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球上的罕见生物(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几万种),关于《地球上的罕见生物(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几万种)》的内容介绍。世界上最稀少的十大动物 地球上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但是随着人类数量不断增多,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野生动物就成为了...
地球上的罕见生物(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几万种),关于《地球上的罕见生物(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几万种)》的内容介绍。
世界上最稀少的十大动物 地球上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但是随着人类数量不断增多,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野生动物就成为了人类发展的牺牲品。珍稀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天然状态下的各种...
世界上最稀少的十大动物
地球上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但是随着人类数量不断增多,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野生动物就成为了人类发展的牺牲品。珍稀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天然状态下的各种数量极少的动物。那么世界上稀有动物有哪些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世界十大最珍稀野生动物,中国华南虎榜上有名,一起来看看这些快要灭绝的珍稀动物吧。
1、爪哇犀牛(35头)
又称小独角犀,属奇蹄目犀科,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与印度犀牛是近亲。如今仅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爪哇犀牛喜欢独来独往,据说幼仔很早就单独生活。最后一只印支亚种的爪哇犀牛2010年4月在越南国家公园被偷猎者杀害。印度亚种于上世纪60年代左右因过度偷猎和栖息地破坏而灭绝。目前几近绝种,目前只有35头爪哇犀生活在印尼的国家公园里。
2、远东豹(40只)
远东豹生活在北方寒带地区,体型仅次于东北虎的大型猫科动物,头小尾长,四肢短健。曾经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森林中。已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Ⅰ,受到俄罗斯、朝鲜和中国政府的严格保护。远东豹是全球极度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据国际最新的统计数据其种群一直未超过100只,中国约有10只左右,在俄罗斯大概有30多只,仅分布于中国和俄罗斯,其濒危状况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
3、金头猴(70只)
金头猴栖息地为越南,现剩余少于70只,是世界濒临灭绝的动物之一。在2000年,这个灵长类动物被开始保护起来。它仍然是处于严重危险之中,但其数量在2003年上升为几十年来第一次,但仍然不乐观。
四、华南虎(110头)
华南虎(厦门虎,南中国虎)仅在中国分布,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于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亦称“中国虎”,华南虎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华南虎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在野外已灭绝。
五、扬子鳄(130~150只)
扬子鳄或称作鼍(tu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现今野生扬子鳄总共只有130—150只,而且正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
六、亚洲象(180头)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长达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2.1~3.6米,体重达3~5吨。我国的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猎杀,破坏十分严重。1995年,国家林业局(林业部)启动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2004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亚洲象仅存180只。
七、坡鹿(1800只)
坡鹿,是印度泽鹿的同属,外形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形较小,花斑较少。毛被黄棕、红棕或棕褐色,背中线黑褐色。背脊两侧各有一列白色斑点。一般体长为160厘米左右,肩高104~110厘米,体重70~130千克。坡鹿喜食青草和嫩树枝叶,为食草性动物。栖息在丘陵草坡地带,分布于东南亚及中国的海南岛,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3年,坡鹿数量普查表明共有大约180只野生坡鹿。老挝、缅甸的坡鹿数量也在逐年下降,而泰国、越南的坡鹿或已灭绝。
八、苏门犀(200只)
苏门答腊犀牛,双角犀属的唯一物种,是现存最小的犀牛。体长240-315厘米,体重550-1100千克,平均体重仅700千克,最大个体1100千克。身披厚厚的红棕色的长毛。苏门犀是独居动物,仅在发情与扶养幼仔时相聚。它们是犀牛中最吵的。现仅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与婆罗洲有零星分布,生活在雨林,沼泽和云林中。由于人类过度捕杀和栖息地受到破坏,该物种已成为极度濒危动物,全球数量仅存200余头。
九、克罗斯河大猩猩(250~300只)
克罗斯河大猩猩是大猩猩中最为濒危的一个亚种。1904年被发现时,曾作为单独的一种来命名。数年以后,又把它与西非大猩猩视为同类。然而,最后的两个单项研究显示,克罗斯河大猩猩是西非大猩猩的亚种。它们仅限于尼日利亚——喀麦隆边界的山林中,距西非低地大猩猩分布的最近距离至少250公里。目前残存的150-200只被支离破碎地人为分割在五个地带生活。栖息于热带林区,结群,每群 5~15只,多至40只,主要在地面活动,上树是为看路、觅食或睡觉。食量很大,主要吃植物嫩芽、竹笋、香蕉茎、野果。
十、加湾鼠海豚(300只)
加湾鼠海豚是鲸豚类中体型最小者,体格粗壮。背鳍显著,似鲨鱼鳍。头部浑圆,几乎没有嘴喙。眼睛四周有深色眼圈。加湾鼠海豚天性害羞、退却,通常惊鸿一瞥后,不复再现。除非它们被渔网缠绕并打捞上来之后才能看到。加湾鼠海豚是加利福尼亚湾北部的特有物种,估计其数量不到300头,它们很可能在2018年永远消失。由于栖地范围狭小,再加上容易被渔网困住,这些都是其致危的主要原因。
谁知道地球罕见的生物都有什么
太岁、凤凰、麒麟、精卫等,多了。太罕见了,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太岁倒是有人见到过。
世界罕见的海洋生物
世界罕见的海洋生物
世界罕见的海洋生物,地球的海洋面积非常广,拥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但地球现在的生态环境是非常不健康的,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许多海洋生物面临灭绝的危机,下面来看看那些世界罕见的海洋生物。
世界罕见的海洋生物1
1、加湾鼠海豚
纲:哺乳纲
加湾鼠海豚由于栖息的范围狭小,并且习惯暖水区,渔民在捕捞的时候很容易将其困入网中,加上环境的污染以及恶意的捕杀,成为了加湾鼠海豚面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2、儒艮
纲:哺乳纲
儒艮有着“美人鱼”的称号,和海牛非常相似,目前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地区。儒艮的行动非常迟缓,而且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还容易患肺炎和皮肤病等问题,加上人类的捕杀,导致儒艮逐渐成为了濒危生物。
3、蓝鳍金枪鱼
纲:硬骨鱼纲
蓝鳍金枪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等海域之中,是世界上十大最贵海鱼之首,喜欢成群活动。由于过度的捕捞问题,蓝鳍金枪鱼在2009年被列入到保护对象之中,如果不去限制,在不久之后就会灭绝。
4、蓝鲸
纲:兽纲
蓝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每日的进食量就能达到4吨以上,其体重最重能够达到200多吨。由于上世纪频繁遭到猎杀,导致蓝鲸成为了濒危物种,截止目前,蓝鲸在全世界的数量不到50头。
5、玳瑁
纲:爬行纲
玳瑁属于海龟,其体型比较的庞大,一般在1.6米以上,并且前额还分布有鳞片,由于过度的捕捞使得玳瑁成为了濒危海洋动物,在中国的海域之内几乎是见不到这种海龟的。
6、新西兰海狮
纲:哺乳纲
新西兰海狮主要分布在新西兰的南极群岛,由于生存的环境以及捕杀问题,升级成为了濒危物种,并且被收录到了濒危物种红色目录之中。
7、黄唇鱼
纲:硬骨鱼纲
黄唇鱼是仅存在于国内的鱼种,长相很特殊,在2006年被列入到了濒危海洋动物之中,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8、麋角珊瑚
纲:珊瑚虫纲
麋角珊瑚主要分布在加勒比海域,属于罕见生物,很难在其他海域见到了,目前面临着灭绝的危机。
9、革龟 纲:爬行纲
革龟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乌龟,其体重最重能够达到900公斤以上,据称在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目前已经成为了珍稀海洋动物,被列入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之中。
10、淡水苏眉鱼
纲:哺乳纲
淡水苏眉鱼主要分布在大洋洲、大堡礁以及红海等海域,这种鱼类非常特殊,出生时为雌性,在9岁左右就会转变成为雄性,如今淡水苏眉鱼已经比较的罕见的,属于珍稀生物。
世界罕见的海洋生物2
大西洋鲟鱼
大西洋鲟鱼可以长到一辆普通汽车的长度吗?这些鱼生活在东海岸的河流和海洋栖息地。
在 1800 年代,大西洋鲟鱼因其卵而备受推崇,它们被视为优质鱼子酱。人们涌向美国东部捕杀鲟鱼并收获珍贵的"卵。这一时期被称为“黑色淘金热”,导致大西洋鲟鱼数量急剧下降。
由于大西洋鲟鱼于 2012 年被列入濒危物种法案,它们不再受到直接捕捞捕捞的威胁。然而,刺网和拖网商业渔业的意外兼捕仍然对该物种构成重大风险。水污染、水坝、疏浚和船只撞击也威胁着这个物种。
伪虎鲸
假虎鲸 实际上是海豚,尽管它们的名字暗示了它们。它们遍布世界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假虎鲸以其善于交际而闻名,它们有着强大的社会纽带,并形成一起捕猎和分享食物的群体。
像所有海洋哺乳动物一样,假虎鲸受到《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的保护。 特定种群的假虎鲸,被称为夏威夷群岛主要的岛状假虎鲸,也受到《濒危物种法》的保护。
自 1980 年代后期以来,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且估计仅剩不到 200 。与延绳钓渔业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这种下降。众所周知,假虎鲸会从钓鱼线上取下鱼和诱饵,这可能导致意外钩住或缠住。
橄榄色雷德利海龟
作为世界上最小的海龟之一,橄榄海龟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心形壳呈橄榄灰绿色。
像所有海龟一样,雌性橄榄海龟会返回陆地在沙子里产卵。它们是出色的航海家,通常会返回它们孵化的一般区域的海滩。大多数橄榄雷德利雌性在被称为 arribada 的大规模筑巢活动中上岸,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到达”。只有雷德利海龟物种(橄榄和坎普的)如此大量和同步筑巢。
不幸的是,阿里巴达的筑巢行为使人们很容易获取大量的卵并杀死大量成年雌性(供食用)。这是 橄榄里德利海龟在全球范围内衰退的主要原因。
许多国家关于杀死海龟和收集鸡蛋的禁令已经减少了这种威胁。然而,商业拖网、延绳钓和刺网渔业中的兼捕仍然是对该物种的全球威胁,一些国家继续收集海龟卵和杀死海龟。
小齿锯鱼
尽管它们的身体像鲨鱼,但小齿锯鳐实际上是鳐鱼,它们的骨骼完全由坚硬但柔韧的软骨组成,而不是骨头。这个物种看起来像来自史前时代的生物,可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岸附近找到。
锯鳐用它们长长的尖刺刺穿鱼群,来回摆动以刺击和击晕猎物。他们的锯子还包含电敏器官,可以感知其他动物发出的微弱电量,让锯鳐感知附近的猎物。
年轻的小齿锯鳐依赖于浅河口栖息地,如红树林作为育苗区。然而,佛罗里达州和其他南部各州的海滨开发已经改变或破坏了大部分栖息地。栖息地的丧失以及渔网的意外捕获是对小齿锯鳐的主要威胁。
海湾石斑鱼
海湾石斑鱼是加利福尼亚湾和东太平洋发现的顶级掠食者之一。这些体型大的鱼吃各种猎物一旦长成,海湾石斑鱼每年都会聚集在水下珊瑚礁上繁殖一次。海湾石斑鱼很可能在雌性时成熟,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转变为雄性,超过 48 年的寿命。
海湾石斑鱼曾经是西海岸渔民的常见渔获物。但由于过度捕捞,在1970 年,该渔业的上岸量几乎为零。
弓头鲸
在所有大型鲸鱼中,弓头鲸最适合生活在冰冷的水中。它们的脂肪层可能有 4 厘米厚,可以帮助它们生活在季节性冰层覆盖的水域中。弓头鲸厚厚的头骨帮助它们突破 20厘米厚的海冰。这种行为,加上遭遇虎鲸、船只撞击和渔具纠缠,导致弓头鲸在身体上积聚疤痕。NOAA 渔业科学家使用这些疤痕来识别个体鲸鱼。
自 1900 年代初商业捕鲸活动结束以来,阿拉斯加北海岸的北极西部弓头鲸已显着恢复。然而,弓头鲸仍然面临着许多威胁。大约 12% 的弓头鱼因被渔具缠住而留下疤痕,主要来自商业罐式渔具。石油泄漏等污染物会损害弓头的免疫和生殖系统。海洋噪音、船只撞击和虎鲸的捕食是威胁弓头鲸生存的其他因素。
世界罕见的海洋生物3
十大最罕见最怪异的海洋生物
10、剑吻鲨(goblin shark)
这是一种深海生物,拥有锋利的牙齿。幸运的是,这种鲨鱼对人类几乎没有威胁,因为它们大多数都吃海底鱼类。据悉,剑吻鲨分布在全球各大洋中,从墨西哥湾到日本海都能找到它们的存在。
9、勃氏新热鳚(sarcastic fringehead)
这可能是最可笑的名字,但这种凶猛的小鱼却不可笑。它们以大嘴闻名,有极强的领土意识。这种鱼善于伏击,猎物包括甲壳动物。勃氏新热鳚原产于美国南加州和墨西哥的巴哈(baja)。
8、水熊(water bear)
这是世界上最坚韧的生物。这种水栖微生物被归类为极端微生物,意味着它们能在地球上大部分生命无法生存的环境中生活。它们的寿命可达200年。
7、蜘蛛蟹(spider crab)
这是外貌最奇特的生物之一。它的身体上有许多触手,而且有8条腿,还有2条长长的爪臂。通常,在英国南部和西海岸的沙子中容易发现蜘蛛蟹的踪迹。
6、博比特虫(bobbit worm)
生活在温暖海域,平均体长为1米,最长可达3米。博比特虫将自己长长的躯体埋在泥沙中捕猎,用5条触须探索猎物。由于其牙齿锋利,加上攻击速度快,猎物常被其切为两半。
5、翻车鱼(mola mola)
这是世界上最重的硬骨鱼,成年翻车鱼平均体重达1000公斤。它们原产于温带和热带海域。尽管体型庞大,但翻车鱼几乎仅以水母为食,对人类没有任何威胁。
4、彩带鳗鱼(rainbow eel)
尽管其看起来很漂亮,但却十分有攻击性。彩带鳗鱼体长可达1.3米,且可改变颜色和性别。
3、蝙蝠鱼(red-lipped batfish)
蝙蝠鱼拥有红色的嘴唇,而它的胸鳍可助它在海底行走。只有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深海中,才能见到它的身影。
2、水滴鱼(blobfish)
又名忧伤鱼,通常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海域。因它们生活在600米到1200米的深海中,人们很难看到它们。
1、桶眼鱼(barreleye)
又被称为幽灵鱼,以凸出、桶状的大眼睛得名。这种鱼有四只眼睛,头部透明,这意味着你可以看到它们的大脑。
世界珍稀生物有哪些?他们的简介又是什么?
中国珍稀动植物分布、数量、保护
1.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例如: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多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左右。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植物中的银杏、水杉、珙桐等等。
由于我们过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认识,使我国在这方面的宝贵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滥捕乱杀而基本绝灭的鸟兽就有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近10种;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儒艮、扬子鳄、象等20种野生动物也正处在绝灭的边缘。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由于无计划的采集而枯竭了。
野生生物的灭绝也是普遍的国际问题。据近两千年来记录的统计,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当前,全世界有2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2.我国部分珍稀动物简介
(1)大熊猫:亦称猫熊。哺乳动物。体肥胖,形似熊,长约1.5米,肩高约66厘米。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时也吃小动物。善于爬树,性孤独,不群栖。仅产于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2)朱鹮:鸟类。雄鸟体长近80厘米,雌鸟稍小。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位粉红色,颈部有若干延长而下垂的柳叶形羽毛,额、眼周、头顶、嘴基部、跗跖及裸露的下胫为红色。生活于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栖于高大乔木上,以蟹、蛙、小鱼、田螺、甲虫等为食。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3)金丝猴:亦称仰鼻猴。哺乳动物。体长约70厘米,尾长与体长相等或更长些。背部有发亮的长毛,脸两侧、胸及后腿毛赤色。生活于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栖,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4)白头叶猴:哺乳动物。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肢细长。头白,有毛冠,体背的毛较腹面长而密。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中,群栖树上,很少下地,以野果、叶、花等为食。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黑叶猴,也是一类保护动物。)
(5)羚牛:亦称扭角羚。哺乳动物。长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重可达350公斤。尾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黄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一般栖于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觅食,吃青草、树枝、竹笋等。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6)白鳍豚:又称白暨豚。哺乳动物。体长1.5米~2.5米,头圆,嘴长,约30厘米。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我国特产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7)黑颈鹤:鸟类。大型涉禽,体长约1.4米。头、颈及飞羽均黑色,尾羽亦黑色,体羽灰白色,外观黑白分明,易于识别。主要栖息在生长较高水草的沼泽地,以鱼、蛙、螺、虾等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泽繁殖,迁徒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越冬。鹤类中唯一的高山种,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8)扬子鳄:爬行动物。长2米余,背面角质鳞有六横列。背部暗褐色,有黄斑和黄条;腹面灰色,有黄色小斑和横条;尾部有灰黑相间的环纹。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指,有蹼。穴居池塘、沼泽底部,以鱼、蛙、小鸟及鼠类为食,冬季蛰居穴中。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我国特有,一类保护动物。
3.我国部分珍稀植物
(1)银杉:常绿乔木,高达20米。枝平列,小枝有毛。叶两型,长枝上的叶放射状散生,长4厘米~5厘米;短枝上的叶轮生,长2.5厘米,线形,下面有白色气孔带。球果。产于广西、四川、湖南、贵州等地。1956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2)水杉:落叶大乔木,高达35米,胸径达2.5米。侧生小枝对生,羽状。叶条形,扁平,长13毫米~20毫米,交互对生成两列,羽状。球果下垂,近四棱球形或短圆筒形,长约18毫米~25毫米。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1941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3)珙桐:又称水梨子。落叶乔木,高15米~20米。叶阔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球形头状花序,花序基部有两片乳白色大型苞片,苞片矩圆形或卵形,长约7厘米,宽约3厘米~5厘米。我国特有,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开花时,白色苞片布满树梢,有如群鸽栖息,所以又有“中国鸽子树”之称。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4)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厘米~60厘米。纺锤形或圆柱形的肉质根,茎很短,掌状复叶,三至六枚轮生。花小,淡黄绿色,伞状花序。果扁球形,红色。产于我国东北、朝鲜等地,有极好的药用价值,为“关东三宝”之一
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就叫做自然保护区。我国已划建了400多处自然保护区,其中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就有10多个。1983年5月以后,邓崃山、岷山、秦岭等地熊猫分布区相继发生竹子开花枯死,严重威胁大熊猫的生存。国务院为抢救大熊猫,拨出了一笔专款,责成有关省认真做好保护工作。林业部和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先后成立了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组织了52个巡护观察组。国家还建立了一些大熊猫饲养场,用以收容、饲养受灾的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使它们得到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自然保护区对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大量繁殖、培育新品种提供种源。
由于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因此对人们研究自然资源、自然历史、自然条件、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监测活动等都有很大的价值,是人们进一步探索、深刻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基地。
从1995年开始,分别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的调查;有计划地对大熊猫、金丝猴、朱huan、扬子鳄、华南虎、野马、雪豹、野驴、白唇鹿、麋鹿、海南坡鹿、丹项鹤、黑颈鹤、黄腹角雉、高鼻羚羊等60多种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和银杉、红豆杉、攀枝花、苏铁、金花茶、珙桐等多种珍稀植物进行分布、数量、生态和繁殖培植利用研究;开展了候鸟迁徙规律研究;开展了中国主要森林气候带生态多样性调查及生态系统演变趋势研究和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已建立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11个。推广了大熊猫人工繁殖技术、丹顶鹤人工孵化技术、扬子鳄人工繁殖技术、鸟类环志技术以及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制订和推广应用了《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标准》和《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档案管理模式》。国家林业局还多次举办自然保护区管理、水禽湿地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自然保护区特种旅游、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管理等培训班和学习班,以提高在职人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管理水平。还初步建立起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5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努力,到2003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已经发展到1999个,面积14398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37%,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个类型齐全、分布基本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在已建立的1999个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个、面积8871.29万公顷,省级655个、面积3997.72万公顷,市级339个,面积426.91万公顷,县级779个、面积1102.1万公顷。并有长白山、鼎湖山、卧龙、武夷山、梵净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盐城、西双版纳、天目山、茂兰、九寨沟、丰林等14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扎龙、向海、鄱阳源、东洞庭湖、东寨港、青海湖等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绝大多数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较好的保护。同时,这些自然保护区还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稳定地区小气候等重要作用。
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的白头山地区。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达20多万公顷,是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自下而上有4个垂直结构明显的自然景观带。依次是针阔混交林带、暗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冰原带。长白山的植物多达1400多种,有“温带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野生动物有400多种。主要珍稀动植物有东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钱豹、红松、长白落叶松等。
2.卧龙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西部汶川县境内。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2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等珍稀动物。这里是亚热带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高山阻挡了太平洋东来的气流及西风环流,形成终年温凉湿润的亚热带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带谱。主要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小熊猫、白唇鹿、四川红杉、岷江柏、独叶草、追龄草、香樟等。
3.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1956年被列为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是全球17个热带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个。
该保护区面积为1140公顷,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季雨林。鼎湖山地处北回归线南侧,热带边缘。北回归线附近由于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往往形成广阔的热带沙漠,而鼎湖山在海洋季风影响下,孕育了茂密的季雨林,因而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宝库”。植物有2400多种,动物有250多种。珍稀动植物有木荷、乌榄、格木、子京、苏铁、桫锣、苏门羚、白鹇等。
4.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1986年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当今少有的亚热带完整生态系统,面积为4.1万公顷,主要保护黔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黔金丝猴与大熊描一样都是第四纪的伴生动物,是名符其实的“活化石”,目前仅在梵净山林区有100到500只,对研究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有很高价值。天然珙桐仅存于我国,在梵净山的面积最大,因开花时犹如白鸽展翅而被称为“中国的鸽子树”。19世纪晚期,它漂洋过海流传国外,如今成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
5.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福建省建阳、崇安、光泽县境内。1987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约为5.7万公顷,主要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贵动植物。高等植物有1800多种,鸟类有400多种,蛇类有56种,昆虫20000多种,被称为“物种基因库”、“鸟类天堂”、“蛇类王国”、“昆虫世界”。主要珍稀动植物有:银杏、石松、草鹗、厚唇鱼、角蛙、丽棘蜥、大平头胸龟等。
6.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林浩特市。1987年被纳人世界自然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典型的温带草原生态系统,草类资源丰富,牧草优良,是我国和世界的第一个草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代表性植物有:沙地云杉、药用植物大针茅、狐芽、冰草、艾蒿、黄芪、甘草等。
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位于湖北省房县、兴山、巴东三县境内。1989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约为7.4万公顷,主要保护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物。神农架以峰、垭、云、洞、树,号称“神农五奇”,其中的树就是指当地有2200多种高等植物,有的是濒于灭绝的古老物种,如珙桐、铁坚杉、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等。动物有570多种,有的动物有奇特的白化现象,如白熊、白蛇、白獐、白金丝猴、白鏖等20多种,目前这些动物的白化原因还是未解之迷。
8.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
位于新疆中部,天山东段。199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由天池自然保护区和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站两部分组成,主要保护濒危动物(如天鹅、雪鸡、雪豹)、荒漠、森林、草原、天池风景区及荒漠绿洲。
9.盐城自然保护区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1992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主要保护以丹顶鹤为主的珍禽。这里由盐蒿滩、草滩、芦苇沼泽7万公顷,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珍稀动物除丹顶鹤外,还有白鹳、白鹤、白肩雕、白头鹤、白枕鹤、黑鹤、灰鹤、天鹅等。
10.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92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20万公顷,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和多种动植物的综合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的植物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孕育成为有别于赤道热带雨林的季风雨林。这里的高等植物有4000多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植物几乎有一半分布在这里,如1975年发现的高达70多米的望天树,曾轰动植物学界。动物以鸟类最丰富,有400多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1/3。兽类62种,如亚洲象、印度虎、云豹、小灵猫、懒猴都是稀有动物,特别是白颊长臂猿,是灵长类比较进化的物种之一,且数量稀少,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11.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浙江省临安县西北的天目山。1996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区面积达1000公顷,主要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的植物以“高、大、古、稀”而闻名,如树龄在1500年以上的银杏,树高50多米;胸径1米多的金钱松及稀有的铁树、马挂木等,都有“大树王国”之称。珍惜动物有云豹、穿山甲、虎纹蛙、树蛙、蝾螈等。
12.茂兰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南部荔波县境内,1996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我国亚热带乃至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残存下来的、绝无仅有的一片十分集中且原生性强又比较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
13.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南坪县。1997年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约为6万公顷,是我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九寨沟是一条纵深60多千米的山谷,相传以前有九个藏族聚集的村寨,故名九寨沟。这里最独特的是湖光山色,108个湖泊被当地人称为108海,连接湖泊的是几十个瀑布,碧湖、红柳、飞瀑、翠柏,色彩和谐,动静相宜,浑然天成。
14.丰林自然保护区
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1997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1.84万公顷,主要保护原始红松林。这里地处大兴安岭东部,离海洋较近,易获得来自海洋的潮湿空气,故气候温湿。植物有2000多种,其中一半为东亚特有种,如红松、沙冷杉、臭冷杉、红皮云杉等。利用价值最大的是红松,而其自然生长需100~200年时间才能达到20米到30米高,因而成为丰林的主要保护对象。
15.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
位于浙江省平阳县东南海面。1997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南麂列岛距鳌江镇30海里,距温州市50海里,距台湾基隆140海里,陆域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本岛7.64平方公里,由大小52个岛屿组成。列岛风光秀丽,有各类景观180多处,宽广的大沙岙沙滩,三盘尾的天然草坪,巧夺天工的天然壁画,风浪雕蚀的奇特礁石,令人神驰的鸟岛、蛇岛、蜈蚣岛、水仙花岛各具特色;郑成功操练水师遗址、摩崖石刻、宋美龄“栖凤居”等处的人文景观更丰富了南麂岛的历史内涵。
16.山口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200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境内,面积8000公顷,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
本区地处沙田半岛的沿海滩涂地带,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保护区海岸线总和长50公里,区内分布着发育良好、结构典型、连片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天然红树林,有红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树等12种红树林等12种红树林植物,其中连片的红海榄纯林和高大通直的木榄在我国已为罕见。该区具典型的大陆红树林海岸生态系统特征,红树林中还栖息着多种海洋生物和鸟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7.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武都县和文县境内。200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的最南端,地处岷山东端北坡,整个保护区地域呈带状,东西长110公里,南北宽20公里。自然保护区是1978年建立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等珍贵稀有野生动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13750公顷,其中核心区97329公顷,实验区116420公顷, 保护区内森林茂密,物种丰富,是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缘,被誉为岷山东端的物种宝库。
18.黄龙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200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黄龙自然保护区与九寨沟毗邻,是一座绚丽多姿的彩池画廊。境内花木竞秀,藤萝漫生,碧水清泉,叠瀑滚泻。海拔2123-3576米处的黄色长坡上,排列着4300余个迂回曲折,层层嵌砌,珍珠璞玉般的彩池,形如蹄掌,如弯月,如菱角宝莲,池水深浅各异,深者丈余,浅者数寸,澄净无埃。最具魅力的是池水的色彩,时而荡红漾绿,泼墨濡黄,时而泻翠流金,泛青描黛,时而似蓝假白,浓淡相宜,虽然活水同源,却是水色各异,变幻无穷。既是风景名胜区,又是以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自然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19.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云南保山市的隆阳区、腾冲县、怒江州的泸水县、福贡县、贡山县。200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总面积405549公顷,为云南省目前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24°40′-28°30′之间,由北、中、南互不相连的三段组成,南北长约400多公里。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183789.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5.3%;缓冲区面积142611.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2%;实验区面积7914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5%。生物走廊带,怒江范围内的两段116480公顷,保山范围内4916公顷。
20.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宝天曼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01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0米,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带典型的森林生态区。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汇集和保存了大量比较完整的天然原始次生植物和生物群落。区内共有植物2900余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有29种,省级重点保护26种。由于植物资源丰富,给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已发现的动物种类260余种,金雕、金钱豹、大鲵、红腹锦鸡。香獐等30余种动物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此处还有昆虫3000余种,仅蝶类就达170余种,由野生果树110余种、野生花卉436种、野菜类植物173种、药用植物1055种,是我省乃至我国动植物基因库。宝天曼良好的生态环境区域,主峰地区基本保持着原始森林状态。
21.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巴林右旗北部。2002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保护区距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115公里,地跨索日嘎苏木、岗根苏木、朝阳乡、罕山林场。东与巴林左期相连,西与林西县交界,南依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北与锡林郭勒盟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8度18分~118度55分北纬43度59分~44度27分,总面积为10.04万公顷。保护区是中国大兴安岭南部山部景观的缩影,还是东亚阔叶林向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草原向森林的双重过度地带,也是华北植物区系向兴安植物区系的过渡带,成为联系各大植物区系的纽带和桥梁,对研究各大植物区系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有重大意义。这里又是东北、华北、蒙新三区动物区系的交汇点。同时,这里又是生态交错带,可以通过该区生物多样性变化来研究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区已成为中——加两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项目示范区。
22.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呼伦贝尔草原西部。2002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达赉湖也称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湖泊,内蒙古第一大湖。总面积为3253平方公里,是一个以保护珍稀鸟类、湿地生态系统及其草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境内水域辽阔,湿地连绵,食饵丰富,是众多侯鸟栖息的佳境,也是大洋洲及东北亚候鸟迁徙的驿站,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448种,鱼类30种,兽类35种,鸟类297种(包括丹顶鹤、白头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白琵鹭、大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8种)。
23.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的五大连池市。2003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五大连池是我国著名的火山游览胜地。公元1719一1721年,火山爆发堵塞了当年的河道,形成了五个互相连通的熔岩堰塞湖。这里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风光、丰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有疗效显著的矿泉“圣水”,是一个集游览观光、疗养休息、科学考察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天然风景名胜区。每年6一9月为旅游最佳季节。五大连地除五个堰塞湖外,还有许多古代和近代的火山。中、近期形成的火山共14座,其中老黑山和火烧山年龄最小,但体态庞大,景色尤佳,是五大连池中最佳景区。据介绍,五大连池火山喷发从史前203万年到近代280年,跨越年度很大,独特的火山地貌格局铸就了其完整的火山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内有植物143科、428属、1044种,其中珍稀濒危物种47种,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东北石竹、钝叶瓦松岳桦等。此外,区内的野生动物也十分丰富,有61科、144种,如一级保护动物秋沙鸭、丹顶鹤等。如此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研究、探索火山自然生态系统物种演变提供了重要依据。
24.亚丁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2003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保护区地处著名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中段,东南与凉山州木里县接壤,西邻乡城县并与云南省中甸县毗邻,北连理塘县,面积7323平方公里。其海拔为3750米,境内最高海拔达6032米;属高原季风气候,绝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自然风光优美,尤以古冰体遗迹“稻城古冰帽”著称于世。一条悠长奇绝的山路,穿越尘嚣,向天空延伸;一队队无比虔诚的朝拜者,不辞辛劳,艰难跋涉,只为双脚踏上这块圣洁之地,奉献身心地为之叩首。
稻城,古名“稻坝”。藏语意为山谷沟口开阔之地。《西康图经》记载:“光绪三十三年,因在此地试行种稻,故改名稻成县,预祝其成功之意。”
亚丁藏语意为“向阳之地”。
在稻城亚丁极目远跳,天地浩瀚无垠,乱石铺天盖地,憾人心魄,1145个高山湖泊散落于嶙峋乱石间,碧蓝如玉,景色极为壮观,因而被誉为“最后的香巴拉”。海子山是一个天然的石雕公园,它以“稻城古冰帽”著称于世,是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留给人类的古冰体遗迹。海拔3600~5020米,方圆3287平方公里。 站在海子山,极目远眺,天地无止无境,景象壮观,憾人心魄。
25.珠峰自然保护区
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隅。2004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保护区覆盖了西藏定日、定结、聂拉木和吉隆4个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3819平方公里,居民8.2万人。珠峰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尾叶猴、熊猴、喜马拉雅塔尔羊、金钱豹、野驴、雪豹、红胸角雉、黑颈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小熊猫、黑熊、藏雪鸡、岩羊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长蕊木兰、西藏延龄草、天麻、锡金海棠、参三七、长叶云杉、长叶松等。其中特有种雪豹已被列为珠峰自然保护区标志性动物。
26.佛坪自然保护区
位于陕西南部汉中市佛坪县境内。2004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佛坪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区面积29240公顷,植被覆盖率90%以上。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太白红杉、秦岭冷杉、独叶草等22种国家重点保护珍惜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虎豹、金雕等珍惜国家保护动物。保护区内山清水秀、林海茫茫,奇峰怪石林立,流泉飞瀑随处可见。佛坪保护区物种资源和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秦岭大熊猫分布的中心地区,核心区内平均2.5平方公里就有1只大熊猫,野生大熊猫密度居全国之首,在保护区内还曾发现棕白色的大熊猫,被称为“野生大熊猫最有希望生存繁衍下去的地方”。
地球上有哪些逆天般存在的生物,它们有违背自然规律吗?
准确的说只要在地球上存在的生命,没有一种是违背生命规律的方式存在的,但地球上生命种类千千万,还是有很多的生命的存在方式有些奇葩,下面来罗列几个,看看是哪种超出了各位的认知底线?
欧洲大理石纹背小龙虾
估计大家对这种虾的名字是一脸懵逼的,但它另一个名字可是大名鼎鼎的“欧洲复制虾”,估计就能让大家回忆起来了,在二十五年前,它还籍籍无名,但就是因为二十五年前的一个简单的基因变异,诞生了一只可以无限复制自身的雌性小龙虾。
事实上孤雌生殖在生物界并不少见,甚至大型的爬行动物科莫多巨蜥都可以孤雌生殖,但出现在小龙虾这边出现着实有些让人意外!
科莫多巨蜥的孤雌生殖:雌性巨蜥有两对不同的染色体,分别是W和Z,当它到了繁殖年龄却没有雄性受精时,雌性会将卵细胞一分为二,分别是W染色体和Z染色体,分别会复制性成WW和ZZ,但WW没有性别无法成活,因此留下的是ZZ雄性,科莫多巨蜥的孤雌生殖可以直接创造雄性。
因此这只欧洲复制虾的定义有些错误,更准确的说是这只大理石纹背小龙虾基因变异,获得了孤雌生殖的能力,而且可以遗传,不过这只大理石纹背小龙虾孤雌生殖的下一代都是雌性,也就是说只要一只这种小龙虾,那么只要再过上数十年,整个水域都将是这种大理石纹背小龙虾,比有性繁殖效率要高得多。
欧洲复制虾已经开始蔓延
这也许是人类亲眼所见唯一在自然界中演化即出现孤雌生殖的独特案例。对了,它能吃,但肉少,味道一般,不过湘菜中小龙虾可是一道绝味!
绿叶海蛞蝓
这是一种逆天般存在的物种,它能通过吞食海藻获得叶绿体,然后将叶绿体基因同化,你想得没错,最终绿叶海蛞蝓就获得了晒晒阳光就获得能量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地球上它是唯一,除它外再无其他多细胞动物有这个本事。
绿叶海蛞蝓生活在美国东海岸水深不超过0.5M的浅水地或者沼泽,幼年期身体呈红褐色,成年体吞食海藻后就会变成亮绿色,犹如一片多肉。生物学家对绿叶海蛞蝓的基因转移能力非常感兴趣,生物体中基因转移能力并不罕见,比如基因大盗水熊虫就有这个能力,在水熊虫体内有多个原先并不属于它的基因,但科学界还没有发现除绿叶海蛞蝓外其他物种有转移含有叶绿体的绿藻基因,但绿叶海蛞蝓实现了!
绿叶海蛞蝓取食滨海无隔藻
不过转移叶绿体并非绿叶海蛞蝓一种,其他的海蛞蝓也能转移藻类的叶绿体,但它们必须要不断更新叶绿体,而且叶绿体工作时还要消耗蛋白质。不过相关研究者也发现绿叶海蛞蝓幼年期就存在这种基因,但似乎它们在成年时吞食藻类唤醒了这部分基因。不过无论是那种机制,人类如果能实现这种转移正常基因的技术的话,很多疾病的防范于未然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太岁
对于这个物种大家应该不陌生,太岁的形态是不固定的,甚至颜色也不一,但它无疑有一个特色是一大团既不像植物也不像动物的有机物复合体,现代科学认为太岁是一种大型粘菌复合体,但其细胞结构为何能达到如此规模形态,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太岁可以在10-100米的厌氧环境下成长,比如在土壤中,泡水里也不会腐烂变质,无论如何切割都可以正常生长,但似乎也不会无限制生长。
这种粘菌复合体是介于原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个过渡体,它并非单一结构,而是由细菌、真菌和粘菌构成的一个聚合体,太岁以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孢子为食,富含蛋白质、核酸以及假丝酵母菌和白地霉,它是介于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一个物种。
传说太说有增强人体免疫等功效,但组成太岁的菌群比较复杂,很难保证挖到的太岁没有吸收有毒物质或者本身这个菌群就对人体有害。
曾经记得有位女记者将一个硅胶玩具当成是太岁,包揽那一年的笑点!
除了上述这几种奇葩生物之外,还有号称不死的生物“灯塔水母”,它可以返老还童!也有缺水时成为枯草,但一下雨就能立即活过来的复活草,更有在太空中都能存活的水熊虫,人类跟它们比起来实在是太弱鸡了,一日三餐一餐都不能少,时时刻刻都需要氧气,日常还需要娱乐活动,即使这样居然还有人得抑郁症,实在太难伺候了!
世界上最稀有的海洋生物
世界上最稀有的海洋生物
世界上最稀有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应该是大部分人都了解的比较少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海洋生物并不多,而稀有的海洋生物更是只能通过网络了解,以下世界上最稀有的海洋生物。
世界上最稀有的海洋生物1
1、加湾鼠海豚
详细介绍:加湾鼠海豚由于栖息的范围狭小,并且习惯暖水区,渔民在捕捞的时候很容易将其困入网中,加上环境的污染以及恶意的捕杀,成为了加湾鼠海豚面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2、儒艮
详细介绍:儒艮有着“美人鱼”的称号,和海牛非常相似,目前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地区。儒艮的行动非常迟缓,而且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还容易患肺炎和皮肤病等问题,加上人类的捕杀,导致儒艮逐渐成为了濒危生物。
3、蓝鳍金枪鱼
详细介绍:蓝鳍金枪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等海域之中,栖息的深度不一,喜欢成群活动。由于过度的捕捞问题,蓝鳍金枪鱼在2009年被列入到保护对象之中,如果不去限制,在不久之后就会灭绝。
4、蓝鲸
详细介绍:蓝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每日的进食量就能达到4吨以上,其体重最重能够达到200多吨。由于上世纪频繁遭到猎杀,导致蓝鲸成为了濒危物种,截止目前,蓝鲸在全世界的数量不到50头。
5、玳瑁
详细介绍:玳瑁属于海龟,其体型比较的庞大,一般在1、6米以上,并且前额还分布有鳞片,由于过度的捕捞使得玳瑁成为了濒危海洋动物,在中国的海域之内几乎是见不到这种海龟的。
6、新西兰海狮
详细介绍:新西兰海狮主要分布在新西兰的南极群岛,由于生存的环境以及捕杀问题,升级成为了濒危物种,并且被收录到了濒危物种红色目录之中。
7、黄唇鱼
详细介绍:黄唇鱼是仅存在于国内的鱼种,长相很特殊,在2006年被列入到了濒危海洋动物之中,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8、麋角珊瑚
详细介绍:麋角珊瑚主要分布在加勒比海域,属于罕见生物,很难在其他海域见到了,目前面临着灭绝的危机。
9、革龟
详细介绍:革龟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乌龟,其体重最重能够达到900公斤以上,据称在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目前已经成为了珍稀海洋动物,被列入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之中。
10、淡水苏眉鱼
详细介绍:淡水苏眉鱼主要分布在大洋洲、大堡礁以及红海等海域,这种鱼类非常特殊,出生时为雌性,在9岁左右就会转变成为雄性,如今淡水苏眉鱼已经比较的罕见的,属于珍稀生物。
海洋是我们的世界最漂亮的一部分,海洋美得让人窒息,它充满生机,色彩鲜艳,处处都是诱人的艺术。绚烂的深海水,可爱的鱼,惊艳的珊瑚、软体动物、蘑菇和色彩鲜明的海洋动物吸引了无数热爱自然的人和摄影师深入海底,只为一睹这世上精彩、漂亮的一部分,下面我为您盘点十大最美丽奇特的海洋生物。
TOP10:灯泡海鞘
灯泡海鞘是一种殖民地的海鞘,从透明的外衣可以看见其内部黄色和白色的器官,看起来就像一个灯泡,灯泡海鞘的名字就这么来的。它们大多是沿着挪威海岸被发现的,但其广泛分布在大西洋、北海、英吉利海峡和地中海。它们常松散地挤在一起,其形状是圆柱形,长4厘米,严冬猛长,夏天复活。
TOP9:圣诞树蠕虫
圣诞树蠕虫很小,是管虫的一种。这些迷人的珊瑚有很多颜色,黄的、橙的、蓝的、白的都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热带海洋。
这种蠕虫的彩色螺旋其实是高密度呼吸结构,它没有专门为运动和游泳的附属肢体,不能游到管子外面去。它们有两个很漂亮的冠,让它们看起来像圣诞树,也因此而得名。这些冠其实是它们的嘴,很敏感,即使是影子它们也会马上有反应。管就是它们的家。
TOP8:气泡珊瑚
气泡珊瑚很漂亮,不动的水都会出现很多气泡,气泡珊瑚的名就是这么来的"。它们膨胀和扩张都需要光,白天张开时,看起来很像气泡、珍珠或葡萄。泄气时可以看见它们有一个硬的骨架。这些珊瑚都非常脆弱,一碰就碎,在处理和收集它们时一定要小心它们的触须。气泡珊瑚主要分布在红海、印度洋和太平洋。
TOP7:大花脑珊瑚
大花脑珊瑚有椭圆形的沉重的框架,带着一个圆锥形底盘。也被称为叠脑珊瑚或坑珊瑚,它们是大的水螅体珊瑚虫。这种漂亮的珊瑚有红的、黄的、棕色的、绿的、蓝的。它们的形状像数字8或一个时钟。晚上时嘴里会吐出触须保护自己。它们约长80毫米,有2、3个嘴巴。
通过光合作用生存,不需要喂食。红色的比绿色的需要的光线要少。我们很容易收集这样的珊瑚,因为它们喜欢贴着珊瑚礁、贝壳和死珊瑚上。
TOP6:杯状珊瑚
杯状珊瑚是产自深海的美丽珊瑚。它们不是长在礁石上的物种,是靠浮游动物为生。夜间会伸出它们半透明的触须。杯状珊瑚作为海洋之花而广为人知,也因为其鲜艳的色彩和形状而出名。它们最常见的形状是杯子和盘子。
TOP5:皮革蘑菇珊瑚
皮革蘑菇珊瑚属于软珊瑚科,其他常见的名字有绿毒蕈珊瑚、伞珊瑚、象耳皮革珊瑚。跟其它珊瑚一样,它们也有很多颜色,包括棕色、奶油色和深红色。这种好看的蘑菇珊瑚看起来像折叠的皮革,晚上和在水里吃东西的时候,它们会露出花梗状的触须。它们是海洋动物的殖民地,而海洋生物则为它们提供养分。
TOP4:手指珊瑚
手指珊瑚是长得像手指的好看的珊瑚,有很多名字,比如手指皮革珊瑚、诺比手指皮革珊瑚、魔鬼之手珊瑚、甘蓝皮革珊瑚等等。它们有多种颜色,比如棕色、褐色、黄色、绿色、粉红色和灰色。
它们本来属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这些独特的珊瑚有1-2英寸那么大,它们从一种藻类中吸取营养,而这种藻类则是驻扎在这种珊瑚里面,通过光合作用生存。它们也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吸取营养。它们的样子主要取决于洋流的强弱。
TOP3:鸡毛掸子蠕虫/管居蠕虫
谁会相信这些漂亮鲜艳的羽毛是一种蠕虫,叫做鸡毛掸子蠕虫?鸡毛掸子蠕虫像一个老式的鸡毛掸子,除了头部,其它部位都在一个沉积着沙子的管里。蠕虫头部的管子有两个冠,是供它呼吸和进食的器官。这些藏在管里的东西很小,但很敏感,能觉察出危险。漂亮的红色、橙色或棕色的海绵游荡在蠕虫周围,也为其增添了几分美意。
TOP2:虎耳菇
这些蘑菇就像画家颜料盘里的颜料散布在海洋,它们有迷人的色彩,红色、橙色、紫色和绿色。红色的虎耳菇是最稀有的,也是最珍贵的。不同颜色的虎耳菇需要不同的照料。绿色虎耳菇是蘑菇珊瑚的一种,其表面有斑点,是充满活力的那种绿色。大西洋和加勒比的绿色虎耳菇归类为弗罗里达虎耳菇,
太平洋的绿色虎耳菇则归类为尤玛虎耳菇。绿色虎耳菇是慢慢变硬的硬质蘑菇。橙色虎耳菇相对数量比较多。尤玛虎耳菇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弗罗里达虎耳菇则分布在加勒比。红色虎耳菇更具异国情调,更珍贵,美观而艳丽。它们很敏感,且不如其它种类的珊瑚那么硬。处理它们时一定要小心,红色虎耳菇很细小的扯伤也会导致细菌感染。
TOP1:丁香水螅体
丁香水螅体也被称为手套水螅体,有八根触须。这些惊艳的水螅体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有棕色、红色、粉色、白色和绿色。小的是丁香水螅体,而大的通常被当做手套水螅体。无论大小,它们都有八根触须。它们靠碘、糠虾虾、浮游微生物和微量元素为生,通常成群结队,需要中等量的光线。它们在珊瑚礁和石头上能够迅速地发展生长。
世界上最稀有的海洋生物2
1、加湾鼠海豚
纲:哺乳纲
加湾鼠海豚由于栖息的范围狭小,并且习惯暖水区,渔民在捕捞的时候很容易将其困入网中,加上环境的污染以及恶意的捕杀,成为了加湾鼠海豚面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2、儒艮
纲:哺乳纲
儒艮有着“美人鱼”的称号,和海牛非常相似,目前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地区。儒艮的行动非常迟缓,而且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还容易患肺炎和皮肤病等问题,加上人类的捕杀,导致儒艮逐渐成为了濒危生物。
3、蓝鳍金枪鱼
纲:硬骨鱼纲
蓝鳍金枪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等海域之中,是世界上十大最贵海鱼之首,喜欢成群活动。由于过度的捕捞问题,蓝鳍金枪鱼在2009年被列入到保护对象之中,如果不去限制,在不久之后就会灭绝。
4、蓝鲸
纲:兽纲
蓝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每日的进食量就能达到4吨以上,其体重最重能够达到200多吨。由于上世纪频繁遭到猎杀,导致蓝鲸成为了濒危物种,截止目前,蓝鲸在全世界的数量不到50头。
5、玳瑁
纲:爬行纲
玳瑁属于海龟,其体型比较的庞大,一般在1、6米以上,并且前额还分布有鳞片,由于过度的捕捞使得玳瑁成为了濒危海洋动物,在中国的海域之内几乎是见不到这种海龟的。
6、新西兰海狮
纲:哺乳纲
新西兰海狮主要分布在新西兰的南极群岛,由于生存的环境以及捕杀问题,升级成为了濒危物种,并且被收录到了濒危物种红色目录之中。
7、黄唇鱼
纲:硬骨鱼纲
黄唇鱼是仅存在于国内的鱼种,长相很特殊,在2006年被列入到了濒危海洋动物之中,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8、麋角珊瑚
纲:珊瑚虫纲
麋角珊瑚主要分布在加勒比海域,属于罕见生物,很难在其他海域见到了,目前面临着灭绝的危机。
9、革龟
纲:爬行纲
革龟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乌龟,其体重最重能够达到900公斤以上,据称在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目前已经成为了珍稀海洋动物,被列入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之中。
10、淡水苏眉鱼
纲:哺乳纲
淡水苏眉鱼主要分布在大洋洲、大堡礁以及红海等海域,这种鱼类非常特殊,出生时为雌性,在9岁左右就会转变成为雄性,如今淡水苏眉鱼已经比较的罕见的,属于珍稀生物。
世界上最稀有的海洋生物3
十大最可爱的海洋生物排名
1、 竖琴海豹
竖琴海豹是一种相当耐寒的海洋哺乳动物,体长1、7米,体重130千克,是世界上十大最可爱的海洋生物之一,生活于极地的开阔海洋和海岸线边缘地带。以鳕鱼、香鱼和鲱鱼等为食。
2、 企鹅
企鹅有“海洋之舟”美称,是一种最古老的游禽,走起路来,一摇一摆,非常的可爱,游速可达每小时25-30千米。一天可游160千米。 主要以磷虾、乌贼,小鱼为食。
3、 河豚
河豚被誉为“菜肴之冠”,是一种名贵的高档水产品,但是它也有毒,是海洋中最毒的十大动物之一,处理不当或误食,轻者中毒,重者丧命,主要以贝类、甲壳类和幼鱼为食。
4、 白鲸
白鲸身体颜色非常淡,在海洋馆中很常见,性情温顺,潜水能力相当强,游动时候比较的缓慢,体态优雅,也极爱干净,另外发音也非常的独特,喜欢“自娱自乐”。
5、 夏威夷短尾乌贼
夏威夷短尾乌贼产于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岛到中途岛的浅海海域,是海洋生物十大可爱生物之一,能够与发光细菌“Vibrio fischeri”形成共生关系。
6、 海獭
海獭体长130至150厘米,体重30至50千克,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和潜水,是全球十大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另外它的毛发非常的密,堪称是动物之最。
7、 萌萌哒章鱼
看名字就能想到它有多可爱,它外形十分之萌,通体粉红,大眼睛。是是一个特殊的章鱼物种,于2015年6月17日在美国发现的,是世界七大最萌的鱼之一。
8、 加湾鼠海豚
加湾鼠海豚是鲸豚类中体型最小者,体格粗壮。背鳍显著,似鲨鱼鳍。头部浑圆,几乎没有嘴喙,不过它可以栖息的范围非常的小,是加利福尼亚湾北部的特有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