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苏麻喇姑为什么地位那么高(苏麻喇姑在宫里的地位)

    栏目: 百科 日期:2022-11-02 08:00:25 浏览量(来源:小米

    [摘要]在历史中,苏麻喇姑在后宫的地位高吗?有什么依据吗?1705年,93岁的苏麻喇姑病逝。康熙传诏让十二阿哥为她守灵念经。太监一下懵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战战...

    在历史中,苏麻喇姑在后宫的地位高吗?有什么依据吗?

    1705年,93岁的苏麻喇姑病逝。康熙传诏让十二阿哥为她守灵念经。太监一下懵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战战兢兢地问:“皇上,大清开国来,从没有皇子为逝世宫女念经的先例。这…?”


    闻听此言,康熙勃然大怒,一脚把传旨太监踢翻在地:“谁说她是宫女?她是我额娘!让你去你就去,哪儿那么多废话!”


    其实,苏麻喇姑去世之时,康熙并不在京城,为了见苏麻喇最后一面,他特意下旨停灵14天


    康熙回京后,不但按照嫔妃规格为苏麻喇姑治丧,还把她的灵柩安放在孝庄太后的灵柩旁边。


    不仅如此,康熙还下旨,让12阿哥亲自为苏麻喇姑念经守灵,而12阿哥胤祹在苏麻喇灵前哭得稀里哗啦,伤心欲绝。


    这苏麻喇姑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何一个宫女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还要从苏麻喇的出身说起。




    名为主仆,实为闺蜜


    1612年,苏麻喇姑出生在科尔沁草原,一个贫苦牧民家庭,她的蒙古族名字苏茉儿,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如此草率的名字,可见家里人对她有多么不重视。


    到了顺治后期,她才改满名为苏麻喇,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7岁时,苏麻喇凭借一手绝妙的女红,当上了科尔沁贝勒家二格格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


    其实,苏麻喇只比孝庄大一岁,孩子之间是没有世俗尊卑观念的,两人自然而然成了无话不谈的玩伴,和最好的闺蜜


    1625年,13岁的孝庄嫁给了34岁的皇太极,作为孝庄的贴身侍女,苏麻喇自然而然地随着孝庄一起到了后金都城盛京。


    孝庄在皇太极那里并不受宠,在远离故土的日子,是苏麻喇陪着落寞的孝庄,度过了一个个寒冷寂寞的长夜,带给她些许的慰藉。


    苏麻喇更成了孝庄的心腹和得力助手。苏麻喇聪明机敏,办事可靠,忠心耿耿,不但把孝庄的日常起居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能帮孝庄分析解决问题,深得孝庄的信任依赖。




    1643年,皇太极驾崩,经过一番筹谋,孝庄6岁的儿子福临登基,但是以多尔衮为首的一众人马,对皇位虎视眈眈,特别是摄政王多尔衮,野心勃勃,对皇位更是势在必得。


    因此,多尔衮刻意阻止孝庄母子见面,孝庄忧心如焚,她既担心多尔衮篡权,又担心年幼的福临无人照应,被人钻了空子,遭人暗算。


    此时,又是苏麻喇站了出来,她冒着危险,秘密奔波于孝庄和福临之间,帮母子俩互通消息,传递母子深情。




    1644年,也就是顺治元年,年幼的顺治,顺利迁都北京,完成了皇太极终生未完成的梦想。于是,苏麻喇又随着孝庄皇太后,住进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颠沛流离,孝庄更真切地感觉到苏麻喇的聪颖机敏,忠诚可靠,她对苏麻喇更加信赖,把她看做是心腹知己。


    恰逢此时,孝庄寄予厚望的儿子—顺治皇帝,无心朝政,却陷入与董鄂妃的儿女情长之中不能自拔,于是,她不得不把目光放在刚出生的孙子玄烨身上。


    她把培养玄烨的重任交给了苏麻喇,让她教年幼的康熙学习满文书写。“玄烨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没有苏麻喇,就没有康熙




    1655年,(顺治十二年)十一月,玄烨生了天花,这在当时的清朝来说,无异于绝症,这病传染性强,且无药可用。万般无奈之下,孝庄只能忍痛把玄烨送到宫外的别院,任其自生自灭,听天由命。


    可是,心地善良的苏麻喇不舍得放弃玄烨,她冒着被传染的危险,近身侍候玄烨,日夜守候,精心照料,还搜集各种偏方为康熙治疗,经常骑马往返于慈宁宫和避痘所之间,忙个不停。


    也许是苏麻喇的一片诚心感动了上苍,渐渐地,康熙的天花竟然奇迹般地康复,只在脸上就留下了淡淡的痕迹。


    在宫外居住的这段日子,年幼的康熙对苏麻喇的依赖越来越深,他把苏麻喇当成了自己母亲一般来看待,还称她为“额涅”,“额涅”在满语中意为母亲,可见,在年幼的康熙心里,苏麻喇就是最亲最近,疼他爱他的那个人。


    她不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康熙,苏麻喇在艺术文化方面也熏陶着康熙。在宫外的这段日子,直到回到紫禁城,一直到了康熙六七岁,苏麻喇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不仅教他学习满文,也倾尽自己的全部所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位未来的千古一帝


    别看苏麻喇只是一介宫女,她从小受学识渊博的孝庄的熏陶,聪慧的苏麻喇学习了很多知识,她不仅精通蒙满汉三种语言,还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


    因此,在宫外这段时间,苏麻喇对康熙耐心教习,这才有了日后的康熙大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苏麻喇,就没有康熙。


    才华出众,设计冠服




    其实,苏麻喇的才华其实远不止于此,她还精通女红,绘画,很有设计天赋。


    康熙登基后,特指定苏麻喇设计登基冠服,苏麻喇没有让他失望,因为从小就擅长女红,再加上跟着孝庄这些年,她不但没有荒废,反而日渐精进,而且她本身就熟悉自己的蒙古族服饰,又喜欢对比研究汉族和满族的服饰。


    因此,她别出心裁地在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博采满、蒙、汉等各族服饰之长,设计出了一款花纹精致美观,构思独特新颖的冠服。


    这款冠服初稿一出就惊艳众人,特别是康熙,激动得夸赞说:“这高超的画法,连广储司的画师都望尘莫及!”


    后来,清朝廷的官服、妃嫔服、宫女服都是由苏麻喇亲自设计,在之后296年时间里,苏麻喇的这款设计一直在沿用,直到大清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设计也就是后来的旗袍,一直到21世纪,旗袍也是体现女性柔美身姿,展示东方风韵的一种服饰,受到各界女性,甚至国外友人的青睐。


    就这样,苏麻喇靠着自己的能力,在深宫里活得充实又宁静,在紫禁城,她是那个最特别的存在,她历经四朝,不是妃嫔,却有着比妃嫔更高的地位,她不受宠,却有着别人不能比拟的荣光。


    她和孝庄相依相伴60余载,虽然从来没想过,但是分别还是来了。


    品性纯良,抚育皇子




    1681年,孝庄太后阖然长逝。苏麻喇就像离群的孤雁,一下子陷入了悲伤、孤独、之中不能自拔。这些年来,孝庄太后不仅是自己的生活的全部,更是她的精神寄托,如今孝庄走了,就像把她的心也摘走了,她失魂落魄,郁郁寡欢。


    康熙帝看着苏麻喇的状态心急如焚,他担心长此以往,苏麻喇姑会崩溃掉。


    为了让苏麻喇有新的情感出口,康熙决定把自己的十二阿哥胤祹,交给苏麻喇抚养。


    其实,依照清廷惯例,只有嫔以上的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让一个宫女抚养皇子,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况且,此时的苏麻喇姑已经是70多岁,垂暮之年白发苍苍的老妪,哪里有体力精力照顾一个年幼的皇子?康熙只是为了让苏麻喇有个精神依托,每天看着这个新鲜的生命在成长,就是对年迈的苏麻喇最大的安慰吧!


    但是,苏麻喇在胤祹的成长中,还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康熙末年,众皇子陷入争夺储位的争斗,明争暗斗,异常惨烈。


    生性淡泊敦厚的胤祹,在夺嫡之战中,始终保持中立,不站队不表态,跟谁也不掺和,所以在雍正即位后,胤祹不仅没有遭受打击、倾轧,相反地他还一路荣升,后被封为郡王


    乾隆二十八年,胤祹无疾而终,享年79岁。在康熙的35个皇子中,他是最长寿的。


    可以说,胤祹能有这样的结局,与苏麻喇姑的悉心栽培、潜移默化的教诲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苏麻喇就是这样一个淡泊,无欲无求的人。但是,她还有一些让常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生活习惯,甚至是怪癖。


    特立独行,独特习性




    苏麻喇有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习惯,就是终生不洗澡。因为草原上缺水,所以蒙古族人节约水爱惜水,甚至到了惜水如命的程度。他们认为浪费水是会遭天谴的。


    因此蒙古族的苏麻喇从来不洗澡,只有在除夕夜,才用少量的水擦洗一下身体,还要把洗澡水喝掉,来表示忏悔之心。


    而且,苏麻喇还有一个怪癖,就是她生病从来不吃药,选择硬抗着。


    这一年苏麻喇已经93岁,她生了一场重病,本来就病入膏肓,身体虚弱,却仍旧坚持不吃药,因此她很快就油尽灯枯,走到了生命尽头。


    与世长辞,礼遇有加




    1705年,苏麻喇与世长辞。得知噩耗,不在京城的康熙犹如五雷轰顶,归心似箭。


    为了见她最后一面,康熙下令停灵14天。并且命令所有皇子都参加她的葬礼,此后众人一致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康熙还下令让苏麻喇姑亲自抚养长大的十二阿哥胤祹,为苏麻喇姑念经守灵,以报答养育之恩。


    阿扎姑将我养大,我无以为报。请求守灵数日,供献饭食百日,三七念经。)


    最后,苏麻喇姑棺木运往暂安奉殿,那是孝庄太后的灵柩安放处,遥想当年,主仆二人从科尔沁草原携手走出,来到这深宫院墙里,相依相伴,不是姐妹胜似姐妹。几十年光阴荏苒,如今,二人再度重逢团聚,可以永远相伴相守在一起。


    写在最后




    苏麻喇姑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她聪明机智,具有大智慧,她又善良勇敢,又独善其身。她的一生就是一部辉煌的人生大传。


    她出身微末,身份低微,但是皇宫里每一个人都不敢轻视她,她是史上最牛宫女,是史上最牛闺蜜。


    她一生未婚未育,去世后,皇宫里的所有皇子都为她恸哭。


    可能有很多人说,康熙和苏麻喇姑有男女之情,在很多影视剧里,也把康熙和苏麻喇姑的关系描写成姐弟恋,其实这是无稽之谈


    把苏麻喇和康熙说成是姐弟恋的影视剧,要么是编剧不了解历史,要么就是要博人眼球。


    康熙生于1654年,苏麻喇姑生于1612年,两人有着42岁的年龄差,苏麻喇姑是康熙奶奶辈的人,康熙怎么可能对她有男女之情?


    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康熙对苏麻喇姑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苏麻喇姑是他的守护者,是他的良师益友,在康熙的幼年,是苏麻喇姑教育启蒙他,给了他母亲一样的温暖呵护与关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苏麻喇,就没有康熙。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在历史中,苏麻喇姑在后宫的地位高吗?有什么依据吗?

    贴身侍奉孝庄太后60余年的时间,被孝庄视为亲妹妹。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是清朝开国冠服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代替孝庄照顾着年幼的顺治数年的时光,是康熙的满语启蒙老师。



    晚年,以宫女的身份抚养康熙序齿的第十二子爱新觉罗·胤裪,宫中上下,无论是康熙,还是妃嫔,亦是诸皇子皇女皆尊称她为“苏麻喇姑”(她的满名是苏麻喇)。去世后,康熙亲自为她举办隆重的葬礼,更有诸皇子为她日夜守灵,然后以嫔的身份葬入清东陵风水墙外东南方向新城。

    你说就这样的苏麻喇姑,她在后宫的地位能不高吗?

    苏麻喇姑,出生于科尔沁的一个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因家境堪忧,所以她早早的就被卖于科尔沁贝勒府,做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



    1625年,布木布泰与后金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作为贴身侍女的苏麻喇姑亦跟随。因布木布泰并未将苏麻喇姑当做侍女,而是姐妹,所以在盛京时,闲暇无事时布木布泰就继承教苏麻喇姑读书识字,如此加上苏麻喇姑头脑本就聪明,不出数年,她就学会了满语,并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

    1636年,皇太极正式建国,国号“大清”,随着国家的建立,相应匹配的礼仪、制度等也就随之要建立起来,而这其中尤以上下冠服诸制最为重要。当时皇太极还不知道该选哪些人去负责冠服的设计时,布木布泰就向皇太极推荐苏麻喇姑,皇太极允许之。之后苏麻喇姑不负布木布泰和皇太极的期望,她借鉴蒙古、汉族、满族三个民族的服饰,参与设计出一套独特的清朝冠服,《清史稿》载“国初衣冠饰样,皆其手制”,为后人所认可。



    1643年,皇太极驾崩,布木布泰的儿子福临被选为皇帝,年号“顺治”。因当时清朝为了防止后宫干权,有祖制皇帝和生母二人每月只能有一次见面机会,所以大部分时间,孝庄要想传什么话,就只能靠亲信苏麻喇姑,如此年幼时的顺治多为苏麻喇姑照顾着,而顺治与孝庄的联络,也多有她负责。当然别小瞧这个联络,要知道当时掌权的可是多尔衮,要让多尔衮发现苏麻喇姑暗地里继承帮助孝庄传话,她保不齐得受到严重的责罚。

    可以说苏麻喇姑与孝庄、顺治是过命的交情,而这也就是奠定了日后苏麻喇姑的地位要远超于宫女,甚至是普通妃嫔的事实。



    1654年,玄烨(康熙)出生,孝庄命苏麻喇姑负责照顾刚出生的玄烨。玄烨五六岁时,孝庄又让她为玄烨“手教国书”,负责教导玄烨学习和书写满文。而后,1655年,清皇宫流行天花,诸皇子皇女为了避痘全都到紫禁城外居住,玄烨则前往宫城西华门外今北长街路东一所宅第居住,这之后又是苏麻喇姑替孝庄往来与玄烨居所,替孝庄照顾着玄烨。

    如此,玄烨从一出生到长大成人,皆为苏麻喇姑照顾,这等感情说实在的与生母无疑,这等从小培养起来的另类母子之情,自然就让苏麻喇姑在康熙朝受到了远高于普通妃嫔的待遇。所以也就可以理解玄烨在登基后,会那般厚待苏麻喇姑,会让她一个侍女去抚养龙子龙孙。



    1687年,苏麻喇姑陪伴了60余年的“姐姐”孝庄太后病逝。看着自己最亲的亲人去世,已经70多岁的苏麻喇姑饱受着精神上的折磨,此时她每日都精神恍惚,悲伤不已,长期以往对她的健康是十分不利的,而康熙也认识到这点。这时候康熙为了让苏麻喇姑不再那么伤心,遂就决定将庶妃万琉哈氏所生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以此让她转移注意力。

    我们要知道,苏麻喇姑虽然极受恩宠,但她始终都只是一个宫女,而在清朝,按照规定只有嫔以上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如此让一个宫女去抚养皇子,这足以证明康熙帝对苏麻喇姑的信任和重视。



    1705年九月七日,备受清皇室信任和重视的苏麻喇姑病逝。此时康熙亲自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有皇十二子胤祹负责守灵,同时每日也不会其他诸皇子陪同守灵,而后,康熙将她安葬在清东陵风水墙外东南方向新城,其陵寝规格依照嫔的等级建造。

    如此,一个宫女能在死后由皇帝亲自操办葬礼,同时还有皇子为其守灵,更甚者还能以嫔的待遇入葬清皇陵的附近,这等待遇举世罕见,可谓甚前无古人之举,而这也足以证明苏麻喇姑在清朝的受重视程度。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