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认为《说唐全传》中最可恶的人是谁,为什么?《说唐全传》最可恶的人是徐茂公,瓦岗是他弄解散的,又从洛阳带走了秦琼、程咬金、罗成,单雄信是他提议斩的。宁学桃园三结...
您认为《说唐全传》中最可恶的人是谁,为什么?
《说唐全传》最可恶的人是徐茂公,瓦岗是他弄解散的,又从洛阳带走了秦琼、程咬金、罗成,单雄信是他提议斩的。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桃园三结义,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死生不相负,为人所敬仰;瓦岗结义却全是靠着秦琼的面子,并不牢靠,最终为了各自前程而分散,兄弟间生死相向,为人所不齿。
在《说唐》之中,贾柳楼结义的是三十九人。其实四十六人也好,三十九人也好,主要的还是秦叔宝、罗成、程咬金、单雄信、徐茂公等人。其实,这些人大多都各有缺陷,秦琼和罗成看似英雄实际一个比一个精明,传枪递锏各藏绝技;程咬金这人太不靠谱,萧皇后就是他请命去换回的。不过,最黑最可恶的还是首倡结盟的徐茂公。
瓦岗的兴衰
贾柳楼结义之后,群雄反山东上了瓦岗寨。又有程咬金探地穴,称混世魔王,封徐茂公为左丞相护国军师,魏征为右丞相,秦叔宝为大元帅,其余兄弟都是大将军。
这是瓦岗寨成立之初,众兄弟和睦。其后虽然屡有大战,瓦岗有程咬金为王,依然还是极其牢固的,瓦岗真正变质是李密上山。
程咬金当了三年混世魔王后,嫌太累,直接把龙袍一脱就不干了。徐茂公知道程咬金只有三年运气,但军中无主可不行,掐指一算,正算到真主到了。这就是李密,当时他被杨玄感抓住押往京城,正路过瓦岗。徐茂公就让程咬金等人救下了他,又拿来金冠龙袍给了李密,请他为王。可以说,瓦岗之主的易换都是徐茂公一手安排的,李密也是他请来的。
等到唐朝建立后,瓦岗与唐朝成了敌人。李元霸紫金山匹马单锤打死十八路反王,众反王怀恨在心。等李元霸一死,王世充第一个反唐,李世民征讨之时,正巧跑到金墉城被程咬金所擒。李密一见李世民大怒,当初李元霸让他交出玉玺也就算了,还让他们众反王跪献降表,当即就命人将他斩了。徐茂公站出来替李世民求情,说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就是当初隋炀帝让李世民、李元霸追杀李密时,李世民暗中放了他,对他有恩,杀了他令天下英雄耻笑。李密虽想不起来,还是卖了徐茂公一个面子,暂时将他收押。
自紫金山李元霸死后,十八好汉前六全部陨落,瓦岗五虎天下无敌。此时的瓦岗寨也是最强的一股势力,孟海公攻打瓦岗被五虎杀得七零八落。李密大喜之下,下旨瓦岗寨除了十恶不赦的罪犯其余全部赦免,但想起李世民后,又加了一句“满牢罪人皆赦免,不赦南牢李世民”。
徐茂公早已看出李世民是真命天子,日后归唐是他的臣子。因此,徐茂公就对魏征说了,看看怎么救了李世民。魏征想了一会儿,就想了个办法,把不赦的不字改成本。就这样,这两个人丝毫不顾贾柳楼的结义之情,带着诏书去见了李世民,又把改诏书的事告诉了他。李世民正要感谢两人已经喊上了主公,说自己不久就会归唐。
李密回来后,问李世民怎么样了。徐茂公装糊涂说诏书上说的要赦免李世民,已经放走了。李密也不是傻子,要过来诏书一看就知道徐茂公、魏征两人捣鬼了,但念他们两人有功,没有要他们的命,只是把他们赶走了。徐茂公冷笑一声离去,离去的时候还在午门上写了一首诗“丧失贤良事可伤,昏君无智太荒唐;强邻压境谁堪恃,不及当年楚霸王。” 这可真不怨李密,徐茂公擅改诏书,又对李世民称臣说要投靠,哪有脸自称贤良的。
要说徐茂公离去也算了,他这人太黑了,就是走也要把瓦岗弄散。事实上就是这样,李密听闻徐茂公写诗骂自己就派秦叔宝、罗成去捉拿两人。秦叔宝、罗成是出去了,却是鬼混了一天,回来后回报到找不到踪迹,不知道去哪了。李密那能看不出两人的敷衍,大怒之下就要将他们斩首。
程咬金站出来了,斥责李密不想想皇帝是哪里来的,动不动就要杀的。李密更怒了,直接吩咐也将程咬金斩了。瓦岗众将急忙上前求情,李密就将他们全部削去官爵,永不录用。程咬金一路大叫李密可笑,自己让他当皇帝,他倒作威作福起来了。实际上,当初程咬金自己不愿意当皇帝了,而且也不是李密要当的,而是徐茂公请他当的,程咬金一听有人当更是欣喜地立马下山去救他了。
自徐茂公、秦叔宝几人离去,瓦岗众将也散了。没多久,瓦岗寨就被王世充打败,李密也投顺了唐朝,但他不老实想要造反,又杀了公主,被斩首示众。几天后,徐茂公、魏征也赶来投奔唐朝,竟然还对着李密的头颅哭拜,又要葬了他才肯归顺。这就很可笑了,要不是他们两人,瓦岗又怎么会散,李密又怎么会死,这时候又来表忠心了,岂不是做戏给李渊看的。
曾经强大一时的瓦岗就这么完了,兴衰都离不开徐茂公。李密并不是个明君,但徐茂公也并没考虑过瓦岗的兄弟,只看自己的功名利益,只为自己谋出路。
单雄信之死
瓦岗灭亡后,五虎七骠八猛十二骑各自分散。因徐茂公、魏征投归唐朝后,大多旧将也都投顺了唐朝。只有单雄信投奔了洛阳王世充,秦叔宝、罗成、程咬金也前去洛阳投奔了他,单雄信对他们极为看重,为他们修建了三贤馆。
尉迟恭出世后,日夺三关夜劫八寨。此时的尉迟恭也只有罗成、秦叔宝能降了,徐茂公就前去洛阳去请他们了。因罗成有病,只有秦叔宝、程咬金跟随徐茂公而去。在出城之时,单雄信拦下了两人,他知道两人必然去投唐,但也没有阻拦,还为他们敬酒。秦叔宝和单雄信关系无比深厚,连饮三杯,对拜四拜而去。只有程咬金不是个东西,单雄信敬他酒,大大咧咧地说,谁要吃你的酒?等两人出城后,单雄信也看见了从城外树林走出的徐茂公,自然知道是他勾引了两人离去,对他很是愤恨。
再说程咬金原不敢归顺唐朝,当初就是他斧劈老君堂,月下擒李世民的。徐茂公却是包揽着说没事,一切都没事。李世民本就无意追问程咬金,徐茂公却暗中告诉他必须拍案大怒先问他罪,才能将他收拾地伏伏贴贴的。当然,程咬金也不是什么好人,收拾下他也是应该。
徐茂公最可恶的还是建议斩杀单雄信。单雄信御果园追赶李世民时,徐茂公将他拦下,死死抓住他的战袍,让他念贾柳店结义之情饶了李世民。虽然徐茂公设计带走了罗成、秦叔宝、程咬金,单雄信还是念着旧情没有砍了他,只是割袍断义。后来,等单雄信孤身踹唐营被擒之后,他誓死不降,李世民本也无意杀他,徐茂公却是建议道“若是不从,只得斩首。” 等单雄信斩首之时,徐茂公又要祭祀于他,单雄信哪里肯喝他的酒,大骂与他哪里还有朋友之情。
这就是徐茂公,在《说唐》之中真的是个很可恶的人,总是假惺惺的。瓦岗之时,大骂李密,李密死了,他又痛哭;单雄信被他建议斩首,又假惺惺地送行。
还有一点是,徐茂公漠视小兵的生命。当初因为尉迟恭说了一句宁死不降,若要归降,除非我主公死了,我便归顺。徐茂公就出计在军中找一个像刘武周面貌的,封他子孙万户侯,赠千金,将首级送给尉迟恭。在万军之中还真有一个小兵像刘武周的,他原本不允,程咬金大大咧咧地说只此一遭,下次不可。那人只说了一句家在哪里,有几口人。程咬金就不耐烦了,说不要累赘,把首级给砍下了。事实证明徐茂公的计策就是个没脑子的计策,尉迟恭一看就知道是假的首级,真的刘武周是鼻生三窍,脑后鸡冠,有个人尽皆知的绰号鸡冠刘武周。一个小兵就这样白白惨死了,没有人在乎。
这里的徐茂公可恶,程咬金也很是可恶。其实,程咬金一直都不是什么好人,单雄信给他敬酒不喝,对战单雄信时,秦叔宝、罗成感念他在洛阳的恩情不肯出战,只有程咬金不在乎说只我自己可以去得。另外,李密要让人用烈火珍珠旗去换萧皇后时,也是他去的。
在《说唐》之中,很多正面人物都是不堪的。这只是演义说法而已,在历史上单雄信最好的兄弟不是秦琼,而是徐茂公。
您认为《说唐全传》中最可恶的人是谁,为什么?
罗成阴狠,翻脸无情;秦琼虚伪,沽名钓誉;程咬金混不吝,唯恐天下不乱……《说唐全传》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同时揭露人性阴暗的古白话小说,书中塑造了很多存在人格缺陷的“正面”人物,但是无论罗成、秦琼还是程咬金,和徐茂公比起来恐怕都是小巫见大巫。
作为右相星临凡的徐茂公精通伏羲八卦,五行推衍无有不中,然而正是由于可以窥探天机,所以他以天数使然或者天意难违作为最好的借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瓦岗的建立
秦母大寿时,天南海北、黑白两道三十九位英雄好汉齐聚一堂,这些人中很多之前并不认得,比如罗成、柴绍、程咬金和绿林好汉们,甚至可以说罗成这样的人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响马,可就是在这种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情况下,徐茂公却看似很冒失的提出了三十九友大结拜。
原本他若是无缘无故提出这点,大家一定会认为他疯了,但是徐茂公很会抓住时机,他激将秦琼,烧毁了捕批牌票,让大家见识了秦琼为了义气宁可自己涉险。绿林人最看中的就是义气,所以见了这一幕必然敬佩,徐茂公就是抓住了大家血气上涌的这一瞬间,提出了结义。
原本像罗成、柴绍这样出身的和绿林人士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但他们俩年轻,正是热血冲动的时候,而且大家都同意,他们若是拒绝,岂不是小觑了天下英雄?秦琼的面子也必然不好看,于是便有了之后的一幕。
茂公道:“今日众英雄齐集,也是最难得的,何不就在此处摆个香案,大家歃血为盟,以后必须生死相救,患难相扶,不知众位意下如何?”众人齐声道是。就于楼上摆下香案,一个个写了年纪,茂公写了盟单,众人一齐对天跪下,茂公将盟单高声念道:
维大隋炀帝二年九月十四日,有徐勣、魏征、秦琼、单通、张公瑾、史大奈、尉迟南、尉迟北、鲁明星、鲁明月、南延平、北延道、樊虎、连明、白显道、金甲、童环、屈突通、屈突盖、齐国远、李如珪、贾闰甫、柳周臣、王伯当、尤俊达、程咬金、梁师徒、丁天庆、盛彦师、黄天虎、李成龙、韩成豹,张显杨、何金爵、谢映登、濮固忠、费天喜、柴嗣昌、罗成等三十九人,歃血为盟,不愿同日生,只愿同日死。有荣同享,有难同当,吉凶相受,患难相扶。如有异心,天神共鉴。
为何徐茂公要极力促成这次结拜呢?我们看一下名单,不同于评书,在《说唐》中,三十九友的老大是徐茂公,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他的威望,加上他本身就算无遗策,所以在瓦岗正式立主之前,他就是实际上的领头人。而之后大反山东,也确实是徐茂公发号施令。
我们必须承认徐茂公的能力,通过他调兵遣将,众兄弟在缺少了两个强力战力罗成、柴绍的情况下依旧一路杀到瓦岗,赶跑了马三保,占据瓦岗山,自立为王。从这点讲,徐茂公居功至伟。
那么为何在后来却是一直添乱的程咬金做了“王”?除了所谓的天数,这也正是徐茂公的高明之处,因为他打定主意投唐,如果他的身份是一镇反王,必定为李渊所不容,但如果反王无能,他靠自己的能力振兴瓦岗,那就是能干的贤臣,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争抢的对象。
说白了,徐茂公之所以将这些人聚在一起,和宋江聚拢人才招安道理是一样的。宋江一个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如果孤家寡人,朝廷不可能重视他,所以梁山整个势力就是他的资本。徐茂公虽然有能力,但身份不过一个江湖术士,他需要一个平台先证明自己的价值,不然他即便投唐,也只能作为秦叔宝、罗成这样人物的附庸,如何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呢?
试想,存着这样的心思,即便瓦岗有过高光期,又怎么可能长久?
瓦岗的覆灭
很多人认为,瓦岗的覆灭是因为李密后期昏庸,“玉玺换萧妃”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桥段。实际上这是评书改编后的情节,在《说唐》中,李密用来从窦建德处换萧妃的是珍珠旗,玉玺是在紫金山被李元霸抢去的。
李密在得到萧妃后确实荒废了政事,但是整个瓦岗没有一个人去劝谏,在程咬金生擒李世民后,徐茂公和魏征私改李密的旨意,将李世民放走,而在李密训斥赶走二人后,他们不思己过,还留诗揶揄。
高阳道士徐茂公,拜上金墉西魏王。
日败三贤归别国,开仓甲子耗王粮。
七骠八猛皆离散,一十二骑往哪方?
约克五行丁卯日,管教四马自投唐。
雄信洛阳招驸马,乱箭攒身王伯当。
挂首午门传号令,那时见你泪汪汪。
李密派秦叔宝、罗成去捉,二人鬼混一日回来复命,被李密一语道破,喊打喊杀,二人的反应是好气又好笑,一旁的程咬金则直接捅破了窗户纸。
旁边闪出程咬金大叫道:“主公,这个使不得。你不想想来历,自去摸摸肚里看,若不亏我们这几个人,你这皇帝哪里来的?如今怎么反面无情,动不动就要杀起来!”
程咬金所说,几乎代表了整个瓦岗将士的心声,徐茂公扶保李密,就是为了脱身。
为何这么说呢?首先,傻瓜都知道,程咬金不是明主,所以程咬金当家时期的瓦岗虽然实力强大,但更像一个草台班子,完全就是瞎胡闹。等到徐茂公觉得投唐时机差不多到了的时候,自然就要想脱身之策。无论程咬金怎样,如果徐茂公直接舍其而去,那就是不义,而且贾柳店众弟兄对程咬金当家的瓦岗颇有归属感,徐茂公若走必定众叛亲离。
程咬金虽然是个混不吝,但是他不傻,而且还很狡猾,他一早就知道自己不是当主公的料,新鲜劲过了也就腻了。而且如果他不摘掉大魔国混世魔王这个头衔,将来是很麻烦的,于是误杀杨素被杨玄感押解经过此地的李密被捧上了“主公”的位置。
没几个人对李密有什么归属感,所以徐茂公、魏征、秦琼、罗成的这一系列欺君行为被看做理所当然,相反到成了李密不知进退,然后到了外面,无人提这些,只说李密沉迷美色。实际就事论事,李密对这件事的处理有什么错?
紫金山李元霸一个人将十八路反王麾下一百八十五万联军杀得只剩六十五万,同时不仅抢了李密的玉玺,还逼迫十八路反王归降降表。如此的奇耻大辱,李密要报仇,所以在大赦时单单决定不赦李世民何错之有?何况这还是程咬金提醒的。
徐茂公和魏征因为李世民是真命天子,所以早有归顺之意,于是不顾现在的主子,急于讨好未来的,将“不赦改成本赦”,李密就是杀了他们都不过分。可是免去死罪的最终结果却是被徐茂公用诗嘲讽,还间接导致了瓦岗的解体。
所以说,从一开始瓦岗的建立,到覆灭,都是徐茂公的算计,是他扬名天下的跳板,而弃魏归唐之后,徐茂公马上召集了大部分瓦岗旧将,一下就成了李世民的股肱之臣。
罗单斗的推波助澜
所有人的命运,起码近些年的,徐茂公都算得到,比如单雄信、罗成、王伯当的死。
大反山东时,徐茂公就算出,只要单雄信参与,在潞州二贤庄的家眷必然受到牵连。于是作为大哥的徐茂公很“仗义”的没有告诉单雄信。不仅如此,他反而还激单通承诺若家人有个三长两短不能迁怒于他。
很多人认为,这是天数,无论徐茂公怎么做单雄信的家人都必然会死。按照《说唐》的设定确实如此,但如果真的是兄弟,有一句话叫“尽人事,听天命”,这也算是尽了心了,哪有什么也不做,反而先把自己摘干净的道理?
另外,单雄信和罗成的死在大家歃血为盟时,徐茂公就已经算到,但他丝毫没有提醒过。经常看古典小说的都知道,一旦有世外高人算出某个人物有什么劫难,就会提醒他注意什么,或者留下几字箴言。尽管最终他们还是避无可避的亡故了,但告知与不告知的意义是不同的。徐茂公的所作所为看似只是顺其自然,上应天数,实际就是不想牵扯因果,同时还能用这些人的既定命运做做文章。
另外,我们都知道,罗成和单雄信不和,也因此引发了青龙、白虎三世的争斗。二人争端除了天克(白虎属金,青龙属木,金克木)和程咬金的挑拨离间、秦琼的不作为外,还有徐茂公的“巨大功劳”,或者说徐茂公才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正是他最后的一系列操作,使得只是不和的二人结成了死仇。
瓦岗解体后,秦琼、罗成、程咬金最早投奔的是在洛阳做驸马的单雄信,单雄信对他们特别好,但是徐茂公一来,直接就把秦琼和程咬金拐走,只留下病重的罗成。
罗成算计单雄信,让单雄信误以为罗成和自己是一条心,都是要与李唐不死不休,可是在李世民兵犯洛阳的时候,罗成居然带着家眷临阵倒戈,这也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心灰意冷的单雄信一个人冲进了唐营。
徐茂公往下一看,那些众将多是贾柳店结拜的朋友,谅来不肯伤情,独有罗成与他面和心不和,遂叫:“罗成。”应道:“有。”“你与我去擒这单雄信!”罗成道:“得令!”
当时唐营多数都是瓦岗旧将,他们在明知单雄信与李唐有仇的情况下依旧加入了李世民麾下,虽然说将其择木而栖,为了前途做正确的选择无可厚非,单雄信也理解他们这么做,但是他们自己是不好意思与单雄信相见的。
罗成狠毒,翻脸无情,任务给他他一定会完成,但罗成之前也一度不好意思和单通见面,只不过他不会为了这份不好意思影响决断。要是说唐营除了罗成没人能制服单通,也就罢了。但是明明有实力碾压单雄信,却并非出身瓦岗的尉迟恭在,徐茂公却弃之不用,偏偏点了尉迟恭的将。而当秦王对喊打喊杀、宁死不降的单雄信无可奈何,问计于徐茂公时,却得到了一个简单扼要的办法。
秦王再三哀求,怎当雄信心如铁石,只是不睬。秦王无奈,只得立起来问徐茂公。徐茂公道:“苦劝不从,只得斩首。”
在徐茂公看来,死是单雄信唯一的归宿,此时的单雄信不再是那个一支令箭就能让整个绿林风起云涌的总瓢把子,曾经其麾下各个山头的当家已经成了唐臣。
刑场之上,徐茂公再度算计了单雄信一次,榨干了他最后的利用价值。
茂公便同程咬金等众人设下香烛纸帛,茂公满斟一杯送过来道:“单二哥,桀犬吠尧,各为其主。可念当初朋友之情,满饮此杯,愿二哥早升仙界!”雄信酒到面前,把酒呼来照茂公面上一喷,瞪着眼骂道:“你这牛鼻子道人,老子好好一座江山,被你弄得七颠八倒,今日还要说朋友之情,你娘的交情!谁要你酒吃!”茂公道:“二哥虽不吃,我是尽我的礼。”然后张公瑾、史大奈、南延平,一个个把酒敬过来,雄信只是不肯饮。
这一切看起来合情合理,实则不然,问题就出现在徐茂公第一个敬酒。
作为三十九友的老大,在正常情况下,徐茂公第一个敬酒没什么不妥,但此时的单雄信最恨的就是徐茂公和罗成,徐茂公第一个敬酒就料定了单雄信不会喝,同时让本来心中就不甘的单雄信更是火大,从而直接迁怒于后续敬酒的其他兄弟,直到程咬金敬酒,说了让单通顺心的话,他才喝了。
试想,如果不是徐老道第一个敬酒,而是程咬金,接着众兄弟再一一上前,单雄信还会如此吗?看起来喝酒不喝酒只是一个形式,实际上徐茂公却摘清了自己,将单雄信推到众人的对立面。
说的再直白一点,如果第一个上前的不是他,单通喝了所有人的酒,只拒绝了徐茂公和罗成,那么有问题的就是徐茂公和罗成,但是他第一个上前拱火,造成了最终局面,反而成了单雄信不识时务,不知好歹,这一点从罗成最终的话也看得出来。
罗成上前道:“单二哥,小弟不是怕你不过,因我们多是朋友,岂可不敬你一杯?但你与俺表兄何等交情?众朋友多归了唐,单二哥这等执意,觉得太过分了些。今番小弟奉令监斩,你若要性命,可速速商议。不然,你快饮此酒,待小弟开刀。”
雄信听见此言,骂道:“罗成!你这小贼种!背义投唐,我今生不能杀你,来世杀你全家。老子入你的亲娘!”罗成听他骂得刻毒,一时性起,大怒,拔剑把雄信一剑砍为两段。他一点灵光,直往外国去投胎去了,后世借了盖苏文,来夺唐朝江山。
罗成在背叛单通后一直不好意思与之相见,包括出战将其生擒时,面对单雄信的破口大骂,也不还口。但此时突然说出如此撕破脸的话,主要就是在大家敬酒的过程中觉得单雄信多少有点给脸不要脸。但如果徐茂公没有第一个敬酒,单雄信将其他人的酒尽数喝了,罗成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甚至有可能静思己过,那么就不会有二人最后的彻底决裂,罗成怒杀单雄信引发出二世青龙盖苏文的复仇。
所以说,徐茂公对兄弟步步为营的算计,这不是性格上的缺陷,而是骨子里带来的“阴”,也是本人对他厌恶的原因。
之后罗成战死,乱箭穿身。到了后传,秦琼吐血,应誓而死,而其他瓦岗兄弟在凤凰山被二世青龙盖苏文尽数斩杀,只有最后被单雄信接纳的程咬金幸免于难。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徐茂公,却依然做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唐股肱之臣,平安无事。
安史之乱爆发后,三世青龙安禄山将徐茂公曾孙徐承志满门诛杀,并且将徐茂公挖坟焚尸,不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徐茂公有没有算到自己百年后的这一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