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红军第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1973年红三军团谁率领第五师)

    栏目: 房产 日期:2022-11-18 02:00:15 浏览量(来源:小柳

    [摘要]从红五军团到红五军,董振堂将军手下出了多少位名将?1931年12月,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李青云等人的率领下,国民党军第26路军于江西宁都举行了起义...

    从红五军团到红五军,董振堂将军手下出了多少位名将?

    1931年12月,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李青云等人的率领下,国民党军第26路军于江西宁都举行了起义。随即,这支部队被改编为红五军团。全军团下辖三个军,共有不下15000人。建军以后,红五军团由季振同担任第一任总指挥,萧劲光担任第一任总政委,三位军长分别为董振堂、赵博生、黄中岳。

    宁都起义部分幸存者和主席的合影

    1932年,红五军团参加了赣州战役和漳州战役。同年,我军撤销了红14军的建制。紧接着,红14军的大多数指战员被编入了红13军,又被缩编为红13军第39师。此时,红13军军长董振堂已经升任为红五军团总指挥,红14军军长赵博生升任为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红13军军长。遗憾的是,季振同被捕入狱,后来被错杀于1934年。

    据查证,红五军团的总指挥先后为季振同和董振堂,政委先后为萧劲光、朱瑞、李卓然,副总指挥先后为董振堂和赵博生,参谋长先后为赵博生、周子昆、陈伯钧、张经武、曹里怀、刘伯承……政治部主任先后为刘伯坚和曾日三。红13军军长先后为董振堂和赵博生,红14军军长先后为赵博生,红15军军长先后为黄中岳、左权、李青云。还有,何长工、左权、黄火青等名将,都在这支部队担任过军政委。

    在赣州战役中,红五军团的部分将士用大刀杀退了敌军的追兵,拼死掩护红三军团主力撤出了赣州战场。在漳州战役中,红五军团主力配合红一军团,迅速歼灭了敌第49师的主体,从而巩固和扩大了闽西苏区,还发展了闽南地区的游击战争。在南雄水口战役中,红五军团锐不可当,配合兄弟部队击溃了粤军陈济棠部的十几个团……

    季振同

    1932年,红14军被缩编为红13军第39师。1933年,红15军也被撤销了建制。据查证,红五军团的主力被缩编为红13师。同年8月和12月,红军少共国际师被改编为红15师,红19军被缩编为红34师。我军以这三个师为主体,重组了红五军团。其中,原红五军团第14军,其老底子被改编为红五军团第13师第39团。

    1934年,红五军团参加了长征。据统计,全军下辖两个师,分别为红13师和红34师,共有大约1.2万人。红15师已经改隶红一军团指挥,后来该师由于损失太大,其余部被分散编入了红一军团的其他部队。在长征路上,红五军团负责全军的后卫工作,由董振堂担任军团总指挥,李卓然担任总政委,刘伯承兼任参谋长,曾日三担任政治部主任。

    1934年11月,这支部队参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湘江战役。为掩护我军主力部队顺利渡江,红34师不幸被阻于湘江东岸。经过数日激战,这支英雄部队成功完成了阻敌任务。但是,师长陈树湘和绝大多数指战员都壮烈牺牲了!只有韩伟等少数指战员,他们历经艰险终于回到了大部队。另外,红13师为了阻敌,掩护我军主力过江,也不幸损失了上千名指战员。

    董振堂

    渡过湘江以后,红五军团已经是损失过半了。同样损失惨重的红八军团,此时还有上千名指战员。1934年12月,我军撤销了红八军团的建制,其余部被编入了红五军团。同年,红五军团撤销了红13师这一建制。全军直接下辖三个团,共有不下5500名指战员。其中,红五军团尤其是红14军的老底子,被编入了红五军团的第39团。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川西高原。为了统一建制,红五军团改称红五军,由董振堂担任军长,曾日三担任代理政委。8月,红五军被编入了左路军,跟随红四方面军主力一起行动。在徐向前和陈昌浩的指挥下,这支部队南下作战,又多次爬雪山,过草地,损失特别大。1936年1月,红三十三军被缩编为红五军第15师。

    两军合编以后,红五军下辖两个师,分别为红13师和红15师,每师各辖两个团。原红五军的部队改编为红13师第37团、第39团,原红三十三军的部队被改编为红15师第43团、第45团。我军来到甘南地区以后,以地方武装为基础组建了红40团。同年10月,红五军于西兰大道华家岭、会宁等地连续作战,损失很大,副军长罗南辉壮烈牺牲!

    萧劲光

    来到河西走廊以前,红五军撤销了第40团的建制,全军依然下辖四个团。有一个统计显示,红五军共有约4600人、将近2000支长短枪、52挺轻重机枪、34支冲锋枪。不过,红五军团的老底子只剩下了红13师第37团。毕竟,红15师的前身为红四方面军第33军。另外,此时的红13师第39团,其前身为原红四方面军第31军第273团。

    在此特别说明下:1936年1月,在四川天全地区,红五军第13师第39团奉命调入了红31军,改编为红31军第91师第273团。与此同时,红31军调出了第91师第273团,改编为红五军第39团。这一调动,使得红五军团保住了至少一个团的老底子。至于红五军的其他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于河西走廊,只有少数将士幸运地回到了延安。

    到了这个时候,红五军团的老底子只剩下了一个团,即原红13师第39团,也就是兄弟部队的红31军第91师第273团。这支部队并未被我军编入西路军,而是来到了陕北地区。抗战全面爆发前后,这个团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第771团第三营。这个团的团长为徐深吉,政委为张南生,第三营营长为吴宗先,营教导员为刘福胜。

    李达

    在徐深吉的指挥下,这支部队长期在冀南等地作战,参加了平原地区的无数次大小战斗。抗战后期,第771团奉命开往陕北,后来被改编为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四旅第771团。这个团由吴宗先担任团长,张世功担任政委。另外,抗战初期,第三营第11连在赵基梅的率领下来到了冀鲁豫地区,后来发展为二野第16军第138团一部。

    在解放战争中,新四旅被编入了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由程悦长担任旅长,黄振棠担任政委,吴宗先担任副旅长。至于新四旅麾下的第771团,先后由吴宗先和聂凤彦担任团长。1949年,这支部队被改编为第一野战军第6军第17师第49团,由罗元发担任军长,张贤约担任政委,程悦长担任师长,黄振棠担任师政委,张江霖担任团长。

    1949年11月,第49团奉命来到了新疆,驻防在迪化至伊犁一线。1953年,这个团所在的第17师被改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6师。另外,第49团抽出了一个营,和兄弟部队被合编为新疆军区第4师第12团。至此,红五军团的余脉正式转入了农垦部队,长期执行屯垦戍边任务。2012年,这支队伍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6师。至于红五军团的其他余脉,主要编入了二野第16军的一个团和第13军的一个团。

    孙毅

    据统计,在建国以后,红五军团出了大批开国功臣。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刘伯承元帅、萧劲光大将、彭绍辉上将、赖传珠上将、陈伯钧上将、朱良才上将、李达上将、韩伟中将、曹里怀中将、张经武中将、李雪三中将、孙毅中将、孙继先中将、王秉璋中将、韩振纪中将、孟庆山少将、苏进少将、刘丰少将、赵章成少将、原文化部部长黄镇、原民政部副部长袁血卒、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周骏鸣、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长工……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出身于宁都起义部队的名将主要有:季振同烈士、赵博生烈士、董振堂烈士、黄中岳烈士、李青云烈士、李达上将、孙毅中将、李雪三中将、孙继先中将、王秉璋中将、韩振纪中将、苏进少将、孟庆山少将、刘丰少将、赵章成少将、李化民少将、靳虎少将、张汝光少将、徐国珍少将、王振祥少将、王谦少将、谷广善少将、熊伯涛少将、鲁瑞林少将、张明远少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姬鹏飞、原文化部部长黄镇、原民政部副部长袁血卒、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周骏鸣……

    总计为:上将1名、中将至少5名、少将至少24名。加起来,不少于30名开国将军。另外,还有不少于60名开国大校,其他地师级以上干部也有数百人。有名或者无名的烈士,就更是不计其数了。在此,谨向这支百战雄师致敬!

    从红五军团到红五军,董振堂将军手下出了多少位名将?

    非常多,将星如云,多达三十多位,有开国上将李达;开国中将孙毅、孙继先、李雪三、韩振纪、王秉璋;开国少将张明远、张汝光、张步峰、张松平、王蕴瑞、王谦、王振祥、李化民、李毅,靳虎、靳来川,刘放、孙润华、谷广善、汪洪清、苏进、侯世奎、孟庆山、徐国珍、郭卓辛、黄德魁、熊伯涛、鲁瑞林、曹灿章、赵章成。另外开国大将萧劲光也在红五军团给董振堂当过政委,但只是不能将他列为“手下”。

    红军时期的军团长,那可不是一般的身份,你看看当时能当上军团长的人都是什么人?红军历史上一共组建成立过十个军团,红一军团有两任军团长,第一位就是开国元帅三军总司令朱德,而此时的军团政委(当时还不叫政委而叫党代表)正是共和国第一伟人毛泽东,第二位是开国元帅和国家的副统帅林彪,而另一位开国元帅聂荣臻,则是林彪当军团长时候的红一军团政委;红二军团长是开国元帅贺龙;红三军团长是开国元帅三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红四军团没有组建不存在,当时可能是计划由张国焘领导的鄂豫皖苏区来组建,但鄂豫皖根据地并没有组建军团编制,如果组建的话,大概率开国元帅徐向前会担任军团长;红五军团长就是董振堂,他却不幸在红军主力会师陕北后在参加西路军西征战略行动而牺牲;红六军团长是开国第一上将萧克,这个萧克按照正常逻辑本应该是大将,但是由于在红军草地分裂时期一度追随了张国焘,致使其被安上了历史包袱,所以最后只得了个第一上将,其实他的文功武略,即便放在开国十大将里,也仅仅只略逊于粟裕、徐海东,应该比其他八位大将(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要更突出;红七军团是寻淮州,由于担当红军北上抗日的先遣队任务,他比董振堂牺牲得更早,牺牲时年仅二十二岁,如果不是这样,建国后的军衔无法估量;红八军团长是周昆,这个人是个如同迷一般的存在,他的红八军团在中央红军长征开始的初期那场惨烈的突破湘江的战役中基本打光了,被并入了红五军团,后来他担任以林彪为师长、聂荣臻为政委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建国后应该也是个大将的资格,但是却在八路军刚刚开赴抗日前线的时候,却离奇地离队失踪了;红九军团长是罗炳辉,他是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在新四军时期地位比开国第一大将粟裕都高,是新四军第二任军长陈毅的副军长,但却在解放战争时期病逝了,如果不是这样,建国后的军衔无法估量;红十军团长是刘畴西,他和红十军团的方志敏一道因失败被俘,英勇就义,如果不是这样,建国后的军衔也是和罗炳辉、寻淮州一样无法估量,而且寻淮州的红七军团与方志敏、刘畴西会师后,被并入了红十军团,寻淮州都成了刘畴西的下级;红十一至十四军团都没有组建不存在;红十五军团长是徐海东,开国第二大将,和徐向前元帅、王树声大将、许世友上将一样出自张国焘的红丝方面军,然而他对中国工农红军落脚陕甘宁做出了不同寻常的贡献,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红十五军团的副军团长,那可是陕甘宁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刘志丹,但是刘志丹却在红军东征山西的时候壮烈牺牲。

    从以上红军时期的军团首长的情况看,董振堂如果不是牺牲了,而是活到了建国,那会是什么军衔?正是:为有牺牲多壮志。可叹啊!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