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易经来讲,应该是泰极否来,为什么我们说否极泰来呢?《易经》六十四卦序,据《易传》之说,有固定前因后果关系:第一乾,第二坤,,第十一泰,第十二否,,第六十四未济...
从易经来讲,应该是泰极否来,为什么我们说否极泰来呢?
《易经》六十四卦序,据《易传》之说,有固定前因后果关系:第一乾,第二坤,,第十一泰,第十二否,,第六十四未济。
泰、否,都是由三个爻的亁卦与坤卦上下叠加而成。不同的是,上下正相反:上坤下乾为泰,上乾下坤为否。
根据《易传.序卦》的说法,“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也就是,泰卦与否卦阴阳颠倒。
后世易学,有阴阳互相转换,“泰极否来”或“否极泰来”之说。
然而,七十年代考古发现的马王堆西汉帛书《易经》大不相同:
六十四卦卦名多有不同,仅八卦:键(亁)、川(坤)、辰(震)、筭(巽)、赣(坎)、罗(离)、根(艮)、夺(兑)。
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第一键(乾),第二妇(否),第三十三川(坤),第三十四泰,,第六十四益。
卦序不同,因果关系也就不同,也就不存在“泰极否来”或“否极泰来”之说。
帛书《易传》也不同,无《序卦》篇。通行本《序卦》说的六十四卦卦序的因果关系也就不存在。
帛书《易传》的八个卦卦名完全不同,也就不存在通行《易传》的“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之说。
帛书《易经》和《易传》颠覆了传统易学之亁坤。
从易经来讲,应该是泰极否来,为什么我们说否极泰来呢?
周而复来,我不太懂易经。[心][心][心][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