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未来“冰葬”或将取代火葬,对此你怎么看呢?“活的单调,死的花哨。”冰葬对比火葬,不具备明显的优势。冰葬并不节省空间我们都知道,火葬后尸体化为灰烬,平均成年...
有人说未来“冰葬”或将取代火葬,对此你怎么看呢?
“活的单调,死的花哨。”
冰葬对比火葬,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冰葬并不节省空间
我们都知道,火葬后尸体化为灰烬,平均成年人的骨灰重量,男人约为2.7kg,女人约为1.8kg,这相比土葬确实节省了大量土地空间。

火化炉
而冰葬实际没让固体物质减少,只是将完整的人体碎末化了,比如用液氮冷冻组织,1kg的组织经过研磨后还是1kg。也就是
所以在节省空间方面,冰葬跟土葬属于一个水平。
冰葬并不节省能源
火葬需要使用电能高温灼烧,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冰葬不产生温室气体,貌似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但实际上,冰葬因为需要液氮,液氮需要大型设备制取,制取过程中也需要损耗大量的电能,而运输液氮又需要油罐车,总不能一个冰葬厂旁边建一座制氮厂吧。
所以,冰葬的能源消耗甚至会大于火葬。

液氮
冰葬的成本更高昂
液氮目前的平均价格在1500元/吨左右,这还没有计算运输储存的成本,此外冰葬厂还需要单独建设存储罐,而操作冷却设备的难度也远比火化炉高的多,还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些成本都会转嫁到冰葬市场价格上。
这多出来的钱,谁掏呢?
冰葬的效率更低
上文说过,冰冻的尸体需要研磨成碎末,这需要的时间远比火化的时间要长,并且组织碎末还需要经过离心机去除水分,否则恢复常温后,冰水融解,碎末就成了一滩肉泥了......现场画面不敢想象。
所以再经过离心机处理(这也要费电),才能装进盒子安葬。碰到尸体多的时候,还得排号冰葬,这对于家属来说又是一种煎熬。
正所谓人死不能复生,安葬方式简洁高效,也是对逝者另一种尊重。
有人说未来“冰葬”或将取代火葬,对此你怎么看呢?
冰葬是通过冷冻干燥处理人类遗骸的一种设想。 冰葬的概念是由瑞典生物学家Susanne Wiigh-Mäsak发明的。她于1997年创立了Promessa Organic AB公司,从商业上追求她的想法。据说该公司于2015年被清算,且从未生产出有效的设备或设施。也有人对于的想法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冰葬不大可行。但查了下,由Susanne主导的推广冰葬的官网仍然存在,并提供了简单的相关资料并展示了全球推广大使的相关信息。不少网络媒体也对这种新型的环保遗体处理方式进行了报道。
上图:创始人及冰葬的宣传文字——环境友好、绿色、环保、回归活土……
冰葬的操作步骤
冰葬包括五个步骤:转移遗体:将身体放入冰葬处理室内;低温冷冻:用-196°C的液氮使遗体结晶;振动:遗体在几分钟内就会分解成颗粒;冷冻干燥:将颗粒在干燥室中冷冻干燥,变成粉末,留下约30%的原始重量;金属分离:通过磁力或筛具除去任何金属(例如补牙用的汞齐,人造的金属关节以及无法破碎的牙齿等),牙齿据说会被交给亲友处理。将干粉置于可生物降解的棺匣中(据说匣子使用玉米粉等可降解有机物制成),埋在土壤的顶层,好氧细菌在6-12个月内将遗体粉末分解成腐殖质。
虽然有人质疑冰葬的可行性,但目前支持冰葬的机构已经用死去的猪仔来做实验并取得了成功。因为猪与人类身体结构比较近似,因此此实验的说服力还是比较足够的。
但冰葬目前在某些欧洲国家还不合法,这些国家的公民还不能采用此方法来处理自己的遗体,因此就有不少遗体仍然在冰柜中等待直到立法许可——真是对冰葬是“死了也要爱”啊。
比火葬的优势所在
相比火葬,冰葬确实要环保得多——
火葬焚烧需要大约两个半小时,将持续排放约150分钟的烟雾。牙齿填充物和人造金属肢体等物品中的汞会被释放到空气中成为空气污染物,而且还要消耗不少燃料并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遗体和燃料总共)。
冰葬的竞争对手——碱性水解
但冰葬并非没有其它竞争对手。另有一种碱性水解的遗体处理技术更加成熟,也是相对环保和容易操作的方式。该方法首先将死者的遗体放入胶囊状腔室中数小时,然后在高达150°C的温度下接受由水和化学品组成的溶液的处理。 一旦处理完成,就从处理室内抽出液体,只留下死者的骨头。 然后将骨骼残留物转移到另一台机器上,干燥并研碎,产生具有与面粉类似稠度的粉末。
上图:碱性水解处理设施的结构
总结
冰葬和碱性水解都是更为环保的遗体处理方法,比火葬确实有很多优点。但推广还有各种阻力。人们对遗体处理的保守意识可能是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