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时候皇帝,太后动不动就给臣子赐毒酒,不喝不行吗?不喝还真不行古代皇帝给大臣赐毒酒,那么大臣明知会死能不喝吗?当然是不行的。其实毒酒不过是皇帝赐死大臣的一种手段...
古时候皇帝,太后动不动就给臣子赐毒酒,不喝不行吗?
不喝还真不行

古代皇帝给大臣赐毒酒,那么大臣明知会死能不喝吗?当然是不行的。
其实毒酒不过是皇帝赐死大臣的一种手段,一般常见的还有白绫,匕首,很多时候都是三种一起赐下,大臣三选一。大臣明知是死,能不喝吗?当然不行。
先不说大臣因为什么事情得罪了皇帝,但皇帝赐下毒酒的时候,其实也就表明了大臣与皇帝的斗争之中,大臣已经彻底的失败了。你可以想象一下,汉献帝有能力给曹操赐下毒酒吗?汉献帝要是真敢赐,估计曹操一个眼色,这毒酒就会被灌入汉献帝自己的嘴巴里。历史上并不是只有皇帝赐予大臣毒酒,权臣毒杀君王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
所以皇帝赐予毒酒其实就表明了大臣在于皇帝的斗争之中处于完全的下风,毫无反抗之力。这个时候,大臣除了喝下毒酒,其实没有别的选择。
要知道赐下毒酒,其实算得上是相对体面的一种死法,在古代的死刑可不仅仅是赐予毒酒这么简单,另外还有绞刑,斩首,腰斩,凌迟等等,赐予毒酒算是给大臣留下了体面,不用遭遇酷刑,而且保留了全尸,而且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牵连家人。
而且皇帝赐予毒酒,自然是会有人来赐予,一般是太监。太监的一个任务就是监督大臣喝下毒酒,因为太监需要回去复命,并不是说把毒酒给大臣就行了。回头皇帝问大臣喝了没有,太监回答说不知道是不可能的。所以太监会看着大臣喝下毒酒,这个时候如果大臣配合,一般太监会给大臣一点体面甚至给一点时间给大臣交代后事。但如果大臣反抗,估计太监就是把毒酒直接灌入大臣的口中了。
所以对于大臣来说,不喝是真的不行,否则可能会死得更惨,甚至牵累家人。
古时候皇帝,太后动不动就给臣子赐毒酒,不喝不行吗?
总得来说必须得喝,因为喝比不喝好一些!
有句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皇帝赐的毒酒怎么着都得喝;按理说太后赐的毒酒可以不喝,但满朝文武无非又都是皇帝一家的家臣罢了,如此一个家臣哪来的别的选择?太后赐的酒,也相当于是皇帝赐的酒,总免不了一死的。
另外,赐毒酒,那也是皇帝或太后的一种恩宠了!因为被毒死还能有个全尸、死相还好看一些,总比刀兵加身更好一些吧?古时候的人,可是非常在意这一点的。再者,赐毒酒既然是一种恩宠的显示,那么其中也或多或少的含有一定宽恕的意味、兴许会不涉及死者家人或有从轻发落其家人的意思在内,故而这酒必须得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