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抬高地基有什么好处,为啥农村自建房总要求地基的高度?实际上,农村邻里之间在盖房子的时候,发生矛盾时往往不是因为地基,而是因为台子。所谓台子的高度就是屋内地面的高...
抬高地基有什么好处,为啥农村自建房总要求地基的高度?
实际上,农村邻里之间在盖房子的时候,发生矛盾时往往不是因为地基,而是因为台子。
所谓台子的高度就是屋内地面的高度,而地基只是开始垒砖的高度。有的人家地基不高但台子高,而有的人家是地基高而台子矮,所以地基有时不能说明问题,而台子的高度才是问题的关键。
主家开始盖房了,左邻右舍的眼睛都注视着房台子的高度,而这台子若是在提前没沟通好的情况下,比邻居高了,那绝对是一场恶仗,扒台子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
因为台子高了,你就有了抬高院子、胡同、街道地面的主动权,而台子低的户就会倍感压力。
在我们村,就是现在,夏天下大雨的时候就有好几户要往外淘水,因为院子不能涨高了,再涨水就流进屋里了,可是相当的被动。
活生生的现实在那摆着,村里的农户每天都看得见,又有谁想步他们的后尘呢?
所以你看在农村盖房,房主家第一重视的,就是千方百计地想把房台子垒得比左邻右舍高一些,即使退而求其次,也绝不能比邻居的房台子低。
我们这里自古以来在盖房子的问题上就有四句口诀“高高的、矮矮的、长长的、短短的”,这里头一句“高高的”指的就是台子要高高的。
高高的台子不是光有防淹泡的功能,高高的台子能让房子阳光充足,室内亮堂,视野开阔,置身其中确实令人心旷神怡。
住宽敞明亮的大屋,能达到这样的条件在现在看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而这些对老一代的农民来说,始终就是一种美好的甚至是终生的追求。
有时在电视里我们也会经常见到,皇宫大殿,名寺古刹,几乎都是要蹬十几阶台阶才能步入殿内的地面,为什么?这应该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可见,无论是过去的皇家贵族,还是普通的黎民百姓。盖房子时,在对台子高度的这个问题上,观念还是完全一致的。
综上所述,农村盖房子抬高地基和台子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但是,说得简单,台子的高低往往不是主家自己能说了算的,它会受到来自左邻右舍的牵扯。
在我们这里,谁家要盖房子,必须要征得四邻的同意,要有四邻的签字,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给四邻一个满意的承诺,人家才会给你签字,这也是地方政府为了避免邻里之间为盖房子而产生矛盾的一个有效举措。
抬高地基有什么好处,为啥农村自建房总要求地基的高度?
万丈高楼从地起,地基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房屋能否长期居住,以使房屋不至变形、开裂、沉降等,好的地基还能使建好后的房屋更有仪式感和立体感。而对于地基的高度,也就是说要不要比地面高,这其实是没有限制的,可直接与地面相平,以利于人员的进出;也可比地面低,也没人责怪你,当然,这种与地面低的现象基本只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出现,如面对公路,因公路后来的抬高而造成自家房屋的地基比公路低;当然,最常见的还是地基比地面更高。
那为什么大部分的农村,大家都要求地基比地面要高出一点呢?为什么不做成与地面平行,这样更利于人们出进的方式呢?这其实还是人们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而地基高出地面的好处主要有:
一、防止里面的房间开潮。
可能北方的朋友对房屋开潮的概念还不是很难懂,而对我们南方来说,春夏雨季来临的时候,如果房屋开潮,那不仅是地面会冒出一粒粒的小水珠,甚至是墙壁也会涌出一层层的水泡。而这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南方经常会出现高温高湿的天气,从而导致房子内部开潮。
而防潮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还是离不开抬高基础,也就是说基础比地面越高越利于防潮。可如果提得大高,就很不利于人们的出进,所以大家都只好稍微提高一些,如高出地面一个台阶,或者是高出地面三个台阶,这是农村最常见的抬高高度,约在15~40公分之间。
二、防雨水浸透屋内。
大雨造成的冲击,我们应该都知道吧!像城市如遇特大暴雨时,就经常会出现当街店铺、房屋进水。农村虽因地面比较开阔,可特别是那些低洼处的村庄、接近河流旁的村庄,每到落比较大的雨的时候还是会经常出现积水的现象。
如此,地基要求比地面高出一些就很容易理解了。总不可能一降雨,既便是很小的降雨,也能让外面的水流进来吧!
三、使房屋更有立体感。
可能有人会说地基抬高是为了攀比,如你家的地基高出地面20公分,那我家因为后建,就高出30公分,这样的攀比虽说是有,可在农村总的说来还是极其小见的。我们不能将这种攀比当作常见的现象,因这毕竟只是一些本就有矛盾的农民之间才会发生有这种现象。大部分农民都是照自己的心愿来适当抬高地基的。
而地基高于地面,不管是从哪一个方向去看起来,整个房屋都会显得更有立体感,特别是在房屋周围有一圈台阶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