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毕业考上县委办了,应该继续参加国考往市里考吗?毕业进入县委办,从校门到公门,还是公门里的核心岗位,恭喜你拥有了一次接受锻炼的绝好机会。如果你是事业编,那可以继...
刚毕业考上县委办了,应该继续参加国考往市里考吗?
毕业进入县委办,从校门到公门,还是公门里的核心岗位,恭喜你拥有了一次接受锻炼的绝好机会。
如果你是事业编,那可以继续参加国考进市级单位。但是据我所知,一般国考税务和海关的岗位较多,别的重点部门的岗位都放在了省四级联考中。从考试的难度来说,并不是重点部门难考,偏的部门好考,这个得看岗位竞争比。当下很多年轻人躺平,你认为的重点部门反而报考人少,而妇联、工会等这些偏的部门报的人数多。所以如果可以参加国考、省考,放心大胆的选择你认为的重点部门。如果考上,平台还有能力要求都要比县委办要强很多。
如果你是行政编,那你大概率是不能参加国考、省考的,一般在公告中会明确规定“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所以你就要珍惜县委办的平台,提升自己的视野和写作能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让自己得到县委领导的认可。如果还想去市级、省级平台,那县委办相比别的单位,还是有很多的遴选机会。无论是单招、推荐、统招,县委办工作人员通过遴选到省市部门的机会要大于其他单位的人员。
刚刚毕业,前途一片光明,把握住机会,好好努力吧。
刚毕业考上县委办了,应该继续参加国考往市里考吗?
我先举两个同学的例子,供你参考,然后再详细论证你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本,是你选什么起点的问题,而不是考不考的问题,先给一个定性的说法,县委办是一个可上可下、可进可退的位置,已经超越你是否要考试不考试的选择问题。
我有两个同学,当年大学毕业,一个进了国家某局,一个进了当地县委办。我们当年非常羡慕这个某局的同学,一步登天一样,直接到峰顶。相对来说,这个县委办的同学就是去了基层。大概十年吧,十年聚会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差距拉开了。
某局这位同学在大机关,起点就是副处,也算发展快的,五年副处,十年还是副处。县委办这位同学,在县委办写了几年材料,立下汗马功劳,期间也有机会上调去市里省里,但他跟紧书记,哪里也不去。在县委办提了副科、正科,然后下放到大乡镇当一把手书记,锻炼两年后,返回县委办当主任进常委,副处级。后来县委书记进市里副市长,带他过去做了分管大局的局长,正处级。十年跨越四级,而且成为实权派。
同学聚会,局长同学是坐着奥迪来的,最后酒店还给聚会免了单,那个风光,那个气度,那个范儿,比外国总统还牛。再看那位当年风光无限的某局副处同学,是骑着自行车来的。当然了,也许是人家低调,不过据了解,某局比较清闲,在北京住着一间56平米的小房子。别说请客了,连个发票都不敢拿出去报销。
当然了,人生的境界,不能论这些表面的东西,但是职务的发展,也是有区别的。这位局长年轻有为,如果将来副市长升书记,他未必不能升为副市级。某局那位同学慢慢熬着,未来也可能熬个副市级。这个职位,在国人眼里,已经是高干了。其实,升到这个层次,一般人也只有两条道:一种是从领导身边快速崛起,一种去大机关慢慢熬。
第一,首先说你有了县委办岗位,一定时期内不能参加国考。这不是重点,你的思想是去考一个冷门的市里岗位。我否定的是你的这个想法。如果没有比县委办更牛的岗位,建议你留在县委办。因为县委办的人,要么是当地的实权派,要么可以上调到省市一级的。只要你会写材料,懂人情世故,这条路基本就是必然的。
第二,入职县委办,不管是否安排你做文字,你一定要练出文字能力,这是你职场道路的硬通货。你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写好大材料,二是做人做事低调务实,把领导服务好,也不要得罪其他人。不用三五年,天时地利人和,你就可以顺势而为。如果你得到书记的欣赏,你放心他会帮你创造天时地利人和的。作为县里一把手,搞定一个正科是分分钟的事情,搞定副处也是很大的权重。
第三,入职县委办,还有一个鱼和熊掌兼得的好处。如果你去了清贫部门,你可能是在清贫中熬,接触的层次和视野也比较小。你在县委办,一定要当上书记的秘书,实在不行,也要干上综合文字。你跟着书记,他的格局就是你的格局,他的层次就是你的层次,他的圈子就是你的圈子,你可以接触到很高的层次,接触很牛的人脉。现在的县委书记已经通到北京的。你的视野和格局,远远超过一般人了。你在这个格局上,你的福利待遇会差吗?围着你转的人,估计就要烦死你了,此处省略一万字。
综上,如果往上没有超越县委办的职位(市委办、省委办),与其搞一个市里冷门职位,不如在县委办上两条腿走路,生活和事业都不耽误。你在县委办,你的老婆孩子家里都会受到照顾,因为领导希望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你的后顾之忧比较少,你进可以进到更高层次的好部门,你退可以退到大单位大乡镇当一把手。前提是你要好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