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跟随郑成功赴台的明朝宗室(跟随郑成功赴台的明朝宗室)

    栏目: 百科 日期:2022-11-24 04:00:19 浏览量(来源:小云

    [摘要]郑成功以明朝臣子自居,建立明郑后,为何不拥立明朝皇室后裔?乱世靠实力说话!郑成功收复台湾,建立自己的小朝廷,那已经是1661年,距离崇祯死亡(1644)年,已经...

    郑成功以明朝臣子自居,建立明郑后,为何不拥立明朝皇室后裔?

    乱世靠实力说话!郑成功收复台湾,建立自己的小朝廷,那已经是1661年,距离崇祯死亡(1644)年,已经过去17年了,这十几年,南明不知道冒出来多少个“皇帝”,郑成功知道,只要自己也搞一个出来的话,立即就会成为靶子,他才没那么傻呢。

    他爹郑芝龙,扶植过一个南明皇帝(隆武帝),不久后便遭到清军围剿,直接投降了,隆武帝绝食而亡,郑成功明白,只要打出皇帝旗号,就会成为清军、伪军的首要攻击目标。(200多年前朱升的话,依然灵验)

    其实,朱明王朝的统治者,在最后几十年是超级不得人心的,朝廷用大半财税收入去滋养朱家的子孙,搞得当时的朝廷想要剿灭李自成、张献忠都没有钱了,只能依靠地方武装周旋,比如左良玉、秦良玉等。

    明朝还有一个外敌:后金政权,牵制了明朝大部分优质兵力,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诱敌深入,在野战中消灭了大量明军有生力量,使得明朝无法筹集足够的力量剿灭农民军。

    作为一个地方割据势力,他知道自己的实力,当时的北方,基本已经平定,也只有西南部,有少许抗清的势力,自己思量一下,兵力、资源都不如其他势力,能够借着台湾岛,偏安一隅,争取谈判筹码,才是上策。

    通常,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灭亡,各种势力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彼此都相互不服气,看不顺眼,外敌还没有消除,自己就开始内讧,南明就是这副德行,这些割据势力,有的是原来的地方大员,有的是新崛起的势力,有的是推翻明王朝的起义军,成分复杂到搞笑的地步,朝降暮判,毫无信义可言。最后被清军、吴三桂伪军等,逐个击破。

    历史上,秦、汉、隋、唐、宋(南宋)这样的王朝,没有一个是复国成功的。元朝没有灭国,只是逃掉了。

    郑成功这个延平郡王是另一个南明皇帝“永乐帝”敕封的,郑成功把自己隐藏在幕后,这才是乱世的生存之道。

    此后,郑经、郑克爽这两代延平王,也都不敢僭越称帝或者另立什么小皇帝,因为形势已经对他们十分不利了,大陆基本一统,人心思定。

    郑成功以明朝臣子自居,建立明郑后,为何不拥立明朝皇室后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事实上,郑成功一直坚持维持南明朱家的最高地位。

    最初郑成功父子是推崇隆武帝一派,但当时郑成功只是父亲郑芝龙手下将领,还没有操盘大局的能力。

    而郑芝龙认为隆武帝其实没有实力,主要军事实力就是郑家的力量。

    而郑家的力量不足以和满清全面对抗,况且还有浙江鲁监国等南明其他势力拆台。

    所以,郑芝龙先是回避和清军作战,最后干脆投降。

    清军攻入福建,隆武帝被杀死,郑芝龙投降,由此隆武政权垮台。

    隆武政权垮台以后,郑成功也脱离父亲自己开始反清。

    他开始是推崇隆武帝,但这个政权已经完了,残余的如宁靖王之流资历太浅,当时才30岁左右,不足以服众。


    随后,郑成功就认永历皇帝为正主。

    资料这么写:永历帝和郑成功势力相隔遥远,特准郑成功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郑成功每次拜封官员,都请宁靖王朱术桂等明朝宗室在旁观礼,以示尊重体制。

    直到郑成功病死前,永历皇帝都是在的(其实永历皇帝在郑成功死前1个月遇害,只是消息传播速度慢,台湾并不知道),郑成功是永历皇帝的臣子。

    郑成功对于朱家人,从来都是很重视的。

    比如当年鲁王出兵攻打隆武帝,是郑成功的敌人。

    但鲁王战败投靠郑成功,后者也收留他。

    但郑成功占领台湾以后才1年,就病逝了,他的继承者郑经不但让宁靖王到台湾监军,同行包括泸溪王、鲁王世子朱弘桓、巴东王等诸明朝宗室数百人之多。



    实际上,郑成功病死时仍然是延平郡王。其实当时无论军政都是他的人,朱明皇室顶多算是来避难的,郑成功仍然对他们相当尊敬,更是承认永历皇帝为皇帝。

    不但郑成功,包括他的儿孙也是如此,直到台湾被清军攻占,郑家并没有任何越轨行为,仍然是以大明郡王自居。

    其实他们只要愿意,完全可以自行称帝,谁能把他们怎么样?

    但其实退到台湾以后,这里汉族人口才几万人,根本不足以打赢满清。

    郑家明白,这样对峙下去,或早或迟都会全军覆没。这种时候,随便立一个皇帝是很愚蠢的行为,不但会导致内部出现极大的混乱(南明皇族在清军逼近的情况下,仍然派兵互杀),而且会让汉人老百姓非议(大臣不能随便立皇帝,不然会被当做董卓),更会成为满清首要攻击目标,满清认为国无二主。



    至于指责郑成功没有策应孙可望作战,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实际上,在孙可望攻打清军的同时,郑成功也在福建连续作战,甚至反攻漳州。

    但当时清军实力很强,漳州久攻不克。双反前后鏖战一年多,到底还是清军实力强悍,郑成功负多胜少,最终退守厦门。

    可以说,当时郑成功也尽可能的进行的攻击,无奈实力不济,最终自身都难保。

    而就在郑成功艰难和清军作战时,孙可望已经准备俘虏永历帝作为傀儡,还要设计干掉李定国了,随后就是全军崩溃。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