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为什么东北会衰退(为什么东北会衰退?还可能复兴吗?)

    栏目: 百科 日期:2023-06-03 02:00:46 浏览量(来源:小孟

    [摘要]为什么东北会衰退?主要是软环境,说白了是制度体质问题,想办一点儿事儿,就得找人拉关系!此环境下,凡是有好处的地方、位置,这都被关系户占领着!还有一条,工资太低了...

    为什么东北会衰退?

    主要是软环境,说白了是制度体质问题,想办一点儿事儿,就得找人拉关系!此环境下,凡是有好处的地方、位置,这都被关系户占领着!还有一条,工资太低了,而且没有像样的企业公司,工作很不好找,大部分人是给个人打工。


    编辑

    为什么东北会衰退?

    我是东北女婿,老婆来自吉林靠近辽宁的一个小城市。因此,我到过几次东北,说说我的经历。

    故事一

    和老婆回东北,飞到沈阳,改大巴,预计半夜两点到老婆老家小城汽车站。

    在大巴上,就接到丈人的电话,说有位朋友非要开车来车站接。

    老婆说不要,自己打车回去。

    丈人说不行,朋友老热情了,难以推却,让我们下车后在哪里哪里等。

    半夜两点下了车,老婆很久没有来过,也不熟,问了几个人,才找到约的地点。到了那,却没有找到朋友,只好打电话给丈人。丈人又打电话给朋友,再回给我们,来回几次,终于接上头了,却发现这位朋友自己就是出租车司机。

    城市很小,开车一会就到,路上没来得及说上几句话。这位朋友说约的时候没有说清楚,等岔了,他在另一个地方等了一个多小时。

    到了家,丈人对朋友一阵感谢,然后要给他50块钱。朋友说,你这瞧不起人呢。于是,两个人厮打起来,打了五六分钟,朋友拿着50块钱走了。

    没有一个人在这件事情上得益:

    丈人担了人情,花的50块钱远远超出应该的出租车费;

    朋友耽误了一个多小时生意,如果正常做,恐怕不止50;

    而我和老婆在寒风中多折腾了一个小时才到家。

    这,就是东北的风格。


    故事二

    在东北请老婆的亲戚吃饭,找了家上档次的馆子,吃的也不错,最后买单的时候,我让服务员把账单给我看看。

    我拿到账单,扫了一下,是不是所有菜都上了,又大致算了一下十位数以上的部分。

    期间,丈人在旁边说,不用看了,不会错的。

    我没有听出这句话的语气,以为只是顺口一说,只是答应了一声,看完拿出信用卡买单。

    回家的路上,丈人一路没有说话,回家后忍不住发脾气,我的所作所为让他今后在家族里抬不起头了。

    我做错了两件事情:

      不该看账单不该用信用卡

    这两点都会让人觉得,我不是真心想请客。

    故事一和故事二,发生在十来年前,不知道现在情况有没有改变。


    故事三

    这件事就发生在两三年前,丈母娘打电话给我老婆,让买四瓶安眠药。

    我打电话给朋友,朋友说,这是二级精神管制药,即使是药房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在医院系统里查到这种药在库里的数量,而且每个月要清点一遍,出了问题责任很重。开这种药,一定要病人本人就医,而且医生每次最多开半瓶。

    朋友问我,你丈母娘有处方吗,为什么要这么多?

    老婆把这些问题回馈给丈母娘。丈母娘说,就是谁谁谁的谁谁谁的......的谁谁谁呀,你小时候她还抱过你呢。

    老婆把这种药的麻烦程度告诉丈母娘,丈母娘说,人家都知道我女儿在上海,结果你什么都做不了,我怎么给别人解释?你就是不肯帮忙,你现在变得跟南方人一样坏。


    三件事情,都说明了,对于东北人来说,做事情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为了挣得面子,而这与商业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尤其当身边全是这种想法的人,这成为全社会的行事风格,这个社会就逻辑混乱,无法发展了。

    我不知道其他到过东北的南方人是什么感受。从一下飞机开始,就感觉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中国其他地方都欣欣向荣,哪怕是中部,西南,并不富裕的省份,仍然让人充满活力。而东北的气氛让人窒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辩解,每个人都在抱怨不公,每个人都在等待。---- "振兴东北"计划已经好几轮了,你们究竟还在等什么?

    气候,港口,会影响经济生活,但是最后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如果东北人不做出改变,我在这片土地上看不到希望。

    ========

    没有想到参与的人这么多。

    我认为,人情社会是农业社会的特点。农业社会里,农民被约束在自己的土地上,大家需要相处一辈子,所以自然形成了人情社会。

    而商业社会里,人员流动大,需要经常和陌生人打交道,没有了农业社会的人情互相,就只能依靠法规来约束彼此,否则商业无法进行。

    就像体制外单位人员的人情世故明显低于体制内单位人员,因为体制外单位大家无需打一辈子交道,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打理自己的面子。

    中国社会从农业社会跑步工业化,商业化,还有大量人情社会风气,是正常的,在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已经明显从人情社会向法规社会过渡,而东北则是少数还保留浓重人情色彩的地区。

    我也不知道,是东北的改革不成功,造成社会风气仍然停留在人情社会;还是社会风气使得改革不成功;也许是互为因果吧。

    关于另外一个特征,大家都在等待,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样。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