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刘伯温李善长(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刘伯温是哪一集)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0-28 19:00:56 浏览量(来源:小汤

    [摘要]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刘伯温?刘伯温,本名刘基,字伯温,是明朝初年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刘伯温刘伯温在元朝末年就已经中进士,但没有去朝廷做官,刘伯温也...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刘伯温?

    刘伯温,本名刘基,字伯温,是明朝初年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

    刘伯温

    刘伯温在元朝末年就已经中进士,但没有去朝廷做官,刘伯温也对元朝的统治非常不满,当朱元璋邀请刘伯温的时候,刘伯温没有犹豫,二话不说就出山帮助朱元璋打天下。


    刘伯温参与过对张士诚、陈友谅的战斗中,也参与过北伐元朝的斗争中。为朱元璋建立大明立下汗马功劳。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刘伯温就是功臣,但朱元璋此时的心态发生改变,学习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对任何功臣都不放心,就怕自己的位置被下属取代,这里也包括对刘伯温的恐惧,所以开始整理功臣。


    明朝初期朝廷分为两派


    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和以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朝廷出现两大集团,自然就会有矛盾,会对立,这样就会对朱元璋的位置产生严重的威胁,所以朱元璋暗下决心开始收拾这两大集团。

    李善长

    在朱元璋眼里,李善长和刘伯温有着不同的待遇,刘伯温被封为伯爵,李善长被封为公爵,虽然差了两级,但在待遇上却差了十多倍,刘伯温的俸禄二百四十石,而李善长的俸禄是四千石,由此可见朱元璋很偏向李善长,根本上说,李善长是朱元璋的老乡。


    刘基杀了李彬


    李彬是李善长的亲信,本来两个派别之间明争暗斗很正常,但在这个时候刘伯温却杀了李彬,这引起了李善长的不满。


    还有胡惟庸跟刘基也是死对头,所以当刘基生病的时候,朱元璋故意派胡惟庸去看他,这也就出现了刘基吃完胡惟庸带来御医开的中药后觉得身体不舒服,立即报告给朱元璋,而朱元璋只是搪塞了刘基的想法,其实这都是朱元璋故意的。

    谈话决定命运

    有一次朱元璋找刘伯温谈话,问刘基,朝中谁更适合坐李善长的位置,当时李善长是宰相。

    刘伯温又不是傻子,一听就知道朱元璋这是在试探他,稍作思索后说道:“皇上,这个还是您亲自下决定。”

    朱元璋一看刘伯温没有上套,马上又问:“你觉得杨宪如何?”

    朱元璋

    刘伯温顿时心里翻江倒海的在想:杨宪是我的人,你竟然想用我的人去做宰相,这不明摆着要我和李善长死掐吗?我可不能上你的当。

    刘伯温赶紧说道:“不可以。”

    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可以吗?”在朱元璋心里,汪广洋跟刘基是一起的,实际汪广洋不是刘基的人,也不是李善长的人,但朱元璋不这么想,所以来了这么一问。

    刘基说:“此人也不合适。”

    朱元璋此时感觉刘基确实有两下子,回答看人都很准确,也很符合朱元璋的想法,然后又开始试探说:“胡惟庸应该可以吧!”

    胡惟庸

    胡惟庸在当时也是淮西集团的的重要人物,也是李善长的亲密朋友,但跟刘基的关系可不咋地。

    当朱元璋说起胡惟庸的时候,刘基想都没想,直接说:“此人将来必将难以控制!”

    这刘基的判断简直有如神助,虽然当时朱元璋没有想得太多,但胡惟庸后来还是谋反了,被朱元璋杀了全家。

    朝中的名人几乎都问了个遍,刘基以为此次谈话到此结束了,结果朱元璋抛下了最后一颗炸弹。

    朱元璋说:“看来朝中宰相的位置只有先生莫属了。”

    完了,这下刘基真被套进去了。

    刘基说:“我知道自己可以,可是我这个人嫉恶如仇。”

    朱元璋心想:好你个刘基,自负,还嫉恶如仇,真以为你能做宰相吗?

    这句话彻底把朱元璋惹恼了,也正是这次谈话,让朱元璋对刘基的看法一落千丈,后来刘基生病,朱元璋故意派他的对手胡惟庸去,明摆着是要毒死他的。

    刘基死后,浙东集团彻底瓦解,而朱元璋也开始了大杀四方,开国功臣都被杀了个遍。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刘伯温?

    刘基,号伯温,足智多谋,思维缜密,料事如神,是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王朝的第一谋士。然而,明朝开国后,刘基只被封了个次一等的爵位诚意伯。虽然他执法如山,并且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主宰他的命运,直至生命的终结。

    一、淮西派与浙东派拉开争斗序幕

    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又激烈起来,大臣分成两派,以地域为区分,开始了新的争斗。

    这些所谓派别,实际上就是老乡会,大家都说一样的方言。朱元璋手下最大的老乡会就是淮西集团,会长本来应该是朱元璋,但考虑到他还兼任皇帝一职,所以当时是由李善长代理。这一集团人多势众,主要成员有李善长、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还包括死去的常遇春等人,可以说这些人是朱元璋起家的班底。当时的人们见面都以会说淮西话为荣。

    李善长何许人也,为什么是第一功臣?此人主要负责后勤和政务,如果把刘基比作张良,那么李善长就是萧何。他一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鞍前马后的劳顿,后勤工作不好做,劳心劳力又不讨好。朱元璋是个明白人,所以在建国后,便以李善长为第一功臣,任命他为丞相。李善长这个人的特点是外表宽厚,却心胸狭窄,谁敢和他过不去,就一定要解决对方。

    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淮西集团很快遇到了对手,那就是浙东集团,首领就是刘基(刘伯温)。两个集团就在朱元璋眼皮底下开始了斗争,朱元璋似乎很有兴趣,他准备看一场好戏。

    二、刘基处死李彬,与李善长结怨

    李善长被朱元璋引为第一功臣,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韩国公,这是很了不得的,因为当时朱元璋一共只封了6个公爵,其他5个人分别是徐达、常茂(常遇春儿子)、李文忠、冯胜、邓愈,他们都是血里火里拼杀出来的一代名将,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长排位居然还在这些人之上,名列第一。他也是公爵里唯一的文臣。

    相比之下,刘基也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大功,却只被封诚意伯(伯爵)。耐人寻味的是,他的俸禄也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只有240石,而李善长是4000石,多出刘基十几倍。

    刘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许多重要决策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只得到这样的待遇?李善长是他的老乡,而且多年来只在幕后工作,从不抢风头,埋头干活,这样一个人朱元璋是很放心的。相对的,刘基是一个外乡人,更重要的是,刘基对事情的判断常常比他还要准确!

    洪武元年,双方第一次交锋。当时的监察机构是仿照元朝建立的御史台,刘基是御史中丞,也就是说,他是言官的首领,此时的优势在刘基一边。

    引发矛盾的导火线是一个叫李彬的人,是李善长的亲信,他由于犯法被刘基抓了起来,查清罪行后,刘基决定要杀掉他。此时正好朱元璋外出,李善长连忙去找刘基说情,刘基却软硬不吃,还将这件事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大怒,命令立刻处死李彬。不巧,这份回复恰巧落在了李善长手里,他不敢隐瞒,但也怒不可遏。为了救自己的亲信一命,他想了一个借口,他相信只要讲出这个借口,刘基是不会拒绝他的求情要求的。

    他找到刘基,对他说:“京城有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时不应妄杀人吧。”

    李善长可谓老奸巨猾,他明知刘基深通天文之道,以此为借口,如刘基坚持要杀李彬,大可将天不下雨的责任推到刘基的身上,当时又没有天气预报, 谁知道什么时候下雨。

    然而刘基的回答是:“杀李彬,天必雨!”

    李彬就这样被杀掉了。李善长被激怒了,他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次反击。

    刘基敢说这样的话,应该说他是有一定把握的,他确实懂得天文气象,可问题在于即使是今天的天气预报也有不准的时候。

    这一次刘基的运气不好,过了很久也不下雨,等到朱元璋一回来,李善长积聚已久的能量爆发了出来,他煽动很多人攻击刘基。朱元璋是个明白人,并没有难为刘基。但刘基自己知道,这里是呆不下去了,于是在当年8月,他请假回了老家。

    临走前,正值当时朱元璋头脑发热,想把首都建在老家安徽凤阳,同时还积极准备远征北元。刘基给了朱元璋最后的建议,建都凤阳是绝对不行的,而北元还有很强的实力,轻易出兵是不妥当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又对了。应该说,当时的朱元璋是很理解刘基的,他对刘基的儿子说过,现在满朝文武都结党,只有刘基不和他们搞在一起,我是明白人,不会亏待他的。

    朱元璋这次可真是被刘基给蒙了,刘基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在临走之前已经布下了自己的棋子杨宪。

    杨宪是刘基的死党,他得到了刘基的指示,接任御史中丞,准备对淮西集团反攻。

    三、胡惟庸从幕后走到台前

    这位杨宪也不简单,他韬光养晦,扶植高见贤等人,并利用言官的力量,不断收集李善长的黑材料,并经常在朱元璋面前打小报告,说李善长无才无德,不能委以重任。朱元璋不是蠢人,知道杨宪说这些话的目的何在,开始并未为之所动,对李善长依然十分信任,但时间长了,他也慢慢对李善长有了看法,对李善长多有指责。11月,他召回了刘基,并委以重任。淮西集团全面被打压,浙东集团开始占上风。

    浙东集团眼看就要成为胜利者,李善长十分忧虑,他明白自己已成靶子,淮西集团岌岌可危,而自己又不便亲自上阵与淮西集团公开叫板;他左思右想,为何不学学刘基呢?找一个代言人,但这个人又不能太有威望,要容易控制。于是他看中了胡惟庸,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选择最终让他踏上了不归之路。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他很早就追随朱元璋,却一直不得意,总是干些知县之类的小官。但他的确是个有能力的人。在得到李善长的首肯后,他成了淮西集团新的领袖。这场斗争最终将在他手中结束。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浙东集团春风得意、准备一鼓作气打败淮西的时候,事情又发生了变化。由于刘基言语过于直接,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沟通技巧,很多人开始在朱元璋面前说他的坏话,朱元璋对这个足智多谋的第一谋臣也起了疑心,于是就有了后来那次决定刘基命运的谈话。

    四、朱元璋与刘伯温谈话玄机四伏

    这一天,朱元璋单独找刘基谈话。双方以拉家常开始了谈话,就在气氛渐趋融洽时,朱元璋突然变换了脸色,以严肃的口气问刘基,如果换掉李善长,谁可以做丞相?

    刘基十分警觉,马上说道:“这要陛下决定。”

    朱元璋的脸色这才好看了点,他接着问:“你觉得杨宪如何?”

    这又是一个陷阱,朱元璋明知杨宪是刘基的人,所以先提出此人来试探刘基。

    刘基现在才明白,这是一次异常凶险的谈话,如果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他马上回答:“杨宪有丞相的才能,但没有丞相的器量,不可以。”

    但考验还远远没有结束,朱元璋接着问:“汪广洋如何?”

    这是第二个陷阱,汪广洋并不是淮西集团的成员,朱元璋怀疑他和刘基勾结,所以第二个提出他。

    刘基见招拆招,回答道:“此人很浅薄,不可以。”

    朱元璋很佩服地看了刘基一眼,这是个精明的人啊!

    他说出了第三个人选:“胡惟庸如何?”

    刘基松了口气,说出了他一生中最准确的判断:“胡惟庸现在是一头小牛,但将来他一定会摆脱牛犁的束缚!”

    说完这句话,刘基知道考验已经过去了,但他错了,下一个问题才是致命的。

    朱元璋终于亮出了杀招,他用意味深长的口气说道:“我的相位只有先生能担当了。”

    大凡在极度紧张后,人们的思想会放松下来,刘基也不例外,他终于犯了一次错误,这次错误却是致命的。

    他回答朱元璋:“我并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皇上慢慢挑选吧。”

    这句话说得非常不合适,自居丞相之才不说,还说出所谓嫉恶如仇的话,如刘基所说,谁是恶呢?

    刘基的昏劲还没有过去,又加上了一句话:“现在的这些人,在我看来并没有合适的。”朱元璋就此与刘基决裂。

    五、第一谋士之死谁之罪

    至此之后,刘基不再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他虽明白自己地位不如前,但仍然坚持在朝中为官,为浙东集团撑台。但朱元璋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亲自下书给刘基,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你年纪这么老了,应该在家陪老婆孩子,何苦在这里陪着我呢。”

    这意思就是,我要炒你鱿鱼,走人吧。刘基只好回到了乡下。

    这时,浙东集团的另一干将杨宪失去了刘基的帮助,很快被淮西派排挤,本人也性命不保,被胡惟庸找个借口杀掉了。在这场斗争中,淮西集团最终大获全胜。

    刘基明白,自己失败了,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在家养老,度此一生。可是在这场斗争中,失败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胡惟庸成了丞相,他没有放过刘基,指使手下状告刘基,此时刘基已经没有官位,还能告他什么呢?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实在是至理名言。刘基的罪状是占据了一块有王气的地。所谓王气实在是个说不清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没有也没有,只看你的目的是什么。

    于是朱元璋再次下诏处罚刘基,官都没了,还罚什么呢?朱元璋有办法,他扣除了刘基的退休金。

    刘基陷入了绝望,但他的智慧又一次发挥了作用,他没有在原地等死,而是出人意料地回到了京城。

    这实在是很绝的一招,他明白,胡惟庸对付他的根本原因在于朱元璋,只要自己回到京城,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让他放心,自己的性命就有保证。

    但这次,他又错了。

    洪武八年正月,刘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注意这点)探视刘基,胡惟庸随身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刘基吃了药后,病情越来越重,过了不久就死去了。

    关于刘基的死因,后来胡惟庸案发后,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这也成为了胡惟庸的罪状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胡惟庸和刘基有仇,朱元璋也知道,却派他去探望刘基。而刘基这样有影响的人,胡惟庸是不敢随便动手的,不然也不会让刘基在他眼皮底下逍遥5年,他很有可能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无论此事是否朱元璋指使,但毫无疑问,刘基之死朱元璋是负有责任的。

    刘基一生足智多谋,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形势判断准确,思维缜密,能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虽然他本人并非真如民间传说那样,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但从他的判断和预测能力来看,料事如神并非过分的评语。他和诸葛亮一样,已经作为智慧的象征被老百姓所铭记。

    胡惟庸胜利了,他在朱元璋的帮助下打败了浙东集团,除掉了天下第一谋士刘基。现在他大权在握,李善长也要给他几分面子。

    但他真的是最后的胜利者吗?历史的回答是否定的。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