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磁石为什么不会吸附铜、铝等金属

    栏目: 房产 日期:2022-12-11 21:00:14 浏览量(来源:小庞

    [摘要]磁石为什么不会吸附铜、铝等金属?千万不要小瞧这个问题,因为直到1928年才有了真正的解释,涉及到了一种纯粹的量子效应(交换作用),在宏观世界没有可以与之类比的现...

    磁石为什么不会吸附铜、铝等金属?

    千万不要小瞧这个问题,因为直到1928年才有了真正的解释,涉及到了一种纯粹的量子效应(交换作用),在宏观世界没有可以与之类比的现象。

    当然,也有简单的回答:

    铜、铝等金属不是铁磁体,所以不能被磁铁吸引。

    至于什么是铁磁体

    这就要从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一步步了解,如果直接讲铁磁体,你很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

    抗磁性

    所有物体都有抗磁性,因为所有物体内部都有电子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电子任意朝一个方向运动。现在施加一个垂直于电子运动方向的磁场,电子会受到洛伦兹力,做圆周运动。

    电子做圆周运动就相当于一个小磁铁,主要会产生与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场,此时的电子就会被外部磁场排斥。

  • 顺便提醒一句,非匀强磁场才能产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匀强磁场是没法吸引小磁铁的,只会让小磁铁转个方向。
  • 下面提到的磁场都是指非匀强磁场

    不管物体的哪个方向面对磁场,内部的电子都一定会有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速度分量,所以物体一定会有被磁场排斥的趋势,这就是抗磁性

    抗磁性通常都很弱,弱到我们平时根本察觉不到。

    不过在外界磁场足够强的时候,抗磁性还是可以被察觉到的,比如“磁悬浮青蛙”:

    另外,超导体的抗磁性非常强,超导磁悬浮就是利用了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

    顺磁性

    有些物体除了抗磁性之外,还有顺磁性。

    这和组成物体的原子的结构有关系,原子内部有电子、质子、中子。

    电子、质子、中子都有自旋磁矩,不用管自旋磁矩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只需要知道电子、质子、中子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小磁铁。

    原子中大部分电子、质子、中子的自旋磁矩都互相抵消了,抵消之后就不再相当于小磁铁了。

    不过有些电子的自旋磁矩不会互相抵消,这就是“未配对”的电子,具体内容有些复杂,在这里就不提了。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如果原子中有“未配对”的电子,那么原子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小磁铁。

    至于原子里面到底有没有“未配对”的电子,需要看原子的原子序数,这也有些复杂,就不提了。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构造原理”。

    铜原子没有“未配对”的电子,铝原子、铁原子有“未配对”的电子。

    如果物体内部有“未配对”的电子,就相当于内部有大量的小磁铁,平时这些小磁铁无序排列,磁性互相抵消了,对外不显磁性。

    一旦外部施加磁场,物体内部的小磁铁就会统一朝向一个方向,这就是磁化

    被磁化以后,物体就会被磁场吸引,这种性质就是顺磁性

    顺磁性通常会比抗磁性强,会掩盖抗磁性。

  • 所以同时具有顺磁性和抗磁性的物体只会表现出顺磁性,被称为顺磁体
  • 而具有抗磁性的物体只会表现出抗磁性,被称为抗磁体

    顺磁性也很弱,弱到我们平时根本察觉不到。

    不过顺磁性已经涉及到交换作用(一种纯粹的量子效应)了,降低温度,一些顺磁体就会表现出一种新的性质:铁磁性

    铁磁性

    之所以说交换作用是一种纯粹的量子效应,是因为它与全同粒子不可分辨(仅存在于亚原子世界)有关。

    微观世界的粒子基本上都是全同粒子,电子就是一种全同粒子,可以简单地把全同粒子理解成“完全一样的粒子”。

    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雪花,但是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电子,甚至于世上所有的电子都是一模一样的!

    交换作用引出了“交换能积分常数”。

    我们不需要知道这个常数到底是什么,我们只需要知道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交换能积分常数”,这个常数越大,“未配对”的电子就会排列得越整齐。

    “未配对”的电子整齐排列,就相当于一种自发磁化,相当于小磁铁的原子就会整齐排列,形成局部的“大磁铁”,也就是磁畴

    通常磁畴会无序排列,磁性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

    物体内部一旦有自发形成磁畴,就会表现出铁磁性,在外部磁场中磁化,磁畴整齐排列,会产生巨大的磁场。

    铁磁性产生的磁场是顺磁性产生的磁场的成千上万倍,可以产生直观的现象,比如磁石吸铁。

    具有铁磁性的物体就是铁磁体,比如铁、钴、镍。

    铁磁相变

    一些读者可能会疑惑:

  • 自发形成磁畴,和顺磁体在外部磁场中磁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 为什么产生的磁场差距那么大?

    磁畴和顺磁质磁化最大的区别就是:

    磁畴中的小磁铁(原子)排列得非常整齐,而顺磁体磁化以后,小磁铁(原子)的方向只是稍微转动了一点点。

    顺磁体内部的原子在磁场中不仅会有排列整齐的趋势,还会不断热运动,引起无序排列。

    如果温度过高,交换作用就无法和热运动抗衡,磁畴内部的原子也会无序排列,磁畴也因此解体,铁磁体就会变成顺磁体,这就是铁磁相变

    相变很常见,固体、液体、气体的物态变换就是最常见的相变。相变有临界点,比如熔点、沸点。

    铁磁相变的临界点就是居里温度,温度超过居里温度就是顺磁体,低于居里温度就是铁磁体。

    对称性破缺

    铁磁体还有更深层的奥秘,上面提到的交换作用仅仅只是海森堡在1928年的解释。

    如今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已经发展出了凝聚态物理,铁磁体、铁电体、反铁磁体、反铁电体、超导体、超流体、……这些神奇的现象都被归纳为对称性破缺的产物。

    对称性破缺形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磁石为什么不会吸附铜、铝等金属?

    偶来回答下哈!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外层有电子围着原子核高速转动。磁性就是在电子围绕原子核公转以及自转的过程中产生的。

    我们都学过,电生磁磁生电,电子的运动产生了电场,同时也产生了与这电场垂直的磁场。而这个电子核的磁性有多强,就要看这个公转、自转、不同电子间的互相影响(有的原子核不光有一个电子),这些运动都会产生磁性,它们也会互相影响,从而混在一起,表现为原子核的“磁矩”(磁的矩阵)。

    每一个原子核都有磁矩,包括铜和铝。

    那为什么只有磁石有磁性呢?为什么铁会被吸住?铜和铝不行呢?

    原子核的磁矩产生后,问题就来了,原子周围还有千千万万个原子呢!

    大家你挤我我及你,有的想往左走,有的向右走,有的前进,有的后退,这样大家乱作一锅粥,所有的磁性也都互相抵消了,这就是世界上除了磁石之外,没有其他东西带有天然慈性的原因,因为都被中和了。

    超强磁铁铷磁铁两块挤掉一个苹果表。

    磁石就不一样了,人家内部的原子都训练有素,大家统一指挥,都朝一个方向行军,于是,天然的磁性就出现了。

    而如铁钴镍这样的物质,当磁铁靠近它时,它们的本来杂乱无章的磁矩排列也会受到磁铁“传染”,表现出自己的磁性。而铜和铝永远都是杂乱无章的,所以,它们当然不会被吸走了。

    另外,磁铁的磁性,也会因为加热的原因,当超过“居里温度”,磁铁也会因为磁矩的混乱而丧失磁性。我们的电饭煲就是利用的这一原理。

    用心写回答!让难懂的科学变有趣,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欢迎关注“科学重口味”!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