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崇祯帝煤山自尽遗言(崇祯谁给他下葬的)

    栏目: 百科 日期:2022-11-25 16:00:48 浏览量(来源:小成

    [摘要]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后,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去哪儿了?崇祯帝在位十七年,只活了三十三岁,子女人数却并不算少,一共有七子六女。不过,这十三个子女当中,大多都早夭了,到李...

    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后,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去哪儿了?

    崇祯帝在位十七年,只活了三十三岁,子女人数却并不算少,一共有七子六女。

    不过,这十三个子女当中,大多都早夭了,到李自成入北京的时候,活着的只有三子二女,即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以及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


    那么,崇祯帝去世之后,他的五个子女结局如何?

    01,明朝灭亡之际,崇祯帝屠戮后宫,却有一女活了下来,成为了独臂人,她就是长平公主。

    1644年4月24日下午,崇祯帝登上煤山,发现李自成起义军已经将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于是返回皇宫,让王承恩准备宴席,她要与家人举行最后的晚餐。

    吃完晚餐之后,大约是晚上七八点钟,崇祯帝知道皇宫被攻克只是时间问题,于是让周皇后及众嫔妃自缢,以免遭受起义军羞辱。

    周皇后是个烈女子,她回宫之后当即自杀;袁贵妃则不愿意死,崇祯帝便将其砍杀,但她只是晕倒了,并没有死,后来清朝入关,对其进行赡养,最后高寿而终。

    崇祯帝又跑到嫂子张皇后(朱由检哥哥明熹宗朱由校的妻子,当时是太后)的寝宫,催促张皇后自杀,张皇后与崇祯帝关系很好,对崇祯帝的帮助很大,也是个深明大义之人,在与崇祯帝诀别之后,当即自杀而亡。

    随后,崇祯帝又提着剑去找两个女儿,当时长平公主十五岁,昭仁公主更是只有六岁。


    崇祯帝首先来到长平公主居住的寿宁宫,他大声对长平公主说,“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说完就举起剑准备杀长平公主,却怎么也下不去手,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突然挥剑,将长平公主的右臂砍断,长平公主当即晕过去了。

    上巡寿宁宫,长公主年十五,上目之,怒曰:“胡为生我家!”欲刃之,手不能举,良久,忽挥剑,断公主之右臂而仆,并刃坤仪公主于昭仁殿......

    崇祯帝以为长平公主死掉了,便来到昭仁公主居住的昭仁殿,毫不迟疑地将昭仁公主杀死。

    没人知道崇祯帝在杀两个女儿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只知道他在做完这件事之后,跟王承恩在一起喝了一晚上酒,第二天一大早就到煤山自缢而亡了。

    崇祯帝死后,李自成进入皇宫,看到宫中嫔妃大多死掉了,也找到了崇祯帝的尸体,却发现还有一人没有死,这个人就是长平公主。

    原来,长平公主被崇祯帝砍断右臂之后,只不过是晕死过去了,五天之后苏醒了,但李自成没有为难她,而是让人为她疗伤,她因此活了下来。

    李自成只在北京待了四十多天,就被清军和吴三桂联合起来赶走了,长平公主因此落入清军之手。


    当时,清军为了安抚人心,没有为难包括袁贵妃、长平公主在内的女眷,而是厚待她们,长平公主因此得以继续住在宫中。

    1645年,长平公主见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感到十分难过,于是上书顺治帝,请求顺治帝让她出家为尼,但顺治帝并未允许,而是将其嫁给一个叫做周显的汉臣。

    长平公主与周显结婚之后,两人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倒也平静,她还学会的针线活和做饭。

    1646年三月,长平公主怀上了周显的孩子,但仅仅过了五个月,她就因为思念父母导致抑郁,以及生病而去世了,死时只有十六岁。

    在一些野史当中,将长平公主描述成为一位独臂女侠,致力于反清复明,其实这不是事实,毕竟一个失去右臂的女人,能够坚强地活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不太可能成为什么女侠。

    02,崇祯帝的三个儿子,其中一人困扰清朝三代帝王,共计一百余年。

    崇祯帝活着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和定王朱慈炯是周皇后所生,是嫡子;永王朱慈炤则是田贵妃所生,是庶子。

    太子朱慈烺,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太子,他是一个好孩子,读书很刻苦,也很孝顺,崇祯帝非常喜欢他。


    1644年初,一些大臣见李自成起义军势如破竹,于是建议崇祯帝去南京,但他不同意;后来大臣们又提出,可以让朱慈烺去南京担任监国,他也不赞同。

    就这样,朱慈烺留在了北京,崇祯帝自缢的前一天下午,他让三个心腹太监王之心、栗宗周、王之俊三人带着朱慈烺、朱慈炯和朱慈炤去成国公朱纯臣府上,让朱纯臣带着三人逃走。

    当时,朱纯臣给三位皇子换上平民衣服,还对朱慈烺说,你今天是太子,明天就是平民,日后隐匿于民间,就要学习平民说话,以后你的父母大仇得报,不要忘记今天的教训!

    汝今日为太子,明日为平人。在乱离之中,匿形迹、藏姓名,见年老者呼之以‘翁’、年少者呼之以‘伯’、‘叔’,万一得全报父母仇,无忘吾今日戒也!

    说完,众人一起哭泣,但三位皇子还没来得及被送走,崇祯帝死亡的消息的就传来了,朱纯臣立马变脸,竟然打开朝阳门请起义军入城,还恬不知耻地上奏李自成,请求李自成登基。

    而后,王之心等三人也为了向新主子献媚,将三位皇子献给了李自成,李自成坐在龙椅上,接见了朱慈烺。


    当时,李自成让朱慈烺下跪,朱慈烺抬头挺胸,颇有帝王气象,他不卑不亢,也不肯下跪,还要求李自成杀掉他,李自成不肯杀他,只说他无罪。

    李自成又问朱慈烺,大明朝为何失天下?朱慈烺回答说,这个我不知道,你得问百官。

    李自成见无法让朱慈烺屈服,对他有些刮目相看,又问他有何要求,他当时提出了三个要求,即厚葬他的父母,不要惊扰百姓,也不要动明皇陵,李自成一一答应。

    随后,李自成封朱慈烺为宋王,朱慈炯为定安公,然后让人将三位皇子送到刘宗敏军中。

    按照约定,李自成为崇祯帝及周皇后举行公祭仪式,朱慈烺守在父母遗体旁,哭了整整三天,一直到下葬为止。

    当时,朱慈烺等兄弟三人商量说,要一起绝食而死,但李自成不愿意看到三人死掉,就让刘宗敏将三人单独关押,强迫给他们喂食,他们终究没有死成。

    后来,李自成与吴三桂谈崩了,再加上刘宗敏抢走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因此更加倾向投靠清军。


    李自成为了逼迫吴三桂投降,便亲率大军前去讨伐,还带上了朱慈烺等三人,双方爆发了一片石之战,原本吴三桂就要被打败了,但得知消息的多尔衮趁机出兵,吴三桂为了扭转战局,不得不投降清军,结果双方合力将李自成给击败了。

    李自成溃败之际,根本顾不上朱慈烺等三人,三人就这样在乱军之中走散,那他们结局如何呢?

    一、先说朱慈烺

    朱慈烺在乱军之中误打误撞,结果被吴三桂给抓住了,吴三桂将此事禀告多尔衮,还提出一个建议,说可以让朱慈烺在北方称帝,建立一个傀儡政权,这样一来就更加容易平定南方了。

    多尔衮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一旦朱慈烺称帝,那清朝皇帝日后再想要入主中原就困难了,便拒绝了这一提议。

    朱慈烺少年老成,他知道吴三桂没拿好心,于是假意投靠,然后找机会逃走了,自此之后就消失了踪迹。

    朱慈烺失踪之后,以史可法等人为首的前明大臣就拥立崇祯帝的堂弟福王朱由崧称帝,建立了南明小朝廷。

    但是,朱慈烺才是大明正统所在,因此清朝和南明都担心对方得到朱慈烺,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反而让朱慈烺变得安全。


    顺治时期,清朝出现了一位自称是朱慈烺的人,朝廷很快就抓住了他,但经过袁贵妃及老宫女辨认之后发现,这个人是假的。

    多尔衮认为,太子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想让天下汉人知道,朱慈烺已经死了,于是他对外宣称朱慈烺已经被抓,并公开将其处死。

    大约在同一时期,南明地界上也出现了一位自称是朱慈烺的人,起初众人以为是真的,朱由崧一度想让位给他,但后来发现这个人是假的,于是将其处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北太子案。

    不过,这件事对朱由崧的触动很大,万一有一天真的朱慈烺出现了,他岂不是坐不稳皇位?

    于是,朱由崧就对外宣称,真的朱慈烺已经被清军给杀害了,他还为朱慈烺举行了公祭仪式,并追封朱慈烺为献慜太子,鲁王朱以海监国的时候,又追封朱慈烺为悼皇帝。

    那么,真正的朱慈烺究竟去了哪里呢?

    1988年的时候,史学界爆出一个惊人的消息,有学者通过考究之后得出结论,朱慈烺在失踪之后来到了老君山,成为了一名道士。

    这个说法还比较靠谱,因为朱慈烺跟老君山的所在地洛阳栾川还有些渊源,当初崇祯帝在栾川开银矿,曾派遣他到当地视察工作,因此他对栾川非常熟悉。


    再者,明朝皇帝比较崇信道教,万历帝还曾下旨在老君山顶上建造金殿,因此老君山也可以算作是明朝的皇家道观。

    话说朱慈烺从吴三桂那里逃走之后,无处可去,便来到了他相对数次的老君山,隐姓埋名成为了一名道士,暗地里从事反清复明活动。

    不过,朱慈烺在老君山隐藏了十数年,却发现清朝的统治日益坚固,复国根本无望,于是不再有任何幻想,而是安心过日子。

    在此期间,一些前明臣子四处打探消息,得知了朱慈烺的下落,于是来到老君山,私底下奉朱慈烺为帝,等待合适的机会再恢复明朝。

    这一等,就是三十多年,一直康熙十八年的时候,朱慈烺因病去世了,死时五十一岁,现如今老君山还流传着朱慈烺的故事,当地还有朱慈烺的太子墓和太子碑。

    二、再说朱慈炯

    朱慈炯是崇祯帝的第三子,在天下人都以为朱慈烺已经死掉之后,许多人开始打着他的旗号反清复明,俗称朱三太子。


    从康熙到乾隆这一百多年间,一共出现了一百多起打着朱三太子之名起义的事件,其中最著名的有两起。

    第一起,是康熙帝祭拜明孝陵的时候,有人假冒朱三太子,准备用红衣大炮袭击康熙帝,结果大炮哑火了,他也因此被抓,后来朝廷鉴别真伪,发现他是假冒的,于是被康熙帝处死。

    还有一起,一个叫做杨起隆的无业游民,为了实现人生逆袭,也谎称自己是朱三太子,在京城发起叛乱,试图趁三藩之乱占领京城,结果失败被抓,被朝廷发现是假的,康熙帝下令将其处死。

    除了这两次之外,当时清朝各地都有朱三太子出现,各种叛乱让其清朝皇帝烦不胜烦,清廷也因此杀了非常多的假朱三太子,但永远也杀不完。

    雍正时期,雍正帝为了解决朱三太子的问题,于是找到一个叫做朱之琏的知府,对外宣称朱之琏是朱元璋之子代王朱桂的后代,还让朱之琏站出来发声,说崇祯帝的后裔都死绝了,根本没有什么朱三太子。

    这还没完,雍正帝还下令,让朱之琏的儿子作为明朝皇室正统后裔,并册封朱之琏为侯爵,世袭罔替,以此来安抚人心。


    雍正帝的手腕是很高明的,但天下人似乎并不买账,因为朱之琏这个名字并不符合明朝皇室后裔的命名规则,甚至有人经过考证之后得出结论,朱之琏其实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后裔,属于皇室旁支,怎么能代表明朝皇室正统呢?

    于是,以朱三太子为名的起义依然不断出现,一直到乾隆帝中后期才逐渐变少,因为即便当时朱慈炯如果还活着,就有百来岁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朱慈炯的下场究竟如何呢?很遗憾,历史上再也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线索了,或许他早就死掉了,或许他隐姓埋名,活了下来。

    三、最后说一下朱慈炤

    朱慈炤作为崇祯帝的第四子,明朝灭亡的时候只有十一岁,他虽然也逃走了,却吃了哥哥朱慈炯的大亏,白白丢掉了性命。

    事情是这样的,康熙帝为了抓捕朱三太子,曾派下令各级官府加大排查力度,结果有人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些端倪。

    康熙四十七年,浙江余姚官员发现了一位七十五岁的老者,名叫王士元,当时担任乡绅李来朋的子女们的私塾先生。


    王士元原本平淡无奇,当地官员却发现他的六个儿子是和字辈,并且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土字旁,这与朱元璋儿子燕王朱棣一系的辈分和命名规则相同,并且他还有一个孙子名叫钰宝,暗藏临御宝座之意。

    官府将这些信息报告给康熙帝,康熙帝查阅了《皇明祖训》及相关资料之后,确定王士元就是崇祯帝的后代,于是将其抓捕归案。

    当时,康熙帝为了抓捕朱三太子,曾承诺只要崇祯帝的儿子自首,就立马封王,王士元被抓之后,觉得与其被杀,不如当一个王,于是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及经历。

    原来,王士元其实不是朱慈炯,而是朱慈炤,他从李自成军中逃走之后,被一个忠于明朝的王姓官员救了下来,王姓官员将他带到老家浙江余姚躲藏,并为他改名为王士元,这个名字暗藏原来是王的意思。

    自那之后,朱慈炤就以王士元的名字生活,长大后成为私塾先生,他还娶妻生子,一共有六个儿子三个女儿,以及若干孙辈。

    朱慈烺虽然沦为平民,但并未违背祖上定下的辈分和命名规则,他将六个儿子都按规则起名,起初并未有人察觉到什么异样,知道有个官员到李来朋府上做客,无意间得知此事,才发现了可疑之处。


    官府抱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将此事禀告给了康熙帝,康熙帝认为没有抓到朱三太子朱慈炯是个遗憾,但抓到朱慈炤也是个收获,就感到很高兴。

    只不过,康熙帝并不想将朱慈炤封为王爵,因为一个朱慈炯就够烦的了,不能再有更多崇祯帝的儿子活着了,为了永绝后患,他决定偷梁换柱,将崇祯帝第五子朱慈焕的事迹放在朱慈炤身上。

    朱慈焕与朱慈炤是同母所生,但他在崇祯十四年就去世了,康熙帝便对外宣称,崇祯帝第四子朱慈炤,早在崇祯十四年就去世了,私塾先生王士元说自己是朱慈炤,是在冒充明朝皇室,并以此作为罪名,将王士元满门抄斩。

    就这样,朱慈炤因为受到朱三太子案的波及,被朝廷误打误撞抓住了,全家人也被杀掉。

    总结一下,崇祯帝去世后,他的女儿长平公主年纪轻轻就死掉了;他的三个儿子,除了朱慈炯不知所踪之外,其他两个儿子也都死掉了,其中朱慈烺当了道士,无子而终;朱慈炤虽然子孙满堂,却被朝廷抓住后满门抄斩。

    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后,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去哪儿了?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一生共有七子三女,抛去夭折的孩子,在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入京城时崇祯还有三子两女在世,分别是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次女长平公主、三女昭仁公主。

    崇祯亲手杀女并感叹:何故生在帝王家!

    实际上崇祯一生共有六个女儿,但是有三个女儿出生不久就夭折了,由于这些女儿都是妃嫔所生夭折后也就没有封号,因此后世没把她们计算在崇祯子女之中。

    在大明亡国之际,崇祯还有两个女儿还在世,分别是年仅15岁的长平公主和年仅6岁的昭仁公主。

    1644年三月十八日这一天清晨,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对大明首都北京城发起了总攻,这一天崇祯也知道大明将亡,大势已去,但是崇祯自己还抱了一个幻想,那就是他派人将三个儿子分别送出皇宫安置,希望将来大明还能东山再起。

    做好安置儿子计划之后,崇祯就带着嫡妻周皇后所生儿子朱慈烺和朱慈炯去与她诀别,崇祯怕京城陷落之后周皇后受辱,于是在命人送走儿子们之后就下旨命周皇后自尽,同时崇祯又让袁贵妃自尽。

    周皇后也很烈性,接旨之后就立刻自缢而亡。而袁贵妃也随之自缢,不过由于袁贵妃体型过重把绳子压断了,因此她只是被吊得昏迷过去并没有死,崇祯随即上前在袁贵妃身上乱刺了几剑,也没再关注她是否已经死去就走了。后来袁贵妃命大没死被救了起来,一直活到顺治时期才去世。

    之后崇祯又跑到嫂子懿安张皇后的寝宫与其诀别,同样他也希望嫂子张皇后尽快自尽殉国以免受辱。就这样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的嫡妻张皇后也自缢殉国。

    随后崇祯就手提利剑向两个女儿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的居所走去,当时昭仁公主看到父亲来了,她可不知道大祸即将来临,她还很高兴的向父亲崇祯跑去,这一声“父皇”还没喊出来,崇祯提起手中长剑就直刺昭仁公主心窝,于是年仅6岁的昭仁公主前一秒还等着父亲抱抱她,下一秒她就死在了父亲剑下。

    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时,没有人能知道崇祯当时的心情,但是可以想象崇祯当时心里绝对是万分痛苦,赐死妻子和嫂子,又亲手杀了女儿,崇祯的心情绝对十分痛苦难过。

    而当崇祯的另外一个女儿年纪较大的长平公主看到父亲刺死了妹妹,她就知道多年来悬在大明王朝头上的利剑要掉下来了,但是落在她自己头上的剑却是由她的父亲崇祯亲手刺出,她知道自己今天也是难逃一死了,可求生欲还是让她跪在崇祯面前拉着衣襟哭泣。

    崇祯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痛哭的女儿长平公主,加上他又刚刚杀死了小女儿昭仁公主,他的心应该也碎了,于是他仰天长叹:汝何故生我家!

    随后崇祯一狠心又再度挥起利剑砍向长平公主,出于本能的求生意识,长平公主挥起左臂格挡,于是利剑斩断了她的左臂,她尖叫一声昏死过去。

    崇祯看着女儿昏死过去,他已经再也硬不起心来继续刺向女儿,再加上当时农民起义军已经攻入京城开始围攻皇城,皇城随时都可能被攻破,崇祯也顾不上再杀女儿了,于是他在心腹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踉踉跄跄的跑到了景山上,最后崇祯就和心腹太监王承恩一同吊死了在了景山之上。

    长平公主断臂之后一直昏迷了五天五夜,才被一些心地善良的宫女给救活苏醒过来,由于李自成占据京城期间十分短暂就被清朝打跑了,因此李自成都不知道崇祯的女儿长平公主还活着,而清朝入关占据京城并搬进了明朝的皇宫紫禁城之后,为了安抚人心,就开始寻找皇族后裔,袁贵妃和长平公主就是在这时候被清朝搜寻出来。

    清朝为拉拢人心,特意公告天下将赡养袁贵妃、长平公主这些明朝皇室女人,因此袁贵妃和长平公主还得以一直留在紫禁城中居住。

    在明朝灭亡前夕,崇祯已经为长平公主订下了婚约,其未婚夫就是其母周皇后的本家亲戚周世显,但是由于李自成的起义军一路攻向京城,崇祯没来得及给他们举行婚礼就亡国了,因此长平公主与周世显还没有正式结婚。

    明朝灭亡之后,长平公主已经身体残疾,她不想连累周世显,因此她主动向清朝的顺治皇帝请求出家为尼,但是却被顺治的叔叔摄政王多尔衮所拒绝,多尔衮为了表现清朝对明朝皇室的宽厚,特意帮她找到了未婚夫周世显,并以顺治名义下旨让两人尽快完婚,以慰崇祯在天之灵。

    长平公主就这样在顺治时期按照崇祯给她定下的婚约嫁给了周世显,婚后不久在清顺治三年(1646年)长平公主就怀了身孕,但是她在怀孕五个月的时候,由于她的身体虚弱染了重病,因此去世,可谓是一尸两命,其丈夫周世显十分悲痛。

    后世都十分怜悯这位长平公主,因此很多文学作品以她原型虚构出了很多情节,比如金庸先生在《碧血剑》和《鹿鼎记》中塑造出来的阿九和九难师太,还有梁羽生先生的《江湖三女侠》中的独臂神尼,还有粤剧剧作家唐涤生先生创作的《帝女花》等文学戏曲作品都是以长平公主为原型所虚构出来的。

    其实历史上真正的长平公主由于国破家亡使得她心情始终抑郁难解,加之她却是一条手臂后身体虚弱,所以导致她在怀孕期间罹患重病去世,她的命运其实十分悲惨。

    崇祯的三个儿子其中一人成了困扰清朝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噩梦

    明朝灭亡时崇祯的三个儿子也就是长子即太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其中朱慈烺和朱慈炯是亲兄弟,都是周皇后所生,朱慈炤是崇祯的宠妃田贵妃所生。

    在李自成的军队攻打京城时,崇祯特意派人将太子朱慈烺送到纯国公朱纯臣府上,希望朱纯臣能护送朱慈烺去南京再建大明,当时接到崇祯勤王命令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在途中听闻崇祯殉国的消息悲痛万分,他本想营救出朱慈烺到南京,后来才得知原来朱纯臣向李自成献朝阳门投降,并交出了朱慈烺,无奈之下史可法只得撤回南京。

    当时李自成攻入京城又攻入紫禁城,他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上志得意满的接见了朱慈烺,虽然朱慈烺当时年仅16岁,但是他自幼就被崇祯立为太子,一直被悉心培养,因此朱慈烺颇有帝王气度,见到李自成举止应答不卑不亢,面对起义军勒令他向李自成跪下,他也坚决不跪,他小小年纪已经国破家亡还有如此气势,都让李自成对他刮目相看。

    李自成为了磨一磨朱慈烺的锐气,他故意问朱慈烺:“你们老朱家为何会失了江山?”

    朱慈烺则不卑不亢地回答大明之亡乃奸臣误国,还告诉李自成这些主动投降起义军的大明朝臣都是不忠不义之徒,若李自成真心收留他们,将来李自成就会自取其祸,说完这些之后朱慈烺就要求李自成立刻将自己处死。

    李自成却对朱慈烺越发刮目相看,于是告诉朱慈烺身为太子没有罪过,明朝逼得百姓造反与朱慈烺无关,所以也不会将他处死。

    于是朱慈烺趁机恳请李自成勿伤京城百姓,不要破坏明朝皇陵,并礼葬崇祯和周皇后。李自成听后则仰天长笑,随即他就告诉朱慈烺自己本就是农民起义,兴义军吊民伐罪,怎能伤害无辜百姓,更不会破坏明朝皇陵,礼葬崇祯也是理所应当。

    于是李自成下令以天子之礼厚葬崇祯和周皇后,并加封朱慈烺为宋王。

    朱慈炯和朱慈炤则被崇祯送到了周皇后之父老丈人周奎家中,周奎是一个极其吝啬的人,爱财如命,李自成占据北京之后不久就以赞助军饷的名义开始大肆拷掠王公贵族,周奎家产非常富有,他害怕被李自成拷掠,于是主动向李自成交出了外孙朱慈炯和朱慈炤。

    周奎本来是想主动交出朱慈炯和朱慈炤能免于被李自成拷掠,不过李自成依旧没放过这个老财迷,最终周奎在交出朱慈炯和朱慈炤之后,其家产还是全部被李自成掠走,周奎为此忧愤而亡。

    因此在崇祯自缢之后不久他的三个儿子全都被李自成找到了,幸好李自成并没有立即加害这三兄弟,李自成给他们分别封了王爵,不过朱慈烺很有骨气,他带着两个弟弟拒绝接受李自成册封,并且在为父母出完丧之后,朱慈烺就开始绝食明志,想随父母于九泉之下。

    但李自成不许朱慈烺三兄弟绝食自尽,于是命大将刘宗敏将他们分别隔离,然后逐个严加看管,后来李自成亲率大军去攻打驻扎在山海关的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时也把朱慈烺三兄弟都带在军中,企图用朱慈烺要挟吴三桂投降。

    结果吴三桂放清军入关,与清朝军队联军在山海关外一片石大战中击溃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大败往北京逃跑,随着李自成军队的溃败,刘宗敏也顾不上看管朱慈烺三兄弟,因此朱慈烺三兄弟不约而同的都趁着起义军溃败之际逃亡了。

    不过朱慈烺三兄弟却也在乱军之中失散了,先说一说朱慈烺,他在逃跑途中被吴三桂的军队找到,当时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听说吴三桂找到崇祯的太子朱慈烺十分高兴,清朝的王公贵族原本都担心入主中原后汉人太多无法统治,因此多尔衮当时就有了让吴三桂扶持朱慈烺在北方称帝,然后成为清朝的傀儡政权,借此兵不血刃收服南方的明朝势力。

    朱慈烺十分机警,他看透了吴三桂是不安好心,于是在行军途中他趁机逃跑了,此后朱慈烺不知所踪。

    而南方的明朝势力在史可法没能救回朱慈烺之后,就赶紧商议另立新君以延续大明江山,于是崇祯的堂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被拥立为皇帝,也就是开创了南明政权。南明后来得知朱慈烺不知所踪后,担心清朝利用身份不明的人第一时间赶紧站出来公告天下,称朱慈烺已被清军害死,并在南京替朱慈烺发丧,朱由崧追谥其为献慜太子,后来鲁王朱以海监国时期又改追谥为悼皇帝。

    在1988年史学界爆出消息,原来是找到了在历史上失踪的崇祯太子朱慈烺的下落,有历史学者认为朱慈烺在乱军中逃跑之后,隐遁到了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老君山上的道观中出家当道士。

    因为崇祯在位时期经常派人到栾川开采银矿,朱慈烺作为太子也曾来到过这里,所以他对栾川一带比较熟悉,加上明朝自嘉靖皇帝朱厚熜之后大多崇信道教,崇祯的爷爷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就曾下旨在栾川老君山敕建金顶太清观,因此朱慈烺就跑到老君山出家当了道士企图借机恢复明朝。

    后来朱慈烺发现复国无望,于是就只能在老君山当道士终老,朱慈烺在隐居老君山期间,也吸引了一批明朝遗臣,他们暗中在老君山奉朱慈烺为皇帝,此后朱慈烺一直活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去世,享年51岁。现今老君山附近还流传着有关朱慈烺的传说,老君山下还有太子墓和太子碑。

    崇祯的第三子朱慈炯可谓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他可是在后来整整困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传奇人物。从康熙时期,一直到乾隆初期,只要民间爆发起义,大多数都会打出朱慈炯的名号,因此朱慈炯在明朝虽非太子却在后来被民间称为朱三太子。

    仅康熙一朝就爆发了大概十多起以朱慈炯的名义反叛,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时,趁机在京城发动叛乱想攻占紫禁城的朱三太子起义,但是由于事情败露,这场起义很快就被清廷扑灭,主谋朱三太子一直潜逃。

    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潜逃多年的朱三太子在西安被抓获,后来康熙特意找了前明的大臣和宫廷老太监来辨认,结果才知道这个人根本就不是朱慈炯,这个人是一个京城无业游民杨起隆。

    由于杨起隆自幼在北京长大,他与一些前明宫廷太监比较熟悉,听老太监们描述宫廷生活和崇祯皇子们的喜好,杨起隆才萌生出冒充朱慈炯趁乱起义的想法,后来杨起隆被康熙以谋反罪诛杀。而杨起隆起义事件还被二月河先生所采纳,创作进了其原著小说《康熙王朝》中并被改成电视剧播放。

    除了杨起隆之外,康熙时期爆发的起义如福建漳州蔡演起义、江苏太仓张念一起义、江南金和尚起义、浙江四明山起义、台湾朱一贵起义等等,很多起义都是打着朱慈炯名号,都称自己找到了流落民间的朱慈炯,要帮助他反清复明,结果这些起义被先后平定,康熙是平定一个起义就杀掉一个朱慈炯。

    但是这些朱慈炯全是冒牌货,真正的朱慈炯却始终没有被清朝找到,所以朱慈炯这个名字让康熙十分头疼,不止康熙痛苦,连他的儿子雍正也跟着脑袋疼,雍正时期爆发的反清复明起义也大多是打着朱慈炯的名号,雍正为此也是不胜其烦。

    雍正后来为了平复民间反清复明的想法,他特意找到一个名叫朱之琏的知府,公告天下称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后代,并对外称明朝皇室嫡系后裔已经死光,找不到后人了,于是奉朱桂的后人朱之琏为朱氏正统后裔,册封朱之琏为一等延恩侯,并允许世袭罔替,还让朱之琏及其后人负责每年对明皇陵春秋二祭。

    至此明朝皇室朱氏后人一直世袭清朝的延恩侯爵位到清朝灭亡,不过后世关于朱之琏的身份其实颇为怀疑,朱之琏是否为朱元璋后裔都有待考证,因为朱之琏的名字没有按照明朝皇室的字辈和五行偏旁部首来起名字,因此朱之琏很可能并非朱元璋的直系后代,而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的后人,属于明朝皇室旁支后裔。清朝灭亡后末代延恩侯朱煜勋生活贫困,在民国时期居然靠盗挖明十三陵生活,这也从侧面说明雍正册立的延恩侯很可能并非朱元璋的嫡系后裔。

    雍正之所以封朱之琏为延恩侯,就是被各种朱三太子起义逼出来的无奈之举,雍正只能随便找了一个朱氏后人封爵恩赏以安人心。

    朱慈炯的名号一直到乾隆初期还有人打出来造反,不过到了乾隆中期之后,即便真的朱慈炯还活着也都已经100多岁了,不太可能在世了,所以朱慈炯的名号才逐渐被人淡忘。

    其实真正的朱慈炯下落如何至今都成谜,很可能他隐姓埋名隐居起来,也很可能被清朝杀掉的那么多自称朱慈炯的人中就有他,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毕竟后来清朝已经懒得去计较朱慈炯的真假了。

    虽然真的朱慈炯下落不明,但是他的弟弟朱慈炤可就受他连累了,康熙当初被打着朱慈炯名号反清复明的事整得也很烦躁,于是康熙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康熙在祭拜完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之后,下旨公告天下寻找朱元璋的嫡系后人入朝封爵,使得这些朱氏子孙能被朝廷监视起来,同时康熙也是希冀能找出真正的朱慈炯,如果真的朱慈炯出现,那么康熙就会认定他是冒充,然后以冒充明朝皇室为罪名将其名正言顺诛杀。

    但是康熙这一招还是没找到几个真正的明朝皇室后裔,于是康熙又加大力度命官府在民间排查朱慈炯,其实康熙主要是想找到朱慈炯杀掉以绝后患。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浙江余姚的地方官排查时,发现了一个名叫王士元的75岁老人很可能就是传闻已久的朱三太子朱慈炯。

    其实这个王士元不是别人正是崇祯第四子朱慈炤,原来朱慈炤在逃亡途中被一位明朝的王姓官员所救,这名官员担心朱慈炤的身份被泄露,于是让他改姓为王,成为自己的养子,并给他取名为王士元,其含义就是原是王的谐音。

    此后朱慈炤就一直以王士元的身份跟随这名王姓官员回到了浙江余姚老家生活下来,并以教书先生的职业一直隐藏于民间五十余年。朱慈炤虽然改名王士元,但他不肯背弃朱元璋定下的宗谱,他给子女起名依旧按照朱元璋给朱棣家族制定的字辈的“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字辈中他的下一辈第二个字为“和”字辈和第三个字的“土”字偏旁部首起名字,只不过改姓为王而已。

    当时官府加大排查力度,就是通过王士元的子女异于常人的起名方式引起了官府注意,因此官府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想法将王士元当朱慈炯抓捕起来,被抓后的王士元很痛快,他直接交代自己就是崇祯第四子朱慈炤。

    按照康熙的圣旨,朱慈炤理应被接进京城封为王爵,但是一个朱慈炯就够让康熙头疼了,这又出个朱慈炤,这还能让康熙安心,因此康熙和朝臣们玩起了偷梁换柱的把戏。

    原来朱慈炤有一位同母弟弟即崇祯第五子朱慈焕,不过朱慈焕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时夭折去世,康熙就把朱慈焕的事迹搬到了朱慈炤身上,《清实录》中记载为: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四年身故。

    康熙就这样坚持对外称朱慈炤已于崇祯十四年时去世了,所谓的王士元自称是朱慈炤完全是信口开河,于是康熙以冒充明朝皇室为罪名将75岁的朱慈炤及其子孙满门全部诛杀。

    写在最后

    因此崇祯自缢后,女儿长平公主侥幸活了下来,但是命运也很不好,虽然被清廷赡养,实际上是清廷为了对外安抚汉族人心故意表现出的手段,长平公主虽然活了下来却还是在16岁时英年早逝,和她国破家亡有很大关系。

    而崇祯的三个儿子最后是一个隐居避世,一个真正的下落不明,另一个则是暴露身份被康熙满门诛杀。

    从朱慈炯的一个名号就困扰了康雍乾三代帝王就能看出来崇祯的儿子们影响力确实很大,如果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个人有一个人能被史可法救走,以他们崇祯之子的正统身份绝对更比南明的那些皇帝如朱由崧、朱由榔等人更具有凝聚力,也许都会改变历史进程。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