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的父母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一天一万元,医生说治好的几率很小,你会怎么选择呢?我父亲今年85岁,在去年3月被医院确诊为直肠癌早期,当时医生的建议是手术治疗再化...
如果你的父母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一天一万元,医生说治好的几率很小,你会怎么选择呢?
我父亲今年85岁,在去年3月被医院确诊为直肠癌早期,当时医生的建议是手术治疗再化疗,我和我哥说听医生的,但我妈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是我爸年龄大太了,毕竟已经是84岁高龄的老人,而且身体还有一些其他基础老年病。
我妈说跟她一起玩的伙伴中有亲人也是患癌,最后做手术治疗,术后伤口长期无法愈合,病人非常痛苦,最后没熬多久,人就走了。
考虑到我妈说的这种情况,我们也是担心我爸年龄太大,真上了手术台,有可能下不来,即便能下手术台,可能也会因为年龄太大,伤口难以愈合,也会承受长期的疼痛。
最后在我妈的坚持下,我们没有再坚持让我爸做手术,我当时问医生我爸还能活多久,医生说这个不好说的,一年半载应该还是可以的,毕竟还只是早期,医生后来告诉我,像我爸这么大年龄的人,新陈代谢比较慢,可能癌细胞扩散没那么快,能活更长时间也说不准。
当时我有个同学的妈妈在我爸确诊前几个月被确诊卵巢癌晚期,医生给出的建议也是手术治疗加化疗,同学的妈妈当时不到70岁,生存意愿特别强烈,很想多活几年,多些时间陪伴自己女儿,因为我同学是独生女,结婚后也一直跟父母一起住,父母帮她带孩子,她的生活简直是离不开她妈妈,所以她也是要竭尽全力去让她妈妈多活几年。
之后同学妈妈就应医生建议进行了手术加化疗,很可惜的是手术没几个月,就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了,她妈妈最后几个月都是在痛苦中度过,几次想轻生,同学一直守在她妈妈身边,安抚她妈妈的情绪,一直到她妈妈起不来床,度日如年地躺在床上,最后在痛苦中走完最后一段路程。
同学妈妈从确诊到手术治疗只有不到一年时间,同学后来跟我说,也许当初坚持给她妈妈做手术的决定是错的,或许当初不让她妈妈做手术,采取保守治疗,也许能活得长点,至少走时不会那么痛苦。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我爸在我妈的精心照顾下,依旧还能生活自理地活着,虽然我妈当初反对手术,有她的私心,不愿意侍候躺在床上的病人,但至少这个决定让我爸后半生没有那么痛苦,起码活着是有点尊严的。
当面对这种生死决择时,有时候真得无法判断怎么做是对的,只能是尽自己最大能力去挽救父母的生命,但不管父母还是作为子女,都是希望老人最后是有尊严地活着。
题主说如果父母住进重症监护室,一天一万元,医生说治好的几率很小,我会选择放弃,我选择放弃并不是说我对父母没有感情,正是因为有感情,不舍得父母在最后时刻活得那么痛苦。
生病是病人痛苦,陪护的人受罪,对于我们爱的父母,我们不希望他活得痛苦,对于爱我们的父母,也不忍心我们受罪的。
如果你的父母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一天一万元,医生说治好的几率很小,你会怎么选择呢?
这是一个医学和伦理取舍的问题,只有经过有切肤之痛的人才会深有体会。七年过去了,我还在不断反问自己:我到底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七年前的清明节,80岁的父亲因为偶发感冒,诱发了本来就有的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父亲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医生经过了各种检查后,征询我们家属的意见:如果不抢救,生命延续不到明天早上;如果抢救,不会得到根本好转,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
母亲、哥哥、姐姐都打算放弃治疗,只有我跪在医生面前苦苦哀求让医生抢救。
其实,在这一刻,如果有人不放弃,家里其他人也就不敢过多坚持放弃治疗。
就这样,父亲被推进了急救室,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命算是保住了。
但父亲基本上失去了意识,无法说话,只能躺在病床上。而且还伴随着阵阵的疼痛,从最开始的2~3个小时疼一次,到临去世的几分钟疼一次。
我和哥哥姐姐一天24小时守在病床前,父亲每疼一次,我们都流一次泪,直至最后以泪洗面。
经过抢救延续了11天生命的父亲,最后因为心力衰竭而去世。
母亲、哥哥、姐姐没有人埋怨我请求医生抢救父亲。但我每次想起父亲疼痛难忍,紧紧咬着毛巾的痛苦表情,就深深地自责。
至今如果看到父亲的遗像都不敢直视,不敢听有关父亲一类的歌曲。因为我的固执,让父亲遭受了11天病痛的折磨。
其实,父亲在世时,曾经和我谈论过生老病死的事情,他希望自己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有尊严的离开。
今天看到这个题目,一下子又让我想起了父亲。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我也变得越来越理智了。也反复看了上面不少的回答,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理智的对待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
一、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千万年来 ,人类都在追求长寿,更希望长生不老。古时的有些帝王将相,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要么求仙问道,要么寻找奇珍异草,要么大炼仙丹。但没有一个成功的,规律不可违,自然法则不可变。
二、相信医生
病人家属,在面对亲人病危,生死抉择的时候,往往是不理智的。我当时求医生时就说:“只要能够留住父亲,我哪怕不要工作了,天天守着他都愿意”。
但是,也要替病人着想,延续的生命也许会在非常痛苦中度过,甚至会给病人造成恐惧。慢慢地去世,和一下子就离开,或许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
这个时候一定要相信医生,我们是在感情用事,而医生是在用数据、科学来对待的。
每当在这个时候,医生会给家属说的很明白,或许也交代了后续的治疗费用。
作为医生,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放弃的。最主要他们比较清楚抢救后病人达到的状态。
三、让病人有尊严的离开
我想,每一个人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都会深深地留恋这个世界。每一位亲人也想竭尽全力留住自己最爱的人。
是明知道无法救治,还在靠药物维持,而病人还在受着病痛的折磨。还是放弃治疗,减少病痛折磨的时间,让病人有尊严的离开?
经过父亲去世后的反思,我宁愿选择让父亲有尊严的离开。
四、尽孝而不能愚孝
在父母在世的时候多陪伴父母 ,多尽孝心,多顺从父母的心愿,多陪父母说说话。
而不是在明知无法救治时不听医生劝告,还要一味抢救。
没有打草稿、列提纲,随手在手机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或许不成熟,或许没有条理,但我想,我的意思还是表达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