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习书法需要悟性吗?学习任何一种技艺,要达成比较高的水平,都需要人有悟性,善钻研,更准确说就是学习力的水平高低。书法也不例外。这就和农民种田一样,有的人种地一辈...
学习书法需要悟性吗?
学习任何一种技艺,要达成比较高的水平,都需要人有悟性,善钻研,更准确说就是学习力的水平高低。书法也不例外。

这就和农民种田一样,有的人种地一辈子,种出来的庄稼一直良莠不齐,收获一般;有的人不断总结经验,每年种出来的庄稼茁壮不俗。
也许有人会说熟能生巧,如庖丁解牛,杀鱼少女,豆腐西施,卖油翁灌油等。我认为这还是不一样的。熟能生巧更多是依靠反复练出来的,而需要悟性的技能通过反复多次练习没有悟性是达不到的,就像世上修行佛学,道学,玄学者众多,能成为大师者寥寥无几。
悟性的高低,最主要的就是想象力的强弱,其次是工具手法熟练程度。这两项受过专业训练、驾轻就熟,甚至形成心底的潜意识中,日常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是所谓“惊艳”,就是悟性高,一点就透,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悟性这东西,是因人而异的,有与生俱来的成分,也有后天学习积累的成分,如果你悟性不够,那就努力学习、经历、沉淀、反思和积累吧。

书法这种技能没有悟性的人反复练习多年也未必有成就。所以我们选择适合发挥自己优势的技能,认清自己,作对人生选择就很重要,方向出错,半生蹉跎。
人生就是一道不断选择的赛道,但知足者常乐,活自己,舒适自己,不必活给别人看。
学习书法需要悟性吗?
学书法肯定是需要悟性的,那么悟性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对书法的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力的敏锐指迅速而善于发现易被忽略的点画、节奏、章法信息。学习书法要临摹字帖,在动笔临摹之前对字帖的细心观察是相当重要的。书法是由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组构而成的视角图象、造型,其线形、线律和线条的连断交接所切割出来的黑白空间、部首块面等可视图象、造型,需要学书者在临摹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观察的越仔细,分析、理解起来才能越到位、准确,到动笔临摹时才会做得越完美点。换言之,临摹字帖,首先遇到的不是如何起笔、运笔、收笔和做各种技巧等手上功夫问题,而主要是观察力的问题。
二、对碑帖字形的记忆力
书法课学习中记忆的训练很重要,书法记忆它不同于语文,数学中的文字符号的记忆。书法记忆是文字的形态、章法风格等。
三、归纳总结能力
一个学书者不停地学习,若不注意归纳总结,一边学习,一边忘记,就做了无用功,其收获甚少。许多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成绩却不理想,其原因之一正在于此。
归纳总结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习时,若能养成随时随地归纳总结用笔、结字、章法规律的习惯,则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归纳总结是由多到少,从大量的字形中、多篇作品中总结出用笔、结字、章法的规律;举一反三是由少到多,由已知的用笔、结字、章法规律推出未知用笔、结字、章法特征,是一种迁移思维。书法创作其实就是在对所学举一反三。
五、空间想象能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是学好书法的重要因素。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不仅需要丰富的书法用笔、结字、章法储备,也离不开书写经验的积累。书法的技法学习终归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是无限的、能动的,是创作、创新的必要前提。只有意识先行,只有拥有了想象力才能有不断创造的动力和源泉。
齐白石的成功就在于白石老人具有发现的眼光和超强的想象力,他发现了《天发神谶碑》、《祀三公碑》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加以想象、加工和创造,齐白石成功了。
六、还原古人书写状态的能力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 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想象、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七、正确的审美关和审美能力
正确的审美观及审美能力没有天生的。漂亮是美的通俗形态或称低级形态,仅仅外形漂亮的美是单薄的,单薄的美即俗。所以黄庭坚对《韭花帖》赞以诗云:“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书法是一门表现美的艺术,它不仅能丰富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因此在书法学习中学习书法审美尤为重要。
八、辩证思维的能力。
书法中的刚柔大小曲直等矛盾对比既要强烈,又要协调。艺术的难度,在于难于量化,一旦量化了、标准化了、书法就变成美术字了。
九、发现与自己内心最切合的书法风格,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使“人书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