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二战德国为什么没造出核弹(德国二战为什么不研制核弹)

    栏目: 百科 日期:2022-12-24 07:00:15 浏览量(来源:小潘

    [摘要]二战时德国原子弹为何没有研制成功?德 国:一 手 好 牌 打 个 稀 烂1939年2月11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铀裂变的文章,作者弗里施通过长时间的...

    二战时德国原子弹为何没有研制成功?

    德 国:一 手 好 牌 打 个 稀 烂



    1939年2月11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铀裂变的文章,作者弗里施通过长时间的计算和研究,不但证明了原子核的分裂,还利用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揭示出人类可以把物质的部分质量转换成巨大的能量。


    这篇文章迅速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关注,此时通过核裂变获得巨大能量的实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哪个国家能先把它转为实用,造出第一颗原子弹,将在战争实力上产生决定性影响。


    关注到弗里施的文章后,德国决定组建核研究办公室,组织专家来搞研究,物理学家海森堡冯・魏扎克等人被召入。


    海森堡很早就在研究核裂变的问题,他指出,要造原子弹,咱要先解决燃料问题,得从铀矿里分离出大量的铀235,而这个工艺需要使用重水当缓冲剂。


    1940年初,冯・魏扎克计算出建立核反应堆需要两吨氧化铀和半吨重水,随后,他们开始建造供反应堆研究用的大型实验室,他们推断,只要有足够的重水,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世界上最大的重水生产设施在挪威,每个月能产10公斤。德法战争爆发前,法国人抢在德国前面把这个工厂库存的所有重水都买走了。1940年4月,德军占领挪威,对这家工厂进行了改造,使重水产量提高了10倍,但还是远不能满足德国研究的需要。


    到1941年底,德国的核科学家们在几个关键问题上已经有了大致的前进方向,他们迫切的需要财力和人力的支持。



    所以你以为政府要给他们增加预算了吗?正好相反!


    此时东线苏德已经开战,德国的各种资源要优先为前线服务,而核计划是个长期工作,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因此最高统帅部决定大幅削减核计划的科研人员和材料经费,把他们转移到见效更快的研究工作上去。



    随着战争的加剧,德军统帅部意识到新技术在战场上的巨大作用,他们认为战争的胜负,可能取决于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新武器的发明,于是希特勒决定由戈林元帅统一指挥德国的科学研究。


    所以这一把总能增加预算了吧?还是相反!


    戈林这人好大喜功,是个更注重眼下效果的人,他下令停止一切只对战后有用的研究项目,而核研究显然没有应急的军事重要性,不得不面临被停止的危机。



    不过戈林最终没有全面停止核计划,而是派了他的一个心腹,纳粹分子埃索去当核研究的全权代表,埃索这哥们除了一脑子的纳粹狂热,客气点说就是能力实在“一般”……他决定把核计划集中在核反应堆的研究上,到了年底又想放弃反应堆的研制,就这样在反复无常中使德国的核研究浪费了大量时间。


    不过德国的军需部长斯皮尔对原子弹很感兴趣,他了解到核研究缺钱、缺人的情况后,决定给核研究资助200万马克


    这一把总有钱了吧!!对不起,还是没有。


    这笔钱虽然拨了款,但是最终没能用在核研究上,而是中途被挪用了……



    德国在核研究方面的进展,也被美国时刻关注。美国还派遣了一个谍报小组,专门负责破坏德国的核研究,小组名叫“阿尔索斯”,最初由13名特工和6名科学家组成。


    1942年10月,阿尔索斯小组得到情报,德国正在加紧生产重水。经过周密的计划,4名特工被空投到挪威的深山中,哥几个在深山里滑雪滑了15天,秘密接近了德国的重水工厂,两个月后,又有6名特工赶到,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他们混过了德国人的岗哨,进入了重水生产车间,一举把半吨重水和生产设备全部炸毁




    1943年,德国一边“气抖冷”,一边修复了这座工厂,经过了这次的教训,他们发现重水生产还是得放在国内才安全,于是将工厂设备都装上“海特洛”号轮船准备运回德国。


    尽管行动十分隐秘,仍然没有逃过阿尔索斯小组得眼睛,在轮船启航之前,小组神不知鬼不觉地在船舱里放上了定时炸弹……1944年2月,“海特洛”号行驶到挪威延斯佐湖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响!船身逐渐倾斜,“海特洛”号伴随着全部的重水生产设备和最后一批重水,一同沉入了海底……




    这次行动充满了传奇色彩,战后被拍成多部电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特里马克的英雄》。


    1945年春天,在历经千难万阻之后,德国的核研究小组终于在德国西南部的一个山洞里建起了一座大型反应堆。但此时的德国已经是穷途末路,东西两线都被盟军按着锤,而这座反应堆和海森堡本人都被盟军给俘虏了。


    在这场竞赛中,德国本来开局就是双王四个2,德国本土就有萨克森铀矿,还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沥青铀矿,又抢了比利时1200多吨精选铀矿石,它还有发达的化工业、先进的机械工业、雄厚的财力;最重要的是,它拥有大批高素质的科研人才,还有起步较早的原子物理学研究,这些条件都远超其他国家,使德国具有了问鼎核物理这一尖端学科的实力。


    但是德国却没有首先搞出原子弹,其原因是复杂的。


    首先就是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让一大批顶尖科学家流亡到美国,包括爱因斯坦、玻尔、费米、西拉德等物理学界的泰斗人物,仅1933年就有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辞职,其中就有11位物理学家。


    其次,纳粹对核研究的组织非常混乱,计划经常变来变去,高层也没有意识到核研究的重大意义,核研究没有优先权,经费、人力等资源投入不足,这些都制约了研究的进行。


    就这样,德国的核研究从先进变成了落后,始终没能搞出原子弹,不过,这也许是人类的幸运吧……

    二战时德国原子弹为何没有研制成功?

    早在1939年二战爆发前夕,纳粹德国就开始寻求研制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于是组织了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包括海森堡这位量子物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还有一支由庞大的诺贝尔奖得主组成的专家团队开始研制原子弹。而美国1942年6月才开始启动曼哈顿计划,研究团队阵容十分强大。而德国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世界级的优秀物理学家,同样也是阵容强大,但是最终结果却是大相径庭:1945年美国就研制出并试爆成功了原子弹,而德国直到投降都没能成功。很多人都说是德国没钱,没资源。虽然美国研制原子弹花费巨资2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5000亿美元的购买了,可以说是用钱砸出来的。但是,当时德国的原子弹经费投入并不比美国少,德国当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而且还侵占了除英国外的几乎整个欧洲,通过掠夺也聚集了巨大的财富。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其实这主要还是海森堡的原因,这位量子物理学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的诺贝尔奖得主:由于在计算原子弹相关成分时,不慎居然将关键因素的铀235的重量算错。而当时海森堡团队的计算结果是,一颗原子弹铀235至少好几吨,按照当时世界范围內的工业技术,无论如何不能生产几吨的铀235,也就是说,这个原子弹因为铀235的难以提炼而无法造成。因此,海森堡在1942年6月专门写了一个报告给德国纳粹领导层,说明了这个情况。并且下了结论,说这个无论原子弹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而且当时纳粹德国已经开始焦头烂额,没有时间也没有财力去支持一个看不到希望的计划。因此开始直接放弃原子弹研究,转而研究其他的杀伤性武器。最后,德国政府给了海森堡35万马克,让他对核物理学理论继续研究下去。而当1945年,美国试爆成功第一颗原子弹时,海森堡等人直接傻眼了:在他们看来,似乎可望而不可及的原子弹竟然在美国人手里成功了,再看下原子弹成分,才知道铀235只需要几公斤,看到此,再重新计算一遍自己的公式,发现原来是自己算错了。也是得益于这位大科学家计算错误,否则真的是人类浩劫啊!而导致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破产的原因,其实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忽略的真实的历史故事。据一九六五年英国拍摄的二战影片《雪地英雄》,这部记述二战后期的一九四四年二月,盟军突击队与挪威反纳粹抵抗力量联手合作,一举摧毁纳粹德国设在挪威的重水工厂的历史故事。

    二战爆发后不久,纳粹德国的原子弹计划便正式启动。1942年9月,纳粹德国的著名科学家韦尔纳-海森堡在莱比锡收到了从挪威维莫克化工厂运来的重水。负责美国原子弹研究计划的格罗夫斯将军很快就得到这一信息,并通过艾森豪威尔将军将此信息转报给了英国。英国方面获知后遂决定迅速摧毁这些重水储藏罐,但由于该重水工厂位于山区,无法实施有效的飞机轰炸,所以决定组建一支由挪威籍英国人组成的突击队,由他们负责直接炸毁重水储藏罐。虽然几度遇险,但是突击队最终还是成功炸毁了重水储藏罐,摧毁了德军的450公斤重水。但是令英国吃惊的是,德军在短短几个月内即修复了工厂设施,并重新开始了重水的生产。在英国数次轰炸的威胁下,德军决定把剩余重水运回国内安全区域,加速生产原子弹。为了不让德军转移重水的计划得逞,留在挪威的5名突击队员再次担任起了破坏并切断德军重水供应的使命,艾因纳尔接到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命令后,也立即投入行动。经过多渠道的打探,他了解到有一批相当于6个月产量的重水将于1944年2月从维莫克化工厂运到德国。他立即电告伦敦,请求借此机会袭击德国的重水运输线,而不必再进行破坏工厂的行动。 艾因纳尔的请求很快便得到了宾格斯的批准,宾格斯还下令由艾因纳尔负责具体筹划。艾因纳尔与潜伏下来的一名叫本泽的突击队员取得了联系,在仔细研究了袭击方案后,他们二人开始了炸船的准备工作。本泽利用伪造的证件,冒充维莫克化工厂的雇员,乘坐用于装载运输重水的“海多罗”号渡轮在廷斯贾克湖上走了一次。“海多罗”号是一艘用螺旋桨推动的老式轮船,开船后大约30分钟就进入了深水区。因此,本泽决定在渡轮离岸45分钟之后,用TNT炸药把船底炸穿。1944年2月19日23时左右,重水开始从化工厂往火车上搬运装车,“海多罗”号上的水手己靠岸过夜,德军卫兵此时还未到达,船上只有挪威方面的守卫人员。本泽和艾因纳尔偷偷钻到了“海多罗”号的底舱,本泽让艾因纳尔留在舱口担任警戒,自己则沿着底舱向船头摸去。很快,本泽就把炸药和电雷管设置安装完毕,并调整设定好引爆装置的起爆时间,随后便与艾因纳尔一起离开了渡轮。20日10点整,满载重水暨纳粹德国希望的“海多罗”号船收缆起锚开始起航。10时45分,引爆装置按预设时间准时引爆炸药。仅仅几分钟的时间,纳粹德国最后一批珍贵的重水连同制造设备,以及希特勒妄图毁灭人类的罪恶企图一起,永远的沉入了挪威的廷斯贾克湖湖底。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