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婚的女人百年后和谁葬在一起呢?和谁合葬本人说了不算,遗嘱没用,其实当事人内心早有答案,取决于你有几个孩子,他们是什么关系。身后的事,本人考虑得再多也没用,无意...
二婚的女人百年后和谁葬在一起呢?
和谁合葬本人说了不算,遗嘱没用,其实当事人内心早有答案,取决于你有几个孩子,他们是什么关系。
身后的事,本人考虑得再多也没用,无意义。
因为你没行动能力,呃~~这是废话。
我听说过,也亲自处理过这种事情,每家的过程都很复杂,但原则都是一致的,无论你们离婚多少年,孩子会把两人葬在一起(注意,是‘会’,不是‘希望’,这个动机年龄越大越强,这种愿望不完成他也不甘)。
这其中牵涉多少复杂,完全看孩子的能力,与本人有没有遗嘱没有一点关系。
那么,考虑这件事就不能以目前的情况自嗨。
与谁感情深,与那个孩子亲近,都没有用。
无奈不!?
你得以这个结论反推:你的孩子一定会把他亲生父母葬到一起。
年轻人别叫嚷,别说无所谓,等你四五十岁的时候,你就知道了,你会不设退路地来完成这件事。
反正我没见到过有人心甘情愿放弃父母下葬权的子女,都在争取(东南西北都一样,没听说这还有什么风俗不同的地方)。
什么亲近不亲近都没用,继子继女就是争不过亲生子女。
法律对这有规定吗???没有哦,完全是文明价值观和道德来决定的。
身边的一个例子,发小父亲花了十万,把父母合葬到一起。
孙辈可能愿望不太强烈了。
子女这个愿望一旦起来,那是天崩地裂都阻挡不了。
发小的父亲六十,身体不好,近几年每天就在做一件事,与兄弟姐妹商量母亲的事。
他家的情况非常复杂。
叔叔是老大,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二婚,生了两个女儿,继父又病亡了,再带着三婚,又生了一个儿子。
也就是说,三婚四个孩子,三个父亲。
加上二婚之前有一个男孩,三婚之前有一男一女,七个孩子,平时处的关系还不错。
老大要给父母合葬,瞬间关系就崩了,无论男女。
母亲去世十几年了,生前三个丈夫,却孤零零地在外面独葬。
从发小父亲的视角看,就是亲生父母十几年孤零零的独葬,他合葬意愿最强烈。
发小的小姑父与我原来是上下级,让我中间说情了一次。
才知道他爷爷奶奶这么复杂,谁也不想给别人的父母烧香。
你不能竖个墓碑,父亲,母亲+继父?继母?是不是,谁都别扭。
过程不再叙述了,拉扯了这么多年,饭吃了无数次,最后处理的结果是分成了三份。
为什么会花钱?人家二婚、三婚之前的子女不同意啊。
三家的事,实际上是五对老人。
剧中剧,他姑姑、小叔还得用亲生父亲的遗骸,另起一个坟头。
人家别的子女不同意,还得花钱。
人性之恶,一言难尽。
现在的人一听就说,都是老观念,我才不在乎,其实都是屁……
没到那个年龄不用考虑,当然不懂,谁也说不明白。
二婚的女人百年后和谁葬在一起呢?
从女人的角度来说(按血缘说)。
如果与前夫有孩子,现任没有,那铁定会与前夫合葬,无论他有没有再婚。
如果与前夫没有孩子,现任也没有,那就是现任了。但现任若是二婚有其他孩子的话,不好意思,你可能在旁边。
两边都有孩子,这就复杂了,下葬时最大的可能是独立下葬,若干年后,枯骨被孩子们分葬,骨灰的话那更简单。
二婚的女人百年后和谁葬在一起呢?
七十岁没了丈夫,次年改嫁,九十岁重病后被送回儿子家,女儿说把母亲和父亲葬在一起,儿子说:没门。
我们村的赵大娘一生活得任性、潇洒,可到死却成了村里的笑话。
她的丈夫在她七十岁那年生病去世,他们一共育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早已成家立业。儿子最小,却也已经四十多岁,就连孙子都已经读大学了。三个儿女对她都很孝顺,儿子家和她家也就几十米远,可怕她一个人住着孤单,就让她搬到了自己家。女儿也是隔三差五的买很多东西来看望她,她每个月还能领点养老金,虽然不多,但完全不用为生计发愁。
可老伴刚去世的第二年,她就给儿子说想再找个老伴,儿子自然是不同意,父亲刚去世一年,母亲就有了这种念头,不管换成谁都会有些接受不了。
儿子劝她:“我们又没给你气受,天天好吃好喝的供着你,你有什么不满意的?爹刚去世一年,你也不怕村里人笑话,而且你都七十多了,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找了老伴又能在一起生活几年?”
可赵大娘不听劝,指着儿子的鼻子骂他不孝,最后还闹绝食。
她的两个女儿和儿子商量:“咱娘这是铁了心了,看她这样也挺可怜的,要不然就给她找一个吧,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饿死。”
“要找你们给她找!这么丢人的事我不做!”
然后两个女儿果真张罗着给她找了个老伴,老爷子比她大三岁,因为两个人年纪都大了,所以也没有领结婚证,算是搭伙过日子。
好在两个老人身体都挺好,一直无病也无灾。儿子心里生着她的气,所以一开始那几年,从来没去看望过她,她也没再回过我们村。儿子慢慢想开了,觉得自己不能和老人一般见识,于是就逢年过节的时候买点东西去看望一下她,可也仅限是逢年过节,平时基本没去过。
她八十二岁的时候,又被老爷子的儿女送回了我们村。原来她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做检查后医生说她子宫里长了个瘤子,需要做手术切了它。这么大年纪,做手术的话是有风险的,老爷子和儿女都不敢做决定,就把她送了回来。
她儿子问她:“你想做手术还是不想做?”
她说:“我想做。”
“那万一死在手术台上呢?”
“就是死在手术台上我也要做。”
“好,那就做。”
结果手术出奇的顺利,在医院住了半个月就出院了,两个月就恢复的和之前一样。住院的时候一直是儿子和女儿轮流伺候,出院后住在儿子家,儿子和儿媳一起伺候。这期间老爷子和他的儿女别说过去探望,就连电话都没打一个。
即便如此,赵大娘的身体刚好利索就要走,要再回老爷子那,她儿子别提有多生气了。
“你在那边给人家做了这么多年的免费保姆,结果一生病人家就立马把你送回来了,电话都没给你打一个,就这样你还想回去,他到底哪里好、把你迷成这样?你都八十多岁了,就不觉得丢人吗?”
“丢人、丢人,面子值几个钱?黄土都快埋到我脖子了,我管什么丢人不丢人。咱村里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找老伴,他们的儿女都不觉得丢人,凭什么我就丢你的人了?”
“他们有你这么大的年纪吗?他们被人家儿女送回来过吗?你都八十多岁的人了,安安稳稳跟着我们过几年不好吗,为什么非得去跟他过!”
“他好,我就是要去跟他过!你们对我再好我也不想跟着你们。你们都有伴,我一个人孤单单的,堵心。”
“好,你既然想走,走了就别回来,到死也别回来!”
“你放心,我死了也不会再回来的!”
农村房子本来就不隔音,他们娘俩又是在院子里吵的,左邻右舍都竖着耳朵听,这些话很快就在我们村里传开了。村里人都觉得她儿子说得没错,都在背后笑话她,还有说她离了男人就不能活的,总之说啥的都有。这些话难免会传到她儿子的耳朵里,她儿子又羞又恼,出门都不敢抬起头走路。
这次之后,她儿子彻底和她断了联系,没再去看望过她一次,两个女儿倒是还经常和她走动。
她直到九十岁了身体还很硬朗,老爷子的身体比她还要好,也不用指望儿女,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可在这一年,她夜里起来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摔到了地上,摔断了腰。年纪大了也没法做手术,医生连院都没让她住,就让回家慢慢休养。
老爷子照顾了两天就受不了了,身体再好可毕竟年纪摆在那,于是老爷子的儿女再次把赵大娘送到了她儿子家里。
她儿子站在门口不让他们进家门。他说:“你们也太没良心了,我娘给你们做了那么多年的免费保姆,好好的时候你们不把她送回来,一生病就把她送回来。”
老爷子的儿子说:“她现在这种情况医生说最多也就能再活几个月,你是她亲儿子,我们又不是,你不管她谁管?一样的道理,假如我爹生了病,我们自己照顾,肯定不会让你照顾。”
“这能一样吗?我娘伺候你爹、伺候你们,伺候了将近二十年,这些年她的养老金也都花在你们身上了,现在她倒下了,你们伺候她不应该吗?”
“什么叫她伺候了我爹二十年,这些年我爹没伺候过她吗?她每个月养老金就那么一点,不还得主要靠我爹养着。他们结婚证都没领,总不能死在我们家。”
赵大娘躺在电动三轮车上,一个劲地掉眼泪,她儿子看着也挺心疼,可还是说:“娘,你当年可是说就是死了也不会再回来。”
其实她儿子不是心狠,而是心里憋着气,就想让她低个头、服个软,承认自己错了。可她光是哭就是一句话不说。
老爷子的儿子说:“她就是死在我们那,我们也得把她给你拉回来,要不然我们把她葬在哪?我爹百年后得和我娘葬在一起,可没地方葬她。”
我们那边夫妻百年之后是要葬在一起的,比如其中一方先去世了,在下葬的时候会提前在选好的墓地上挖两个坑,把死者葬在其中一个坑里,等另一个人也死了之后,会把墓挖开,葬在另一个坑里。
也就是说,老爷子的墓地早就已经选好,等他死后会和之前的老伴葬在一起,老爷子的儿女自然不可能同意让赵大娘和老爷子葬在一起。
老爷子的儿子说完后就把赵大娘从电动三轮车上抱了下来,不管不顾地把她放在了她儿子的家门口,然后骑上电动车就走了,她儿子被气得跟在电动车后面跳着脚骂。当时很多人围观,她儿子怕被人笑话也怕被人说不孝,不得不把她抱回了家里。
赵大娘虽然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但是却特别能折腾人。也可能是身体疼痛难忍,一天到晚总是不停地喊疼。经常大半夜地把儿子叫起来去给她找村里的大夫,白天也是一会这里疼,一会那里痒,一会要大便,一会要尿尿。让她穿纸尿裤她也不穿,说穿着不舒服,给她穿上她就往下拽。儿子儿媳伺候的心力交瘁,可看她那么可怜,又不忍心责骂或是对她不管不顾。
好在这种日子并没过多长时间。人岁数大了最怕摔断腿或是摔断腰,就算本来身体很不错,可如果哪里受了伤,可能很快就不行了,赵大娘就是这样。她在床上躺了差不多两个月,饭量越来越小,人也没之前那么能折腾了,嘴里经常说些胡话,清醒的时间比昏睡的时间还要少。
儿子和女儿知道她所剩时日不多,开始为她准备身后事,可把她葬在哪却成了问题。
两个女儿的意思是把母亲和父亲葬在一起,毕竟父亲的墓地里还为母亲留着位置,可这立马遭到了赵大娘儿子的反对。
“没门,这不可能,她都跟别人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年了,再把她和咱爹葬在一起,咱爹能被气得从下面蹦出来。”
两个女儿想想也是,他们虽然也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可这种事还是第一次经历,于是就去问我们村的老书记。
老书记说:“你们母亲和那个老爷子没有领结婚证,只是搭伙过日子,按理说是应该和你们父亲葬在一起的,如果说和老爷子领了结婚证,那可以葬在老爷子那边。”
“和我父亲葬在一起不可能,我接受不了,我认为我父亲也接受不了,葬在老爷子那边也不可能,老爷子的儿女不同意。”赵大娘的儿子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们不愿意把母亲和父亲葬在一起,那就只能再重新给你母亲买一块墓地,把她单独安葬。”
赵大娘的儿女商量后认为只能这样,最后他们特意给张大娘选了一个离他们父亲比较远的墓地。
这事是我们村头一遭,年纪轻轻没了丈夫再找个伴还算常见,可像赵大娘这样,七十多岁没了丈夫后再找老伴的,除了她,我们村再找不出来第二个来,十里八乡的也就她这一个。
那么二婚的女人百年后和谁葬在一起呢?
关于这个问题,每个地方的风俗可能都不太一样,我们那夫妻死后是需要合葬的,说一下我们那的情况。
1、离婚后再嫁。
既然已经和前夫离了婚,那就和前夫没有任何关系、不再属于前夫家的人了,不管有没有再婚,都不可能和前夫葬在一起。没有再婚,那生活在哪个村就葬在哪个村,如果再婚了,就跟后来的丈夫葬在一起。
后来的丈夫如果也是离异,那两个人自然是葬在一起,这没有什么异议。可如果后来的丈夫是丧妻,那就要女人、男人、男人的前妻,三个人葬在一起。男人在中间,两个妻子分别在他的左右两侧。
2、丧夫后再嫁。
这个也要分情况,一般是和第二任丈夫葬在一起,可是也不一定,具体还是要看双方儿女怎么安排。
如果双方都有儿女,儿女是前夫或前妻的,男人是离异的话,就要看女人的儿女想把她葬在哪,可以跟前夫葬在一起,也可以跟后来的丈夫葬在一起。
男人如果也是丧偶,要不要把女人和男人葬在一起就要双方儿女来商量,双方必须达成统一,有一方不同意都不行。比如男人的儿女不同意他们葬在一起,那女人的儿女可以把女人和前夫葬在一起,也可以单独找地方安葬。
如果女人和第二任丈夫有共同的子女,那百年后一般是和第二任丈夫葬在一起。
3、离婚嫁娶好几次的。
这种情况一般是跟最后一个丈夫葬在一起,如果儿女不同意的话就由儿女来找地方安葬。
对于二婚的女人来说,死后葬在哪似乎是一个难题,就跟赵大娘似的,跟前老伴葬在一起,自己的儿女不能接受,跟后老伴葬在一起,后老伴的儿女又容不下,到最后竟然连个可以放自己骨灰的地方都没有,真是一种悲哀。不过人都死了,又有谁会在乎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