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济宁地区农村饭局都是怎样进行的?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农村关于吃的一些风俗慢慢地也淡化了,规矩也不是那样严格了,但是还有许多地方依旧保留着传统。在济宁农...
济宁地区农村饭局都是怎样进行的?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农村关于吃的一些风俗慢慢地也淡化了,规矩也不是那样严格了,但是还有许多地方依旧保留着传统。

在济宁农村见得最多的,就是每天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端着碗出来在门口吃,或者在村的中心空地吃,三五成群的,吃着饭相互夸赞着,“你家生活好呀,今天吃肉了”张三家的闺女要结婚了,女婿是县城做办公室的等等,总之在每个村都有这样一个地方,每到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会各自端着自家的饭,说天说地,聊东家长李家短。可以说这个地方就是每个村的文化交流中心,有的吃完饭了,还不愿意散去,还要抽一锅烟,再聊一会。

这种村中心的端饭文化交流也是有讲究的,首先是端饭的姿势,要用左手食指与拇指卡着碗,无名指与小指夹上一小蝶菜,右手三个指头拿着筷子,二指拿馍或者大饼,就这技术没有个几十年的功力是做不到的,其次是一般这样的村文化中心边吃饭边聊天的大多是没啥本事的中年大叔或大婶。这也算是济宁地区特色的饭交流中心。

说到济宁地区的饭局都是怎样进行的,我们首先要了解济宁地区把吃各种饭叫什么。怎么称呼的,青年男女结婚吃喜酒称之“吃杯喜酒”。老人丧葬叫“喝顿豆腐汤”。生儿养女要请亲朋好友“吃顿汤饼面”。父母老人过生日全国都一样,都叫吃寿面。官员升迁我们吃的饭叫“饯行酒”新官上任我们吃的是“接风宴”。当朋友中有人遭到意外的暴力冲击,大家组织的酒席叫“压惊宴”。当好友之间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了,在一起吃的“解恼宴”。还有亲朋好友远道而来的款待的叫“洗尘宴”。乔迁新居叫“温锅”托人帮忙答谢吃饭叫“酬劳”。商店开业吃饭叫“喝元宝汤”除了这些还有“社日、吃会、吃庙份子。”

了解吃的都是什么饭后,接下来我们就要落座,而落座又有讲究了,在济宁地区一般主人通常会坐在主人位置,也是结账买单的人,而主人的左右手边则是宴请的人,一般在主人手两边的都是有权重的人或者是宴请的主角,而后就是其他人依次落座,先左手边三陪、四宾、右手四陪、三宾。而所谓的副陪则是对着主人落座的。落座完毕接下来敬酒,也是先从主人,副陪、再到三陪、四陪、而敬酒的杯数也是递减的。

总之济宁地区吃饭的规矩还是很多的。接下来我们开说吃济宁的农村大席,在农村办理大席,都是把厨师叫到家里做,一般家里办事情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肉,油炸的东西,一般每桌上菜都是双数,在过去我们叫“老八桌”就是先上8个凉菜、8个热菜、8大碗、最后来一盆大锅菜加馒头。在农村不管好坏,总是可以吃的饱,而现在济宁地区农村已经不是过去的那种上菜了,现在已经是“新八桌”而且分的更细了,而新八桌又分:头菜、大菜、行菜、饭菜、面点、果品。
头菜,是指一桌宴席全部菜肴中最重要的一道菜,比如我们在济宁常吃的海参三件的席,那红烧海参就是头菜。
大菜,就是我们的主体菜,一般是由数道菜组成,基本这个菜都是一个整体,比如炒鸡、炖鱼、烤鸭、等等
行菜,是大菜的组配菜、与大菜主、副配伍。行菜随同大菜陈列于席面,并与大菜构成宴席的一个个分组结构。
饭菜,是佐饭的菜肴,俗称“下饭菜”。饭菜是宴席的最后一 组菜品,随同主食同上桌面,用料不很贵重,但品味更加适于佐餐下饭。
面点,基本就是当地面条
果品,一般都是应季水果的果盘。

以上就是在济宁地区农村饭局的一些说法和规矩,不知道你了解了多少?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礼多人不怪”每个地区都有自己饭局文化,我们到当地只能遵循当地的文化习俗,这样也是对主人热情款待的一种尊重。除了我说的这些,你还知道那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喜欢我分享的也可以关注加点赞。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如有违规联系速度删除)
济宁地区农村饭局都是怎样进行的?
朋友小聚的话就随便整几个菜,如果是过孩子生日, 老人祝寿,结婚庆典,那就是先上八个凉菜, 八个热菜, 八大碗,最后是大锅菜,馒头 非常的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