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两次鸦片战争清朝每次只出动几千或万把人,出十几万行吗?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采取的是流动作战方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因为人家的作战工具是船,而且有蒸汽动力的拖...
为什么两次鸦片战争清朝每次只出动几千或万把人,出十几万行吗?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采取的是流动作战方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因为人家的作战工具是船,而且有蒸汽动力的拖船,可以航行到中国沿海的任何一个州府。反观清朝消息闭塞,没有强大的海军,沿海一带更是缺乏机动战队。虽说绿营兵有八十万,可平均撒到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州府有一千名兵士就不错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倒是比较直接,大战的地点主要是京津一带,地点和作战方式也便于清朝集中优势兵力给予歼灭。可问题是一,当时清朝的劲旅都在镇压太平天国,无法抽掉。二是在武器装备上清军与联军降了一个代差,东拼西凑了满蒙骑兵万余,对外号称八万,一味的野蛮强攻,最后全军覆没,白白浪费了满蒙勇士的血性。
为什么两次鸦片战争清朝每次只出动几千或万把人,出十几万行吗?
出不了啊。
因为,满清明面上有20万八旗,实际战斗力趋近为零,而且也是分别驻军北京和重点城市,无法调集。
绿营兵号称63万,但剔除各省按察使及警察体系,水军,调集西北等地,实际总兵员不及50万,分70个陆路总兵管辖。每个总兵约7000,还要分为汛,驻军在各交通要点。
所以50万绿营分18省,平均每省3万。去除地方守备,缺额,能用来作战的所有兵力估计最多三五千人。
因此,镇江战役的时候,负责镇江守备的蒙古青州八旗只有1583人,两江总督牛鉴四处调集也有只2700绿营增援,炮声一响,都跑了。而镇江战役的英军充分利用舰队机动优势,拥有76艘军舰,725门大炮,1.2万军队,这怎么打?
广大海岸线及内河区域,英军随时可以用机动性打击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