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甘罗简介 甘罗十二岁为丞相是真的吗(大秦之甘罗十岁拜相)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1-24 02:00:41 浏览量(来源:小凤

    [摘要]十二岁为大秦丞相的甘罗最后结局如何?12岁的天才少年甘罗,凭借一场惊世谋略被秦始皇拜为大秦丞相,然而在他当上丞相后却突然诡异消失。登场登得轰轰烈烈,离场却离得无...

    十二岁为大秦丞相的甘罗最后结局如何?

    12岁的天才少年甘罗,凭借一场惊世谋略被秦始皇拜为大秦丞相,然而在他当上丞相后却突然诡异消失。登场登得轰轰烈烈,离场却离得无声无息。

    那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甘罗究竟是凭借着一场怎样的奇谋当上大秦丞相的?他最后的结局到底如何?又是为什么,一个不到12岁的小孩竟会如此神奇?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便让我们一起,走进波澜壮阔、谋略纵横的战国时代,领略一个少年政治家的惊世之谋。

    甘罗 人物形象

    甘罗:本出自将门世家,却做了吕不韦家臣的小小少年。

    甘罗,来自战国时期一个名叫下蔡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安徽淮南市凤台县。

    对于甘罗的父亲,几乎没有史料记载。但甘罗的爷爷甘茂,却是一个在史书上浓墨重彩,并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有列传的人物。三国时的东吴名将甘宁就是甘茂的后代。

    甘茂是由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谋略家张仪发掘出来的。当时张仪正在秦惠文王手下连横四方,见甘茂一身学识过人,通晓诸子百家,尤其精通兵法,便把他举荐给了秦惠文王。

    投靠秦惠文王后,甘茂便凭着连战连胜的军功不断升迁。后来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甘茂便被秦武王拜为左丞相,取代了张仪的地位。

    自此,甘茂便成了张仪走后秦国最举足轻重的人物。

    甘罗就是出自就是出自这样的一个将门之家。对于这种家族来说,诸子百家,包括儒家、法家、墨家、纵横家、兵家等等学说都必须是从小涉猎,耳濡目染。

    从小就浸泡在这样的知识海洋里,如果再加上有着不俗天赋的话,小小年纪就学识渊博,眼界和格局高于旁人,能精准看透天下大势也就不足为奇了。

    影视剧《芈月传》中的甘茂 剧照

    后来,力捧甘茂的秦武王因为孔武好斗,在与人比赛举鼎时活生生把自己砸死了。之后秦武王的异母弟秦昭襄王继位,就是宣太后(影视剧中的芈月)的儿子。

    一朝天子一朝臣。秦昭襄王继位后,原本得势的甘茂迅速遭到排挤,在秦昭襄王的几大宠臣联合打压下逃奔了齐国。

    甘茂出逃时将他的妻子儿女全都留在了秦国,当然这时甘罗还没有出生。而甘茂的家人在秦国也并没有遭到迫害,相反,因为秦昭襄王渐渐认识到了甘茂的才干,为了让甘茂能重归秦国,甚至免去了他全家的赋税徭役来招揽。

    但列国也知晓甘茂对秦的重要性,于是纷纷从中阻挠,以致甘茂到死都没能回到秦国。

    甘茂去世时,甘罗早已在秦国出生并长大,时年十一二岁。甘茂去世后,甘家家道衰落,小小年纪的甘罗便投靠当时执掌秦国国政的吕不韦,做了吕不韦的家臣。

    天才少年的传奇,就是从这里开始。

    影视剧《大秦赋》中的吕不韦 剧照

    少年政治家的惊世谋略,兵不血刃一举为秦国夺得16座城池。

    1、看人看事眼光精准独到,一言直击人心。

    当时秦始皇刚继位为王没几年,也才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秦国朝政全被吕不韦一手把持。

    那时的吕不韦连秦始皇也不得不尊他为“仲父”,权势熏天,在今河南河北一带有多达十万户的封地。但即使这样,吕不韦仍不满足,还想去攻打他封地旁边的赵国,来扩充封地的地盘。

    为了在攻打赵国时更加顺利,吕不韦准备找个盟国一起,对赵国两面夹攻。

    而当时燕国的太子丹正好在秦国做人质,吕不韦便打算派个人出使燕国连燕攻赵,或说服或要挟。出使的人选吕不韦也想好了,就派文武双全的秦国将领张唐去。

    但有军功在身军权在手的张唐根本就不怎么买吕不韦的账,直接就拒绝了。为啥?因为要去燕国就必须途径赵国,而张唐以前曾率军攻打过赵国,杀了无数赵人,赵国人对他恨之入骨,一旦逮着他必然会让他死得很惨。

    面对张唐的拒绝,吕不韦虽然生气,但也没太多办法。甘罗便是在这时站了出来,向吕不韦保证,他一定能说服张唐去燕国。

    当时的地理形势示意

    甘罗之所以敢做出这样的保证,绝对不是张口就来,而是因为他看懂了当前秦国的时局,看懂了战国后期很多时候相权大过将权的局势,看懂了张唐的痛点——怕死。

    张唐为什么不愿去燕国?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怕死。那何不利用这点来反而将其说服呢?

    于是,甘罗找到张唐,第一句话便问他:“你觉得你和战无不胜的秦国战神白起相比,谁更厉害?”

    “废话,全天下能比得上我白哥的人都不多,我更不行。”

    甘罗再问:“那你觉得当年的大秦相国范雎与现在的大秦相国吕不韦相比,谁的权势大?”

    “当然是我韦哥,连王上都要尊他为仲父,范雎哪比得上他?”

    甘罗一拍大腿:“那就对了撒!当年范雎要打赵国,而白起阻拦他。最后怎么着?白起生生被范雎在咸阳城外逼迫自杀了。”

    顿了一会,甘罗再说:“范雎当年的权势还没吕不韦大,他都敢逼死白起,而你更比白起弱得多,你觉得吕不韦要弄死你会不会更简单?”

    张唐一愣,这小屁孩说话真不客气!然后他认同了甘罗所说,赶紧去收拾行李,准备前往燕国。

    而此时,甘罗的谋划才刚刚开始,说服张唐不过是初显身手,为自己找到横空出世之机而已。

    张唐

    2、精准地把握时局,操控人心,一举谋来十六城。

    张唐的行程确定下来后,甘罗又找到吕不韦,对他说张唐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此去燕国要经过赵国地盘,唯恐发生不测,不如先让自己去赵国为张唐打前站,通通关节。

    甘罗作为甘茂之孙,名门之后,又加上自幼天资聪颖,学识过人,虽年纪轻轻,在诸侯列国中却也是非常有名的。所以吕不韦略加斟酌便答应了甘罗的请求。

    此时的吕不韦绝想不到,过段时间后12岁的甘罗会给他带来怎样的惊喜。

    《史记·卷七十一》:“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甘罗来到赵国后,首先去拜见了赵国国君赵悼襄王

    双方会面后,没有过多寒暄,甘罗非常直截了当地对赵悼襄王说:“秦国即将联合燕国,要一起对你赵国发动两面夹攻了,大王可知晓?”

    赵卓襄王大惊:“竟有这事儿?”

    甘罗:“我小孩子不会说谎,吕不韦要扩充他封地的地盘,所以就联合燕国来攻你。燕国太子丹现正在秦国为质,而秦国已安排张唐准备出使燕国,两国联盟几乎就要板上钉钉了。”

    赵悼襄王:“这可如何是好?”

    甘罗:“依我看不如这样,你干脆直接划出5座城池送给吕不韦吧。”

    赵悼襄王:......(你怕不是说的人话)

    甘罗:“大王别急,且听我把话说完。”

    赵悼襄王 剧照

    在这个时候,甘罗为什么敢在赵国的地盘,对赵悼襄王说出让他直接割让城池的话呢?

    因为他对当下的时局、对赵悼襄王的心理把握得太准了,他知道他接下来的一番话一定会打动赵悼襄王。

    当时的赵国在与秦国打了一场长平之战并遭大败后,元气大伤,国势一落千丈,再也无力对抗秦国。

    同时,与赵国接壤的燕国也趁机屡次兴兵进犯。赵悼襄王其实很想攻打燕国,一为报仇,二扩充地盘,早日恢复当初与秦国争雄的势力。

    只可惜,赵悼襄王在刚上位时就把当时赵国最能打的廉颇排挤出了赵国,在攻打燕国这个事上一直有心无力。

    对此时局,甘罗显然早就做足了功课。所以接下来他与赵悼襄王的一番对话才能直击人心,完全让赵悼襄王无法拒绝。

    接下来,甘罗对赵悼襄王说:“如果秦燕合盟一起来攻打你,以目前赵国的实力怕是难以抵挡吧?”

    赵悼襄王:......(小屁孩说话一点都不客气)

    甘罗接着又说:“我这有个破局之法,就是我们秦赵两家结盟。”

    赵悼襄王:“你细细说来。”

    甘罗:“你先划5座城池给秦国,然后我回秦国劝说吕不韦和我家大王,把燕国太子丹放归燕国,不再与燕国结盟。然后秦国再助你一起攻打燕国,燕国本就弱小,没有秦国的牵制,你大可放心大胆地攻下它的土地。”

    赵悼襄王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破局的好办法呀!于是略加思索后,他立即亲自划出5座城池割让给了秦国。

    之后,赵国有恃无恐地对燕国发动进攻,一举夺得燕国36座城池,然后再分了11座城给秦国,以表示对盟友的感谢。

    就这样,甘罗靠着自己的高于常人的眼界和格局,对时局和人心的精准把握,再加一副好口才,硬是兵不血刃地为秦国谋得16座城池。

    也因此,甘罗回到秦国后被秦始皇拜为大秦丞相,并将他爷爷甘茂原来的田地和房宅归还了他。

    少年秦始皇 剧照

    甘罗的最终结局:玩政治的人,终成政治的牺牲品。

    史料上对于甘罗的记载,就止于他被秦始皇拜相之后,他最终结局如何并没有任何史料记载。

    但是,根据当时秦国的局势以及各类资料相互印证来推断,甘罗最终很可能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要嘛流落他乡,要嘛死于非命,总之结局不会太好。

    纵然甘罗天资聪颖,小小年纪就对时局和人心的把握极为敏锐。但因为年纪小,人生阅历和从政经验便是他无法弥补的一大短板。

    更重要的是,甘罗是谁的人?他本是吕不韦的家臣呀!这是他永远都无法洗掉的一块烙印。

    当时秦国朝政被吕不韦一手把持,其还长期与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太后偷情,淫乱宫闱,还在血缘关系上与秦始皇不清不楚。

    所以,随着秦始皇年纪愈长,越来越想将吕不韦除之而后快。就从这点来说,秦始皇必然是不会太待见这个仅比他小两三岁的天才少年甘罗的。

    至于当初拜甘罗为相,那不是当时秦始皇还没亲政么,都是吕不韦一人说了算。

    太后赵姬 剧照

    有人说那李斯呢?李斯一开始还不是吕不韦的门客,那为什么他能得到秦始皇重用呢?

    因为李斯和甘罗二人的政治观点大相径庭,而秦始皇显然更认同李斯的。秦始皇灭六国的策略就是李斯提出的“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灭六国时,秦始皇就是先灭身边的韩、赵、魏,再灭远处的楚、燕、齐。

    然而甘罗的观点是什么?是远攻近交,联合邻居赵国去攻打与秦国相隔一国之地的燕国。

    并且,当时甘罗谋得16座城池一开始是为什么去的?初衷不是为了扩张秦国的土地,而是为了扩张他吕不韦自己的封地。

    所以,甘罗日后在秦国会遭到权臣李斯的排挤或秦始皇的打压几乎是必然的。

    在影视剧《大秦赋》中,甘罗最终是被秦始皇一剑刺死了在大殿之上。虽然这种说法无从考证,但至少是给我们开了个脑洞。

    总之甘罗的结局不会太好。他的爷爷甘茂当初还有地方可逃,直接逃去了齐国,但甘罗呢?后来全天下都被秦始皇统一了,还能去哪?最好的结果就是隐姓埋名,流落他乡了。

    影视剧《大秦赋》中的甘罗之死

    最后用司马迁评价甘罗的一句话来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

    司马迁《史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後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

    从做人这点来说,甘罗称不上是君子,但从做事来说,也算得上是战国时期一个相当厉害的谋略家。

    十二岁为大秦丞相的甘罗最后结局如何?

    自古英雄出少年,甘罗十二拜上卿。

    甘罗,生于公元前256年,现在的安徽颍上县人。

    从小就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又加上是秦国著名大臣的后代,所以,8岁的时候,就进入秦国丞相吕不韦府中,成为一名少庶子。少庶子就是年纪很小的家臣。

    10岁甘罗:演兵场上显智慧,秦王大喜封郎中

    秦王嬴政13岁的时候继承了王位,还是一个小孩。

    秦国丞相吕不韦,位高权重,主持大政。他家中的少庶子也有机会与秦王嬴政同时参加重大的政治活动、军事行动。

    10岁那年,甘罗与秦王一起到演兵场检阅。当时,年少的秦王很喜欢提出问题。

    挨挨挤挤的一大群士兵刚刚站好队,队伍旁边的武器堆成一大堆。士兵人数没有数好,武器数量也不太好清点。

    突然,秦王对跟随的将领发问:谁能在击掌10次之内,就看出武器多还是士兵多?

    在场的将领们心里想,这样庞大的队伍、这样繁多的武器,用上一天时间也不一定能数得清啊,何况是10次击掌的功夫!

    将领们心中犯难,都没有说出来。

    发现没有人站出来解答问题,甘罗走到秦王面前,说:我只要击掌3次,就可以看出来武器多还是士兵多了。

    秦王看看甘罗,露出不信任的表情。但是为了国王的威严,秦王严肃告诉甘罗:如果你比较不好,本王要依照军法办事的。军中无戏言。

    甘罗很自信地说:我愿按照军法处理,只要士兵听从我的指令。

    甘罗连蹦带跳登上指挥台,扫视场上士兵,很认真地命令道:我第一次击掌,所有士兵每人立即去取一件兵器;我第二次击掌,所有拿了兵器的人火速站到队列中。如有违抗、定斩不饶。

    所有士兵齐声应答。

    甘罗第一次击掌后,士兵们快速跑到武器堆那边拿武器,每人拿一件。

    甘罗第二次击掌后,拿到武器的士兵都火速回到原来的队列中。

    当士兵们站好队列之后,还有几个人人站在武器堆那边,两手空空。这说明士兵多、武器少。

    甘罗跑到秦王面前,大声报告:报告秦王,武器少、士兵多!

    顿时,演兵场上将士们全都诧异不已。

    秦王十分高兴,满面笑容,把甘罗夸赞一番。

    第二天上朝,秦王册封小甘罗为郎中(官名)。

    12岁甘罗:以史为鉴明事理,打动张唐赴燕国

    相国吕不韦希望扩大自己在河间的封地,决定联合燕国攻打赵国。

    经过外交斡旋,燕王同意与秦国联合,并且把太子丹当作人质,送到秦国。

    为了进一步协调燕国与秦国行动一致,吕不韦计划安排张唐去燕国担任相国。

    张唐不敢去,因为在秦昭襄王时期,张唐领兵攻打过赵国。

    赵王曾经承诺将用100里方圆的土地,重赏捉住张唐的人。张唐如果到燕国去,必须经过赵国境内,赵王一定会命令军队捉拿张唐。

    吕不韦虽然不高兴,但是,没有强人所难。甘罗知道这件事后,主动请求吕不韦:让我去试一试,我有办法叫张唐到燕国去。

    吕不韦对甘罗的请求不置可否。甘罗继续争取,他说:项橐7岁的时候,孔子就拜他为老师,我已经12岁了。让我试一试,有何不可?

    吕不韦终于同意让甘罗去规劝张唐。

    甘罗来到张唐府上,问张唐:您的功劳比武安君白起大吗?

    张唐回答:没有武安君功劳大。

    甘罗又问:丞相吕不韦与应侯范雎相比,谁更厉害?

    张唐回答:丞相吕不韦更厉害。

    这时候,张唐想到“白起之死”。

    秦昭襄王时期,白起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白起在秦国领兵30多年,攻占城池70多座,歼灭敌人100多万。

    秦昭襄王命令军队攻打赵国邯郸,白起认为不能攻打邯郸。秦王不听,结果秦军伤亡惨重。

    秦王派范雎去命令白起带兵打仗,白起生病、站立不起,没有遵照命令到前线去。

    秦军战败的消息不断传来,秦昭襄王再次命令白起,即刻动身前去指挥打仗,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

    白起只得拖着沉重的病躯,赶往前线。白起走到杜邮(地名)时,范雎派出的使者赶上了。

    使者将一把宝剑赐给白起,说是范雎命令他自杀。

    公元前257年11月,白起举起宝剑,仰面朝天大喊一声:上天啊!我白起何罪之有,竟然如此凄惨!说完刎颈自杀。

    甘罗看见张唐若有所思,便继续问道:现在丞相吕不韦请您到燕国担任丞相,您却不去,会有什么结果呢?

    张唐沉默一会,对甘罗说:请你回禀丞相,我张唐择日启程、前往燕国。

    老丞相吕不韦没办法处理的事情,甘罗替他做成功了。

    12岁甘罗:劝服赵王献城池,回国秦王封上卿

    张唐的思想工作做好之后,甘罗向吕不韦禀告:我愿意提前出使赵国,替张唐清除障碍。

    吕不韦把甘罗的表现和智慧报告了秦王,秦王召见甘罗。经过当面考察,秦王、吕不韦一致同意派遣甘罗出使赵国。

    赵悼襄王很重视甘罗造访,亲自来到城外把甘罗接进王宫。

    甘罗对赵悼襄王说:燕国太子丹在秦国,燕国不敢欺骗秦国;张唐即将到燕国担任相国,燕国会和秦国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秦国、燕国结盟的目的就是进攻赵国,夺取河间一带更多的土地。

    甘罗继续对赵悼襄王说:赵王如果先赠送5座河间一带的城池给我,我请求秦王把燕太子丹放回燕国。秦国、燕国不再结盟,赵王就可以放心进攻燕国了。

    赵王觉得十分在理,当场拿出地图,亲自划出河间一带的5座城池,赠送给甘罗。甘罗回国后,秦王将燕太子丹放回燕国。

    秦国不再支持燕国,赵王命令军队大肆攻打燕国。很快赵王夺取了燕国36座城池。

    赵王为了讨好秦王,又从36座城池中划出11座,赠送给秦王。

    甘罗出使赵国,没损一兵一将,前后总共为秦国获取了16座城池。吕不韦很高兴,秦王嬴政更是非常满意。

    秦王嬴政奖赏甘罗,任命甘罗担任上卿,相当于丞相;并且把甘罗祖先被秦国没收的土地、房屋,再次赏赐给甘罗。

    甘罗年仅12岁,就能够使出奇招妙计,使秦国轻松得到16座城池。千万不要轻视小孩子啊!

    甘罗的成功告诉我们:一条妙计,可能胜过千军万马。这件事对我们当今有没有启发啊?

    13岁甘罗:嫉恶如仇捏王后,如今墓在颍上县

    甘罗比秦王嬴政小3岁,两人都正处于年少青葱岁月。

    甘罗被封赏为上卿之后,经常与秦王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有时候也在一起玩玩小游戏。

    甘罗才智超人,也有率直秉性,看不惯世故与傲慢的小人。

    有一次,秦王与王后下棋,甘罗在旁边观看。甘罗平时对王后没有好感。

    秦王一扔,一颗棋子掉到桌下。甘罗弯腰,看见王后的腿脚,便用力扭了一下王后的脚,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然后,再把棋子捡起来。

    王后故意大声尖叫,并且请求秦王法办甘罗。

    秦王很珍爱这位任命不久的上卿,对王后解释说:甘上卿无意碰到你的。

    可能是一贯厌恶王后的情感流露,加上一时的硬性,甘罗却坚持说:我就是要扭她的脚。

    中国古代流行一句话:男人头女人脚,能看不能摸。男人头女人脚,代表的是人的尊严。

    甘罗扭的人恰恰是一国中最有尊严的女人。按照秦国法律,这是死罪。

    迫不得已,秦王只能将这件事与相国吕不韦商议。

    吕不韦原来很爱惜甘罗这个人才,但是,现在吕不韦对甘罗的情感已经改变了。

    甘罗这么小,表现如此出众,眼看就有超过丞相的趋势;甘罗少年得志,狂妄的天性在不知不觉中,偶有流露。这两点,让吕不韦不但不再爱惜,反而产生嫉妒情绪,甚至还有嫉恨心理。

    当秦王对吕不韦说出甘罗扭捏王后的脚的时候,吕不韦建议立即斩杀甘罗,否则,秦王的威望就会迅速降低,不利于秦国的治理、发展。

    在王后、吕不韦的坚持下,秦王只得依据法律斩杀了甘罗。

    聪明超人的甘罗,因为恃才自傲,小小年纪就被斩杀了。

    对于历史发展,甘罗被杀到底是促进还是阻碍?

    明朝时候,甘罗家乡颍上县的知县何豸为甘罗修建了陵墓,并且立了一方石碑。后来,由于河水冲击,墓碑倒了、陵墓塌了。

    1889年,安徽巡抚陈彝再次为甘罗建造陵墓、再次立碑,并且亲自题写碑文:“秦上卿甘罗碑”。

    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多任地方长官数次重修甘罗墓碑。

    今天的甘罗墓就在我们安徽省颍上县城东、甘罗乡境内,颍河北岸,距离县城25公里,是“颍上八景”之一。

    有时候,家有孩子即将参加高考,家长就会到甘罗墓前烧一些香火,期望给孩子带来一些才气,在高考中获得理想成绩。

    欢迎天下的朋友,有机会到颍上县、到甘罗乡来观光、旅游。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