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刘禅投降后蜀国怎么样了(刘禅投降曹魏之时)

    栏目: 百科 日期:2022-10-28 06:00:32 浏览量(来源:小张

    [摘要]刘禅投降曹魏后是怎样度过余生的?事实上,刘禅投降曹魏后的处境,和网友们的想象大不相同,甚至于说,我们很多人都对刘禅抱有一种相当大的误解!真实的刘禅受三国演义的印...

    刘禅投降曹魏后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事实上,刘禅投降曹魏后的处境,和网友们的想象大不相同,甚至于说,我们很多人都对刘禅抱有一种相当大的误解!

    真实的刘禅

    受三国演义的印象,大众对于刘禅的认知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在大家的认知中,刘禅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不仅能力差,而且贪生怕死,以至于当邓艾仅仅率领两千残兵而来,就吓得他开城投降了。就刘禅的表现来看,他简直就是一个昏君,要是再和姜维最终宁死不屈的表现相比较,刘禅简直可以进入三国耻辱榜!可我们对刘禅的印象均来自于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乃是一部小说,是虚构的,真实的刘禅真的如此不堪吗?他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事实上,正史中的刘禅,虽然算不上是一个明君,但也绝对算不上是一个昏君!刘备的儿子并不少,他之所以会坚定地选择刘禅,完全是因为刘禅有真本事,这一点,我们从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中便可以看出来:“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在不少人看来,刘禅这个人非常懦弱,所以诸葛亮才能掌控蜀汉大权,但事实上,刘禅一点都不懦弱,他只是比较懒,比较贪图享乐而已。

    蜀汉老臣刘琰曾污蔑刘禅,说刘禅和他老婆乱搞,把刘禅气了个半死,这简直就是侮辱刘禅的人格啊,于是刘禅直接暴起,下令诛杀了刘琰,自此以后,再也没人以为刘禅懦弱,敢于诟病刘禅了。

    诸葛亮去世后,有人向刘禅提建议,想要清算诸葛亮,结果刘禅又一次暴怒,直接将此人下狱诛杀,震慑其背后之人。由此可以看出,刘禅这个人,一点也不懦弱,而且他还非常聪明,他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看重的人,打压背后的野心之人!

    之后的一件事情,再次证明了刘禅的聪明。当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更想对夏侯家的人动手,夏侯霸被迫逃亡蜀汉。面对夏侯霸,刘禅不仅热情礼遇,还用一番话巧妙地化解了两人之间的尴尬,打消了夏侯霸的顾虑,让夏侯霸彻底放心为蜀汉效力!

    《三国志》:及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儿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宠。

    从刘禅的种种行为来看,他绝对不是一个懦弱的昏君,相反,他还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皇帝!那么问题来了,如此聪明的刘禅,为何无法改变蜀汉的命运,为何面对邓艾的进攻,选择了开城投降呢?

    事实上,上述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蜀汉的国力相比于曹魏,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无论刘禅有多么的聪明,他都不可能带领蜀汉击败曹魏,诸葛亮如此逆天,尚且没办法击败曹魏,刘禅又凭什么呢?所以说啊,蜀汉的灭亡,完全不能怪刘禅!姜维数次北伐,蜀汉内部反对声音颇大,但最终姜维仍然能够成功北伐,为何?这不就是因为刘禅在背后支持他吗?刘禅这个人还是有匡扶汉室之心的,只不过蜀汉实力不足,确实不是曹魏的对手!

    另外,刘禅之所以面对邓艾选择了开城投降,其实也是形势所迫!一方面,邓艾的兵力绝对不止演义所说的两千人,按照正史所说,邓艾手下至少也有两三万精锐!另一方面,刘禅手中已经无兵可用了。邓艾刚刚打进蜀中时,刘禅并不想投降,他让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去抵抗,而诸葛瞻的军队中,还有刘禅的禁军,可见当时刘禅手中,是真的没有多少军队了。蜀汉的大部分军队,都在剑阁抵挡钟会,其他军队分散四处,根本来不及救援。再加上益州本土投降派也不想再打了,所以刘禅已经无计可施了,只能选择投降。

    说白了,刘禅投降,并非因为他懦弱,而是因为蜀汉确实不行了,他们已经无力抵抗了。而且在投降不久后,刘禅其实还有过一次反扑,想要改变命运!

    当时姜维写信告知刘禅,希望刘禅等待几日,以图复国。而姜维的计划则是,撺掇钟会作乱,引起魏军内讧,趁机召集旧部诛杀魏军将领,复兴蜀汉。遗憾的是,姜维的计划最终失败了,刘禅并没有等来复国的机会。但我们从后续魏军的报复行动来看,很明显当时蜀汉内部是有不少人参与姜维之事的!

    据三国志记载,魏军在平定钟会和姜维的内乱后,士卒失去了控制,在成都城内大开杀戒,诛杀了不少的蜀汉重臣,就连关羽的后人也未能幸免于难,遭到了灭族。很多人把此次事件简单地理解为魏军失去控制,这其实是不对的,这其实是一场针对性的打击,打击那些蜀汉的主战分子,那些参与姜维起事的主战分子。而大家想一想,若没有刘禅的授意,这些人会去配合姜维起事吗?

    总的来说,正史中的刘禅,绝非一个懦弱的昏君,不然他不可能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曹魏和东吴的皇帝,被内部权臣搞得狼狈不堪,可从来没人敢如此对待刘禅,可见刘禅的强悍!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刘禅败了,所以就算他再聪明,他也被毁描述成一个昏庸之人!不信我们再来看看刘禅投降曹魏后的结局!

    刘禅投降后的结局

    在大众的认识中,刘禅就是个贪生怕死之人,非常愚蠢,所以他投降曹魏后,也受尽了屈辱,典型的例子便是“乐不思蜀”!

    在“乐不思蜀”的故事中,司马昭邀请刘禅参加宴会,宴会中演奏起了蜀中的乐曲,蜀汉官员都潸然泪下,唯独刘禅神色自若,一点都没有伤感之情。于是司马昭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国?”刘禅回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刘禅的部下郤正听到司马昭和刘禅的对话后,趁上厕所的机会告诉刘禅,要是司马昭再问类似的问题,就要做出伤感的表情,表示自己非常想念蜀汉。

    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了类似的问题,刘禅按照郤正教他的回答,结果司马昭听了以后,立马就感觉不对劲,直接说这怎么像是郤正说的话,而刘禅也感叹的问到司马昭:“你怎么知道的”?自此,宾客大笑,刘禅愚蠢、无情的名声算是坐实了。“乐不思蜀”也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乐而忘本!

    很多人看完“乐不思蜀”,觉得刘禅真的是太愚蠢,太无情了,然而同前几十年的表现来看,很明显刘禅并不是这么愚蠢的人啊,他是非常聪明的人啊,他怎么可能说出这种话呢?所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不少人认为,刘禅之所以会如此回答司马昭,其实正是因为他大智若愚,他此时乃是司马昭的阶下囚,必须得借此保命!

    在本文看来,上述两种说法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乐不思蜀”的整个故事,都很有可能是虚构的!首先,我们从刘禅前几十年的经历来看,他不可能像“乐不思蜀”故事中表现得那么愚蠢;其次,刘禅虽是阶下囚,但并无性命之忧,因为当时并没有诛杀前朝皇帝的惯例!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怼天怼地,根本不给司马炎好脸色,结果他仍然被善待,并无性命之忧,而刘禅所面临的局面比孙皓好得多,他自然是没有丝毫危险的。所以说,刘禅根本没必要故意贬低自己,以自己的愚蠢来取悦司马昭!

    最后,“乐不思蜀”的故事中,存在着一个非常大漏洞,那便是郤正所说的话!司马昭问刘禅是不是想念蜀汉,目的就是为了试探刘禅有没有不臣之心,郤正作为刘禅的心腹,竟然会劝刘禅说想念蜀汉,想回蜀汉,这不是把刘禅往火坑里推吗?还嫌司马昭对刘禅的猜忌不够?除非郤正已经背叛了刘禅,投靠了司马昭!

    总的来说,“乐不思蜀”这个故事充满了漏洞,完全就像是别人编纂出来,故意抹黑刘禅的!而他们为何这么干,还不是因为刘禅的其他黑点找不到吗?只能说刘禅投降曹魏后,在各方面都做得滴水不漏,让司马家族找不到漏洞,只能通过编纂莫须有的故事,来给刘禅泼脏水,让刘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昏君,衬托出司马家族的英明!而从刘禅投降司马家族这么多年,司马家族却找不到刘禅的漏洞来看,刘禅投降后的日子,过得应该是非常谨慎的,并没有给人留下一点把柄!

    结语

    刘禅投降曹魏后,是怎样度过余生的?和网友想象的大不一样!在网友们的想象中,刘禅愚蠢、无情,在投降曹魏后过着没心没肺的好日子,但事实上,正史中的刘禅,在投降曹魏后,过得非常谨慎,行事滴水不漏,根本没有留下任何把柄,以至于司马家只能通过虚构“乐不思蜀”的故事来抹黑刘禅!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汉晋春秋》)

    刘禅投降曹魏后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投降后的刘禅,完全过上了“退休”生活!

    公元263年,司马昭分三路大军进攻蜀国,其中邓艾绕开姜维的防守,偷渡阴平,攻克绵竹,兵临成都,使刘禅猝不及防,索性投降了曹魏,蜀国宣告灭亡。刘禅投降后又是怎样度过余生的呢?

    让人想不到的是,他投降后,完全过上了“退休”生活。

    刘禅投降初,因蜀中产生蜀将姜维挑拨钟会意图谋反的变故,司马昭不得不把刘禅押往到了洛阳。 刘禅投降之后,司马昭为了稳定蜀汉的局势,并没有及时收押刘禅,而是借助了刘禅作为一国之君在汉中的威望,震慑了各部军队以及蜀汉各官员,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持蜀汉的稳定。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将军姜维一直对蜀汉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一心想着复国。

    当时,姜维告诉刘禅,暂且隐忍一段时日,不久就可以复国。为此,姜维假意投靠了钟会,想利用钟会和邓艾都想争夺功劳的机会,挑拨他们两人的矛盾,以便除掉邓艾,使钟会在蜀汉一人独大,到时候司马昭必定对钟会心存疑虑,而率军进驻长安。到时姜维再告诉钟会:司马昭此举是怀疑了你钟会将军,一旦主子有疑虑,不久臣下肯定被杀。而钟会也觉得姜维分析的有道理,于是决定谋反。只可惜因为走漏了消息,姜维和钟会最终都战死了。

    经过姜维和钟会的此次叛乱,司马昭于是觉得刘禅在蜀汉会有诸多不便,肯定还会有一些贼心不死的人想着为蜀汉复国。因此,司马昭派人将刘禅以及蜀汉的重要官员都押解回了洛阳,如此一来,刘禅就在洛阳被严加看管,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了。

    刘禅被押至洛阳后受到严密的监视,虽说被封为“安乐公”,但是因为生活在狭小范围内,日常只能深居简出。

    被押解到洛阳之后,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而蜀汉太子也被封为奉车督尉,蜀国大小官员皆有封赏。司马昭也没有杀刘禅,而且对于刘禅日常生活的提供,司马昭也未曾少给。刘禅算是过着锦衣玉食、美人相伴的生活。

    虽说不像当皇帝时那么威风,但是也生活得自在,还可以歌舞升平。而刘禅也更是善于为人,遇事小心翼翼,遇人更是谦卑,在司马昭面前更是唯唯诺诺。司马昭看到刘禅也是个胸无大志之人,为人的确诚实。 特别令司马昭高兴的是,刘禅的手下曾多次想建议刘禅复国,却都遭到刘禅拒绝,司马昭这才对刘禅彻底放下了心,没有杀害他。 司马昭怀疑刘禅,故意试探他,刘禅却说“乐不思蜀”,司马昭最终没有杀刘禅。

    虽然说刘禅在蜀汉为人中肯,唯唯诺诺,但毕竟是蜀汉的皇帝。司马昭年事已高,因担心自己死后刘禅再次谋反,所以司马昭经常派人去试探刘禅。 有一天,司马昭因确实对刘禅放心不下,于是宴请百官,想试探一下刘禅的想法。

    宴会上,司马昭故意让舞女们跳蜀地舞蹈,旧蜀国的官员们看了之后,一个个都泪流满面,可是刘禅却不动声色。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安乐公思蜀否?”刘禅答日:“此间乐,不思蜀也!”司马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时,刘禅身边的部下卻正建议他如果下次司马昭再问及此事,应该回答:“吾亲人的坟墓皆在蜀地,无一日不思念。”

    司马昭见刘禅跟手下嘀咕,于是走过去又问:“安乐公当真不思蜀?”刘禅把卻正教给他的话原封不动的回答了司马昭。

    司马昭听了之后觉得很奇怪,便问刘禅:“此话好像不是安乐公所能说出,可是他人所教?”刘禅吃惊地说:“正是他人所教,公何以得知?”司马昭顿时大笑不止,在场的曹魏官员无不感觉好笑。

    司马昭对众人说:“安乐公如此可爱,我无忧矣!”于是司马昭决心不杀刘禅。就这样刘禅在洛阳平安的度过了晚年。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刘禅逝世,享年64岁。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