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有人认为金庸琼瑶作品毒害了整整三代年轻人?本人就是年轻时中了琼瑶阿姨的毒比较深的典型的例子,琼瑶作品对年少时我的爱情观及审美观有很深的影响,琼瑶的爱情观脱...
为什么有人认为金庸琼瑶作品毒害了整整三代年轻人?
本人就是年轻时中了琼瑶阿姨的毒比较深的典型的例子,琼瑶作品对年少时我的爱情观及审美观有很深的影响,琼瑶的爱情观脱离现实,她的作品里,男女主人公都是恋爱脑,爱情第一,爱情至上,提倡那种轰轰烈烈,酣畅淋漓的爱情,为了爱情,可以抛弃世间其他一切,乃至于亲情和友情,甚至当小三儿都可以那么伟大,把幸福建立在其他人的痛苦之上,还美其名曰,爱情无罪。
我年轻时把爱情看得太重要了,爱情观完全脱离了现实,我是一个典型的恋爱脑,一直追求那种浪漫完美的爱情,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就像琼瑶小说中的秦汉,秦祥林似的首先要高大帅气,浪漫多情,儒雅有风度,而且要有思想,有学识,有深度。身边的人给我介绍太多的男孩,哪怕距离理想中的爱人有一点差距,都让我pass掉了,他们其中不乏优秀的人,但是当时只要有一项不符合心中的标准,都不会走入我的心中,对未来的爱人要求的过于完美了,兜兜转转,一直没有找到特别满意的爱人,恋爱和婚姻都受了很大的影响。
而且琼瑶作品中的女主角,都是那种清瘦的,长得极其飘逸漂亮,不食人间烟火的,脱离世俗的女孩,受了这种审美观的影响,导致我特别注重我的外貌,每天减肥,营养不良,不勤劳,不爱运动和劳动,审美观没有像向阳光健美方向发展,导致我体质过于瘦弱,现在看来其实一点都不美。
我的初恋男友,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是不会浪漫,不会说温柔的情话,没有像秦汉那样深情款款的眼神,相处的平平淡淡的,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的感觉,就分手了,其实初恋男友情绪稳定,体贴、务实人品好,是最适合结婚的男人,我错过了他,是我一生的遗憾,或许再晚几年遇到他,我们会走进婚姻,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对的时间遇到不适合的人,人生都徒留遗憾和悲伤,随着思想逐渐成熟,才知道对于欣赏琼瑶阿姨作品,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会有正确的爱情婚姻观,因为我们终归生活在世俗烟火中,哪有那么多缠缠绵绵,轰轰烈烈的爱情。
年轻时也特别钟爱金庸的作品,我感觉她老人家的作品中那种侠义之情,对我的人品性格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其中最喜欢的就是巜神雕侠侣》,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杨过,也可能是,杨过从小可怜的身世跟我有相同之处,而且他的至情至性的侠义精神,一直影响着我,尽管年龄见长,我生活当中一直是一个知事故而不事故,热心的,至情至性的人。
为什么有人认为金庸琼瑶作品毒害了整整三代年轻人?
琼瑶的作品一部都没看过。他的作品我不好评判。但是金庸的作品,初中时看过几本。现在回过头来看确实年轻人不易多看。
主要问题就是,主角自带主角光环。他所有的成就,都是通过其他人的努力来获得的,看着好像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一样,以《射雕英雄传》为例。郭靖武功的获得,开始是江南七怪,丘处机的共同努力武功有了进展。之后就是因为黄蓉的努力,洪七公才教他降龙十八掌。让一个资质平平的人物最终能获得江湖大侠的地位。看似他所有的一切,都跟他的努力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只是他的机遇比较好。
再说爱情观,几乎所有主角的爱情都是始终如一,忠贞不渝,郭靖和黄蓉相爱一辈子,杨康与穆念慈相爱到死。杨过和小龙女相隔几十年还是每日相爱。但是现实中爱情不是这样的,很少有相爱终身的,正常人都有七年之痒。现实就是谈恋爱有分手的,结婚有离的。当相爱时他或她说“爱你一辈子”时,要不就是当时心情的一种表达,要不就是纯粹假话。但是在小说中这种话语却要一辈子负责到底的。真正爱情是善变的。就连查良镛先生都有几任妻子,但是在小说中却教化别人要始终如一。据说琼瑶自己本身爱情也一团糟。
年轻人分不清现实和小说的分别,如果把这种事业观和爱情观带入自己的话是很害人的。两人快乐或者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分开,这是很正常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能所谓坚守爱情到最后的,只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妥协,很多都是估算的时间和金钱的成本之后,再回头看,还是跟现在这个王八蛋,凑合着过吧。
我一直在推荐《金瓶梅》这本书。里面也有爱情和事业方面的观点。他把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小人物的嘴脸。官场的腐败。人间的凄楚,写的都是入木三分的。当然也有一些情色的描写。因为有情色的描写去否定整本书,这肯定是不对的。那春上村树的《挪威的森林》这本书简直就是应该成为禁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