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子女接班制’废除三十多年,接班的人已退休,他们生活的怎么样

    栏目: 百科 日期:2022-11-18 11:00:18 浏览量(来源:小任

    [摘要]‘子女接班制’废除三十多年,接班的人已退休,他们生活的怎么样?笔者上初中的时候,四十多名同学,当中有一名同学,五短身材,相貌不入流,基本上和武松他哥神似。但是人...

    ‘子女接班制’废除三十多年,接班的人已退休,他们生活的怎么样?

    笔者上初中的时候,四十多名同学,当中有一名同学,五短身材,相貌不入流,基本上和武松他哥神似。但是人家有一张王牌--老爹是供销社职工,可以由子女“接班”,所以这个同学非常之牛,不但说话牛气,学习也毫不用功,在班里倒数一二名。

    高中的时候,这个同学正好满十八岁,接老爹的班去了,那时候,在农村,在供销社上班属于“吃国库粮”的,所以更牛了,当时班里有一个很漂亮的班花,也不知怎么和这个五短身材的同学谈上了恋爱,后来结婚了。

    所谓接班,是当时针对公职人员的一项特殊政策,就是公职人员到了退休年龄,可以在自己的子女当中找一个顶替自己的名额上班,不用任何考核考试,只要是父子关系即可。当然了,那时候多数家庭都不止一个子女,做父母的,当然是选子女当中最不中用的接班,例如相貌丑的,智商差的,甚至有某种疾病的。这样毛病再明显,因为接班有了铁饭碗,至少找对象和吃饭都没问题。当然这对于那些子女当中条件好的实际上是非常不公平——多数竞争都是择优录取,而这接班,实际上是择劣录取。

    武二郎

    武二郎

    以后很多年没有联系。有一次回老家,在街上,有一个老者老远喊我的名字,回头看了半天,没见到有什么熟人。到时有一个个子很矮,看起来足可以做我长辈的人在和我打招呼。后来他自我介绍,就是当年的同学某某。我想了想,这个名字耳熟,肯定是同学没错,但是年纪不会这么大,记得我们是同龄人,他长我一两岁而已。

    说了半天,他就是当时班里最牛的那个“接班”的同学。据他说,当时接了老爹的班到供销社上班,过了几年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是后来供销社倒闭了,职工都是自谋职业。他和老婆没什么技能,只能在大街上炸油条卖,每天早上三点起床,到九点半收工,然后下午再出来卖点杂货。说起收入,前几年还凑合,这几年吃油条的少了,再说街上的摊位多了,互相压价,竞争比较厉害,钱不好赚。他看起来很老气,实际上就是长期操劳形成的,看起来比我要年长很多。而他那如花似如的老婆,炸了两年油条以后,吃不了这个苦,早就不知哪里去了。

    当时那些“接班”的同学,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前边所述的这样,“接班”以后过了几年好日子,但是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所在单位陆续倒闭,多数都下岗自谋职业了,过得好孬,关键是看自己的本事。另一种类型,“接班”以后比较稳定,后来工作、婚姻都比较顺利。不过这些过得比较顺利的,实际上也有很多麻烦事,因为那时候家里兄弟姊妹不止一个,有一个人“接班”,不用说其他的人就要当农民,所以后期家庭多数都有一些矛盾,有的家庭,谁“接班”谁负责养老,其他的兄弟姐妹不管养老的事情。有不少家庭,因为类似的问题闹出很大的矛盾,甚至对簿公堂。

    ‘子女接班制’废除三十多年,接班的人已退休,他们生活的怎么样?

    说说我高中同学的事吧。

    我的高中同学小林在我们即将毕业时,顶替他父亲到济南某大学上班。

    小林顶替进大学是不能当老师的,只能干后勤工作。

    我们那时很是羡慕小林有个好父亲,没费吹灰之力就有工作了,作为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真的从心里好生羡慕。

    只有小林自己知道,在大学里有多么卑微,虽然名义上是在大学里上班,人家都是教授,自己是个小工人,没有被人正眼瞧过,自己心里也很苦恼。

    这一天下班时,在大学门口碰到了一个老师,在鼓捣自行车链条,看他满头大汗的样子,两手也黑乎乎的,小林就走到老师跟前说,需要我帮忙吗?这老师正苦于自己不知怎么弄呢,菩萨就上门了,随即就让小林给自己调自行车链条,没想到小林还真会弄,而且调整好后教授试了一下,比原来好骑多了。

    就和小林聊起来,问小林在哪个系上班,小林红着脸说在总务处,这老师就自我介绍说姓张,在教导处上班,有事可以去找他。并问小林想不想改变下现状,小林点头称是。太想了,可惜自己没门路,没想法,不知怎么做才能改变。

    张教授告诉小林现在有夜大,可以主修一门专业,三年时间,等你毕业,我想办法让你脱产外出深造,你愿意吗。小林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小林就这样利用工余时间,把夜大读完并顺利毕业,学的是外语。

    等拿到毕业证张教授也没食言,真的托人安排小林到上一级大学去学习了两年,小林顺利拿到了本科毕业证。

    接下来在张教授的帮助下,小林顺利进入外语教研组,开启了他大学老师的新征程。

    话说几年时间过去,小林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这时张教授又关切地问小林,有女朋友了吗,小林表示没有,张教授说我给你介绍一个,等我安排下你们见个面,能处就试着处处。

    见面的过程很简单,女孩长的还可以,不是百里挑一,但还算看的过去。小林就想自己一人在济南,女孩家是济南的,这样自己将来也有个照应。

    就慢慢相处着,等处了一段时间,张教授又问小林感觉怎样,小林的脸刷得一下红了,就说还可以。这时张教授笑着说,我也不瞒你了,那女孩是我的女儿,我看好你,想让你当我的女婿,你没意见吧。

    小林有点受宠若惊,能娶张教授的女儿,那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幸运就这么降到我头上了呢。

    接下来顺理成章地走进婚姻。小林才觉得妻子与正常人有点不同,有时候有些事她处理起来有点让人看不懂,不过好在小林能干,把家里一切都处理得有条有理,工作也没落下。

    大约过了十年,小林就成了外语教研组主任。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

    只是生活上不尽人意,两人结婚后于第三年生了个儿子,当时张教授和小林别提多高兴了。为此张教授还张罗了满月酒和百日宴。

    可好景不长啊,在儿子6个月大时,总感觉孩子呆呆的,小林从书上查了查,就带孩子去医院了,结果是智障。一盆冷水从头浇了下来,小林心灰意冷地回来,感觉心里压抑得很。

    晚上安顿好妻子孩子就又回学校了,自己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问题出在哪儿?妻子虽然有点少根筋,但还是正常人,能工作,能照顾孩子。怀孕前都做好了备孕工作,孕期也都是自己亲自照顾,哪个细节疏忽了,还是我俩中有天生的隐形缺陷。

    正在小林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岳父张教授来了,进门就坐在小林对面,说,怪我没告诉你,我和我妻子是近亲结婚,女儿应该是有隐形缺陷,但不是不正常的人,我俩的基因在孩子身上没有明显缺陷表达,我寻思到第三代应该更没事了,万万没想到会隔代显示基因缺陷,是我没想到,真的不是我存心害你,你相信我吗?

    小林说,你能告诉我,我肯定相信你,但你要是早告诉我,我也会娶你女儿,但在生孩子这个事上,就不会按常规去做了,可以多咨询几个生育专家,这样的关系是否适合生育后代,需要注意什么,也许那样就不会有这个孩子,但生活肯定是另外一种样子,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进退无路。

    张教授一直没再说话,过了一会,拉起小林的手说,回家吧,回家好好对我女儿,她没有错,错的是我和她妈妈,我们太自私了。

    就这样小林和他的妻子日复一日地照顾着他的孩子。好歹长大了,生活能基本自理,就是没有自给的能力,需要父母一辈子的陪伴。

    小林已于2018年退休,儿子也早已不在人世,岳母也去世了,目前老教授还在,但脑梗住在医院里,小林整天床前伺候着,老教授很感恩小林的付出,内心里却很自责,一次邂逅,害了小林一生。


    我们高中同学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在济南的不少,每一次的同学聚会,小林从来没参加过。每次同学见面都会聊到小林,和小林最要好的同学说起小林,满满的是崇敬。

    同学说小林岳父把小林害惨了,可到老了还是小林鞍前马后的照顾,小林一点怨言也没有,他认为这就是命,是我该他的,我到济南来就是来还账的。说别的都是假的,做好眼前的事,不让自己留有遗憾就行,人必须坦坦荡荡,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事,不求多么伟大,但愿自己心安。

    这就是我同学的故事。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