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抗日战争八路军的武器装备(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武器一般都是从哪来的)

    栏目: 百科 日期:2023-03-23 10:00:51 浏览量(来源:小水

    [摘要]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武器一般都是从哪来的?  前言:1937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八路军名声鹊起,打遍了中国大江南北,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掉中国的企图。但是我们...

    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武器一般都是从哪来的?

      前言:1937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八路军名声鹊起,打遍了中国大江南北,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掉中国的企图。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在当时八路军的武器装备远没有日本人那样先进,所以在那个年代,他们的枪支弹药是从哪里来的呢?原因令人震惊。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不得不和共产党联合抗日。在那个时候八路军在国民党的资源帮助下,勉强可以维持自己的战斗力。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蒋介石心里逐渐生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

      后来八路军的弹药就开始供应不足了,而且在战争时期,兵工厂大部分都被国民党垄断,八路军没有技术基础,所以自己也造不出子弹,更没有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工厂为自己供应足够的枪支弹药。

    01缴获敌人子弹

      那么八路军的后期子弹补充需要靠什么方法呢?有人会说,八路军的子弹供应主要是通过缴获一些敌人的子弹,但是根据统计,八路军在战争中消耗的子弹,远远要比他们缴获的多的多,所以缴获根本就不是他们获得子弹的主要来源。

      而且在那个时候,想要缴获敌人的子弹,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军事手段。要打快仗,在敌人还来不及动用自己的大炮飞机、迫击炮、手榴弹的时候,就将敌人消灭掉,而且还需要攻打一些装备精良的部队,否则就算消灭了敌人也会没有太多收获。

      像那种持久战,一打打很久的战斗,敌人把子弹都用光了就算赢了又如何呢?所以战斗必须要快,准,狠,迅速,打的措手不及,但是这种机会肯定是很少的,简直是异想天开

      02复装子弹

      那既然这种方法行不通,就只有通过另一种方法---自力更生,自己建造自己的兵工厂。但是八路军那个时候的水平,还不够建造自己的兵工厂,所以他们只能通过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复装子弹。

      那么什么是复装子弹呢?复装子弹就是将战斗后打完的子弹壳儿里边再装上火药再进行重复使用。但是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子弹不仅精准度低,而且磨损严重,并且许多子弹壳都处于破损状态。

      所以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子弹数量极为有限,不仅数量不够,质量还不达标。另外就是回收弹壳,回收弹壳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在激烈的战场上,没有人会冒着危险去战场上捡子弹,自己的人头都难保更不要说捡子弹了。

      另外一点就是子弹的材料供应比较困难。子弹的材料主要是由铜和铅组成,外壳为铜,但是这两种金属在当时都是稀缺物品。并且这两种材料在战争时期都被控制着,不可能或者很难买到。

      所以八路军就只有通过发动民众,从民众的一些生活用品中提取出来这两种原料。所以那个时候就只能通过民众的钱币融化再加工造成子弹头,而铅则是通过回收民众的含有铅金属的炉子。但是通过这两种手段获得的原料,还是远远不够战斗所消耗的,这就是所谓的远水难救近火吧。

    03发动群众,收集枪支弹药

      毛主席在战争发动前夕就已经预料到了子弹会供应不足的情况,所以他就提前下达的命令,发动群众将群众的枪支弹药都收集起来。这番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清朝灭亡之后,国家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被列强所侵略。

      所以他们武装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几乎每家都可能藏有一杆枪。一个地主或者是老财,他手下就有可能有好几十杆枪,所以毛主席在战前就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另外一个获得资源的方法,就是通过统战工作。通过八路军和国民党日伪军的秘密统战,也可以从他们手中获得一些可观的弹药。根据统计仅仅是八路军的豫北办事处就从伪军的手中购买了一百多万发子弹,而其他的军区也可以在一年之内购买两百多万发子弹。

      可是人们都说八路军不是非常穷啊,哪来的那么多钱购买子弹呢?这就是所谓的依靠群众。群众虽然穷,但是他们人数多,每人拿出一点点钱,就可以有大量的钱来武装斗争,所以消耗大批的子弹供应还是通过统战工作自己购买来的。

      总结:在抗日战争年代,我国领导者,通过在中灵活巧妙的手段,获得与敌人对抗的基础。正是他们的聪明才智,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新中国,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繁华盛世。我们要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向英雄学习致敬!

    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武器一般都是从哪来的?

    1944年6月22日,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在延安对中外记者批露,我党领导的八路军主力部队(不含地方武装和群众武装) 已发展到474000人,而自抗战爆发以后,重庆政府只在头两年提供了三个师45000人部队的部分弹药补充,更没有成规模拨发枪械。因此队伍不断扩大的八路军,其武器装备只能通过生产自造、缴获敌人、收编武装而来。

    其中最大的一笔武器获得来自于“山西新军”,在1939年的“12月事变”后,山西新军大部加入八路军,根据史料记载,共得:“枪95000支,轻重机枪1500挺、晋造山炮36门、迫击炮150门”。



    一,自产武器远远不能满足军需。

    八路军在挺进华北抗日后,虽然总部和各大军区都建立了兵工厂,但由于技术有限和材料匮乏,根据数据统计,整个抗战八年生产出来的步枪和掷弹筒等武器不过数万支(件),显然远不能满足八路军日益扩大的需要。延安曾经提出每年造枪10000支的要求,但就当时的条件来说,这一任务基本无实现的可能。

    比如1940年7月定型的“八一式”马步枪,全枪重3.36公斤,口径7.9毫米,虽然性能尚可,但产量十分有限,一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前总共才生产了9000支,这简直是杯水车薪。因此在1941年前后,延安命令各兵工厂将主要精力用于翻造子弹,从而使子弹的年产量达到68万发,手榴弹月产量15000颗。



    二、战场缴获才是主要武器来源。

    根据八路军第129师的一份抗战前四年的报表,在对日伪军和对顽军的作战中,武器缴获的数量一直大于损失,但弹药的缴获却远远跟不上战场消耗,这也是各兵工厂转变重点翻造子弹的原因,但进一步影响了武器的生产数量。

    比如由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和山东抗日武装合编建立的山东军区,在八年抗战期间共缴获:步骑手枪207000支、各种炮955门、轻重机枪1106挺,炮弹16800发、子弹和手榴弹越370万粒(颗),需要指出的是,这里面缴获自伪军和顽军的数量占据很大成分。



    三、收编武装获得一定数量武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队在华北地区迅速溃败,留下大批散兵游勇和武器弹药,因此在抗战初期,收编地方和杂牌武装曾一度是八路军扩军的主要方式之一,当然也包括他们所携带的武器装备。比如在冀鲁豫边区,八路军的作法是将各种形式的抗日队伍先改编成脱离生产但不脱离地方的游击队,再逐步升级为正规团队。

    再比如冀东地区兵员数量很庞大的“平西抗日游击队”,原非我党领导的地方武装,但是在地下党及其领导下的青年学生打进去后,便牢牢地掌握了营连两级部队,最终迫使其总队长赵侗放弃了前往太原投奔阎锡山的计划,接受了到抗日根据地整编的方案,这些部队的武器装备则基本来自于原国民党地方保安团、警察局等系统,以及溃败时遗弃的大批枪械弹药。



    四、战区拨付只占其中很小的比例。

    重庆军政部对八路军的武器弹药拨付是通过阎锡山第二战区进行的,主要集中在1937到1940年期间,皖南事变后所有的武器、弹药、粮饷全部停发。同时也与阎锡山的抗日态度也是息息相关的,1937年日军初犯山西时,阎锡山急需八路军开赴前线助战,因此拨发了一批晋造汤姆逊冲锋枪、迫击炮等武器,但1939年以后抗日态度转为消级,自然也就不再给八路军提供武器弹药。

    除此之外,苏联政府确实在抗战初期秘密提供了一些武器,比如八路军长沙通讯处就转运了120支苏制转盘机枪到延安,主要负责此项工作的则是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因为在1937到1939年间,从新疆到兰州的公路基本掌握在苏联手中,以便给国民政府运输援助物资。但受限于当时的政治形势,苏联援助的武器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数量肯定不会很大,从1938年底开始,国民党开始监控新兰公路上的苏联车队。



    季米特洛夫当时的回应是:“假若援助了,这可能不是帮了你们,而是害了你们”,1939年后苏联与日本签定所谓和平条约,中断了对重庆政府的军援,自然也更无法援助八路军,之后国民党军队加强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苏联军援更无可能。

    正是主要依靠消灭敌人来武装自己的方式,以及艰苦奋斗的自力更生精神,八路军坚持了八年抗日战争,并在战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当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时,八路军和新四军正规部队已达120万人,武器装备水平也得到较大改善。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