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陆抗羊祜真正军事才能如何?能否跻身三国顶级统帅?这两位大将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一代名将”,算不上顶级军事统帅。下面我通过两个故事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大将。第一、...
陆抗羊祜真正军事才能如何?能否跻身三国顶级统帅?
这两位大将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一代名将”,算不上顶级军事统帅。下面我通过两个故事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大将。
第一、陆抗:巧夺西陵,大获全胜。
陆抗是东吴丞相、名将陆逊之次子,也是东吴的奠基人小霸王孙策的外孙,东吴后期的著名将领。
公元273年9月,东吴西陵督步阐向晋朝投降。当时陆抗任镇军大将军,正好管辖西陵,于是他就马上派将军左奕、吾彦等前去讨伐。
为策应步阐,晋武帝司马炎派当时的荆州刺史杨肇前往西陵,派车骑将军羊祜率领步兵进攻江陵,同时又派巴东监军徐胤率领水军攻打建平。看到这种形势,陆抗命令西陵各军设立严密的包围圈,从赤溪一直到故市,以起到内困步阐、外御晋军的目的。陆抗不分昼夜地催促各军加紧修建工事,如临大敌一般,各部队都觉得很辛苦。有的将领就劝谏陆抗说:“
现在应该乘着三军的锐气,迅速进攻步阐,在晋的救兵来到前,一定可以攻克西陵,何必去做修建工事,让士兵和百姓都觉得疲惫不堪?”
陆抗回答说:
“西陵城地势稳固,粮食又很充足,况且所具有的防御设施、器具,都是我早先在西陵任职时所准备的,现在反过来攻打它,不可能很快攻下。如果等晋兵到来而我们还没有攻下来,那时腹背受敌,靠什么抵御?”
为了让众人心服口服,陆抗就让部下去试着攻打西陵,果然徒劳无功。部下这才明白陆抗的苦心。当包围圈的工事都准备好的时候,羊祜的5万军队也正好到了江陵。

当陆抗决定亲自率领部队去攻打西陵,将领们都认为陆抗不应该离开江陵。陆抗解释说:“江陵城防坚固,兵员充足,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就算敌人打下江陵,破坏了城防,他们也一定守不住,我们的损失不会很大。如果晋兵占领了西陵,那么南山众多夷族都会骚动,麻烦就难以估量了!”于是他就去了西陵。
江陵以北道路平坦开阔,极易受到袭击,陆抗为阻挡敌人的侵犯和内部的叛乱,早年曾命令江陵督张咸兴建造大坝阻断水流,把平地淹没。当晋军入侵江陵后,羊祜想借大坝拦水以船运送粮草,就故意扬言要凿破大坝好让步兵通过。
陆抗听到这个消息,就让张咸立刻破坏大坝。将领们都迷惑不解,多次谏阻也没有用。结果羊祜到了当阳,听说大坝已毁,只好改用车子运粮,耗费了许多时间与力气。
这年11月,杨肇率军到达西陵。陆抗就命令公安督孙遵沿着南岸抵御羊祜,水军督留虑抵御徐胤,陆抗则亲自率领大军凭长围与杨肇对峙。这时东吴将军朱乔的部下都督俞赞叛逃到杨肇那里,陆抗听说后,担心俞赞将吴军的防守情况告诉杨肇,于是当夜调整了军事部署。
第二天,杨肇果然攻打原先夷兵防守兵力薄弱的地方。陆抗早有准备,下令反击。吴兵的弓箭与石块像下雨一样袭向晋军,杨肇的部下死伤惨重。转眼到了12月份,杨肇见无计可施,便想趁夜撤兵。陆抗想追击,但又深知自己的兵力不足以分成两路,怕步阐军队在一旁乘机偷袭,于是他就命令手下擂鼓威吓敌人,佯装要追赶。杨肇的部下不知是计,果然恐惧不安,全都丢盔解甲狼狈逃窜。

接着陆抗派精锐骑兵乘胜追击,杨肇的军队大败而逃,羊祜等人不敢在西陵久留,就也率领军队撤退了。于是,陆抗顺利攻克了西陵,抓获了步阐等几十名谋反的将领,全都给以诛灭三族的处罚,对几万名士兵,他则上书皇帝请求赦免。
当陆抗大获全胜,凯旋而归时丝毫没有骄傲的情绪,保持着平时的谦虚和平淡。回朝后,东吴皇帝孙皓为表彰他,加封陆抗为都护。
第二、羊祜以德服人。
羊祜是晋武帝司马炎时期的重臣,在晋朝建国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他见识过人,为人正直,又有战略眼光,很受司马炎的赏识。
公元269年2月,为消灭东吴政权,司马炎任命羊祜掌管荆州各项军事,镇守襄阳。
羊祜赴任后,广施仁政,很受江汉一带百姓的爱戴。在与东吴的战斗中,他宽怀仁厚,善待俘虏。
为满足军队的粮饷供给需求,羊祜调集部分守城士兵,在城外开荒种地,开垦了八百多顷农田,完全实现了军队粮食的自给自足。他刚到任时,军中存粮不足百日;到了后期,积累的粮食足够军队吃上十年。在军中,羊祜从不穿铠甲,经常只穿着宽松轻薄的衣服。在他居住的地方,贴身侍卫也不过十几人。
公元272年9月,吴西陵督步阐向晋朝投降。羊祜去接应他,由于没有成功,被贬为平南将军。
回来以后,他实行修明德信的策略,感化东吴人,积极促使们归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每次与东吴交战,他都事先与对方约好开战日期,从不作突袭击,对此,他的一些部下颇有微辞。为防止这些人进献诡计,每次军事部署时,他都想方设法事先灌醉他们,使他们不能说话。每次羊祜的军队行军进入东吴境内,割取路边的谷子充作军粮时,他都要求手下准确记下数量,以便送回等值的绢帛补偿主人。每次他与部下一起在长江、沔水一带打猎时,他从不越界到东吴。如果赶上猎物先被吴人打伤,然后被晋兵得到时,他都要求兵丁送还人。通过这些事情,羊祜很好地塑造了晋国的形象,使东吴边境的老百姓心悦诚服。

在羊祜与东吴大将陆抗在边境陈兵对峙的那些日子里,由于双方主将彼此钦佩,因此二人常常派使者互相来往。陆抗送给羊祜美酒时,羊祜喝起来从不怀疑。陆抗赶上有病了,向羊祜求药羊祜总是派人及时送去,陆抗服用时也从不犹豫。见到这种情况陆抗的部下很是担心,常劝他防备为好,但陆抗却总是笑着说:“
杨祜怎么会用毒药杀人呢?”
东吴皇帝孙皓听说羊祜与陆抗在晋吴边境修好的事情后,很是震惊,就责问陆抗。陆抗辩解说:一邑一乡都讲信义,更何况我们大国呢?如果我不这样做,岂不是影显了祜的美德,成全了他的美名。”
孙皓就听信谗言,以临阵通敌之罪罢免了陆抗。
羊祜的“攻心为上”的战略,终于使得东吴边境的百姓对晋朝心向往之;又使得东吴罢免了对手陆抗;面对孙皓的倒行逆施,羊祜认为讨伐东吴,实现天下统一的时机成熟了,就建议司马炎进攻东吴。
司马炎当时尚自犹豫不决,羊祜就让中书令张华代他上书司马炎。

公元278年6月,羊祜因操劳过度得了重病,眼见自己时日无多,抱负未能实现,他就请求人朝觐见司马炎。到了晋都后,司马炎特地让他乘坐车子上殿,并免了他朝拜的礼节直接落座。羊枯向司马炎谈了攻取东吴、统一天下的设想,司马炎大加赞赏。
考虑到羊祜病重,不方便一次次进宫,司马炎就派中书令张华专程去羊祜那里详细询问计策。羊祜说:“
东吴国主孙皓暴虐到了极点,惹得天怒人怨,人心尽失,现在是我们攻吴的最佳时机,可以不战而胜。如果孙皓不幸死了,吴人再立一个贤明的君主,那么即使我们拥有百万大军,我们也无法消灭吴国!”
司马炎恍然大悟,立即组织了二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兵分七路进攻东吴。
晋军一路势如破竹,东吴很多地方守将或不战而降,或不战而逃,少有抵抗到底的。因此,晋军很快打到了东吴京城。孙皓就模仿刘禅,自缚出城投降。

278年11月,羊祜病故,没有参加统一天下的战争。虽然如此,司马炎对他的去世仍然哀伤欲绝。
当司马炎得知羊祜去世的当天,天寒地冻,司马炎泪水流到胡须上,以至于胡须结冰。荆州的百姓也自发罢市,纪念羊祜,以至于万人空巷,到处哭声一片;就连东吴戍边的将士们也无不潸然泪下。
由于羊祜生前喜欢到岘山游玩,襄阳人为了纪念他,就在岘山上为他建庙立碑。每逢凭悼时节,百姓就去祭祀他,人群络绎不绝。凡是到此的人,只要见到那块记载羊祜生前事迹的石碑,莫不为羊祜的生平而动容,没有不落泪的,所以后来人们把这块石碑称作“堕泪碑”。
陆抗就像一枚牢固的盾牌,镇守着东吴的边疆。羊祜就像一柄锋利的长矛,却无法刺穿陆抗这枚坚固的盾牌。两人都是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将,基本可以说是不分伯仲。然则陆抗因为遭遇昏主,而被罢黜不用,成了亡国之将。这一点,他就没有羊祜幸运。
羊祜和陆抗两人各自处身两个阵营,却相互之间有对抗又有交流,有理解又有联系;还相互信任对方的人格,关心对方的身体健康,在三国末期的荆襄大地演出了一幕令人感动万分而又叹为观止的大剧。
他们追求的不是两败俱伤式的厮杀和侵占,而是水到渠成式的名族统一。这一点实在令人感到敬仰万分,感怀不已……
陆抗羊祜真正军事才能如何?能否跻身三国顶级统帅?
陆抗与羊祜(hù),是三国末期的两位著名军事将领,分属吴国和魏国(后来的西晋)阵营。
两人都系出名门:陆抗是东吴名将陆逊之子;羊祜祖父是东汉末年的南阳太守,父亲羊衜(音dào)是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是汉代名儒蔡邕(音yōng)的女儿,姐姐嫁给了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为妻。从两人的家庭背景看,陆抗虽然出生名门,但东吴的政治环境使得陆抗显得人单力薄;而羊祜相对来说要好得多,特别是他姐姐的这次婚姻,为羊祜的未来发展助益甚多。
从两人所处阵营的政治环境对比:东吴在孙权晚期时,政治上已越来越昏暗;孙权过世后,东吴政权更是每况愈下,整体发展已远远落后于魏国(后来的西晋);魏国则正处于曹魏向西晋政权转化的过程中,司马氏与曹氏的政治斗争激烈,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但无论是曹魏还是西晋,在经济、政治、军事、人才等等各方面都已远超东吴。
从两人所属阵营的领导层对比:早在陆抗父亲陆逊时期,孙权就已对陆逊产生了疑心;孙权死后,东吴历任皇帝对陆抗的任用也只是军事才能,政治上却鲜少让他插手。因此对陆抗来说,唯一能发挥的,就只有他的军事指挥才华。在曹魏时期,羊祜的才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在司马氏篡夺了曹魏政权后,因为羊祜的这层亲戚关系,使得司马氏对羊祜之才极为看重,所以羊祜几乎得到了西晋领导层的绝对信任。
体现陆抗才华的关键一战,在于西陵一战。
公元272年8月,孙皓突然征召西陵督步阐入京。由于东吴在孙皓时期屡有失政,且多有滥杀大臣之名,这次突然征召让步阐误以为自己被人诬陷、性命难保。因此,9月步阐就投降了西晋,并把侄儿送到了洛阳作为人质。
10月,陆抗紧急派兵前往平叛,围攻西陵。西晋则派荆州刺史杨肇前往西陵营救步阐,另一方面派出羊祜帅五万兵马去攻打江陵,徐胤率水军去攻打建平。陆抗一方面要平叛,另一方面还得应付西晋的三路救援大军,形势可谓是万分危急!
为避免腹背受敌,陆抗命令围攻西陵的部队构筑高墙,一方面是实现长期围困,另一方面是防止晋军攻击。对于羊祜的攻打江陵之师,陆抗却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江陵城池坚固,且兵力充足,不用担心;但如敌人与西陵叛军会合,那么南方诸夷都将骚乱,那才是大患!”随后陆抗就亲赴西陵,指挥作战。
这时羊祜突然放风,要破坏江陵上游的大坝,以救步阐。陆抗得知这一情报后,却紧急命令守卫大坝的张咸毁坏大坝!诸位下属都颇为不解,前来劝阻,但陆抗坚持如此。到了后来,吴军才知道羊祜原本想利用水道运粮到江陵;可因为水道被毁,晋军被迫改为陆上运粮,路长而耗时,严重耽误了西晋的前进速度。陆抗的临场应变能力之强,由此可见。
11月,杨肇的援军到达了西陵,徐胤的水军也到达建平,与东吴军队形成了对峙。就在这时,东吴将领朱乔、俞赞突然叛逃晋军。与晋人的战事还没正式开打,东吴的叛逃却已是接二连三了,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陆抗说道:“俞赞是军中老将,熟知我军底细。以往夷兵训练不精,敌人来攻必定从此下手!”于是,他连夜调整军队部署,把该地全部换上了精兵。果然,第二天杨肇就派人来攻打此处;在吴国精兵的反击下,晋军大败!
12月,在僵持了一个多月都没能取得进展后,黔驴技穷的杨肇只能趁夜逃走。陆抗命部下擂鼓佯作攻击,杨肇吓得落荒而逃,结果被吴军轻兵击溃。杨肇败走,羊祜和徐胤随后也撤了军。最后,陆抗再全力围攻西陵,擒杀了步阐!
大敌当前,又面临内部数次叛乱,可陆抗却能临机应变、指挥若定,一一化解了多次突如其来的危机,并最终取得整场战役的全面胜利。可以说,陆抗的军事才能即便是放在整个三国时期,也是顶级的军事人才。遗憾的是,由于东吴政治的黑暗,使得陆抗终身都只能作为边防将领,而无法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埋没了他的其它才能。如果东吴在政治上能启用陆抗,也许他能取得更大成就,而不仅仅是一军事统帅。
羊祜首先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战略人才。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是远逊于陆抗的。也就是说,羊祜强项是在“略”,而不是“术”。羊祜看出,西晋的综合国力远远强于东吴,因此西晋要想战胜东吴,只要全心全意地发展经济、安抚百姓、怀柔吴人,就可稳居上风。
如果不是东吴有陆抗这一军事天才,羊祜生前也许就能看到东吴的覆灭。但是,因为有了陆抗在,使得西晋虽然在战略上占据了很大优势,但战略上的优势却迟迟未能转化成战术上的胜势!
西陵之战失利后,羊祜意识到东吴实力犹存,便主张军事蚕食与提倡信义的对吴措施,以积蓄实力,瓦解对手。羊祜对吴国百姓和军队都讲究信义,连与吴人作战时都事先约定时间,不搞偷袭;晋军在边界抓到了两位吴国将领的小孩,羊祜马上命人送回;吴将战死,羊祜也命人将他们厚礼敛葬;吴将进犯被俘,羊祜又将他给送回……。晋国原本就占据了上风,在羊祜这一系列怀柔之策下,让不少吴将纷纷投向了西晋。
为此,屡战屡胜的陆抗对羊祜也衷心佩服:“羊祜以德服人,如果我们一味只是暴力侵犯,那样就会不战而被人征服。我们能保住边界就行了,不要因为小利而互相侵扰。”陆抗都只是以保住边界为目标,西晋与东吴的长期对抗最终胜者是谁,已不言而喻了——羊祜的目标,可是要吞并东吴!
可惜的是,在陆抗死后,羊祜为灭东吴作了大量准备工作;但还没得及实现他的消灭东吴梦想,羊祜就去世了。公元278年,羊祜去世,临终前建议伐吴;他死后两年,杜预就按他的策略,消灭了东吴。当满潮文武举杯庆贺之时,司马炎举着酒杯、眼中饱含热泪说道:“这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虽然在战术上,羊祜对陆抗是屡战屡败;但在战略上,羊祜却最终战胜了陆抗!羊祜或许算不上顶级的军事统帅,但他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才能,在当时无疑属于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