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哪个国家还没有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为什么现在航天不载人了)

    栏目: 百科 日期:2022-11-18 12:00:14 浏览量(来源:小费

    [摘要]为什么载人航天没有其它国家跟进?不要提载人航天了,就算完全搞定大载荷运载火箭的国家都没几个。尽管载人航天的技术成果对眼前的意义不大,但是将眼光放长远一些来看时。...

    为什么载人航天没有其它国家跟进?

    不要提载人航天了,就算完全搞定大载荷运载火箭的国家都没几个。

    尽管载人航天的技术成果对眼前的意义不大,但是将眼光放长远一些来看时。

    为了载人航天所研发的科技,是在月球,火星等地外星球建立基地必不可少的基石。

    凡是志在开发地外星球的国家,都不会放弃对载人航天的孜孜不倦地追求。

    只不过,要将载人航天付诸实践,那是需要较高的科技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的。



    在实现载人航天之前,最起码得有运载能力较强的火箭。如此,既可以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算起来,能够独立研发运载火箭的国家有“我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韩国,以色列,伊朗,法国,巴西”等几个国家。

    在这11个国家中,也就只有少数国家具备研发大载荷运载火箭的能力,如我国,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等。

    只是,迄今为止唯独中,美,俄三国实现了载人航天。

    剩下的国家最多也就是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小行星探测器,太阳探测器等一批无人探测器。



    相比于各类探测器而言,载人航天的技术难度更大,对一个国家的航天工业要求更高,对其经济实力的需求更强。

    若要实现载人航天,首先就要攻克三大技术难关。

    第一:研发出推力足够大,可靠性极高的运载火箭。

    由于载人宇宙飞船要搭载着生命维持系统,这也就使得其整体重量要比人造卫星大多了。

    据统计,自从前苏联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将世界第一名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太空之后,截止到目前为止。



    所发射的载人飞船的重量都要超过1.9吨,而一般人造地球卫星的重量也就几百千克而已,还不到一吨。

    由此可知,能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火箭,并不一定可以用来发射载人飞船。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载人飞船的性能越来越先进,安全性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全面。也即导致其重量越来越大,目前已经处于6吨~13吨的区间。

    就像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重量已经超过了8吨;联盟号载人飞船的重量也在6吨以上;龙飞船载人版的重量也达到了12吨。



    由此可见,中美俄三国的载人飞船重量都超过了6吨,这也就要求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超过6吨。

    然而可以制造出这种运载火箭的国家可是很稀少的,从此也就限制了可以玩转载人航天的国家的数量。

    在世界航天史上,运载火箭,航天器发生爆炸的实例比比皆是。

    如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后发生了爆炸;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时在大气层解体。

    载人航天对运载火箭以及宇宙飞船的可靠性要求相当苛刻,容不得一点马虎大意。不然,那就是拿宇航员的安危开玩笑。



    第二:获得空间环境对人体影响的足够信息,了解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条件并找到防护措施。

    由于外太空和地球上的环境截然相反,那在进行载人航天之前,就必须了解外太空的空间环境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以及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

    外太空的温度是-270.42℃,还处于失重状态,又要经受各种粒子,辐射的威胁。

    这一切的环境特点,都是必须重点研究的,并且找到相对应的防御措施。

    否则送宇航员上太空,那是极度危险的。当悉知外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危害后,就可以生产专用的宇航服以及生命维持系统,从而保证宇航员在外太空时的绝对安全。



    关键是这套生命维持系统和宇航服也不是随便哪个国家就可以制造出来的。

    像舱外宇航服也只有中美俄三国可以研发出来,既然要跨入载人航天领域,那宇航员出舱是必须的,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可见,宇航服的研发难点,也淘汰了一批国家。

    第三:还要拥有可靠的救生技术及安全返回技术。

    毕竟载人航天是要将宇航员送入太空,自从运载火箭发射之后起 到宇航员安全返回地球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比较危险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会遇到诸多危险 ,如飞船遭到太空垃圾的撞击,运载火箭失控爆炸等等,这就要提前做好处置预案,以防万一。比如说在火箭顶部安装有助于飞船脱困的逃逸塔。

    由于返回舱在返回地球时,其外表面与大气层摩擦时,会产生上千摄氏度的高温。

    这就要求返回舱的外壁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必须达到要求,若出现一丝纰漏,那就回会导致返回舱的烧毁,从而危及宇航员的生命。

    而可以独立研发出符合返回舱外壁所需要材料的国家就更少了,这再次将几个国家拒之门外。



    也只有解决了以上三大难题,才有可能实现载人航天。

    即便跨过了以上三大技术难关,航天事业的投入是一个跨度较长的,耗资巨大的过程。

    接下来就是每年都要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和进行发射实践。

    例如:

    在2020年美国为航天投入了518亿美元,俄罗斯为航天投入了23.1亿美元,我国为航天投入了132亿美元。

    为了保持航天技术的持续发展,每年都要投入相应的金额。



    每年数十,上百亿美元的投入,对一些经济拮据的国家来说,根本就没这个实力。

    况且,就现阶段而言,载人航天显得并不实用,其成果短时间内是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

    对于追求立竿见影效果的国家而言,那就太遥远了,根本就不可能着手跟进。也可以说,是它们的格局不够大。

    不过,也不能这么说。毕竟要搞载人航天那是需要雄厚的经济做后盾。没钱的话,任如何翻腾都没用。



    以此可知:一些国家也被持续的经济投入给劝退了。

    综合以上四个因素,致使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可以实现载人航天这一壮举。

    当然了,载人航天对未来的意义是相当巨大的。如:开采地外星球的能源,建造地外星球基地,建立太空防御部队等等都离不开载人航天的技术的支持。

    为什么载人航天没有其它国家跟进?

    为什么没有国家跟进?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

    1,技术层面难度高。

    2,资金方面需求庞大。

    载人航天技术难度非常高

    记得曾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说过:“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航天工程。”。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试想一下,如果随随便便就有哪个国家能够把人送到太空,那到现在,人类岂不是早就冲出太阳系了?所以说,不是你想搞,就能搞的。

    实现载人航天必须突破三大技术难题:

    一、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技术,把非常重的航天器送上近地轨道;

    二、卫星安全返回技术;

    三、良好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技术。

    这三个技术条件,缺一不可。

    载人航天,融汇了诸多现代尖端科技,运载火箭、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的结构复杂,零部件多达数万个,一个零部件不合格或发生故障,就可能造成事故。

    此前一个关于韩国的新闻,感觉很有意思。

    韩国火箭“世界号”进入最终检查 如果发射成功,将成为第七大宇宙强国。

    大家可以品一品其中的意思,这不是夸大,这是事实。也就是说,如果发射成功才能进入世界上第七个能独立自主的发射火箭升空的国家。前面六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印度也是有火箭的)。全世界也就只有这几个国家能行。

    在这六个国家之中,提出过载人航天计划的国家不少,但几十年来,真正能够实现能独立自主地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只有三个,分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嘛,靠的还是美国或者俄罗斯的火箭。

    因此,掌握真正的载人航天技术,就已经非常难了。

    资金需求量庞大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在记者会上面曾经说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实施了20年,今年正好是整整20年。国家中央财政安排了390亿元人民币,这些经费主要用在技术研发、样品研制、飞行产品的生产,试验设施设备的建设以及大量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的消耗。”。

    不是说,火箭造成了,就能发射成功了。这需要反复实验,废了大量材料,人力,物力之后才能得到成功的结果。

    美国共进行了7次无人飞船试验,其中失败3次,成功4次,为美国成功实施载人航天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苏联共进行了7次无人飞船试验,其中失败4次,成功3次,最后两次连续成功。苏联决策机关认为已完全具备了载人飞船的发射能力。

    看似轻描淡写的总结,其中花费的资金是惊人的。

    美国NASA2013年航天预算为177亿美元。

    俄罗斯2013年航天预算增加到42亿美元。

    欧洲航天局预算:08年30亿欧元,09年36亿欧元,11年40亿欧元。

    日本2019年和2018年加起来的预算为32亿美元。

    印度2008—2009财政年度的航天预算约为10亿美元。

    国外机构一般认为中国航天预算也就是在20亿美元上下。

    正式这些庞大资金的投入,才能换出来六大航天国家的火箭升空。有人做过测算,按照所占GDP百分比计算,载人航天是有史以来花费最大的工程,超过了金字塔、长城、大教堂以及各时代的奇迹工程。

    载人航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代表了一个国家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