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

    栏目: 百科 日期:2023-03-07 04:00:21 浏览量(来源:小薛

    [摘要]“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人皆知之。从古地图上看,“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人皆知之。从古地图上看,“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分布领域和当代地图不同。和当今地图相比,各国领地各有互相交错所占。



    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

    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国。都城设在临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其中,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齐国占领的。当然,除了山东地区,齐国的势力还延展到河南、河北等周边地区。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

    楚国始封地在今陕西西南部,汉水的支流丹水上游地区。西周中期,在周王的军事压力下,楚国沿丹水迁徙至今湖北境内。西周后期至两周之交,楚国实力迅速扩张,征服了汉东和汉阳诸国,势力扩张到今河南境内。楚国大致为现在的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南部、山东省南部、江苏、淅江大部、上海、江西省,最盛时还包括现在陕西南部的汉中地区。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于秦国。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

    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地域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与天津市的全部及河北中、北部并且有一部分在辽宁省的西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燕国,前燕统治地区包括今天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各地一部分。

    后燕国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是十六国后期中原地区最强盛的一个王国。公元前7世纪燕国吞并蓟国,建都蓟(位于今北京市)。疆域范围大致为今天的北京、天津全部,河北、辽宁、山西、内蒙古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燕昭王即位后招贤纳士、励精图治,燕国国力大增,占领了中山国北境一带。燕将秦开东向击胡,拓地千余里,直到辽东、朝鲜北部。


    韩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30年)

    是现在的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 许昌市 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

    赵国领土大致为现在的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北、山西、陕西、内蒙四个省区以及河南、山东两省的部分地区。 赵国时期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

    魏国领土曾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秦国是现在的哪个省?

    秦国是现在陕西大部、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河南西部一带,都城咸阳。

    在秦国西北,分布在今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有大荔(在今陕西大荔东南)、绵诸(在今甘肃天水东)、月氏(在今甘肃祁连山以西、敦煌以东地区)、乌孙(在今甘肃敦煌一带)、撇(在今甘肃陇西东南)、朐衍(在今宁夏盐池一带)、乌氏(在今甘肃平凉西北)、析支(一作赐支,在今青海贵南西北沿黄河一带)及义渠等。其中以义渠比较强大。

    在秦国西南,分布在今四川省的,有蜀、巴、直(即蔑萌,今四川剑阁东北,广元南,宝轮院附近)、丹犁、榨都(在今四川汉源一带)、邓都(在今四川西昌一带)、柞(在今四力、天全一带)、冉磐(在今四力、茂坟一带)、契等。其中蜀最大,有今四川省西部长江上游以北地区,并兼有今陕西省西南一部分地;巴次之,有今四川省东部地区。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

    秦、楚、燕、韩、赵、魏、齐等七雄,除楚国独霸南方外,其余六国皆雄居北方,因此其都城,除楚国在南方外,其余秦楚燕等六国皆在北方。

    秦国

    秦国对于都城的选择,曾经历过“九都八迁”,其最初的都城在秦邑(今甘肃天水市故秦城),周孝王时期,孝王封秦国祖先非子于秦邑,使复嬴氏祀,号曰秦嬴。而后,周王室东迁之后,秦国日趋强大,逐步东进,其都城也就开始了东徙之路,第一都就是西犬丘(今甘肃天水礼县大堡子山附近),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等皆以西犬丘为都,居西垂宫。第二都就是汧(今陕西省陇县东南汧河南岸的边家庄一带),《帝王世纪》载:“秦襄公二年,徙都汧”,汧作为秦都的时间很短,仅十二年,前766年秦襄公死后,秦文公离开“汧”返回西垂,重新以西犬丘为都。



    第三都就是汧渭之会(今陕西宝鸡市魏家崖),据《史记•秦本纪》所载,前762年,秦文公率兵七百东猎,从“陈仓渭水道”东进,前761年,“至汧渭之会……即营邑之” ,新都于“汧渭之会”。第四都就是平阳(今陕西宝鸡市眉县),《史记•秦本纪》载:“宁公二年(前701年),公徙居平阳”。平阳为秦都的时间也很短,仅为36年,因平阳地处渭河盆地,地势低洼,且还被夹在渭河、秦岭和凤翔原之间,因此对于秦而言,以此为都,无论是东进还是西守,或向南北发展,其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在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都城就迁出了平阳。

    第五都就是雍城(今陕西风翔县),《史记•秦本纪》载:“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于此建都,直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年)才迁出,其建都长达294年,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有19位秦君在此居住,包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等。第六都就是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前424~前415年,秦灵公为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曾在此短暂建都。第七都就是栎阳(今陕西临潼县武家屯东北),秦献公二年(前383年),为重夺河西之地,献公、孝工皆以此为都,前后共34年。第八都就是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前350年,秦孝公为与六国争夺天下,同时防御六国的侵略,遂迁都于此,随后经战国、秦朝两个时代,共144年。

    楚国

    终楚国八百余年,楚共有七都,其最初的都城在丹阳(今河南淅川境),周成王时期,熊绎被封以子爵,居丹阳,建立楚国。第二都在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楚文王时期迁都于此,至前506年,历经400余年,是楚国处于最鼎盛时期的都城。第三都在鄀都(今湖北省宜城东南),前506年,因和吴王夫差的战争,楚昭王自郢迁于鄀都。第四都在鄢都(今湖北省宜城),楚惠王时期曾短暂迁都于此。



    第五都在陈都(今河南淮阳),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都。第六都在巨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因秦军继续攻进楚境内,为安全起见,楚考烈王迁都于巨阳。第七都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前241年,为躲避秦国的兵锋,楚考烈王再迁都于寿春。

    燕国

    燕国的都城较之其余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燕国曾先后有五都,但自燕昭王后,燕国实行“三都”制,即同时存在着三个都城,分别是蓟城、中都和下都武阳城。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东北董家林古城),燕地即燕都。约前697年,燕桓侯即位,因北方游牧民族越发强大,时常袭扰燕国,恒侯被迫迁都于临易(今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乡),直到战国初期燕成公时期,临易依然为燕都,持续了两百余年的时间。



    当然,在这段时间中,曾经有一段时间,燕都迁移到了上都蓟(今北京),前664年,因威胁燕国的北方少数民族山戎被齐恒公打败,燕国遂开始着手营建蓟,并逐渐将都城移至蓟,至燕襄公时,蓟完全取代临易成为燕国新都。但到了春秋晚期,随着北方山戎再次变得强大,燕国遂又将都城迁往临易。

    前314年,子之之乱后,燕昭王在易水高筑武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北部的易县南3公里的高陌乡),是燕下都。自燕昭王后,燕国形成三都,即上都蓟,是为燕国宗庙所在;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是为燕国军事重地;下都武阳城,是为燕国行政中心。

    韩国

    因韩国地处中原,被魏、齐、楚、秦等强国包围, 终其一百七十余年,韩国都未能向周边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所以相比于齐楚秦等国,韩国的国都迁移的并不频繁,先后只迁移过两次都城。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诸侯,自此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前375年,韩哀侯灭郑,为加强旧郑土地的统治,韩国迁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国

    前403年,赵烈侯建立赵国,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赵敬侯即位后,为便于赵国争霸天下,实施北进的国家战略,赵都由晋阳迁往邯郸(今河北邯郸)。前355年,赵成侯二十年,赵国确立双都制,以邯郸为都城,信都(今邢台)为陪都,《赵记》云:“赵孝成王造檀台,有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

    魏国

    前403年,魏文侯建立魏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前364年,为谋得更好的扩张之路,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自此百年都未有变化,《读史方舆纪要》载:“战国时为魏都魏惠王自安邑徙都大梁”。

    齐国

    自前1044年,周文王封姜尚为齐侯,建齐国,直至田代姜,除齐胡公时曾短暂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齐国的都城一直都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八百余年都未有变化。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