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有句俗话叫做“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以前...
为什么有句俗话叫做“七不出门,八不回家”?
【七不出】
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
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
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
平凡的日子里,最真实的幸福就是柴米油盐醋茶了。
也许有人认为每天和家人一起过这样的生活太简单,太了然无趣,但却是最温暖,最踏实,最厚重的幸福了。
【八不回】
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
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八德应该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个子孙的骨髓里。我们应该谨记于心,严格遵守。
为什么有句俗话叫做“七不出门,八不回家”?
根据我的了解,“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主要有两种解释,现在分享给大家,共同讨论即可。
1、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七不出:柴、米、油、盐、酱、醋、茶七种日常生活用品,没有安排好不宜离家。作为一家之主,家里的主要日常事务就是上述七种生活物资的调度与使用,如果没有安排好就出门办事,那里家里人的日子就难过了,严重者家将不家,会家破人亡。
放在现代社会来说,男人出远门,一定要给家里留足钱财,让老婆、孩子、父母有基本的依靠。在外面打工挣钱,要及时给家里寄钱回去,以维持家庭开支。如果男人不将家庭经济建设好,那么老婆可能会找隔壁老王解决问题,因此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要有责任感和经济建设能力!
八不归: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种作人准则做不好,不能归家。儒家文化认为一个人能做好上述八德,则其身可立,则业可成。男子志在四方,出家谋求功业,当以八德为基础,不建功立业,无以归家荣耀门楣!一代名将吴起离家时,对母亲大人说:不成为列为上卿名将,誓不归家。苏秦远游秦国,离家前也说不功成业立,誓不归家。以上二人就是八不归的最好解释。
放在现代社会来说,男人离家挣钱,如果没有挣到钱,就不要回家。当前社会经济繁荣,凡事离不开一个钱字,如果男人外出打工挣钱,一年到头却身无分文,回家路费还要家里出,到了家也是家徒四壁,不亦悲乎?因此这是告戒男人,身为男人一定要顾家,为家里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在外面吃喝玩乐,赌博嫖娼,有一分钱要花两分钱,那么这样的人不配回家。
2、与相关禁忌有关
中华历史悠久,万事万物各有牵制,因此五千年来积累了不少莫名其妙的禁忌。根据《杨公忌日》的要求,初七不宜出门,初八不宜归家,否则不吉祥。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禁忌谁也说不清楚,阴阳相生,五行相克,八卦预测万物,谁也说不清楚冥冥之中有什么神秘力量在指引人事,因此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守则守之,反正也没有什么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