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盛唐到中唐诗风转变的原因)

    栏目: 知识 日期:2023-01-10 00:00:22 浏览量(来源:小郎

    [摘要]为什么晚唐已经风雨飘摇,而唐僖宗还是那样不着急呢?他继位时仅仅12岁,一个孩子,对于国事能有多少判断呢!他是被迫当的皇帝。他身边没有英明母后或者太后对他进行教育...

    为什么晚唐已经风雨飘摇,而唐僖宗还是那样不着急呢?

    他继位时仅仅12岁,一个孩子,对于国事能有多少判断呢!

    他是被迫当的皇帝。

    他身边没有英明母后或者太后对他进行教育和扶持。

    他属于废长立幼,被宦官选中的天子。

    唐朝的中后期,宦官势力很大,已经到了能废立皇帝的地步。

    唐懿宗死后,宦官们没有选择懿宗的长子继位,却拥立了第五子,12岁的唐僖宗登上皇位。

    不言而喻,好控制。

    贪玩的唐僖宗,根本没有理政能力,政事全部交给宦官田令孜处理。

    田令孜是唐僖宗的“阿父”,即养父。

    唐僖宗自幼生长在宦官之手。父亲活着时沉溺享乐,根本无暇顾及他,他自幼就在太监的陪伴下长大,极度被纵容,一生被操控。

    唐僖宗为普王时,就与田令孜很要好,两人经常在一起玩耍,田令孜还要陪着唐僖宗睡觉。

    田令孜凭借着与小皇帝的关系,兵权在手,成为当时统治集团的中心人物。

    小皇帝也知道,他说了不算,在朝堂上,有时需要糊涂,有时需要精明,他被操控了!

    小皇帝贪玩,属于超级玩家,宦官们纵容他。玩,需要大量的银子,银子哪里来,宦官们自然是通过搜刮民财得来。

    唐僖宗是个玩乐皇帝,自幼喜欢玩乐,斗鸡、赌鹅无所不会,最喜欢也最擅长的是斗球。

    他曾放言:“如果有斗球科举,朕定能拿个状元”。

    唐僖宗在宫里享受荣华富贵,没有经过历练,也不知道百姓疾苦,没有忧患意识,处理国事的能力没有锻炼出来。


    唐僖宗在位期间,天下烽烟四起,黄巢起义军,席卷今山东河南等十二个省,人数多达60万,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

    公元880年,起义军攻克了洛阳,直逼长安。

    唐僖宗与一众大臣束手无策,慌乱间竟然嚎啕大哭,宰相卢携因为过于害怕自杀了。

    随后,田令孜率领五百神策军匆忙带着唐僖宗与少数亲王逃离了长安。

    众人一路奔波,最终逃到了四川,唐僖宗也成为了继唐玄宗之后,又一位逃往四川的皇帝。

    在不久后,黄巢便攻入了京城,建国称帝,国号大齐。

    这一年,唐僖宗有20岁了,他逃跑时也着急,但是他根本无力应对岌岌可危的局势,在四川躲了4年。

    12岁登基,在位15年,7年在逃亡,27岁去世。

    公元888年三月初三,唐僖宗返回长安不到一个月,病危,三天后,在长安宫中武德殿去世了,年仅27岁。

    国运颓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相争,整个社会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即便他是贤能的皇帝,恐怕他也无力回天。

    一场游戏一场梦,急不急都没用。


    为什么晚唐已经风雨飘摇,而唐僖宗还是那样不着急呢?

    以往的历史教科书曾告诉我们,晚唐时期的黄巢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动摇了整个大唐王朝的统治。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错觉,那就是黄巢起义从刚开始,声势就非常浩大,一路所向披靡,腐朽的晚唐政府在义军面前根本与之无法抗衡,才最终有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长安胜景。

    如果按照这样来看,在长安城内忙着打马球的唐僖宗确实太不靠谱了,社稷沉沦如此,作为领导,此时还有心思沉湎于娱乐当中,也太不像话了。

    从《旧唐书》里的记载中,不难发现,当年唐僖宗这位小皇帝,在黄巢越过长江北进之前,依然很淡定,没有表示出多少慌乱,这到底是为啥呢?唐僖宗这位小皇帝,到底是心大还是胆儿肥呢?

    其实都不是,从当时的局势来看,黄巢军,在唐僖宗的眼中,确实不算个事儿。

    最大的隐忧,黄巢排不上号

    咸通十四年七月,唐懿宗驾崩。这位在历史上差评率不低的晚唐皇帝,在位时憋足了一口气,拉上整个帝国死磕南诏,最终跟南诏拼了个两败俱伤。

    从唐玄宗开始就蹦跶起来的南诏,彻底被揍趴下了,在与唐交战之中,南诏国内丁壮阵亡无数,中南半岛小霸王的美梦随之破灭,不久之后迅速沉沦灭国。

    而大唐通过多年鏖战,虽然惨胜,也是累的一身病,国内经济被战争拖累,又加上连年的灾荒,河南道之内的人民,民不聊生。

    乾符中,王仙芝、尚君长揭竿而起,不久附近曹州的黄巢也领着一票盐贩子加入,成为了义军的元老骨干。

    当时的河南道,因为有先前徐州银刀军残余这个良好的造反群众基础,因此义军的规模扩张迅速。人多动静大,从小打小闹,到攻城略地,义军的表现越来越高调,不久,连当地的节度使薛崇也被暴揍了一顿,薛崇一看,这态势,明显按不住呀!

    大哥,罩不住了。

    很快,河南道叛乱的消息便传到了朝廷之内。

    而对于王仙芝、黄巢等人的起义,朝廷方面表现的很淡定,毕竟是中央机关领导,眼界自然高远,对于乱民这件事,哪朝哪代还没有几个刁民闹事?出来事儿,让下面的人摆平就是了。

    不久,一道旨意便从长安下给了地方,既然天平节度使薛崇搞不定,旁边平卢节度使宋威,你就帮他一把吧。

    在当时,黄巢等人的作乱,还不能进入朝廷的法眼之中,地方上的不稳,地方上自己就应该能搞定,麻烦领导干嘛?毕竟领导也很忙呀!

    此刻,唐僖宗心里,正考虑另外一个烦心事,那就是,老爹给自己留下的一个大坑——沙陀人。

    平叛沙陀,成为了唐僖宗半生的奋斗目标

    沙陀大酋长朱邪赤心,靠着平叛庞勋之乱,从塞外三流部族首领成功跻身大唐皇室贵族圈,不仅名字改成了李国昌,而且名碟还进入了郑王一支,成为了皇亲贵戚。

    然而,在朝廷当打手,毕竟还是不如在塞外当大爷强,特别是李国昌的儿子李克用,朝廷的约束,摊上了这么一个不羁的男人,最终出了大事。

    李克用不服管教,在代北砍了自己的领导之后,拉起大旗造反。而吓得提心吊胆的李国昌,忽悠着唐懿宗说自己要出去揍死他这个逆子,等其一出了长安就立即跑路,跟李克用穿一条裤子去了。

    自此,河东之地再无宁日,沙陀军跟朝廷军队PK日日不休,李克用父子的意图很明确,老大,你给我一块儿地盘,我自己玩。

    但这块地盘,大唐真的给不起,河东呀,命根子。

    就这样,一直到了唐僖宗即位,这位年轻的皇帝决定,事情不能再拖了,应该加码河东,彻底干掉李克用。

    因此,朝廷的大政方针开始向北倾斜,即便南边王仙芝、黄巢闹得挺欢腾,只要不影响大局,朝廷还是没有正眼看他们的。

    广明元年春,天子复命元帅李涿率兵数万屯代州。武皇令军使傅文达起兵于蔚州,朔州刺史高文集与薛葛、安庆等部将缚文达送于李涿。六月,李涿引大军攻蔚州,献祖战不利,乃率其族奔于达靼部。

    从史书上来看,很奇怪,都广明元年了,黄巢都渡过长江了,朝廷还在北方加码打李克用,一点儿都没有亡国的担忧。

    我们这些局外人看这段历史,感觉已经火烧眉毛了,为何大唐朝廷还这么执着,这么淡定呢?

    这是因为,一来,朝廷已经征伐李克用这么多年,眼看胜利在望,不忍放弃,二来,朝廷直到最后潼关被攻破之前,一直都有,我还hold住的错觉。

    对于黄巢朝廷曾部的三道防线:

    当年王仙芝起义,闹得动静挺大,朝廷重心放在北面,刚开始是想采用招降,但黄巢的名号当时不太响,因此官就给了王仙芝一个人,黄巢一看很上火,就暴扁了带头大哥一顿后,拉队伍单干了。

    两人一单飞,王仙芝随后便被朝廷给击溃斩杀,而黄巢在北面混不下去,就一路南下跑到了广州。

    跑得挺远,我喜欢。朝廷刚开始对于黄巢的南下是很看好的,离得远,省心,而且朝廷为了防止黄巢北上,还布了两道防线,一道是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兵马都统王铎麾下数万精兵打造的防线,沿潭州、五岭构筑起的湖湘、岭南防线。

    看似铜墙铁壁,但王铎的眼光实在是差劲,找了一个一个银样镴枪头的将军李系去抵挡黄巢军,还安排了个人品超级差的偏将刘汉宏坚守后方大本营。结果李系被一战打爆,刘汉宏则一看苗头不对,直接烧了一把大火跑路,朝廷辛苦修筑的第一道防线被轻松穿透,这是唐僖宗肯定没有料到的。

    不过这战果,还没到让唐僖宗心惊的地步,毕竟第二道防线更牢固,晚唐战神坐镇,谁能过关?

    第二道防线,战神高骈

    提起高骈,熟悉晚唐的小伙伴们一定不会陌生,就是这位,在唐懿宗时期,将侵犯安南得南诏军打得落花流水,如同开挂般的武将技,让南诏君臣陷入了极大的困扰之中。

    朝廷将高骈调到淮南,就是加了一道保险, 害怕王铎这货不靠谱,结果还真是,不过还好有高骈,兜底。

    大家对高骈很放心,毕竟战神不是浪得虚名。

    然而高骈却最终也让大家失望了,首席大将阵亡,旁边周宝虎视眈眈,叛将刘汉宏在附近晃悠,都成为了高骈不出扬州的理由。

    就这样,黄巢从高骈家门口路过,高骈竟然没敢出去喊两声。

    这结果,直接晃瞎所有人的眼,直到这个时候,小皇帝唐僖宗才有点儿动容了,高骈,你这坑货。

    即便如此,唐僖宗还是将洛阳城内诸葛爽部的神策军调往了河东,加码打李克用,因为,自己还有一个必杀技!

    河南道的小弟们,团结起来!

    闪崩的溵水防线

    诏河南诸道发兵屯水,泰宁节度使齐克让屯汝州,以备黄巢。

    面对越过长江北上的黄巢军,唐僖宗很上火,但他没慌,毕竟自己还有一群听话的小弟们,要死也得小弟们先。

    一道诏书下来,河南道的节度使们纷纷派出军队前往指定地点集合,准备跟黄巢死磕,说啥也不能让黄巢西进一步。

    同志们,后面就是长安,拼了!

    本来大家勤王激情挺高,但一个小插曲,彻底让大好局面崩盘了。

    徐州遣兵三千赴溵水,过许昌。徐卒素名凶悖,节度使薛能,自谓前镇彭城,有恩信于徐人,馆之球场。及暮,徐卒大噪,能登子城楼问之,地以供备疏阙,慰劳久之,方定;许人大惧。时忠武亦遣大将周岌诣水,行未远,闻之,夜,引兵还,比明,入城,袭击徐卒,尽杀之;且怨能之厚徐卒也,遂逐之。能将奔襄阳,乱兵迫杀之,并其家。岌自称留后。汝、郑把截制置使齐克让恐为岌所袭,引兵还兖州,诸道屯溵水者皆散。

    徐州军,先前曾说过,这是晚唐非常活跃的刺头军队。这些人去溵水防线,路过许昌,遇到了先前的老领导薛能。薛能这个人太恋旧,一看熟人来了,就请众人入城吃吃喝喝,领导们的好处肯定不缺,但下面的人招待肯定不能面面俱到了,于是就出现了徐州军士不爽,趁着酒劲打砸抢事件。

    这事情很快便传到了溵水防线中忠武军士们的耳中,老子在这里喝西北风准备打仗,你薛能就是这样看家的,谁家没有老婆、孩子、不动产?愤怒、担忧的忠武军连夜跑回家,用暴力摆平了许昌城内的事情。

    但他们这一走,其他人就都不乐意了,大老远离开家乡跑到这里,本来谁都不愿意。既然忠武军能走,我们为啥不能?就这样,大家一哄而散,被朝廷寄以厚望的溵水防线,也顿时土崩瓦解。

    这一把,彻底把朝廷老腰给闪了。

    这三道防线的戏剧性崩塌,造成了唐僖宗一点儿不慌张的假象,太不可思议,太突然了,太坑了!明明感觉能hold住,最终全坑爹了。

    最终,被坑惨了的唐僖宗不得不面对现实,打起铺盖卷跑路,晚唐hold帝最终被一群坑货逼得离开了长安。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