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究竟为什么要造反?罗卜藏丹津原本是想着在青海独大的,但清朝当然不可能容许这种情况出现,因此进行了各方面的敲打削弱,这引起了罗卜藏丹津的不满,...
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究竟为什么要造反?
罗卜藏丹津原本是想着在青海独大的,但清朝当然不可能容许这种情况出现,因此进行了各方面的敲打削弱,这引起了罗卜藏丹津的不满,最终引起反叛。
清朝康熙五十三年的时候,青海蒙古和硕特部首领达什巴图尔去世,他的儿子罗卜藏丹津继承了亲王的爵位[澹奕],成为青海和硕特蒙古右翼的新首领。
不过那时候的青海和硕特蒙古,也因为这件事陷入了内乱当中,因为罗卜藏丹津的父亲达什巴图尔就是个庶出,所以固始汗其他的嫡出子孙非常不满这件事。
达什巴图尔是固始汗与一个没有名分的侍女所生的孩子,却因为固始汗的格外偏爱,加上当时与固始汗关系亲厚的五世达赖的支持[澹奕],才登上汗位,但这也引起和硕特内部的分歧。
说起这段故事,还要说说所谓的青海和硕特是怎么回事,青海和硕特部的祖先是兀良哈三卫之一的福余卫,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尔的后代,明朝初期向西迁徙到西北地区。
那时候的和硕特部是漠西蒙古四大“卫拉特”之一,而且还长期成为盟主,实力强大,而其他的“卫拉特”实际上都是附属于蒙古的其他族群[澹奕],跟和硕特部的语言文化有所差异。
直到鄂齐尔图汗时期,卫拉特之一的准噶尔部崛起并且击败了和硕特部,建立起了著名的准噶尔汗国雄踞西北,和硕特部的族人因此受到打击,被迫向外迁徙。
当时部分的和硕特部人跟着土尔扈特部去了伏尔加河流域,另外一部分跟着新的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前往青藏高原[澹奕],并且建立起了著名的和硕特汗国。
和硕特汗国兴盛时代,在青海可谓独一无二,碰巧在17世纪初期的时候,西藏发生了大规模的动荡事件,信奉噶玛噶举派的西藏藏巴汗,带兵攻打拉萨,击败格鲁派。
这个时候,导致整个西藏被噶玛噶举派控制,无奈之下,当时的四世班禅与五世达赖还有摄政的索南群培等人,向青海和硕特的固始汗求援。
固始汗先后灭掉了青海的“却图汗”,与西康的苯教势力,又带兵突袭西藏攻占日喀则,帮助格鲁派灭了噶举派的藏巴汗[澹奕],如此一来,固始汗受到了西藏地方的鼎力支持。
固始汗扶持格鲁派在西藏获得了绝对的地位,而这个时候整个青藏高原基本上都处于和硕特汗国的实际掌控之中,对于清朝,也就是名义上的臣服而已。
可固始汗去世之后,他的继承人威望与实力都明显不如他,到了达延汗时期,和硕特部的内部撕裂更加严重,拉藏汗继承汗位后,和硕特部与西藏地方的矛盾也越发尖锐起来。
拉藏汗原本就与西藏地方的第巴桑结嘉措不和[澹奕],双方势力互相争斗多年,这一时期,著名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也成为了牺牲品。
因为拉藏汗与第巴桑结嘉措之间的斗争,后来第巴桑结嘉措的部下逃亡准噶尔部,而继位的策妄阿拉布坦直接派兵攻打拉藏汗,最终拉藏汗被害,和硕特汗国在西藏的统治结束。
而这个时候,作为青海和硕特蒙古右翼首领的罗卜藏丹津,眼看着清朝平定西藏的准噶尔部,就希望清朝帮助他恢复对于整个青藏高原的统治[澹奕],却被清朝拒绝。
原本想着利用清朝捞好处恢复祖业,却被拒绝,不仅如此,清朝在赏赐分封等方面,为了平衡青海蒙古的各方势力,对罗卜藏丹津这一支,也是故意冷落。
这么一来,罗卜藏丹津想出了个奇葩的“好主意”,他竟然联络灭了和硕特汗国的仇人准噶尔部想着一起发动叛乱,而刚被清朝打败的策妄阿拉布坦不敢出兵[澹奕],倒是不断怂恿罗卜藏丹津。
之后刚好康熙帝驾崩,罗卜藏丹津以为时机成熟,趁着镇守西宁的十四皇子离开,他即刻召集青海各部[澹奕],强迫他们跟着自己一起反对清朝,发动大规模叛乱。
如此一来,罗卜藏丹津之乱正式开始,而那时候的青海蒙古各部,也并非都帮着他,很多的部族都不肯跟着罗卜藏丹津搞事情,纷纷找清朝告状,此时已是雍正帝时代。
雍正帝刚刚登基,也不想大规模出兵,所以他一方面让川陕总督年羹尧早做准备,一方面派人去让罗卜藏丹津投降[澹奕],结果遭到了拒绝,还进军西宁府。
无奈之下,雍正帝动用武力发兵青海,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罗卜藏丹津之乱被平定,他大多数的家人都被俘虏,只有他自己与少数亲信逃去了准噶尔部。
整个雍正时期,西北的准噶尔问题都没能解决,直到乾隆二十年,准噶尔彻底被平定,寄人篱下多年的罗卜藏丹津被俘[澹奕],幽禁北京直到去世。
说白了,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就是因为他想着清朝帮自己恢复对于青藏高原的统治,结果清朝非但不帮忙还对其进行打压削弱,使得罗卜藏丹津铤而走险。
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究竟为什么要造反?
清军入关的时候,藏区有一个和硕特汗国,臣服于清朝。和硕特汗国的创始人是固始汗,固始汗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的弟弟。
固始汗的第十个儿子名叫达什巴图尔,他的名气并不大,可达什巴图尔的儿子罗卜藏丹津,却成了清朝耳熟能详的大人物。为啥?因为他反了!
好好地跟着清朝混,难道不香吗?罗卜藏丹津,有什么想不开的,非要跟清朝叫板呢?就他那个小身子骨,真的可以跟清朝较量吗?这事儿还要从和硕特汗国灭亡开始说起。
一、罗卜藏丹津希望恢复和硕特汗国。
固始汗建立和硕特汗国以后,统领着全部藏区的地盘。可惜汗位传承到了他的曾孙拉藏汗以后,就出了差错。
1717年,准噶尔汗国在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的带领下,异常强大,他们带兵杀入拉萨,斩杀拉藏汗,灭掉了和硕特汗国。
当年康熙消灭噶尔丹以后,并没有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此时的大汗正是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当年策妄阿拉布坦,为了夺回汗位,曾经背叛叔叔噶尔丹,投靠了清朝。如今又为了夺取藏区的控制权,再次背叛清朝,选择灭亡和硕特汗国。
面对策妄阿拉布坦的猖獗,康熙勃然大怒。但是这个时候康熙年纪已经很大了,他再也经不起一次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了,因此只好派遣自己的十四子胤禵代替自己出征,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大将军王。
胤禵平定准噶尔的途中,得到了罗卜藏丹津的支持。此时的罗卜藏丹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亲王爵位,这是青海蒙古和硕特部贵族当时最高的爵位,相当于青海地区的诸侯王。
可是罗卜藏丹津还是不满足于此,因为固始汗的直系传承人拉藏汗被斩杀,和硕特汗国灭亡了。因此罗卜藏丹津向大将军王胤禵申请:要不让我恢复建立和硕特汗国吧?
当年和硕特汗国在的时候,本身就是清朝的眼中钉。如今正好被消灭了,人家清朝压根就不可能答应这件事,因此胤禵果断否定了这一提议。
二、清廷的多次威逼,让罗卜藏丹津觉得很丢脸。
关于罗卜藏丹津的反叛,我认为有这么6个原因:
- 第一,恢复王庭的建议被拒绝了以后,罗卜藏丹津本身就很不高兴了。毕竟自己在平定准噶尔的时候,有做向导的功劳。而且罗卜藏丹津也是跟着攻入拉萨的,是有战功的。第二,他越想越气,可不等他气消了,新的问题又来了。为了掣肘罗卜藏丹津,雍正皇帝居然将固始汗的另一个曾孙察罕丹津封为黄河南亲王,和罗卜藏丹津一起领导青海和硕特部。本来罗卜藏丹津就觉得地盘小,如今又被清廷分走了一块,他心里能爽吗?第三,这还不够,当初清军平定西藏的策妄阿拉布坦以后,罗卜藏丹津在格桑加措的坐床典礼上,遭遇到了冷落,显然是没什么面子的。第四,罗卜藏丹津自认为自己有功,所以就主动请求胤禵,希望能够放过昔日投靠准噶尔的第巴(总管)达孜瓦,结果被胤禵无情拒绝。第五,其他人都得到了爵位上的提升,可罗卜藏丹津却只有200两白银的俸禄,和5匹缎子,这简直跟打发叫花子有得一比。第六,康熙皇帝去世了,一直压制罗卜藏丹津的皇十四子胤禵,不得不选择回去奔丧。因此西藏前线的军务群龙无首,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总体来看,清廷对罗卜藏丹津的待遇的确很差,甚至有过河拆桥的嫌疑。虽然罗卜藏丹津的功劳不是很大,可好歹也做了向导。就赏赐那么点东西,未免太说不过去了。
此外清廷对罗卜藏丹津的防备实在是太明显了,不仅没有因为功劳而扩大罗卜藏丹津的地盘,反而加封其他人去瓜分罗卜藏丹津的地盘,你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那还用说嘛!反他丫的,欺人太甚了!
三、胳膊拧不过大腿,罗卜藏丹津哪里是雍正的对手呢?
说起来这事儿还得怪雍正,因为康熙去世以后,雍正没有第一时间派人去接替胤禵的工作,而是直接召胤禵回来。
至于藏区的烂摊子,雍正短时间内也不想考虑。他更需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皇位不能让兄弟们给抢了。
结果麻烦来了,罗卜藏丹津看出了清军群龙无首,因此果断出兵反叛。
- 首先,罗卜藏丹津召集青海厄鲁特蒙古各台吉会盟,下令恢复和硕特汗国的威名,同时恢复各台吉们昔日的称号,放弃清廷赐予他们的封号,以此收买人心,同时逼着他们与清廷划分界限。其次,罗卜藏丹津带兵先后攻打了拒绝反叛清朝的左翼郡王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和右翼亲王察罕丹津,他们俩都是归顺清廷的受益者,傻子才要反叛呢!再者,罗卜藏丹津对藏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洗劫,但凡不支持自己,反而支持清廷的部落,都会被罗卜藏丹津给吞并。最后,罗卜藏丹津拉拢了实力强悍的察罕诺门汗,这哥们威望甚高,瞬间为罗卜藏丹津拉起了一支人数多达20万之众的队伍。
好家伙,这实力的确不可小觑,西宁城岌岌可危。这个时候雍正皇帝派遣了川陕总督年羹尧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前来平叛,吓得那些贵族们纷纷逃窜,不愿再支持罗卜藏丹津。
此后岳钟琪又以奋威将军的身份带领3路大军西征。在哈喇河畔击败了罗卜藏丹津,此后又在柴达木擒获了罗卜藏丹津的母亲。
罗卜藏丹津彻底失败,只好无奈地逃到了准噶尔境内。一直到乾隆二十年,清军平定准噶尔,攻占伊犁城后,这才抓住了罗卜藏丹津,此后将其幽禁于京城。
总结:罗卜藏丹津的反叛,对清朝来说未必是坏事。
因为罗卜藏丹津一心想恢复和硕特汗国,如果一直憋着,早晚他会发作,还不如直接发作出来,趁着清朝强大的时候,一举将其消灭。
同时清廷通过多次对藏区用兵,瓦解了藏区贵族对地方的统治,使得该地区更融洽地接受清廷的直接指挥领导。此后雍正设立了西宁办事大臣,并且重新设立了行政规划。使得清廷对藏区的管辖更加直接。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