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曹雪芹家被抄家原因(曹雪芹家族什么时候被抄家)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0-25 20:00:29 浏览量(来源:小曹

    [摘要]曹雪芹家族被抄家时,总共查抄了多少家产?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家族被雍正下旨抄家,就这样曾经在康熙时期显赫一时的江南曹家就被抄家了,雍正本以为曹家是家大业...

    曹雪芹家族被抄家时,总共查抄了多少家产?

    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家族被雍正下旨抄家,就这样曾经在康熙时期显赫一时的江南曹家就被抄家了,雍正本以为曹家是家大业大,但是查抄完曹家的家产之后,雍正才发现曹家的家产连填补曹家造成的国库亏空都不够,而曹家之所以欠了国库这么多亏空,却与他老爹康熙有着很大关系。

    曹家不过是拿着皇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用罢了

    曹雪芹写的一部《红楼梦》名传千古,成为现代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中塑造了豪华奢侈的贾府大观园形象,其实这部小说算是一部写实小说,贾府兴衰正是曹雪芹家族的曹家写照,而大观园也是真实存在的,那正是曹雪芹从小长大的曹家园林。

    曹氏家族在清朝能受到康熙器重和提拔,还得追溯到曹家的祖先曹锡远这里,史学界有一种说法是认为曹家的祖先曹锡远本是河北丰润人,由于家族在明朝时期入籍军籍,因此后来随军籍落户到辽宁铁岭。

    曹锡远在明末时期为明朝沈阳中卫指挥使,清太祖努尔哈赤发动与明朝的辽沈大战,努尔哈赤最终大胜明军并占领了沈阳,在这场辽沈大战中曹锡远战败被俘,被迫投降了清朝。在投降之后曹锡远的曹氏家族被努尔哈赤编入正白旗包衣,因此曹氏家族算是包衣奴才的身份。

    后来正白旗一度归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尔衮统领,曹氏家族就成了多尔衮的睿亲王府包衣奴才身份,多尔衮去世后受到顺治皇帝的清算,他统领的正白旗也被顺治收归为皇帝直接统领,因此曹氏家族从睿亲王府包衣转为了皇家内务府包衣奴才身份。

    在顺治时期,曹锡远的孙子也就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被选为宫廷二等侍卫,曹玺为人忠厚,办事勤恳,因此很快受到了顺治的信任和喜爱。顺治的第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出生,顺治出于对曹玺的信任,就让曹玺的妻子孙氏给康熙喂母乳,后来孙氏也就成了康熙的奶妈。

    曹雪芹祖父曹寅的生母正是孙氏,因此曹寅与康熙算是奶兄弟,康熙继位长大之后对于孙氏的哺乳之恩极为感激,他对孙氏如母亲一般孝顺,逢年过节都给孙氏赏赐,每年孙氏过生日时,康熙都会亲临曹家为孙氏祝寿,并且还对朝臣称孙氏为“我家的老人”。

    此后曹玺被康熙任命为江宁织造, 在清朝官制中江宁织造并不是一个高级别的官员,只是一个正五品的官职。不过别看只是五品官,但凡是出任这个官职的人都是皇帝的心腹之人。

    江南地区历来都是税赋重地,清朝时期在江南地区设立三大织造署,分别是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三大织造署名义上是归内务府管理,属于皇家内务府的下属机构,替皇家在江南地区经营产业,并收购江南丝织品供宫廷使用,是属于亦官亦商的皇商性质官职。

    实际上三大织造署的长官并不对内务府负责,他们是直接对皇帝负责,他们可以给皇帝直接上密折,享有密折奏闻的权力,可以随时监察弹劾江南地区任何官员,即便江南地区的最高长官两江总督都得对织造署长官礼敬三分。

    因此江宁织造虽然官职不高,可实际权力却极大,再加上皇商性质,可以公然捞钱,所以这个官职收入很高,权力很大,出任这个官职的人大多是皇帝的心腹之人。而曹玺夫妇正是康熙当时最为信任之人,曹玺才能出任江宁织造之职。

    曹玺到任之后,康熙觉得他官级太低,还特意让他加从一品尚书衔,享受一品官的待遇并赏赐蟒袍,并且还在江南地区赏赐给曹玺不少田产和金钱。

    孙氏与曹玺所生的儿子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由于与康熙是奶兄弟的关系,曹寅长大后直接就被康熙选拔成了贴身侍卫,曹玺出任要职,曹寅成为康熙贴身侍卫,曹氏家族由此在康熙时期从皇家包衣奴才变成为众朝臣争相巴结的权贵家族。

    二月河先生创作的《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中与康熙一起长大深受信任的魏东亭的历史原型就是曹寅。魏东亭是二月河先生结合曹寅的事迹虚构出来的文学人物,历史上的曹寅字栋亭,也说明了曹寅就是魏东亭的原型。

    想一想电视剧中魏东亭与康熙的亲密关系,就能勾勒出历史上曹寅与康熙的关系有多么亲密了。历史上的曹寅比康熙小4岁,由于孙氏的哺乳康熙的关系,因此康熙自幼就把曹寅当作亲弟弟一般看待,后来康熙提拔曹寅成为御前侍卫,特意让曹寅每日侍奉在自己身边,两人关系十分亲密要好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江宁织造任上的曹玺去世了,康熙得知这个消息后,亲自带着曹寅跑到江宁为曹玺奔丧。处理完曹玺的丧事之后,康熙当即下旨命曹寅协理江宁织造之职。

    曹寅以协理江宁织造的身份熟悉官职职能和官职运作之后,康熙就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下旨正式任命曹寅为苏州织造,两年后康熙又调任曹寅为江宁织造,让曹寅的大舅哥李煦接任苏州织造之职,这等于让曹寅家族一下子就掌控了江宁和苏州两大织造署,这也为曹家积累了大量财富。

    此后康熙极为信任曹寅,而曹寅作为皇商就有替皇帝经营私产的职能,皇商如果发现商机是需要给皇帝提案,然后由内务府拨款让皇商代替皇帝经营产业。内务府对于皇商的提案审核都非常仔细,唯独曹寅的商业提案内务府几乎都不用审核,直接递交康熙过目就行了。

    康熙对于凡是曹寅的商业提案都是几乎连看都不看直接批准,让内务府拨款就行了,事后不管赚钱还是赔钱康熙都很少过问。不过曹寅的经商才能确实不太高,他给康熙的商业提案基本都是赔钱的,但是仰仗康熙的信任,康熙从来没有为此追究过他或者责问过他。内务府的皇商世家有不少,但是能有曹寅这种待遇的只有他这独一份。

    就是因为曹寅不太会经商,所以他不管在经营皇家或自己的生意产业上都是不怎么挣钱,但是由于曹家深受康熙信任,当时已经成为权贵家族,曹寅为了家族门面,在江宁和苏州光置产业,家族生活也极为奢侈,还在江宁织造府西面建造了曹家园林,也就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可以说在《红楼梦》中贾家的奢靡生活那就是曹家的现实写照,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正是因为曹雪芹体验过曹家的奢靡生活经验,他才能创作出奢华成性的大观园生活。

    康熙出于对曹寅的信任,他六次南巡有四次都居住在曹家,而唯有的两次没有住在曹家,其中一次是住在扬州,但是这一次也是曹寅负责组织迎驾事务。曹寅频繁接待康熙南巡花费极大,这也使得本就不会经商还生活奢侈的他只能靠挪用公款来接待康熙,为曹家日后欠下了不少国库亏空。

    积欠国库亏空也是后来雍正惩治曹家的主要罪名之一,可是要知道曹家的亏空有一多半都是来自于接待康熙南巡所致,实际上导致曹家犯罪的根源是康熙,所以曹雪芹才会在《红楼梦》中贾家落败之后写到:贾家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曹家如同贾家一般荣宠而衰,雍正又从曹家抄出了多少财产

    由于曹寅受到康熙信任,因此曹家成为当时的权贵家族,曹家也与皇家开始联姻,曹寅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皇室宗亲,其中对曹家助力最大的就是曹寅大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的后人平郡王纳尔苏。

    与皇家联姻,还能四次接待康熙南巡,再加上康熙的信任,这些都使得曹氏家族仅落户到江南地区三四十年就立刻一跃成为江南地区的名门望族,江南百官无不争相巴结曹家。

    可是,当时没有人会知道风光的曹家背后是因四次接待康熙南巡和为了维持家族的奢华生活积欠了国库三百余万两白银的空壳家族。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时任两江总督噶礼就向康熙弹劾曹寅亏空公银三百余万两,康熙拿曹寅当亲弟弟一般,而且他心里也清楚曹寅的亏空与自己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康熙对噶礼的弹劾奏折置之不理,反而私下把这件事告诉给曹寅,并告诫他一定要尽快把积欠国库的亏空补齐,不要再给人留下把柄。

    可是曹寅当时年纪已大,况且他本身也不善于商业经营,在理财方面没有过人才能,所以面对巨额债务,他还不肯缩减家族奢华开支的情况下,又没有特殊的理财技能,他即便竭尽全力也无力偿还国库的巨额亏空。

    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曹寅感染了疟疾,病情十分严重,康熙得知曹寅病危之后,立刻派人给他送去欧洲传教士进献给康熙的专治疟疾病的良药金鸡纳霜,同时康熙还给曹寅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在信中康熙嘱咐他如何吃药,叮嘱他要按时吃药保养好身体,康熙对曹寅的关心之情十分真切。

    虽然康熙很关心曹寅,还给他送去了良药,但是曹寅却没这个福气了,康熙派人快马加鞭送去的金鸡纳霜还没到,曹寅就已经咽气去世了。曹寅生前虽然竭尽全力填补国库亏空,但到他死的时候还有近百万两的亏空填补不上。

    曹寅去世的消息让康熙十分悲痛,同时康熙还得知曹寅有近百万两的亏空没有填补,按照律法,曹寅生前在任欠下的国库亏空填补不上,他死后户部有权去抄没他的家产用以填补亏空。

    康熙为了保住曹家的家产,他下旨让曹寅的儿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替父亲曹寅继续偿还国库亏空,曹顒也就是曹雪芹的父亲。

    曹顒很有才能,文武双全,康熙非常喜爱他,曾称曹顒是老臣子嗣中天资最高的孩子,对曹顒评价很高。康熙很看好曹顒,认为以曹顒的才能很快就能替曹寅还清国库亏空,康熙还打算曹顒还清国库亏空之后要重用他。

    不过很可惜曹顒接任江宁织造仅两年就去世了,年仅26岁。连曹雪芹这辈子都没见过老爹曹顒,因为曹雪芹是曹顒的遗腹子,曹顒去世三个多月后曹雪芹才出生。

    曹顒的去世也注定了曹家要走向衰败,曹顒是曹寅唯一的儿子,当时曹雪芹还未出生,况且即便曹雪芹出生,康熙也不可能让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出任江宁织造,因此康熙需要给曹寅找一个继承人能出任江宁织造,代替曹家偿还国库亏空。

    曹寅幼弟曹宣的第四子曹頫自幼深受曹寅喜爱,被曹寅养育在家中,因此经曹寅的大舅哥李煦向康熙推荐,曹頫就被康熙下旨过继给了曹寅,成为曹寅嗣子,并继承了江宁织造之职,替曹家偿还国库亏空。

    曹顒去世时曹家还有亏空80余万两未还上,康熙是看在曹寅面子上想保全曹家,所以才会让曹頫继承江宁织造的职务,同时康熙又让李煦以苏州织造兼署两淮巡盐使,默许李煦挪用两淮盐课帮助曹家偿还亏空。

    到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李煦的帮助下曹家的亏空终于彻底清还完毕。不过老的亏空还完了,又要造成新的亏空,原来这个曹頫的能力比曹寅和曹顒还差远了,他虽然为人老实厚道,喜好读书,有些文采,但他就是一个木讷老实的书呆子,既不会经商,也不会做官。

    曹家的生活奢侈成风,曹頫挣来的钱远不够曹家继续维持奢侈的生活,因此曹頫为了继续让曹家维持奢侈的生活,只能继续挪用公款造成亏空。

    曹頫在任上造成新的亏空的事被康熙所知道,康熙以前可以包容曹寅,但是他对曹頫可就没有对曹寅那样的感情了,因此康熙对曹頫十分不满,多次下旨申斥曹頫,从此康熙也逐渐对曹家开始疏远。

    曹家之前能成为名门望族完全是靠了康熙的庇护,康熙能庇护曹家是看在曹寅的面子上,现在曹寅和康熙比较喜爱的曹顒都去世了,那么曹家也就逐渐失去了康熙的庇护,没有了皇帝的庇护,那么曹家距离完蛋就不远了。

    不过康熙即便疏远曹家,但是看在曹寅的面子上康熙也不会动曹家,可是康熙去世后那就不是他能管的事了。

    康熙去世雍正继位,要知道雍正是通过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争位上来的,不巧的是,曹寅家族和李煦家族在九子夺嫡中都站在了雍正的对立面上,曹李两家都支持了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

    胤禩是康熙第八子,为人斯文儒雅,深得朝臣之心,又与康熙第九子胤禟、第十子胤誐、第十四子胤禵结成党羽参与九子争位,胤禩一党也是皇子中势力最强大的一党,因此曹李两家多与胤禩和胤禟结为姻亲,不过可惜最终却是雍正继位,所以曹李两家在政治上就已经站错队了。

    因此在雍正继位后,雍正就立刻对李煦家族动了手,雍正先是下旨在全国官场整顿吏治,要严厉追缴国库的亏空,于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被抄家革职的官员多达百余人,已经70岁的李煦也在这一年被雍正革职抄家发配宁古塔。

    李煦家族也就是《红楼梦》中与贾家并称四大家族的史家原型,雍正在调查李煦亏空问题上查出了李煦此前擅自挪用苏州织造和两淮盐课的公款帮助曹家填补亏空的事,于是雍正大怒,派人去质问曹頫。

    雍正派户部官员去找曹頫核对李煦挪用公银替曹家填补亏空的事,曹頫最初是想抵赖,但是雍正早就已经掌握了全部证据,最终曹頫只得承认李煦帮助曹家挪用公款填补亏空。就这样李煦挪用的80多万两银子帮曹家填补亏空不再被承认,这也就等于曹寅生前欠的亏空还有80多万两需要曹頫继续代为偿还。

    按照雍正收拾李煦的严厉手段,曹頫早就会被雍正抄家发配了,但是雍正对曹頫还算是不错,没有把他立刻抄家发配只让他立下保证在期限内偿还。其实这些都是康熙第十三子怡亲王胤祥的功劳。

    原来当初康熙南巡都带上了胤祥一同入住在曹家,曹頫自幼就住在曹寅家,他喜好读书,爱吟诗作赋,就这样随同康熙入住曹家的胤祥就与少年的曹頫相识,胤祥比曹頫大了9岁,但却十分欣赏曹頫的文采,两人在曹家时经常切磋文学,后来两人虽然不在一地,却经常以书信诗词往来,以文相交成为知己好友。

    而胤祥又是雍正继位的鼎力支持者,在雍正继位之后深受信任和器重,雍正对他的话极为信任,所以当李煦被抄家发配后,牵扯出了曹頫和曹家,胤祥在雍正面前力保曹頫,恳请雍正给曹頫一次偿还亏空的机会。

    就这样雍正才允许曹頫继续留任江宁织造偿还亏空,曹頫没办法之下,只得在雍正二年(1724年)向雍正保证三年之内还清亏空。

    有了胤祥的力保之后,雍正也曾对曹頫另眼看待,雍正发现曹頫文采确实不错,尤其是奏折上的字写得非常漂亮还很有文采,因此雍正曾特意下旨让朝臣向曹頫学习,以后上奏折不仅字要漂亮,还得要有文采。

    也许文采是曹頫的唯一长处吧,他不会经商不会做官,他曾替内务府在江南地区销售野山参,本来野山参的价格在江南地区卖的要比在京城还贵得多,结果他替内务府在江南地区卖完之后,反而挣的钱比内务府在京城销售挣得还少,这让雍正怀疑他不是中饱私囊就是经商能力太差了。

    曹頫不仅不会经商,他也不会做官,江宁织造本来是既要替皇帝挣钱,还要替皇帝监察江南百官,曹頫挣不来钱,还起不到替雍正监察江南百官的职能,雍正想肃清官场吏治,当时江南官场尤为需要整治,但曹頫却不能给雍正提供任何有用的帮助。

    挣不来钱,还在政治上对雍正没有任何帮助,久而久之雍正对曹頫的能力产生了很大的怀疑。而且雍正继位之后提倡勤俭之风,雍正早在还是皇子时期就很反感江南贵族的奢侈生活。曹頫却偏偏没有纠正家风,在雍正提倡勤俭之后,曹家依旧不改往日的奢侈生活,这些都是让雍正对曹頫和曹家忍无可忍的原因。

    面对巨大的还款压力,曹頫虽然承诺保证,但他根本还不出来,于是他不专心抱紧胤祥这条大腿,反而还四处求人找关系,他更与大将军年羹尧和九门提督隆科多结交,结果年羹尧和隆科多比曹家垮台还早,而且下场也更惨。

    到了雍正五年(1727年)曹頫向雍正承诺的三年之期即将到期,曹頫眼看还无力偿还亏空,他就学了隆科多的一招转移家产,这可是一大昏招,当初隆科多就因为走了这一步,才使得雍正震怒,雍正认为隆科多严重欺君,于是隆科多就被圈禁至死。

    而曹頫又玩了隆科多转移家产这一招,企图瞒过雍正,结果还是被雍正查明了,于是这就成了导火索,让雍正这么多年积累的对曹頫和曹家的不满彻底爆发了。雍正大怒,下旨抄没曹家全部家产充公填补亏空。

    有意思的是曹家虽然在被抄家前依旧维持着奢华生活,但是当雍正抄家之后,曹家总共被查出有房子四百八十三间,田地十九顷零六十七亩,现金三万多两银子,剩下最多的就是当票。

    合着曹家一直是在靠当卖家产维持奢侈生活,而曹頫在任江宁织造期间还陆续造成了不少新的亏空,把曹家的全部家产都变卖也不够偿还所欠下的新老亏空,可以说曹家被抄家时只是一个表面看似奢华的空壳子。

    按照曹頫这样表现,他的下场本来要比李煦还惨,不过当他出事后,胤祥第一时间就站出来保了他,还有曹家的姻亲,曹雪芹的表兄平郡王福彭也站出来力保曹頫。最终雍正看在胤祥和福彭的面子上,没有重罚曹頫,只让抄没部分曹家家产,将曹頫罢官,并戴枷锁示众一年,相比之下雍正对曹頫的惩罚比李煦轻了很多。

    雍正允许曹頫保留在京城的曹家老宅十七间半的房子,还保留了在京城的十顷地,只抄没了曹家在江南的家产,这样一来曹家一百多口人就只能从江南迁回京城生活,年仅13岁的曹雪芹也是在这种情况下陪着叔叔曹頫来到了京城。

    由于胤祥和福彭在曹家出事后力保曹家,他们俩对曹家的恩德让曹雪芹终身难忘,所以曹雪芹后来在《红楼梦》中塑造的贾家落难后北静王和西平王怜悯帮助贾家,而北静王和西平王的原型就是胤祥和福彭。

    不过由于曹家江南的家产变卖之后也填补不上亏空,曹家还得继续偿还亏空,而曹頫在获罪罢官之后彻底失意,整天萎靡不振靠酒精度日,因此后来替曹家偿还亏空的重担就落在了曹雪芹身上。

    曹雪芹为了尽快把亏空还完,他只得将曹家在京城的房产和田产变卖,使得一百多口人的曹家瞬间烟消云散,而曹家也由此彻底走向破败之局。

    在曹雪芹变卖京城的曹家产业之后,还欠了国库三百多两银子的亏空,虽然三百多两银子在辉煌时期的曹家不算大钱,可是对于落魄的曹家就成了巨款,曹雪芹当时已经衣食无着,全靠着表哥福彭接济度日,他实在是拿不出钱来还国库了。

    幸好雍正去世乾隆继位了,乾隆考虑到曹家确实落魄有困难,于是下旨由内务府掏钱替曹雪芹偿还了最后欠国库的三百多两银子,至此曹家欠国库的债务才算彻底还清。

    曹雪芹也由此心灰意冷,此生不敢再踏足官场,以教书为生,从而专心致志著写《红楼梦》。由于曹雪芹没有家产还没有正经工作,所以他的生活过得十分落魄,经常靠亲友接济度日。可以说曹家的辉煌,在曹雪芹这一辈彻底落幕。

    写在最后

    所以曹家在雍正时期还欠国库八十多万两银子,再加上曹頫所欠的新亏空,估计曹家最后欠了一百多万两银子的亏空。而最后抄没曹家的家产,江南家产加上后来曹雪芹变卖京城的家产后还有三百多两银子没还清,这说明曹家的总家产大概在一百多万两银子左右,而雍正抄没曹家江南地区的家产也就六七十万两银子。

    但是要知道曹家当时在江南可是奢侈成风,其家族日常生活的奢侈程度比那些富可敌国的江南盐商还要奢侈,可以说曹家的落败除了因接待康熙南巡欠债之外就是被奢侈成性的家风所误。

    曹雪芹一生也比较坎坷,他出生时赶上了曹家的落日余晖,到13岁时就赶上了曹家的落败,可谓是生于繁华,终于落魄。

    曹雪芹家族被抄家时,总共查抄了多少家产?

    1727年,雍正下令查抄曹家,谁知现银没抄出来,欠条、当票倒抄出100多张,里外里一算,雍正还赔钱!

    这一年,雍正忍无可忍,终于对曹家下手了。他先是以亏空甚多、管理不善、骚扰驿站、行为不端、转移财产等多项罪名,将曹雪芹的叔父曹頫革职扣押。

    2个月后,余怒未消的雍正又下令对曹氏抄家,一直到此时,雍正才发现,原来传闻中的”南京首富“不过是个”南京首负“。

    年仅12岁的曹雪芹,也从一个不知人情世故的公子哥,沦落成了饱尝人间冷暖的阶下囚。



    曹家极盛时,曾四次接待康熙的圣驾,作为皇室的包衣奴才,曹家究竟是怎么兴起的?又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被抄家之后的曹家,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这一切的源头,还得从一个女人说起。

    一、曹雪芹家族的崛起之路

    曹雪芹的先祖原本是明朝的军官,结果点有些背,两军对战时,一不小被清军俘虏了,从此就成了爱新觉罗家的“包衣“(即家奴),虽然地位低了点,但好歹离权力中心近,机会多啊。

    这不,康熙小时候需要一位教养嬷嬷,孝庄太后提着灯笼找了一圈,最后相中了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孙氏尽心尽力照顾小康熙,据说,就是她四处寻找药方,才治好了康熙的天花。

    康熙即位后,自然对孙氏感激不尽,就赏给了她老公曹玺一个肥差——江宁织造,江宁织造是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官衔名叫“江宁织造郎中“。




    这个官职虽然品级不高(正五品),但因直属内务府,权力大得惊人(仅次于两江总督)。

    江宁织造郎中不仅可以用皇帝的名义做生意,管理江南地区的丝绸产业,赚大把大把的“灰色收入”,还可以监视地方官,无限向皇帝上奏,随时打别人的“小报告”。

    尽管大权在手,但曹玺非常给力,他在任期间,不仅没大肆敛财、打击异己,反而兢兢业业、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最后积劳成疾,病死在任上。

    为了继续照顾曹家,六年后,康熙授意曹玺的长子曹寅子承父业、继任江宁织造,继续为皇室操办采买、织造、监督等一众事务。



    说起这个曹寅,他跟康熙的关系更不得了,俩人“明为君臣,暗如手足兄弟”,这话怎么讲呢?

    借着孙氏的关系,曹寅自小就是康熙的伴读兼玩伴,长大后还成了御前侍卫,皇帝的喜好,他摸得一清二楚,所以,二人相处起来,不像君臣更像是兄弟。

    曹寅比父亲曹玺更有经商头脑,1701年,曹寅看出贩铜有利可图,就写奏折向皇帝借钱做生意,一张口就是十万两白银,康熙想也没想就批了,后来,曹寅不仅给皇室挣来了丰厚的利润,自己也赚的盆满钵满,还为此受到了皇帝的表扬。

    在1684年——1707年的24年里,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除了一次中途因故折回,一次另住别处外,其余四次都是由曹家的江宁织造府接待的。

    虽然每次接驾都需要花费巨额人力、物力、财力,但这对整个家族来说,是何等的荣耀啊!




    曹寅是康熙的死党,两个女儿都当上了王妃,大舅哥李煦也任苏州织造同时兼管巡盐(都是有油水的好单位),曹家一时备受皇恩、风头无两。

    然而,这样的盛况持续没多久,随着1712年,曹寅的病逝,曹家开始由盛转衰。虽然江宁织造的肥差没有旁落,还是父死子继,交到了曹寅的长子曹颙手上,但曹颙的生命线实在太短,在任还不满三年,就匆匆追随老父亲的脚步而去了。

    此时,曹雪芹作为曹颙的遗腹子,还没出生,不能再父死子继了,怎么办?要说康熙对曹家真是够意思,为了保住曹家的荣华富贵,康熙亲自过问,将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到曹寅名下,然后由他接任江宁织造。

    康熙本以为此举可以保住曹家的辉煌,可谁知事与愿违,仅仅过了12年,曹家就从一个豪门望族变成罪臣之家了。




    二、雍正为什么要抄曹雪芹家?

    康熙在世时,曹家虽然问题不少,但没人敢动他,都知道这是皇帝亲自罩着的人啊,而一旦老皇帝驾崩、新帝登基,曹家头上最大的保护伞就没了。

    倒不是雍正非要跟曹家过不去,而是曹家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又恰好撞枪口上而已。

    1、政治形势所迫

    康熙驾崩时,给雍正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 官员腐败成风、个个富的流油,但国库却日益空虚,再加上,当时年羹尧正在西北用兵,每天一睁眼都需要大笔的银子往外花。

    钱从哪里来?铁腕皇帝雍正决定从贪官下手,一是整顿吏治,二是追缴欠款,凡是补不上亏空的,一律革职抄家。

    曹家三代四个人在江宁织造任上近六十年,早就成为他人眼中的肥肉了。除了政治形势之外,曹家的问题也确实不少。




    2、站错了队伍

    在“八王夺嫡”中,曹家素与废太子胤礽关系密切,跟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褆也颇有交情,曹寅的长女还嫁给了胤褆的副将,可谁知,最终做皇帝的却是最不受宠也不被看好的四阿哥胤禛。

    曹家这笔政治投资,不仅没捞到任何红利,反而受了不少连累。

    3、骄奢淫逸

    《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对贾府的餐饮标准有这样一段细致地描写:

    “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银子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的了!”


    作为贾府的原型曹家,其消费水平可想而知,据胡适《红楼梦考证》:“他一家都爱挥霍,爱摆阔架子;讲究吃喝,讲究场面。“




    偏偏雍正是个很节俭的皇帝,很看不惯这些豪门望族的奢侈之风,心里不爽,所以时常借题发挥一下,织造衙门多进贡了件衣服和扇子、灯上多绣朵花,他就要降旨斥责一番。

    1727年,雍正向曹頫口传谕旨:

    “前织造等衙门贡献物件,其所进御用绣线黄龙袍曾(增)至九件之多,又见灯帷之上有加以彩绣为饰者,朕心深为不悦……此皆靡费于无益之地,开风俗奢侈之端,朕所深恶而不取也。“


    4、亏空巨大

    说起曹家的亏空,那是由来已久,曹寅在世的时候,就有了数十万两的亏空。按说,曹寅经商有道,又守着肥差,怎么也不至于欠那么多外债呀?

    这就得拜康熙老爷子所赐了,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曹家,而且每一次去都浩浩荡荡,宫女、太监、妃子、皇子、公主、侍卫等等大几千人,这些人的吃喝拉撒玩,曹寅要负责,而且接待规格还得按最高标准,一点马虎不得,《红楼梦》里赵嬷嬷曾借元妃省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淌海水似的。”



    曹寅的巨额亏空就是这么来的,康熙心里也明镜似的,这是好兄弟给自己背的锅呀!心存感激的康熙一边恩准曹寅的大舅哥李煦代为管理盐政一年,帮忙填补亏空,一边暗戳戳地提醒曹寅:

    1710年朱批:“两淮情弊多端,亏空甚多,必要设法补完,任内无事方好,不可疏忽。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1711年朱批:“亏空太多,甚有关系,十分留心,还未知后来如何,不要看轻了。”


    然而,亏空还没还完,曹寅就去世了,后继任的曹颙、曹頫继续卖命还账,一直到1717年,也就是曹寅去世5年后,曹家在李煦的帮助下,才勉强还完了83万两的欠款。

    可事情到这里还没完,曹頫这个人虽然做学问很好,但才能很一般,再加上不善经营,曹頫自己也有了新的亏空,到雍正即位,曹頫至少还欠着盐政上8万多两及卖人参的9200多两银子未交,更雪上加霜的是,曹家的好帮手李煦被雍正抄家流放,曹頫一看皇帝动真格了,立马端正态度,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年内还清亏空!”

    说完曹頫就后悔了,三年后钱肯定是还不上的,但曹家上下一百多口人,还得吃喝,咋办?自作聪明的曹頫,走了一步险棋。

    5、转移财产

    转眼到了1727年,曹頫和皇帝的三年之期已过,但亏空还没补上,曹頫自知在劫难逃,就开始往亲戚家秘密转移财产,曹家早就成了重点关注对象,曹頫的这些小动作怎么可能逃过雍正的“法眼”?

    雍正向来深恨大臣转移财产,对隆科多的降旨斥责就是个例子。

    “隆科多行为岂有此理,昏聩之极,各处藏埋运转银子东西。朕如此推诚教导,当感激乐从,今如此居心,可愧可笑。况朕岂有抄没隆科多家产之理,朕实愧见天下臣工也。”——冯尔康《雍正皇帝全传》


    而曹頫哪壶不开提哪壶,硬往雍正枪口上撞。气得雍正在下旨抄曹家时大骂:

    “江宁织造曹頫,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朕屡次施恩宽限,令其赔补。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应尽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企图隐蔽,有违朕恩,甚属可恶!“


    1727年,曹雪芹12岁,曹家迎来了真正的风雨之秋。

    5月,曹家因进贡物品“奢泰”,遭雍正斥责。

    6月,曹頫因江宁所织御用褂面等落色,被罚俸一年。

    12月初,山东总督塞楞额参奏三处织造,送龙衣途中勒索骚扰百姓,被降旨严审,其中就包括江宁织造。

    12月15日,曹頫私自转移财产被革职待罪。

    12月24日,雍正正式下令查抄曹家。

    曹家大厦将倾,正应了《桃花扇》那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三、雍正在曹家抄出了什么?

    继任江宁织造隋赫德在曹家忙活了两个多月,终于清点出了曹家的财产数目:

    “查其房屋并家人住房十三处,共计四百八十三间;

    地八处,共十九顷零六十七亩;家人大小男女,共一百四十口;

    余则桌椅、床几、旧衣零星等件及当票百余张外,并无别项,与总督所查册内仿佛。

    又家人供出外有欠曹(頫)银,连本利共计三万二千余两……

    查织造衙门钱粮,除在机缎纱外,尚空亏雍正五年上用、官用缎纱并户部缎匹及制帛浩敕料工等项银三万一千余两……”


    雍正拿到奏折,当场就傻眼了,原以为抄了个富户,谁知这曹家竟穷到如此地步!现银没有,当票和欠条倒有100多张!

    虽然别人欠曹頫有3.2万两白银,但他也欠户部3.1万两,两下一算,基本扯平,雍正抄了半天,半点油水没捞着。



    四、雍正对曹家怎么处置的?曹家的结局如何?

    不管怎么说,曹家对老爹康熙还算有功,再加上和硕怡亲王允祥的求情,见曹家如此破败,雍正也不免生出恻隐之心,他下令除将家产、人口赏给新任江宁织造隋赫德外,另在京城崇文门外留了十七间半房屋、三对家仆,用来安置曹家老小。

    《刑部移会》载:“于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屋十七间半,家仆三对,给与曹寅之妻孀妇度命。”


    和李煦、隆科多、年羹尧及后来的隋赫德相比,曹頫的结局也要好得多,他既没有流放充军、也没有圈禁入狱,只是革职带枷,一年后,连枷号也免了,重获了人身自由。

    1735,乾隆帝登基后,又给了曹家两道恩旨:

    不仅免了曹家所欠的300多两亏空,还允许曹雪芹入朝为官,担任内务府笔贴式。

    这个官职虽然很小,但好歹是个公务员,可以拿朝廷俸禄,只是见过家族鼎盛的曹雪芹,接受不了这么大的落差,遂决定辞职回家,专心编写《红楼梦》。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宴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梦,古今一梦尽荒唐!

    从平凡走向繁华,又从繁华走向落寞,这是贾府的结局,也是曹雪芹为曾经的盛世家族写的一曲壮烈挽歌!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