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婉容嫁给溥仪的时候,大清气数都尽了,为什么婉容的家人还要把她嫁给溥仪呢?这也印证了一句老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落魄的皇帝再怎么落魄,他也同样是正统王朝出身的皇家...
婉容嫁给溥仪的时候,大清气数都尽了,为什么婉容的家人还要把她嫁给溥仪呢?
这也印证了一句老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落魄的皇帝再怎么落魄,他也同样是正统王朝出身的皇家血脉。别说浦仪和伪满洲国,放到其他朝代也同样如此。
例如被逼禅让皇位的汉献帝,当年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是,当曹丕对他步步紧逼,众多所谓的东汉老臣也争相对刘协进行武力逼宫的时候,坚决站在汉献帝身边,与众多反叛者相对抗的并不是刘备,而是汉献帝的皇后和两个夫人——曹节、曹宪和曹华,三个女人都有一个统一的身份——曹操的亲女儿!

先不说三个女孩早就知道自己一直是父亲的政治牺牲品,单就地位而言,汉献帝再怎么是傀儡,人家也是堂堂的大汉天子,中原王朝的最高代表者,自己作为皇帝的皇后和妃子,自然也是位高权重。可一旦汉献帝退位变成山阳公呢?皇后稀里糊涂的变成了公爵的夫人,两个夫人直接下降成了公爵的小妾,自己本来就是老爹的牺牲品,地位还变得一落千丈,这种落差谁能接受?
或者从女性的PK角度来说,自己的嫂子甄宓(曹丕的妻子)本来也只是个王爵夫人,结果人家摇身一变成了皇后,可曹节这个正八经的皇后却稀里糊涂的下降成了公爵的媳妇,谁丢得起这个脸?
汉献帝是如此,末代皇帝浦仪也是如此,别看清朝的气数已尽,被逼退位的浦仪更是长期蜗居于紫禁城之中,至少在清王朝延续200多年的历史影响下,浦仪在台面上的身份还是相当尊贵的,别说是民国军阀,即便是后来的日本天皇,其对浦仪同样也是礼敬有加。虽然有作秀的成分在里面,但从皇族子弟的角度来说,天皇与浦仪都是皇帝,二人在礼节上的地位完全是对等的。

1935年4月,浦仪以伪满洲国皇帝的身份出访日本,日方直接派出了一整支舰队进行护送。抵达横滨时,前来迎接的日本百姓数以万计,到达东京时,浦仪甚至与裕仁天皇以平行的状态去检阅日本军队,还享用了日本天皇的御用车马。虽说是个傀儡,但在礼节层面,浦仪与裕仁天皇完全是平起平坐,这样的尊贵也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到的。
1935年,作为一个傀儡的浦仪都是如此,那么更早之前的这位末代皇帝自然也会有更高的地位,至少在这个环节上,婉容所代表的家族也同样经不起诱惑。
1922年,婉容嫁给浦仪,由于婉容的父亲荣源曾就任过蒙古八旗的副都统,最高时的身份为一品大员,婉容家族可谓地位尊贵。可这是在清朝尚未灭亡前,在清朝灭亡之后,也就是1911到1922年之间,作为清朝老臣的荣源干脆赋闲在家成了无业游民,昔日的尊贵早就成了过眼云烟。
一个逐渐落魄的老臣家族,还有资格嫌弃一个退位天子的地位吗?而在1922年,浦仪的身份和待遇可不是13年之后的状态,此时的浦仪还是拥有一定实权的。

1、根据当年的退位约定,浦仪虽然退出了皇位,但根据协商后的结果,中华民国仍然认可浦仪的皇帝身份,也会按照帝王身份来对待浦仪。
2、此时的清朝虽然已经灭亡,但同样按照约定,民国政府和各路军阀不得进入紫禁城,至少在这个皇宫区域,浦仪依旧是真真正正的皇帝,这里也是清朝最后的版图。对比后来的伪满洲国,退位后的浦仪真正保留了一丝尊严。
3、正因为这里是清朝最后的实际控制领土,紫禁城内仍然保留了上千名太监和宫女,还有少量持有武器的宫廷卫队,民国政府每年还拨发400万银元,以支付浦仪和麾下人员的开销,虽然实际并未全额支付,每年只有数十万到上百万不等,但对于浦仪而言,每年从天而降的银元和上千名忠于自己的奴才,自己还能在皇宫里只手遮天,这样的日子已经是相当惬意了。

来到这个皇宫当地主婆,手底下还有上千奴仆,还有少量武装护卫,每年还有民国政府拨发的银元,面对这样的待遇,浦仪家族有嫌弃的理由吗?这还没算婉容嫁给浦仪之后,荣源也借此有了一个新身份——紫禁城内务大臣,自己协助女婿掌管上千人,这个官位也不算有名无实,再加上自己身为皇帝岳父的身份,婉容家族只会觉得受宠若惊,又何来嫌弃之说?
不过当时的他们并不知道浦仪在那方面存在问题,如果提前知道的话,他们可就不一定把女儿往火坑里推了。
婉容嫁给溥仪的时候,大清气数都尽了,为什么婉容的家人还要把她嫁给溥仪呢?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家溥仪是皇上,虽然退位了,可是还住在紫禁城,还是很多满人心中的主子,嫁给皇帝可以光大门楣,婉容的家人都觉得是自己高攀了,当然愿意啦!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后——婉容
清朝虽然早在1912年就退位了,但是根据袁世凯的民国优待条约,末代皇帝溥仪还是可以住在紫禁城,而且每年还给溥仪几百万银元的生活费,小日子也是悠哉悠哉。
一转眼,当年六岁退位的溥仪长大了,皇帝长大了是要选妃的,虽然是退了位的皇帝,可是也不能含糊,皇帝大婚是大事。所以等到溥仪十五岁的时候,那些个太妃们就开始召集清朝宗室,商量给溥仪选妃。以前清朝皇帝选妃,都是很多姑娘站成一排,等到溥仪的时候,王室宗亲觉得这样不好,就改成了让溥仪看照片,看着照片选择,钟意哪个就在哪个姑娘的照片的后面画个圈。
据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交代,溥仪当时看照片时由于照片不清楚,溥仪觉得都和一个人一样,没有什么区别,溥仪只能看哪个姑娘穿的衣服颜色特别,于是溥仪随意画了个圈。原来溥仪选择的是文绣,其实并不是文秀漂亮,是因为溥仪看不见脸。溥仪选择完,送给太妃们看,其中敬懿太妃很是高兴,因为文秀是敬懿太妃所中意的姑娘。
但是端康太妃不同意,因为端康太妃中意婉容,并且理由很多,文秀不漂亮,出身贫寒,而婉容漂亮,知书达礼,多才多艺,家景不错,很合适。最后,端康太妃支持的婉容获得很多人赞同,溥仪就选择了婉容做皇后,而文秀既然被皇帝画了圈,也不能嫁给别人了,就封为妃吧!
郭布罗·婉容,达斡尔族,旗籍满洲正白旗,1906年11月13日出生于内务府大臣荣源府内。婉容的父亲郭布罗·荣源,是位开明人士,时任内务府大臣。荣源觉得男孩女孩一样都要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婉容也被父亲送去读书。而婉容的母亲是爱新觉罗氏,是定郡王溥煦的孙女、毓长的第四女,人称“四格格”,其实算一下溥仪和婉容差好几辈呢。
就这样婉容于1922年十一月三十日午时,妆奁入宫。巳刻,皇后行册立礼。十二月一日子刻,举行大婚典礼。寅刻,迎皇后入宫。十二月二日帝后在景山寿皇殿向列祖列宗行礼。十二月三日帝在乾清宫受贺。
婚后,溥仪对婉容很是宠爱,给婉容请英文教师,而婉容漂亮大方,举止端庄大气,并且很善良。所以婉容也确实当的起皇后的称号。
那么婉容嫁给溥仪时,大清已经灭亡好久了,为什么婉容家人还要婉容嫁给溥仪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虽然婉容嫁给溥仪时,大清朝不止是气数已尽,而是已经灭亡了,但是满清作为前一个朝代,存在了二百多年不是闹着玩的,在哪些有头有脸的贵族家庭心理,能够嫁给皇帝(虽然已经退位)也可以光宗耀祖了。再说自己家里出了个娘娘,也觉得无比的荣耀。
第二,当时虽然清朝都灭亡了,但是清朝的遗老遗少还不少,是一个很大的势力。所以当时溥仪想选妃时,张作霖都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溥仪,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只是因为溥仪不愿意娶汉族女子而作罢。由此可见,当时溥仪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嫁给溥仪也算是门当户对。
第三,溥仪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有很多的财富,清朝虽然退位,可是皇宫中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都是钱啊,嫁给溥仪至少可以吃穿不用愁啊,这也是重要的一点。
综上所述,婉容的家人肯定愿意把女儿嫁给溥仪这位清朝的末代皇帝。就连后来婉容因为和溥仪关系不好,想过和溥仪离婚,可是为了家庭的荣耀,她不能像文秀一样和溥仪离婚,只能隐忍。而溥仪由于身体原因,两个人没有夫妻生活,婉容开始堕落了,并且还和溥仪的侍卫有染,最后还怀孕了,溥仪为了面子没有废后,但是还是把婉容打入“冷宫”,然后婉容生的孩子还被溥仪投进了锅炉。
日本战败后,婉容被溥仪抛弃,溥仪走的时候,因为婉容劝他留下不要去日本而遭到溥仪的殴打。最后,婉容被抓后关在监狱,于1946年去世,下葬地点不明。后来经婉容的弟弟同意以招魂形式与溥仪合葬于河北清西陵外的华龙皇家陵园。至此末代皇后的结局算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所以说婉容是个悲剧的女人,一生都背负着“皇后”这个称号,也为“皇后”这个称号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