林彪和邓小平。

    彭德怀指挥的志愿军虽然先后一共有百万,但是同时在朝鲜的军队没有百万。

    林彪指挥的四野确实有百万之众。

    另外同时有指挥过百万军队的是邓小平,担任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元帅和大将都受他领导,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一举解放了全中国。

    至于比林彪和邓小平谁的地位高,除了后来林彪反革命集团、邓小平领导中国走向改革开放这些众所周知的因素,这两人的地位长期都是平起平坐的。

    30年代以前,邓高于林。1928年邓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时候,林彪只是井冈山上的连长。1929年邓年领导百色起义指挥红七军红八军的千军万马的时候,林彪也只是个团长。

    30年代到50年代,两人平起平坐。林担任115师师长,邓担任129师政委。1945年两人同时任中共中央委员。林担任东北局书记兼东野司令和政委,邓担任中原局书记和中野政委。林作为总前委书记指挥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邓作为总前委书记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55年两人同时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邓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58年林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1966年-1971年,邓被打倒,林成为党的接班人,二号人物,林高于邓。

    1973年-1997年,林成为反革命集团首脑,邓两次复出,最终大器晚成,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