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评价2023年网络春晚的歌手唱功?黄龄,王心凌、黄霄云半开麦,其他皆假唱,包括国家队幺红。歌手成演员,演员来唱歌昨晚的2023年网络春晚直播,看到弦子和曾黎...
如何评价2023年网络春晚的歌手唱功?
黄龄,王心凌、黄霄云半开麦,其他皆假唱,包括国家队幺红。歌手成演员,演员来唱歌

昨晚的2023年网络春晚直播,看到弦子和曾黎唱《远走高飞》时,曾黎把一个四分音符唱成十六分音符时值未满就闭口拉麦,音乐人声却还在放,就知道这次还是那个味道——假唱。听了每个桥段,得出了以下结论:
1:网络春晚并非直播,而是录播。
2:所有演唱类都有提前录音,配置好原音轨。
3:黄霄云、黄龄、王心凌三个人是现场半开麦,其他歌手皆是假唱对口型,包括国家一级演员美声女高音幺红。王晰不确定,他这个低音炮音轨属于全闭麦的原音轨,但他没有假唱的必要,推测极大可能是因为低音炮效果很难和年事已高的幺红配合,加上黄霄云三个人的音轨很难均衡,所以直接用录音,等于王晰白唱。
4:所有的半开麦音轨,还是有后期混音修饰,增加了原录音的音轨打底。而在黄龄演唱的后半段时,音轨割裂感很强,后半段大概用录音取代了Live音轨。
5:现场演奏类乐手假弹。参与假弹、假唱的行动,还登上了网络春晚,这对于那几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而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已经开始丢入大染缸。

整体上,就是一件事主持人都去唱歌了,演员也来唱歌,这些非音乐专业从业人员,根本不具备基本的音乐能力、声乐能力,他们怎么能唱的好?王冰冰也罢、曾黎也好,主持人之中只有撒贝宁具有合唱团类型的声乐能力,其他人都不具备。可是康辉都来唱歌了。当春晚的歌声,被一群非专业人员占据时,那就表明方向早已经跑偏——听到的都是虚假的。
造成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一个问题——假唱。当假唱这个大方针被导演组、制作组确定下来后,各种离谱的事情也就不离谱了。唱的不好没关系,反正播出的时候都是录音的音轨,这会给广大的观众造成一种错觉——唱歌很容易,是个人都可以,唱的好听也很容易。
这个好听,只是市场认定的迎合审美,和真实音乐艺术开拓认知边界的美感风马牛不相及。全民性质、民族性质的音乐审美,音乐教育、音乐建设,依旧拉胯,依旧摆烂。大部分农村孩子依旧无法享受低成本、高质量的音乐体验。起码不能在央视的网络春晚上获得。
我们可以对比,假唱和非假唱的号召,造成的两种结果:
1:号召假唱->声乐能力门槛降低->资本、娱乐、传媒培养成本大幅度降低->流水线生产歌手、偶像歌手、主持人歌手->职业歌手市场被剥夺->华语音乐难以产生好作品->顶级歌手的音乐无法回本->减少音乐预算->无法生产好作品。例子:周杰伦、邓紫棋。

2:号召非假唱->声乐能力门槛恢复元初模样,80%的职业歌手被刷下,99%的偶像被刷下->娱乐、传媒等资本公司培养成本指数级上升->无法流水线生产造星,开始走精英化->职业歌手市场恢复元初模样,优质作品比例开始显著上升->
华语音乐专辑质量上升->华语音乐开始具有诞生新流派、新艺术的土壤->软国力提升,开始音乐出口->音乐出口市场占比在商业领域提升->音乐基础教育预算投入比例增大->全民音乐审美提升。
第二个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音乐环境该有的样子,而当下我们就处于第一个的恶性循环。偶像歌手一茬又一茬,都将音乐作为了收割手段,而偏偏音乐作品质量低的令人发指。一面给你低质量的作品,一面又要收割利润,一面又要占据市场。当全市场都是低质量作品时,群众会麻木没有优质作品的日子。
除开审美隐患外,在实际认知上,也会造成极大的误导。声乐是音乐之中难度不亚于专业古典钢琴的天花板级别,基本上都是需要每天练习,以三年、五年为进步单位的超难艺术类型。而且要唱好,要在Live时表现优异,他的难度更是恐怖,需要非常高的专业能力和即兴处理能力。

面对这些LIVE演唱的问题,网络春晚选择的方式是一刀切——非Live真唱。春晚也是如此,当主流的审美只是一个听起来很好的虚假声音,而非真实的声音。所有的歌手他们表演就从,音乐领域进入表演领域,换句话说,每一个歌手都成为演员,配合演出,对口型就可以。有专业道德的,依旧会把节奏、时值唱满,没有职业道德的,缺乏能力的,比如曾黎,音乐的节奏时值都唱不满。
那我们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何一个不会唱歌的非专业歌手可以上台演唱?真正需要舞台的音乐人、歌手,他们的音乐作品如何有平台展示?号召假唱,其他人抄袭也就显得没有那么大的问题。整体的音乐环境,导致全体职业歌手摆烂的原因,是否和主流媒体的假唱思路有关?
当所有的节目都提倡非Live真唱,那华语音乐歌手的业务能力、声乐能力如何维持较高水平?那职业歌手的资源,如何争得过有公司运用的偶像型歌手?我们的音乐如何才能走出国门,提高质量,实现出口和软国力艺术能力,而不是被欧美日本支配?
综艺节目,是可以后期混音的,但也是Live原音轨的基础上混音,观众有基本审美提升的需求。那是否可以给出一点高质量的综艺娱乐节目?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不仅仅是网络春晚,所有的歌唱类卫视晚会,几乎都在做同一件事——假唱。都在给人声过度修音,给老百姓一种,人声可以唱出这种效果的错觉,大部分的华语CD,原歌手不靠后期修饰,是唱不出CD效果的,能把音高唱准、调式找对、节奏唱满就值得称赞了。

从当年的《跨界歌王》开始,整体的华语音乐市场,开始变得畸形。一群非专业人员的跨界演唱现象,本身就是央视默许假唱造成的恶劣影响。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在当下,华语音乐的职业歌手唱功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甚至于有的职业歌手现场的Live音准都成为问题。
包括万青等大部分摇滚乐队,可能这样听起来更有味和唯一性,但是如果能把音准唱好,为什么不呢?那可是你作曲创作的心血,否则作曲的意义合作,而要想具有唯一性,完全可以即兴和音。可是我们看看,所有的华语摇滚乐队,在做么?唯一一个喜欢即兴的五条人仁科,音域过窄,不到G4。但已经比其他的歌手要好很多,起码他知道音乐的正确逻辑。
还是希望央视可以还原音乐本来的模样,朝着江苏卫视学习一下全开麦真唱。
网络春晚,本身就是一个网络上传播的核心,而当下的网络观看主力和消费主力都是90后起步,他们具有完整的世界观、审美观。每年晚会那么多,可是每一个晚会都一个样,整个2022年能让人记住的只有江苏卫视的阳历跨年,因为那是唯一的全开麦,那是唯一真实的声音。这就是一个好的示范。
一个地方省级卫视都有如此的魄力,央视完全可以坚持当年2011年的全开麦思路,只有每年改变一点,才有可能改变整个环境。如果每一年都重复假唱,年年如此,不管是作为收视率还是口碑、号召力、国民审美等方面上,遥遥无期。

具体的做法是,完全可以招标实验,比如说2023年确定一个真唱节目,然后优中取优。其他29个依旧是假唱。2024年确定三个真唱招标节目,如此类推。一定要明确和正式真相,这样才是正确的大国思维。而不是一直用虚假的声音,让全民习惯虚假。
希望这一天来的早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