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鄂妃有何魅力,能把顺治皇帝迷得神魂颠倒?皇帝夺走自己弟弟的媳妇,还把这个女人宠上了天。该女子去世以后,皇帝还要30名太监、宫女为其送葬。这位皇妃到底有着什么样...
董鄂妃有何魅力,能把顺治皇帝迷得神魂颠倒?
皇帝夺走自己弟弟的媳妇,还把这个女人宠上了天。该女子去世以后,皇帝还要30名太监、宫女为其送葬。这位皇妃到底有着什么样传奇的历史,令皇帝如此痴迷?
在影视剧《康熙王朝》里有那么一个片段,清宫中,皇贵妃董鄂妃病重,顺治皇帝陪伴在其左右不离不弃,连朝堂都不愿意去了,甚至,他还同那些高僧一块亲自为董鄂妃念经诵佛,为其保佑平安。
无奈,董鄂妃命薄,最终离开人世。这董鄂妃一走,顺治皇帝就像丢了魂一样,闹着要出家。顺治皇帝对董鄂妃那真是一片真心,世人皆知。
在清朝的历史上还真有一位董鄂妃,确实得到了顺治皇帝的宠爱。不过,这位皇贵妃虽然名气不小,但她的来历却至今仍是个迷。
一、董鄂妃为何得宠?
这位董鄂妃来头不小,身世堪称神秘。董鄂妃,又称为栋鄂妃,在明朝时称此姓为“东古”或“冬古”。董鄂氏,源自部落名,其先祖是建州女真人,在冬古河一带居住。
根据《清史稿·后妃传》的记载:
“孝献皇后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上皇太后徽号。“
孝献皇后就是指的董鄂妃,这是顺治皇帝在她去世以后给她赐封的谥号。这位皇妃十八岁才入宫,一入宫就受到了皇帝的喜爱,不久以后,顺治皇帝册封她为贤妃,过了四个月,她立马变成了皇贵妃。其晋升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并且,在董鄂妃册立当天,顺治帝还颁布恩诏大赦天下,这在清朝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可见,顺治帝对她的喜爱程度非同一般。
不过,从历史记载来看,她同顺治帝的相处确实琴瑟相和。
顺治皇帝在董鄂妃去世后,还亲手为她撰写了一篇《端敬皇后行状》,文中描写了董鄂妃身前的种种美行。
比如,顺治皇帝下朝以后,董鄂妃会亲自替他安排饮食。当顺治皇帝批阅奏章的时候,董鄂妃就陪伴左右。同时,她还会劝解顺治皇帝处理政务要有人情,需顺服人心,有时,她还会为宫女、太监求情。
还有一次,她听说顺治皇帝要废掉皇后,她不忍心,亲自跪在大殿里请求皇帝开恩。皇后生病的时候,她也日夜不离在其身边照顾。并且,她为人谦恭节俭,在后宫中颇得人心。
从《行状》里面的文字来看,顺治帝对董鄂妃的品行修为大加赞扬。此前,顺治帝曾经册封过两位皇后,但这都是政治婚姻,顺治帝本来就不喜欢,因此,顺治帝和董鄂妃之间的真情流露就更显珍贵。
既然董鄂妃深得皇帝的偏爱,那么她的家世如何呢?凭什么她可以攀得如此高的位置,难道就是因为她端庄贤淑吗?
二、董鄂妃的来历
《清史稿·后妃传》里面记载,董鄂妃十八岁才入宫。
清朝有选秀女的制度,按照这个年龄,董鄂妃已经超过15岁了,根本不可能再竞选秀女。
顺治皇帝亲自为董鄂妃撰写的《孝献皇后行状》里面也提到:
年十八,以德选入掖廷,婉静循礼,声誉日闻。
顺治皇帝说这位董氏是满洲人,她的父亲是大臣鄂硕。董鄂妃十八岁进宫当宫女,后被皇帝看中。
为什么董鄂妃18岁才入宫,这一点官方的书籍中没有解释,我们也不得而知。
所以,我们可以猜测两种可能,假设这位董鄂妃就是满洲人,她父亲是鄂硕,那么按照清朝的制度,她应该在15岁的时候就参加选秀。那为什么她当时没有选上?假设没有选上的话,她是可以婚配人家的,怎么还能被选入宫?中间发生了什么?
那么另外一种可能,或许这段记载就是假的,无非是张冠李戴,董鄂妃的身世比较特殊,不便被世人所知。
或许,皇帝对董鄂妃的感情是真实的,两人之间的相处也是真实的,但是以她的身份或许不适合出现在皇宫中,更不适合出现在正史中。
顺治皇帝也很无奈,不得不为她重新编排家世,以掩人耳目。
不过,关于董鄂妃的身份还有一种说法。
说她是襄亲王的福晋,襄亲王是顺治皇帝的弟弟,顺治皇帝从弟弟手里夺走了他的女人。
这个说法的来源是什么呢?
当时有为传教士叫做汤若望,他写过一本书,里面提到: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
所以,后人猜想这位军人可能指的就是襄亲王。
而且,《清世祖实录》里面也说:
“七月,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死。礼部择吉于八月十九日册妃,上以襄亲王薨逝,不忍举行,命八月以后择吉。八月二十二日,立董鄂氏为贤妃,同日,遣官祭襄亲王。“
为什么这位襄亲王一去世,董鄂妃就马上接着册封,而且还为了襄亲王推迟时间,因此有人猜测两人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但是,按照《爱新觉罗宗谱》,上面有记载这位襄亲王是有福晋的,并不是董鄂妃,而且他也没有侧福晋。所以我们也不好推测他与董鄂妃的关系。
况且,汤若望说顺治皇帝喜欢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这位襄亲王,比顺治皇帝小了十几岁,顺治皇帝上位的时候,他才2岁多,不可能有军功。
所以,汤若望所指,大概另有其人。
或许,董鄂妃原是某位将军的妻子,后被顺治看中,当然这段历史仍旧是谜团,等待后人解读。
但是,我们或许也可以思考,大概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董鄂妃在宫中的处境才颇为艰难,尽管她小心谨慎,还是免不了他人的猜忌,所以,年纪轻轻,就患上了严重的疾病,最后,一命呜呼。
三、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深情
董鄂妃去世以后,顺治皇帝可谓费尽心力为其正名。
顺治帝不仅为她书写“行状”,怀念过去,还为她举办了隆重的下葬仪式,而且他还命令亲王、官员为其齐集哭丧,宫女太监30人为其一同殉葬,不过,这些行为后来被皇太后给制止了。
后来,顺治十七年,顺治帝将董鄂妃的梓官移到景山观德殿安置,并请来108名道士为她诵经做道,亲自为她主持下葬仪式。
四个月后,没想到顺治皇帝就撒手人寰,随董鄂妃而去。
董鄂妃生前,顺治皇帝曾为她差一点废后,后被孝庄太后找借口罢免。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还在为她争取权力。
董鄂妃的谥号,也是顺治皇帝为她争取的,但是董鄂妃的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这12个字,始终没有出现“X天X圣”的字眼。
比如孝庄文皇后,她的最后四个字是“翊天启圣”。天代表的是先帝,“圣”代表的是嗣帝。这四个字意义非凡,它代表着一个女人被皇家所认可。
而且孝献皇后的丧仪也没有被列入《大清会典》中,死后也没有推恩外戚。
这说明,这个女人在皇宫中始终没有被承认,尽管,顺治帝一意孤行想要推开某些势力,为董鄂妃保留位置,但是显然,皇宫中的其他人都没有如此看待。
只能说,这皇宫等级森严,绝非寻常人可以践踏。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董鄂妃又是幸运的,起码她得到了其他妃子有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的帝王宠爱。
人生在世,难以十全十美,古人已逝,唯有叹息了。
董鄂妃有何魅力,能把顺治皇帝迷得神魂颠倒?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爱嗑药的皇帝,一为长生,二为壮阳。长生成功率不高,第一名乾隆活了89岁,但过80的很少,雍正就只有58岁,更多是三四十岁就英年早逝了。
壮阳药在中国起源很早,西汉成帝被认为是第一个因春药服食过量而死的皇帝,但这不能说壮阳药没有功效,据说南宋度宗赵禥,在药物的帮助下,一夜宠幸了30个妃子。
皇帝富有四海,天下的女人都是她的,本不需着急,但关键时刻心猿意马,控制不住。
女人,终究是男人绕不过去的坎,即便这个男人是皇帝。
有女人太多丧命的,也有被一个女人勾走魂魄的。
明朝孝宗皇帝朱祐樘,终其一生,后宫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大臣们一度怀疑皇帝的取向有问题,好在孝宗皇帝生了个儿子。
朱祐樘的奇怪性格可能有遗传成分,他的父亲宪宗皇帝朱见深,也是钟情于一个女子,就是那位年龄可以做他妈的万贵妃。为了万阿姨,不惜废掉刚过门的吴皇后,要不是某天忽然冲动,打了个冷战,大明的子嗣在他那就断了。
朱见深朱祐樘以后,明朝还有一位痴情的君主,就是那位幼年丧父,老娘出轨,四十年不上朝的万历,专宠郑贵妃,为此不惜废掉长子也要立福王为太子。
不能不说,某些女人的魅力太大,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清朝是马背上的民族,更加粗犷也更加彪悍,想象中的画风应该是努尔哈赤或者皇太极那种满脸络腮胡,行动粗鲁的塞外大汉。但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却是妥妥的白面书生,他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虽然早早被立为皇帝,却长期生活在“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阴影之下,平日里战战兢兢。
站在今人的角度,顺治的成长环境很不健康,甚至有些恶劣。
好在他刚刚亲政就遇到了贤惠可人的董鄂妃。
董鄂妃的身份要专门做个澄清。早年有传言认为董鄂妃就是明朝末年名震天下的秦淮八艳董小婉,实则是个误会,董小婉早年嫁于才子冒辟疆,年龄经历和董鄂妃都对不上,再者说来,顺治年纪轻轻,怎么会娶一个汉人青楼女子。
正史记载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满洲正白旗人,有些争议的是有人提出董鄂妃实是皇太极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的妃子,为顺治抢夺而来。但博果尔16岁就死掉了,纵然董鄂妃是他的妃子,也可能并没有过门。
董鄂妃虽是满人,却是随父辈在江南长大,知书达理,端庄贤良,深受大一岁的顺治皇帝喜爱,“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可是很高的评价,据说顺治皇帝有意废掉孝惠章皇后,改立董鄂妃,为群臣所制止,只好加封为皇贵妃,这已经是嫔妃的最高等级了。
有了这样一个贤内助,顺治自然情绪大好,后宫虽不的干政,但董鄂妃却能在红线以外,经常给他提出好的意见建议,夫妻二人莺莺燕燕,琴瑟和鸣,可谓一对佳偶。
如此这般,就不难理解董鄂妃死后,顺治为何精神崩溃,选择出家避世(正史认为顺治死于天花)。
当然,这么解释还是不具有普遍性,那我们再来看清朝其他两位皇帝。一个是顺治的儿子康熙,顺治出家后,康熙7岁即位,鳌拜专权,可以说康熙重复了父亲的老路,虽然他性格坚强,但终其一生对青梅竹马的原配皇后赫舍里念念不忘,另外一个就是苦孩子同治,早早没了父亲,缺乏管束的他染上恶习,最终死于梅毒。
纵观明清两朝的皇帝,对某一个女人用情极深的,大多家庭不幸,不是童年留下阴影,就是单亲家庭长大,缺乏温暖的成长环境在他们的性格中留下了巨大的隐患,长大后的一些古怪行为可能就源于此处,而当某一个女人走入他们内心的时候,影响力是巨大的,这个女人可能并不是好人,也可能并不贤惠,但肯定是他们最需要的,或者说最合适的。
至此,他们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男和女,也不是夫与妻,更像是溺水的少年抓住了一艘救生艇,沙漠中的旅人找到了一株仙人掌,这种奇怪的关系穿越了时空,弥补了幼年的缺憾,驱散了笼罩头顶的阴影。
但这种关系同样是不健康的,即使是一个普通的成年人,也必须丢开别人的搀扶,独自走进这个世界面对风雨,皇帝注定是孤家寡人,如果他把有情感的缺憾都寄托在一个女人身上,当这个人离去,他的情感又会便的残缺,这种得而复失的残缺,比起从未拥有,更加致命,顺治出家也就不难解释了。
这个故事生动的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即使做了皇帝也会有问题!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