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岁的儿子在学校做生意,别人用他一次削笔刀给他五毛钱,自己觉得不妥,应该怎么教育他?先搞清楚教育孩子的理由,比教育孩子更重要。所谓“自认不妥”的含义何在?无非是...
七岁的儿子在学校做生意,别人用他一次削笔刀给他五毛钱,自己觉得不妥,应该怎么教育他?
先搞清楚教育孩子的理由,比教育孩子更重要。所谓“自认不妥”的含义何在?无非是世俗的观念,孩子不该与金钱挂钩, 学生不该与恋爱挂钩。难道我们的孩子,从小就不能有财商吗?
在西方,儿童经济会被鼓励,甚至羡慕:“某某家小孩真棒,已经能自己赚零花钱了。”但
是在国内确实需要区别对待,合理引导。毕竟我们的文化传统是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其
实孩子从小就有经济观念,并不是坏事,即使他只是有想法,有好奇心,那也是一种财商
天赋的,不是每一个小孩都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
在实用价值与传统文化之间,选择德“财”兼备,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更有益处。
虽然只是一个小孩的敛财举动,在过去,大概率会选择呵斥:“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怎么
能收钱呢”?但在经济发展占主导地位的今天,社会竞争的压力已经无穷大。我们从小理解
的礼义廉耻,在生存竞争中,并没有什么帮助。

太规矩的孩子要预防将来变成书呆子。
10多年前,我们单位来了8个大学实习生,有4个分到我们市场部,跑业务,跑啥业务?
推荐用户安装我们的固定电话,那时候做业务是相当的困难,我们单位是做通信业务
的,叫中国铁通,由于是铁道部转通信的新公司,外界并不熟悉我们,别人都不知道中国
铁通是个啥?没听说过。
分来的4个大学生由我带队外出跑业务,我虽是学通信的,但知识远比不过大学生。我当时
心里是相当没谱呀,四位响当当的大学生,怎么带呀?感觉心里特别地没底气。
真正上了战场,就并非我想。安排大家分散扫楼任务,有3个不但没有完成任务,还有两个
女生哭着回来,问他们原因,他们回答:“物业不让进小区”。我问他们是怎么跟物业说话
的,他们回答:“他们说进去发传单的”,然后物业就不许他们进小区了,不让进就算了,
还吼他们,说她们一天天的像个强盗一样,就想溜到小区里边去做坏事。
我听到差点气冒烟,这些物业的,真有点过分了。我也理解,从少在温室里长大的他们,
那里会想到自己堂堂大学生,竟然会被一个物管恶毒的讥讽,心里肯定受不住。可这就是
市场,你想要进小区,还真就得过物业那个关卡。反过来一想,这些大学生也太老实了,
好好一个国企,被他们搞成传单公司了,太不会利用背书了。
但有一个令我很意外,他第一天就带回来两单业务。我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物业不让
进小区,他就忽悠那个物业,请物业宣传,然后按每笔10元的业务费给物业提成,如果业
务发展得不错,他可以向公司申请,给物业做小区独家业务代理。我眼前一亮,这个家伙
不错,有点意思,那会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与物业联盟的办法。我问他怎么想到这个办法
的,他说自己家一直是经商的,与人合作共同协作的事,他耳熟能详,也就试试看,能不
能忽悠那个物管合作。
那会儿让我明白一个真理:人太老实、太规矩不行,进入社会要吃大亏。

至于说别人用一次削笔刀收五毛钱,应该怎么教育他?
首先,人不能太老实,这虽然是时代的真理,但真善美还是要讲的,两者并不冲突,小孩
收钱可能只是个鬼点子,也可能是父母平时就是以给钱作为筹码,来要求孩子做事,然后
小孩照样搬运了大人的办法,但这里面确实体现了小孩的财商,这个苗头不必匆忙打压。
但要做合理地引导,不然真成为唯利是图的人,那就很可怕,会极大影响孩子的三观。
七岁的孩子,对三观没什么概念,你给他讲真善美的大道理,他直接听不懂。
说什么把钱拿来做公益,更是扯淡行为,学校没时间搞这些,家长更没时间搞这些。
我们需要教育孩子的重点是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唯利是图,做事要懂得区别对待,可以
引导小孩和他好的朋友可以免费分享削笔刀,对于不熟的,多次自己不带削笔刀的同学,
该收就收,不然别的小朋友不长记性。
要让孩子知道和自己同一战线的人,要互相帮助,对待陌生人,要有自己的态度。
不在一味地去做好人。只要孩子知道区别对待,就已经打破了唯利是图的风险。知道什么
人可以分享,什么人应该教训就OK了。教育不是一次性的,需要长期关注小孩的动向,及
时地作出合理引导。
七岁的儿子在学校做生意,别人用他一次削笔刀给他五毛钱,自己觉得不妥,应该怎么教育他?
谢谢邀请。
讲一个真事给你听。一个朋友,父母是大学老师,自己是当地有名的眼科医生,长年各地巡诊,经济条件非常好。他有一个儿子,从小就表现出卓越的商业思维。五岁多去公园,看到铲沙子的玩具问问多少钱,然后告诉爷爷先不买,门口小卖店比这里便宜。出去吃饭,从来不在饭店要饮品,而是到就近超市去买。家里人甚至觉得孩子太会算计,不像这家人的孩子。
上学以后,孩子自觉开始做买卖。他家楼下是小商品批发市场,当发现价格差之后,他就提前统计孩子们需要买啥,然后第二天给同学带来。为了批发商品,他宁可早起半个小时。到了学校,他卖的东西比学校周边价格要低,有时还搞一些赠送,整的在同学中人缘还挺好。
后来,老师发现了他的经商行为,就找他谈话。孩子竟然通过自己的争取,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他只和爸爸说:“我保证不耽误学习就是了。”家长刚开始也反对他做这种事,但最终老师和家长都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这个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能保证班级前十。他非常享受自己的经商过程,未来的理想是做大生意。这个理想和全家人的希望出入很大,但除了尊重,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七岁的孩子在学校,同学借用一次铅笔刀收五毛钱,这种做法我并不反对。如果是偶然为之,那纯粹是鬼主意多、好奇心强,所作行为带有尝试、探索性质。如果经常这样,说明其他同学不长记性,理该受罚。这里需要和孩子强调的是:第一次借,第二次才收费,但做所有事情都要得到老师和身边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