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院药品已经实行零差价,为什么老百姓还是去药店买药?我老母亲吃的艾司唑仑片,属于管制药品,药店是没有卖的,每次只能坐车(车费2元)前去精神病医院开,到医院要排队...
医院药品已经实行零差价,为什么老百姓还是去药店买药?
我老母亲吃的艾司唑仑片,属于管制药品,药店是没有卖的,每次只能坐车(车费2元)前去精神病医院开,到医院要排队挂号一次(挂号费4元),到医生那里排队一次,开好药再排队结账一次,结完账再取号准备取药,拿着号再排队取药。
一系列流程下来估计两个多小时过去了。这还是本市内距离较近, 如果是县区或者更远怕是要大半天到一天了。
每次开药限量,最多一次30粒,总价值十几元,药价是不贵,但是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价值多少?那功夫比药价贵多少倍?况且跑来跑去,楼上楼下排队那个累谁都知道。
要是门口药店能够买到,三五分钟解决问题,它就是三五十元我大约也不去医院遭罪了。关键是老年病人无力奔跑医院,大都由儿女代理买药,可是年轻人因为工作忙哪来时间呢?
对有些人来说价钱不是问题,能够快捷服务,节约顾客的时间才是最好的服务。比如滴滴、外卖高铁、快捷酒店等等。
医院药品已经实行零差价,为什么老百姓还是去药店买药?
医院药品零差价,只是进价到零售价环节零差价,至于进价是多少是由政府招标决定的,并不是由市场决定的。
以某滴注液为例,国家定价19.50元,市场进价4.50元,经销商投标报价15.00元,经政府招标,下压报价20%中标,即12.00元。在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售卖给患者12.00元。但在药店进价4.50元,100%利润为9.00元,比医院药品零差率还便宜3.00元。
当然,按政府这种粗犷压价方式,也有药品中标价低于市场价的,中国有句古语: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中标药商会以缺货为由进行断供或以其他利润大的药品替代。所以,缺药的基本是招标价低于市场价的。
总之,脱离市场的招标不能降低药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