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刘邦带几个人打下了江山(刘邦抢了谁的江山)

    栏目: 房产 日期:2022-11-01 16:00:22 浏览量(来源:小安

    [摘要]刘邦夺取江山后,为什么要杀死救命恩人?在刘邦和项羽中原逐鹿的金戈铁马的时代里,丁公和季布是两个最富有悲喜剧传奇色彩的人物。刘邦要杀掉的这个救命恩人正是丁公,这丁...

    刘邦夺取江山后,为什么要杀死救命恩人?

    在刘邦和项羽中原逐鹿的金戈铁马的时代里,丁公和季布是两个最富有悲喜剧传奇色彩的人物。刘邦要杀掉的这个救命恩人正是丁公,这丁公一说是季布的舅舅,一说是季布同母异父的弟弟,无论他俩是有啥关系,他和季布都有关。因为同一件事,他和季布做出不同的态度,落下相反的结果。对季布和丁公,一赦一杀,显示了刘邦高明的政治手腕。

    丁公之恩,季布之仇

    丁公,原名叫丁固,是项羽手下一位将领,就是这样一个的小人物,却在某一个特定时刻,掌握着刘邦的生死,最终改写了整个楚汉战争的结局。

    说起来,丁公还对刘邦有恩。

    刘邦兵败彭城后,丁公率领楚军紧追不舍,刘邦堵在彭城西边,无路可逃。一番激战后,刘邦觉得这样下去,自己会吃大亏,于是停下来向丁公求饶:英雄呀!放了我吧,咱两个好汉何必如此苦苦相逼呢?

    或许是刘邦的可怜和真诚打动了丁公,他一时心中不忍,撤兵放了刘邦一马,刘邦这才趁机逃出生天。

    就在刘邦以为逃过楚军追杀了,但又再一次陷入了危险当中,项羽手下另一个将领对刘邦紧追不放,此人就是季布。因为是坐的是马车,跑得较慢,此时刘邦焦急万分,拍着车把对夏侯婴吼道:“快,快!”

    当时,这马车上还有他的两个孩子,季布疯狂紧追迫使刘邦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几次把两个小孩踢下马车,要不是夏侯婴坚持带上,估计两孩子早就成楚军刀下鬼了。

    后来,在夏侯婴的努力下,他们终于成功地逃出了季布的追杀。

    因为季布曾多次疯狂的围困刘邦,让他难堪不已,而且刘邦对于这份曾经受过的羞辱耿耿于怀,难以释然。

    所以在刘邦战败项羽后,刘邦立马悬赏捉住季布,同时严令,谁敢窝藏包庇季布,株连三族。

    为了活命,季布东躲西藏,先躲到濮阳一户周姓人家。周家担心躲藏时间一久,难免会走漏风声,于是提议季布剃了头发去朱家为奴(古称髡刑,表示因罪被罚为奴)。

    季布为了活命也不讲究那么多了,就照办,脖子上套上铁箍,换上粗布衣服,装入大车运到鲁地,卖给了大侠朱家。

    季布虽卖身为奴,但仍难以掩盖浑身散发出来的英雄气质。没多久,朱家就认出了他。

    此间,季布重诺言,为人仗义,以至于楚国民间流传这样一句“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朱家认为季布这样的当一辈子的奴太可惜。于是,朱家便动身赶赴洛阳,要去见一个人,此人是夏侯婴。季布也因此改变了命运!

    季布之生,丁公之死

    虽说皇帝身边文武群臣无数,但夏侯婴是刘邦最信任之一。论私交,无人能出夏侯婴之右者,原因很简单:作为刘邦多年的车驾驭手,对皇帝的生活习性和脾气爱好,谁能比他摸得透?

    因此,朱家一见夏侯婴,说道:“当初楚汉相争,各为其主,季布是为自己的君主效力,这有错吗?倘若逼急了季布,以季布的能力,他一选择南下投奔百越,或北上投靠匈奴,一旦鼓动敌国闹腾,硝烟弥漫,恐怕非大汉之福啊!”

    夏侯婴一听,认为朱家说得在理,给刘邦做了一通工作,刘邦思索再三,认为有道理,立刻下令取消季布的通缉令,然后亲自召见他,当场赦他无罪,并授季布郎中之职。

    季布赦免的消息顿时传遍天下。这时候,丁公再次追忆当年,刘邦还欠他一个人情呢。

    丁公自信满满地来找刘邦,向刘邦讨个一官半职当当,谁料,刘邦以“丁公作为项王之臣,为臣不忠,今天杀他,就是要让那些敢对君王不忠的臣子引以为戒!”

    于是,下令将丁公拉出去斩了。

    其实,楚汉之争时期,楚营的人投奔对方也不在少数,且不说韩信、陈平,就是项羽叔叔项伯,也暗中和汉营勾勾搭搭,也没见刘邦治他们的罪,但为何单独杀了丁公?

    杀丁公乃帝王之术

    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是这样记载的: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双方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戹哉!”于是丁公撤兵返回,刘邦才得以逃一劫。

    既然《史记》记载的,那事情肯定是真的。但深究起来,其中还是有些蹊跷的。

    丁公明明知道对手就是刘邦,为什么仅凭“两贤岂相戹哉”之说,就私放刘邦,私放走敌人可是大罪,他就不怕项羽治罪?别忘了,他抓住刘邦可是一件天大的功劳。

    《史记》里写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这么一段,说明丁公当时追杀刘邦很卖力,还进行了短兵相接的战斗。

    那么,究竟是什么诱惑,让丁公敢冒如此大的风险呢?

    很有可能:刘邦求饶求得很有诚意,许给了丁公重诺之类的,而且这个重诺的诱惑还远远高于抓住刘邦这个功劳的奖励。

    项羽战败后,丁公听闻季布被刘邦赦免之后,认为自己翻身的机会来了,便来向刘邦讨要封赏。而刘邦已经贵为天子怎能容许把柄落在丁公手上,他要把自己求饶乞逃的不堪往事给抹掉,正好丁公自己送上门来。

    于是就以“对主子不忠,使後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为由杀掉了丁公。

    其实,其中缘由很简单,就是形势不同了。

    在楚汉之争之际,刘邦自然敞开大门欢迎楚营之人,怪就怪丁公选错了时机。如今,刘邦一统天下,自然希望别人对自己绝对忠心。诚然,既然丁公留不得,莫不如拿他树立反面典型,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要不然,在项羽的阵容里,中途和后来投靠刘邦的人也不在少数,如项伯、季布、钟离昧、周殷等。

    这些人都得以善终,当然韩信、英布、彭越这些人除外。

    那么,刘邦为何偏偏把一个几乎被历史遗忘小小的丁公,他的救命恩人置于死地呢?

    其实,根据事情推导,其中缘由无非就是刘邦的帝王之术!

    当初丁公私放刘邦,要不是刘邦给他许了重诺,很难想象,丁公还有什么理由放他一马,想必丁公也权衡再三,白选择放就刘邦。

    不管怎么说,当年他确实有恩于刘邦的,所以他决定去找刘邦,可出乎意料的是,刘邦却变脸,过河拆桥。

    丁公的错误就在于他还用以前的江湖规则来要求已经是有帝王之位的刘邦,要讲的是政治要讲操守,不像在江湖,不问是非只讲义气。

    所以说位置不同,对人的要求也就不同了,刘邦深谋远虑后,决定杀了丁公一人而使千万人畏惧。

    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皇帝杀什么人或者不杀什么人,都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宝座。

    只是丁公机关算尽,撞上了刘邦的伤口,反误了卿卿性命,最终成了后人的笑话!

    写到最后

    当时,丁公若要俘虏或斩杀刘邦绝对易如反掌,但他却选择放刘邦一马。对于刘邦来说,他还欠丁公一个人情,如果没有当年丁公的一念之仁,私放了他,就不会有如今刘邦的汉朝天下。可丁公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被刘邦当成政治工具杀一儆百。

    《史记》中关于丁公之恩与丁公之死的这段记载,虽然非常简短,但其中隐含着刘邦的帝王之术。在江湖时,刘邦需要的是能臣替他打天下,在此之后,刘邦则需要的是忠臣绝对的服从他治天下。丁公虽能力卓著,但论忠心,却不入刘邦法眼。刘邦杀丁公,是要告诫身边的文臣武将,无论对他有多大恩,立过多大功,只要对他没有忠义之心,就会落下与丁公同样的下场。



    刘邦夺取江山后,为什么要杀死救命恩人?

    刘邦杀掉的这个救命恩人叫丁公,为什么要杀,要讲清楚这个前因后果,我们必须将丁公和另外一个人联起来讲,才知道刘邦是多么的高明。

    跟丁公合起来讲的这个人,就是季布。

    古语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古语中的季布,就是眼前的季布。季布初为项羽属将,《汉书》上说,季布替项羽率兵对打汉军时,“数窘汉王”,可见季布在战场上对刘邦是相当不客气的,搞得刘邦极为郁闷。于是项羽一灭,刘邦便发文告天下,重金赏购季布,如果敢有窝藏的,就诛他三族。

    当时季布逃亡在外,先躲在周家,周家又把他送到朱家。 朱家是当时著名的大侠,善待季布,让季布好吃好喝,然后亲自上京城去找人,救季布之困。

    朱家找的这个人是谁呢?就是长年替刘邦驾车的夏侯婴。朱家告诉夏侯婴,说刘邦求季布这么急,难道就不怕他逃跑到南方当山大王么,真这样的话,那就等于资助敌国,不利汉家天下呀。你不如把这个道理告诉刘邦,让他赦免季布。

    在汉朝历史上,夏侯婴是个老好人,从来只见他救人,极少见他杀人。于是他就去找刘邦,做了一通工作。刘邦似乎想通了,果然就将季布赫免了,然后拜季布为郎中。

    季布被刘邦赦免的消息顿时传遍天下。 这时候,丁公出现了。

    丁公是什么人呢?

    他是季布母亲的弟弟,季布应叫他舅舅吧。他认为,季布当初数辱汉王,汉王不但放过他,还给他封官。而我丁公当初在战场上放过汉王一马,我要去找他,他应该感激不尽吧。

    丁公是什么时候放刘邦一马的呢?这个事情要讲彭城之战讲起。

    众所周知,刘邦曾率诸侯五十六万兵杀入项羽大本营彭城,并且想设宴高歌。项羽听说后,率三万骑兵杀回,将刘邦数十万大军打得鬼哭狼嚎。

    刘邦逃出彭城西时,当时率兵追杀刘邦的人就是丁公。 当时刘邦跑得真急啊,连自己两个亲生孩子都踢下车去,还觉得车子跑得不够快。当丁公即快要追到面前时, 刘邦突然昂头对他喊道 :“两贤岂相顾厄哉?”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咱们都是贤人,贤人何必为难贤人呢?

    丁公估计平生没受过什么领导的夸奖,见刘邦称他为贤人,就勒马而立,放刘邦走了。

    按正常人的思维,这个被放一马的恩情刘邦要报的。 如果我们用正常人思维称量刘邦,那就不是真正的刘邦了。

    丁公一到,刘邦非但不感激,并且马上叫人将他绑了在军中游行示众,然后公开说道:“丁公为项王臣属却如此不忠,他就是使项王失去天下之人。”

    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当初丁公将刘邦杀掉,项羽的天下就不会被他刘邦抢了。

    说完,刘邦就斩了丁公,又公开说道:“如果想学丁公的,就是这个下场!”

    季布丁公,这一放一斩,倍显刘邦役人之术。放季布,彰显的是他宽容之怀,斩丁公, 警示的是只有忠诚他刘邦有才出路,任何想卖主求荣的,都不得好死。一软一硬,恩威分明,处理得多么巧妙恰当,堪称帝王经典谋人之术!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