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永平县旅游景点(永平游玩景点),关于《永平县旅游景点(永平游玩景点)》的内容介绍。永平县旅游景点,以及永平游玩景点对应的百科知识,萌娘百科()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云南保山有...
永平县旅游景点(永平游玩景点),关于《永平县旅游景点(永平游玩景点)》的内容介绍。
永平县旅游景点,以及永平游玩景点对应的百科知识,萌娘百科()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云南保山有什么景点? 云南保山的景点有:太保公园、...
永平县旅游景点,以及永平游玩景点对应的百科知识,萌娘百科()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云南保山有什么景点?
云南保山的景点有:太保公园、火山公园、和顺古镇(和顺侨乡)、腾冲热海、霁虹桥等。
太保山公园:位于云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山城西,规划面积485.7公顷,森林覆盖率90.5%,其中已于发利用面积106.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8%,公园内植被保护良好,有野生植物54科300种,野生动物53科130多种。公园各主要入口均与城区道路相连接,地理位置优越,山顶距城区街道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保山市民和外来旅客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身的好去处,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森林公园。
地址:保山市隆阳区玉泉路1号。
火山公园:火山公园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腾冲和梁河县境内,园内有古火山地质遗迹及相伴生的地热泉。
地址:云南省西南部的腾冲和梁河县境内。
腾冲热海 : 腾冲热海位于腾冲县城西南20公里,面积约9平方公里,较大的气泉、温泉群共有80余处,其中10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世界上有温泉的地方很多,但像腾冲热海这样面积之广、泉眼之多、疗效之好,实属罕见。腾冲系我国最为著名的“地热之乡”,全区目前发现有64各地热活动区,温泉群达80余处,最高水温达96.3℃。其中热力最猛、外部显示也最为奇妙的便是镶嵌在城西约20公里的腾冲热海。
地址:保山市腾冲市热海风景区内。
开放时间:热海景区:8:00-21:00(夏季),8:00-20:00(冬季);热海温泉:9:00-01:00。
门票:门票60元/人,1.2米以上儿童、60-70岁老人、全日制学生凭有效证件30元/人,1.2米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免费;热海浴谷温泉268元/人,热海美女池温泉238元/人。
和顺古镇(和顺侨乡):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县城以西4公里处,始建于明代,因小河绕村而过故名“河顺”,后文人雅士取“士和民顺”之意而更名为“和顺”。和顺古镇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更是茶马古道重镇、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镇建筑环山而建,从东到西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宅遍布古镇,镇子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镇内主要景点有:滇缅抗战博物馆、中天寺、弯楼子、刘氏宗祠、艾思奇纪念馆、文昌宫和和顺图书馆。
地址:保山市腾冲县和顺镇。
开放时间:7:30-19:30;门票:每人次80元。一票通,各景点验票。
霁虹桥:滇西保山市与永平县之间的澜沧江上的霁虹桥,近年来经专家们考证,确认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铁索桥。追溯这座古桥的历史,既能窥见云南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又可从一个侧面了解云南古代的交通状况。澜沧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东北部。经西藏进入云南省境内,向南流经迪庆、丽江、大理、保山、临沧、思茅和西双版纳,然后出境,国外称为湄公河。
地址:在云南省保山市与永平县交界处的澜沧江上。
保山有哪些名胜?
保山,历史悠久,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保山市蒲缥乡塘子沟发现的中石器时代的石器、灰炉及动物化石等遗存,经中国科学院研究鉴定,其中被命名为“蒲缥人”,分属老、中、青四个人体的头骨、上下颌骨和7颗牙齿等古人类遗存,距今已有八千多年历史。在云南元谋、陕西的蓝田、北京的周口店以及云南蒲缥发现的人类遗骸和遗物,正逐步揭开我国古人类历史的序幕。 保山,古称永昌,开发甚早。 保山,历史上就是通商要塞,是异域殊方的物资集散地。 保山,历史文化沉积深厚,历史遗存众多,有崎岖磅礴的丝绸古道,有二战期间驰名中外的滇缅公路,松山战役遗址,还有众多的寺宇观客,如古刹梨花坞、古建筑群玉皇阁、全国最大的玉佛瞻仰地卧佛寺……。 其中卧佛寺为中、缅、泰的傣族群众相携来此供奉朝佛者,络绎不绝。1961年缅甸前总理吴努偕夫人曾专程取道保山,于四月六日身着黄绫袈裟,前往参拜,并乐捐功德。 古往今来,郑纯、吕凯、徐霞客、杨升庵、徐悲鸿以及国际友人马可波罗等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古代驰名中外的保山出产的“桐华布”、“永子”(围棋子)等也是保山历史文化的见证。 保山,同时荣戴保山博南古道省级风景名胜区桂冠。该景区集冰山雪峰,珍稀动物、植物,及三山高耸、两江纵贯的高山深谷等奇丽的壮观的自然景观及人文社会景观。景区分为:1、高黎贡山中心风景片区;2、保山坝区风景片区;3、澜沧江风景片区。其中,高黎贡山还同时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称谓,蕴藏着秃杉、树蕨、珙桐等珍稀植物二千余种,羚牛、蜂猴、云豹等珍稀动物近五百种。是世界少有的“高山植物园”、“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 在保山博南古道风景名胜区中,自然和人文景观交融,贯穿名城景区和高黎贡山景区。
博南古道
中国境内的三条丝绸之路(西北的路上丝路、南方的海上丝路和西南方的路上丝路)中,以西南方的路上丝路发展得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时便已开通。这条丝路在汉代时称为“蜀——身毒道”,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称,既是指从四川出发,经过云南、缅甸直至印度的商路。 尽管古道难行,古代的商旅却在千难万险中打通了这一条民间的贸易商道,利用马匹、骆驼以至人力,运载着丝绸、布匹、瓷器、铁器、漆器、茶叶等到印、缅各地,又携回宝石、珍珠、海贝、琉璃等辗转贩卖。印度佛教境思路沿线传播,掸(缅甸)人的乐队和杂技在东汉时传入洛阳宫廷,也是通过西南丝路上的永昌道与南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结果。 西南丝路从四川起步,分别走东南面的五赤道和西南面的灵关道,最后汇合于大理,从大理往西,经过漾濞县城,就进入博南山区。博南是公元1世纪开始沿用的县名,治所就在今天的永平县。这条山道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05年前后下令开凿的(当时称为博南山道)。古道向西跨过澜沧江,便进入保山地区。保山是古时的永昌郡、永昌府的治所,也是这一代丝路通过的主要地区,所以“永昌道”便被作为这段古道的名称了。 站在澜沧江边,可见博南山与罗岷山绝壁对峙,旁有兰津古渡,这是走永昌道的必经之路,渡口附近有两座桥墩,建有一座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相传那时候每天清早桥亭大门未开时,等候过桥的商旅、人马以排成五、六里长的队伍。今天,驿路上还留有深深德马蹄窝,足以证明那时驿道上马匹来往频繁的程度。
腾冲
腾冲位于滇西边陲,西部与缅甸毗邻,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腾冲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腾冲在西汉时称滇越,东汉属永昌郡,唐设羁縻州,南诏时设腾冲府。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还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 腾冲与缅甸接壤的国境线长达148.7公里,从腾冲到克钦邦首府密支那217公里。特定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云南省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从宋、元以来,就是珠宝玉石的聚散地,首开翡翠加工之先河。到了清代,翡翠的加工、销售业已十分兴盛,现在,翡翠的加工、交易空前活跃,商业贸易、旅游等行业日益兴盛,“翡翠城”正以崭新的面貌吸引着海内外和客商。 腾冲属热带季风气候,所平均气温14.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适于旅游观光。腾冲森林密布,到处青山绿水,景色秀丽迷人。境内有傣、回、僳僳、佤、白、阿昌六种世居少数民族,民族风情丰富多彩。其中僳僳族在刀杆节表演的“上刀山,下火海”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 神秘雄奇的高黎贡山和怒江天险,从三江并流区自北向南逶迤而下,以独特而丰富的生物资源,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世界野生生物学会列为具有重要要际意义的A级保护区。她壮丽而神奇,走进高黎贡山,就像走进了奇山异水的长轴画卷之中。在这个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和“物种基因库”的地方,你会看到拨地参天的大树杜鹃之王、秃杉之王、银杏之王;你会看到云南山茶的始祖,看到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秃杉林,还有很多稀世的珍禽异兽…… 在这里有中国最密集的火山群和地热温泉。90多座火山雄峙苍穹,80余处温泉喷珠溅玉,温泉泉眼数以万计。壮观的热海大滚锅、热箭四射的万年哈蟆嘴、令人浮想联翩的醉鸟神泉、怀胎奇井、美女仙池、扯雀魔塘……种种奇观妙景,展现出国家级火山热海风景名胜区的百态千姿和无穷奥秘。 腾冲,这座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历经沧桑,积淀了丰实深厚的历史文化,边陲古道的马铃声,记录着中、缅、印的商贸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铜案、铜鼓凝集着两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石雕佛像,闪烁着中原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光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民在这片絷土上抗击日本侵略军,首创全歼侵略者的战例,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庄严肃穆的国殇墓园里安息着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数千座墓碑向后人昭示着民族精英抵御外辱的浩然正气。 当你走进腾冲名人的故居,走进一座座明清古寺、古碉、古城,走进一座座清幽古老的院落和一道道石板小巷,你会在一种特别的文化氛围中受到震撼。在古老的侨乡和顺,还有一座建于1928年,至今仍然是全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乡村图书馆。
徐霞客的保山之旅
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暮春时节,“千古奇人”徐霞客(公元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江苏江阴人)在其平生最后也是最为艰远的一次壮游——“万里遐征”过程中,沿千年古道踏入保山这块山雄水奇、古老而神秘的西南极边之地。自三月二十八日从霁虹桥入境至八月四日从昌宁离开保山,4个多月里,他芒鞋黎杖,走危地、探险境、结乡贤、访野老,情随怒水沧江流荡,足迹遍及高黎贡山两麓,遍访名胜古迹,考察地理、交通、物产、民俗等自然、经济、文化实况,并以其如椽巨笔写下了洋洋5万余字游记,从而使边地的自然、社会风貌在其被公认为国之经典的“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中获得了极可观地极宝贵的一席。 作为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悉心观察了澜沧江、怒江两岸的山势脉向,并经过多番考证,得出了两江归海的科学推断,这就纠正了《大明一统志》所载澜沧江“与沅江汇”、怒江“与澜沧江合”这一通行认识的谬误;登高黎贡山之巅,他在火塘边与“土人”叙谈,得知此山俗名“昆仑岗”,于是敏锐地联想到南诏蒙氏曾封此山为“西岳”,进而目透群峰,以其特有的科学判断力作出结论:“以其高大而言,然正昆仑南下正支”,首次向世人揭示了高黎贡山的来龙去脉。 作为一位独步天下的大施行家,徐霞客对保山的一山一水、一景一地、一风一俗都给予了真切而深情的注视—— 在保山城近郊远野,他游龙泉、登太保、探蕉洞、谒卧佛、考九隆翠冈、访哀牢金井、临天生桥而察东河伏流、上玛瑙山而观丽石出矿……上江(潞江上段)坝是傣族聚居的一块风水宝地,徐霞客流游历至此正值“新谷新花一时并出,而晚稻香风盈川被陇”之际。在这“穷边乐土”之中,他采访记录了许多当地历史、风土及生产生活情况,如他写曾邀其同餐的旧土官:“其人九十七岁矣,以年高,后改于早龙江(即“出揖”之人)者。喧人中皆言其人质直而不害人,为土官最久,曾不作一风波……喧人感念之,共宰一牛,卖为瞻老之资。”民风之古朴纯厚,跃然纸上,尤其令人难忘的是,游历途中,徐霞客曾三次被眼前景色所倾倒,并由此推出了“滇中第一”的三处奇景——其一:他过霁虹桥、登梯云路后,见水寨“平洼一围,下坠如城,四山回合于其上,底圆整如镜,得良畴数千亩,村庐错落,鸡犬桑麻,俱有灵气”,不禁盛赞道“不意危崖绝磴之上,芙蓉蒂里,又现此世界也……武陵桃源,王官盘谷,皆所不及矣!此当为入滇第一胜”;其二:他过板箐入盘蛇谷道,见“东西两崖夹成一线,俱摩云夹日,溪嵌于下,蒙菁沸石,路缘于上,鏖壁摭崖。排石齿而北……有碑倚南山之崖,题曰:‘此古盘蛇谷’,乃诸葛武候烧藤甲兵处,然后信此险之真冠南也”;其三:他到杨柳玛瑙山探冷水河瀑布时惊赞道:“黔中白水(黄果树瀑布)之倾泻无此之深,腾阳滴水(腾冲叠水)之悬注无此之巨……滇中之瀑,当以此为第一。”如此大家手笔,堪称一方山水的锦上之花。 腾冲我国著名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和风光名胜密集地。在这里,徐霞客实地考察了打鹰山、硫磺塘等火山、地热存活区,并对火山喷发后的遗迹遗物及热泉的“沸腾滚涌”之状作了翔实、逼真、灵动的科学描写。他还先后探淳了云峰山、滇滩关、姊妹湖、明光、罗古城、大洞矿区及绮罗村等山水村关和名胜古迹。在云峰山,他约僧人勇探“仙人洞”,并冒险“猎奇”,于刀切斧劈的悬壁之上取下“木胆”数个,如获至宝地纳入行囊;在腾冲城内,他对这里五光十色的珠宝石宝石和玲珑剔透的玉雕制品赞赏不已,并十分珍视地把此间新交友人潘秀才所赠一绿一白两块玉石带到保山,请工匠雕成一个杯子,两个印池以存念。 旅保期间,徐霞客受到了各族乡民及官绅、文士的热忱款待和资助,并和他们结下了深挚的友谊。如在闪太史家,他以考察所获“石奇树”相赠,闪则将郡人张志淳的名著《南园漫录》及《永昌府志》奉送,而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保山素为多民族的边境生重地,徐霞客游历中十分留意边事并广罗方域史料,他还利用这些文献结合自身亲历写成《永昌志略》、《近腾诸彝说略》,为研究古代保山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提供了可信的依据。 七月二十九日,徐霞客依依辞别了保山城,继取道昌宁,结束他注定将使边地山水增色的保山之旅。而玉皇阁北邻那座古朴宁馨的小院——会真楼,则从此成了保山人的一方圣地,因为这是徐霞客此行的下榻之所,“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的某些章节和《永昌志略》等传世墨宝从这里刻入永恒。而今,睹楼思贤,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民族节日
端阳花街 农历五月初五 保山端阳花街是保山各族人民的传统盛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届时上市花卉有数十万盆(株),使得保山满城鲜花,争奇斗艳,其中以兰花居多。如今的端阳花街也是大型综合博览会,花药鸟虫、土特产品、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全城张灯结彩,货棚琳琅满目,中外人士,商贾名流,纷至沓来,蔚为大观。 僳僳族刀杆节 农历二月初七 居住在保山腾冲、龙陵县的僳僳族,每到农历二月初七要举行惊险的刀杆节。夜幕降临时分,人们点燃篝火,唱歌跳舞,等到篝火燃尽,形成一个彤红的火塘时,若干精壮青年喝下烈酒,赤足走进火塘中,这就是著名的“下火海”。次日中午,人们在草坪上竖起一根高杆,上面横绑着刃口向天的数十把长刀,5名下过“火海”的青年奋勇攀登至顶,这便是“上刀山”,展示了僳僳族青年的英勇无畏。 同时还有其它一些民族的节日,比如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和庙会、山会等等。
保山旅游景点
保山玉佛寺、元龙阁 保山滇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国殇墓园 北海湿地 滇西边贸考察旅游线 卧佛寺 和顺侨乡 古西南丝绸之路遗迹 阐化楼 诸葛亮营遗址 龙王潭 高黎贡山 火山热海 梨花坞 迤东会馆 大树杜鹃王 霁虹桥 金鸡古镇 艾思奇故居 宝莲寺 腾阳会馆 顺龙寺 大滚锅 松山战役遗址 五月端午花街 双虹桥 惠通桥
保山哪里好玩旅游景点
云南保山的景点有:太保公园、火山公园、和顺古镇(和顺侨乡)、腾冲热海、霁虹桥等。
太保山公园:位于云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山城西,规划面积485.7公顷,森林覆盖率90.5%,其中已于发利用面积106.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8%,公园内植被保护良好,有野生植物54科300种,野生动物53科130多种。公园各主要入口均与城区道路相连接,地理位置优越,山顶距城区街道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保山市民和外来旅客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身的好去处,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森林公园。
地址:保山市隆阳区玉泉路1号。
火山公园:火山公园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腾冲和梁河县境内,园内有古火山地质遗迹及相伴生的地热泉。
地址:云南省西南部的腾冲和梁河县境内。
腾冲热海 : 腾冲热海位于腾冲县城西南20公里,面积约9平方公里,较大的气泉、温泉群共有80余处,其中10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世界上有温泉的地方很多,但像腾冲热海这样面积之广、泉眼之多、疗效之好,实属罕见。腾冲系我国最为著名的“地热之乡”,全区目前发现有64各地热活动区,温泉群达80余处,最高水温达96.3℃。其中热力最猛、外部显示也最为奇妙的便是镶嵌在城西约20公里的腾冲热海。
地址:保山市腾冲市热海风景区内。
开放时间:热海景区:8:00-21:00(夏季),8:00-20:00(冬季);热海温泉:9:00-01:00。
门票:门票60元/人,1.2米以上儿童、60-70岁老人、全日制学生凭有效证件30元/人,1.2米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免费;热海浴谷温泉268元/人,热海美女池温泉238元/人。
和顺古镇(和顺侨乡):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县城以西4公里处,始建于明代,因小河绕村而过故名“河顺”,后文人雅士取“士和民顺”之意而更名为“和顺”。和顺古镇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更是茶马古道重镇、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镇建筑环山而建,从东到西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宅遍布古镇,镇子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镇内主要景点有:滇缅抗战博物馆、中天寺、弯楼子、刘氏宗祠、艾思奇纪念馆、文昌宫和和顺图书馆。
地址:保山市腾冲县和顺镇。
开放时间:7:30-19:30;门票:每人次80元。一票通,各景点验票。
霁虹桥:滇西保山市与永平县之间的澜沧江上的霁虹桥,近年来经专家们考证,确认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铁索桥。追溯这座古桥的历史,既能窥见云南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又可从一个侧面了解云南古代的交通状况。澜沧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东北部。经西藏进入云南省境内,向南流经迪庆、丽江、大理、保山、临沧、思茅和西双版纳,然后出境,国外称为湄公河。
地址:在云南省保山市与永平县交界处的澜沧江上。
保山十大最好玩的景点 保山有哪些好玩的
1、和顺古镇
推荐理由:西南丝绸古道上一座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百年古村
2、腾冲热海
推荐理由:这里有著名的热海大滚锅,还能看到云南十八怪中的“鸡蛋串着卖”
3、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
推荐理由:中国四大火山群之一,公园里还可以乘坐热气球
4、固东银杏村
推荐理由: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也是腾冲秋季赏银杏最好的地方
5、腾冲北海湿地
推荐理由:四面环山,大片漂浮于水面的陆地犹如五彩缤纷的巨型花毯
6、滇西抗战纪念馆
推荐理由: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
7、大滚锅食府(热海景区店)
推荐理由:大滚锅是热海的腾冲标志性景点。
8、黑鱼河
推荐理由:一年四季清澈见底
9、腾冲叠水河景区
推荐理由:位于城市中的瀑布,却有“不用弓弹花自散”的壮丽景观
10、柱状节理景区
推荐理由: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片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年代最短的柱状节理
还有183条相关问答,更多保山新奇玩法,点击查看
保山市有什么景点?
1、腾冲热海(AAAA)腾冲热海位于腾冲县城西南20公里,面积约9平方公里,较大的气泉、温泉群共有80余处,其中10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世界上有温泉的地方很多,但像腾冲热海这样面积之广、泉眼之多、疗效之好,实属罕见。腾冲系我国最为著名的“地热之乡”,全区目前发现有64各地热活动区,温泉群达80余处,最高水温达96.3℃;
图片
2、和顺(AAAA)和顺古镇所处的位置正是在云南的腾冲市,一个因为火山、温泉、玉器而知名的城市。位于滇西边陲的腾冲与缅甸毗邻,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由于地理位置重要,被称之为“极边第一城”;
图片
3、《恤忠祠记》碑及恤忠祠和邓子龙军事遗址,《恤忠祠记》碑:撰刻于明万历十五年冬十月。全文共2346字,主要记述了邓子龙在滇西抗缅平叛,驻戍经营老姚关的史实以及平定右甸(今昌宁)地方民族械斗之概况;
图片
4、腾冲火山群(AAA)位于横断山系两段的高峰贡山西侧,主要集中分布在和顺、马站一带,为我国西南最典型的第四纪火山;
图片
5、 霁虹桥:滇西保山市与永平县之间的澜沧江上的霁虹桥,近年来经专家们考证,确认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铁索桥;
图片
6、施甸抗日江防遗迹群1942年5月,日寇侵占我国怒江以西大片国土,中国远征军沿江设防,英勇抗击,与日军隔江对峙直至-胜利。施甸县位于怒江中游东岸,保留了大量江防遗迹。本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大山头炮兵阵地、孩婆山战场遗迹、老渡口作战遗址、小团山盟军高炮阵地以及望江台、三个山、大蜂子窝、小金岗元、小乌木、二台坡、大红梁子、老兵洞等8个碉堡;
7、宝鼎寺宝鼎山位于保山坝子东北部,2776米的海拔使它成为了坝子周边最高的山峰。宝鼎山在曾为汉代不韦县治的金鸡村后堆叠而起,山顶由数座峰峦簇拥而成,由于峰峦的簇拥之势形如宝鼎,该山便拥有了“宝鼎”的称谓;
图片
图片
8、龙王塘又名玉泉,位于保山市北板桥乡郎义村龙溪山麓。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永昌知府严时泰以当地水泉灌溉农田,经长期培修而成为风景名胜区,有秋水洞、龙王庙、公主泉等景以及广阔的水面,总面积0.83平方公里。这里古树森森,青藤飘拂,泉从石隙中涌出,激起轰鸣,百步之外可闻。泉水分三沟,流向郎义附近各村,直达保山坝中,灌溉着万亩良田。 相传这一带原是
大理都有啥
大理全称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下关,距昆明市338公里。自治州总面积达2945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16.3%。东西最大横距达320多公里,南北最大纵距达270多公里。地形 大理(1张) 大理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 大理标志三塔寺样,点苍山〔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剑川县与怒江州兰坪白族自治县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州内湖盆众多,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坝子〕有18个,面积共71.49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6.6%。盆地多为线形盆地,呈带状分布,从西向东排列为6个带。第四纪山岳冰川遗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县以北的高山区,大理点苍山〔苍山〕是我国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 气候 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 ⑴四季温差小 较接近北回归线,太阳辐射角度较大且变化辐度小,年均气温在12.2--18.9℃,年极端气温最高30.4℃,最低-7.8℃。有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 ⑵干湿季分明 大理州冬干夏雨,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干季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夏半年(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95%; ⑶垂直差异显著 全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 ⑷气象灾害多 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大理州气象灾害较多。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洪涝、霜冻、冰雹、大风等。 总结为以下3点: 一 典型的立体气候 大理州气候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海拔不同,具体的又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湿带、中温带。寒湿带等6个气候带。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具有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等特点,适合不同植物生长。因地形和海拔的因素。 大理风光二 气温 气温一般是西北低、东南高。境内年平均气温最高是南涧,为18.9℃,最低是剑川县,为12.3℃,中部为15℃左右。因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西北部降雨量大于东南部。雨量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加,形成7个多雨区,即三崇山、雪邦山、点苍山、鸡足山、无量山、老君山和吊草后山,降雨量在2 400-2 500毫米之间。境内年平均降雨量为 1053毫米,以云龙县最多,宾川、祥云两县市最少。故有"四季无寒暑,有雨便成冬"之说。大理年温差小,长春无夏,春秋相连,一年四季都适于旅游观光。 三 降水 /I全州水资源在全省属中等水资源地区,地表径流量为105.9亿立方米,地下径流量为32.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为5193立方米。 水文 主要河流属金沙江、 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州境内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等8个主要湖泊。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编辑本段人文环境历史沿革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身毒国道”(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蜀汉时期分属永昌、云南2郡;晋朝时分属宁州的永昌、云南2郡,刘宋王朝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南齐时期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隋代属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区置有“八州十七县”,麟德元年(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8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南宋宝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奠定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元代,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区设立了上下二万户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明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清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1913年,大理地区属滇西道。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大理地区设祥云、弥渡、宾川、凤仪、蒙化、大理、永平、云龙、漾濞、邓川、洱源、剑川、鹤庆13县。40年代后期,云南省政府在大理、蒙化、鹤庆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1956年,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 大理州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区设叶榆县,直至南北朝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中的蒙舍诏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国都城由巍山迁至太和城(今大理苍山太和村附近),此后又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带)。南诏与以后建立的三个王朝及大理国都城均定都于羊苴咩城。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在大理下关全景图 文物古迹 大理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在大理古城及周围分布甚广,它们以古城为中心,沿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呈线状分布。大理市现已确定不同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处。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修建并完整保留至今的大理古城,屏山镜水环境优美,古朴典雅生意盎然,并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含南诏 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苍山神祠、佛图寺塔、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等文物古迹,纵贯了唐(南诏)、宋(大理国)、元、明、清及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 大理主要人文古迹旅游景点:崇圣寺三塔 ·云南驿古镇 ·巍山古城 ·白族村寨周城(扎染之乡) ·严家院 ·剑川木雕 ·千年白族村 ·云龙太极图 ·大慈寺火葬墓群 ·虎头山古建筑群规范化富贵花。 民族文化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境内居住有彝、回、傈僳、苗、汉等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民情,绚丽多姿多彩的民族婚礼,风趣的掐新娘活动,意味无穷的取乳名和抢名习俗,一驮谷子换一驮梨的古朴交易,简朴的回族葬礼,组成了特有的民族风俗“大观园”。云南白族有140多万人,80%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继电影《五朵金花》蜚声中外之后,白族姑娘个个被中外友人统称为“金花”,白族小伙则被称作“阿鹏”。金花、阿鹏们流传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从白文“山花碑”到现在还在演唱的三七一五句式的白族调和大本曲;有着各种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集市,如:绕三灵、栽秧会、三月街等 大理地方文化灿烂,民族风情浓郁。大理作为数百年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滇西大城的地位,文人名流荟集,史籍文献甚丰。加之,在当地占主要地位的白族人民,文化素养历来较高。因此,明、清以来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历代以来人才辈出。 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传文化、东南亚文化及当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悠久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中华文化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白族人民从服饰、住 居、婚嫁、信仰、习俗以及庆典节日,都充满着独特的民族情趣,这些浓郁的民族风情,增添了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氛,亦更加增添了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迷人色彩。 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同时荣戴国家级大理风景名胜区双重桂冠。大理风景名胜区主要含苍山、洱海、白族风情以及大理、巍山历史文化名城。 白族婚礼 白族婚礼有人曾概括地说,在大理地区参加白族人家的婚礼,不仅能品尝到白族的名优特产食品、佳肴,看到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而且还能体验到一次难得的妙趣横生的独特民族风情。 白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婚姻多由父母包办,男方要付昂贵的聘礼,举行婚礼时还要花费很多的钱财。现在虽随时代的发展有很大的改进,但至今还保留有传统的古老的风情习俗。 男女经过自由恋爱或经人介绍,经定婚确定关系后,在举行结婚时,男方要在正喜日(即结婚日)之前,请人搭好彩棚。并在结婚正喜之日前一天晚上,要邀请乡寨中会唱演戏的人来唱戏(俗称板凳戏,即一人拉琴,几人扮不同角色演唱人或请人唱带有恭喜祝贺之词的吹吹腔(即用唢呐伴奏)、大本仙等曲调。人们一边吃、喝、品尝着主人摆下的果品、茶水。 酒,一边唱,一直唱到半夜三更,在座的人不分老少、男、女,品食一碗圆宵,以示预先庆贺大团圆。 第二天,即正喜之日,从早上起便开始摆宴待客,当来宾开始品尝果酒后品食酒菜佳肴时,新郎在一个陪郎的陪伴下, 踩着唢呐吹奏起的“龙上天”乐曲,一桌一桌地给客人们敬酒、敬莱,而这敬法要跪着双手托盘把酒、莱(只一盘或一碗茶)一敬上。迎亲时,有的地方新郎不去,迎亲的陪郎、陪女在媒人率领下,在唢呐声中去迎亲。到了女方家门口唢呐手要用力高声吹奏“蜜蜂过江”、“大摆队伍”、“迎亲调”等内容欢快、热烈的乐曲6次,女方家才由几位年长的男女亲戚数人出来招呼迎新的人进门。然而,有趣的是,有的地方迎亲的人刚要迈进门,就被女方家的几位老人拦住路,用出几副对子(即楹联)或提几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等类的语句,如:“你们从哪里来?”“路上碰见什么?”让媒人或新郎回答,人们把这一习俗叫“路考”。这一问一答不仅要灵机应变,而且还要讲究决,对答如流和有风趣,显得很有学问。若哪一方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常常会引起一阵阵爽朗而又充满喜气、欢乐、愉快的笑声。有的地方迎亲时新郎必去,同样碰到“路考”,人们称 “考姑爷”或“考新郎”。 大理双廊迎亲的人们进门后,女方家便由4个或6个小男孩逐一给他们敬献苦茶、甜茶、糖茶。然后由媒人(或新郎)给女家父母、兄嫂、长辈拜堂、敬酒,女方父母给媒人小孩披挂一道红彩。这时新嫁娘(新娘)要大声哭起来,人们把这哭称为“哭 嫁”。一般是先哭父母,后哭兄嫂、弟妹、长辈、女伴,这哭不仅一边哭,而且一边成段成段地哭唱父母养育之思,兄嫂。 弟妹之情,伙伴友谊,长辈的关心爱护,今后自己不知如何生活等,若遇到妯娌不和就趁这时也借哭之机,用调子哭唱出自己心中的不平,然后才随迎亲的人出门。在去新郎家的路上,有的地方新娘是坐轿或骑马,在欢快、激越的唢响乐曲声中上路。 迎亲的队伍还没回到男方家,早已有男方家的长辈在门口相迎。人们一进门,新媳妇便在伴娘及男方女长辈的簇拥下上楼进行梳妆打扮。在新娘梳洗打扮时,在楼下从楼梯口到新房的必经处,早已等候着准备指新娘的人们,据说这格新娘的习俗是为了沾喜气而留传下来的。待新娘装扮好,准备入洞房前,只见两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举着用松明点燃的火把,在人们喜悦欢乐声中,从楼梯口飞步跑向洞房,随之新媳妇在两个伴娘的簇拥下,在人们争相掐新娘的举动和嬉笑声中大步跑进了洞房。 洞房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门上挂有一把筛子,内安有一面镜子,镜子上又安放着一张弓,弓上有并排散开欲射向前方的三支箭。这些吉祥物是祝贺一对新人今后生活勤劳、勇敢。 幸福的象征。新媳妇进洞房后片刻,便开始举行拜天地、拜父 母仪式。有的地方是在进洞房之前便举行了拜天地、拜父母仪式。有的地方一对新人入洞房时,风趣的是俩人都不约而同地争坐枕头,据说谁先坐到枕头上,今后就谁当家,不过,这只是为风趣增添一分欢乐,往往是女先男后,那也奉行和符合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习惯。然而,这时不知是谁在那盆暖和又象征兴旺的炭火里理好的辣子面发挥了奇效,辣味直呛得新郎、新娘流泪,呛得不时消鼻涕、打哈欠,逗得出出进进洞房的人们笑声不绝,使洞房洋溢着一种独有的喜气。一阵嬉笑过后,辣味呛过,夫妻喝交杯酒,以示相敬相亲,永结同心,恩爱白头。晚上有的地方新媳妇由女方长辈二人和伴娘及男方家长辈妇女数人相陆在一起吃“细巫席”(即新娘席)。席散后, 有的地方在阵阵欢快的喷呐声中,开始举行“除拜”(即拜亲) 仪式,“除拜”就是由新媳妇拜男方长辈,受她一拜的人都会得到她亲手加工制作的布鞋一双,上辈人接过鞋子,多少要给她几元钱或一点礼品。最后由新娘下辈人、邻里小孩一齐拜新娘,每人都会得到一份喜钱或一件礼物。这时老者笑吟吟,小者心花怒放,围观的人常常在唢呐声中爆发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使婚礼增添了不少的欢乐和炽热的气氛。 待“除拜”结束,年轻人便一齐拥入洞房,一边品尝新媳妇由娘家带来的果品,一边在嬉笑声中开始进行闹洞房的风趣活动。 白族文化艺术:白族在长久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创造出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科学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远在新石器时代,占硅先民就会种植水稻、大麦、小麦、豆、麻等多种植物,到南调时修治了“殊为精好”的山田,在苍山玉局峰顶修建了“横渠道”和“高河”水利工程,引十八溪水,“灌因数万顷”。历法、天文气象、医学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如曲人白族学者周思源著的《太和更漏中星表》、清代浪弯何中基的《星象考》、陈洞天的《洞天秘典注》、李星嫁的《奇验书方》、赵予罗的《本草别解》、《救疫奇方》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白族人民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也具有声越的才能,不少遗迹至今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外闻名的大理三塔,主塔高69.13米,分十六级,造作精巧,近似西安大雁塔,虽历千余年的风雨剥蚀和地震摇撼,仍巍然屹立。朝川石宝山的石窟人像,为唐宋时代劳动人民精心雕歌技艺高超,人物体态多姿、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还有大理弘圣寺塔、蛇骨塔和弥渡铜柱铁庙,以及南沼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等建筑雕刻,都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物。白族绘画艺术也是丰富多彩购。 大理蝴蝶泉白族服公元899年张顾、主奉宗所绘的《南馏中兴国史画卷》,千一七二中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的《大理面卷》,是现存的古代白族人民创作的名画,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反映了古代白族人民的高度艺术成就。曰旗人民还创作了不少精美的壁画、版画、雕塑和木刻。白族在史学上也有丰富的遗产。早在唐宋时代已有《张氏国史》、《白史》、《国史》等著作出现。元代则有《白古疆》、《玄峰年运志》等书问世。这些书籍今虽侠亡,但片断章节还散见于明代著作和碑文中。明清两代,白族学者对白族掌效普遍进行整理,如朗代杨鼎著有《南谓通记》十卷,黑新翟著《西南列国志》百卷,此外,还有无名氏的《自古通记浅述》、清嚣善庆的《云龙野史》等,这些著述都保存了很多史料。白族史学者,还编著了许多地方志书,明代有李元阳的《大理府志》和《万历云南通志》等,清代张相度套《太和县志》,洱源王澎主编过《道光云南通志稿》二百一十六卷,关将正史中有关云南重要史料缉出编成二十一卷的《云南备征志》,对云南史料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洱源由日学者杨琼写过《滇中杂琐》。 清末剑川赵藩编纂了《云南丛书》二百种,《举袭公年谱》四卷、《滇中兵事记》二十卷等。爱国诗人赵式铭著有《白文考》、《绍文考》、《么些文考》、《汉书传补窿》、《云南光复志》、《考察四川灌县堰工利病书》、《滇冠辨略》等。周锤藏主持过编写卷跌措策的《新纂云南通志》工作。草拟有《天南电光集》等。这些都对云南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保存,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白族人民具有悠久文化传统,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历代白族人民创作的《创世纪》、《九隆神话》、《杜朝选》、《段赤城斩解》(又名《蛇骨塔》)及《火烧松明楼》、《望夫云》、《额角庄》、《鸟吊山》、《海西海》、《小黄龙与大黑龙》等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胎炙人口。它们从各个方面描绘了白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和斗争,为白族人民世代传诵。这些传说故事都具有独特的构思,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情节曲折,想象丰富,人物性格突出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解放后经发掘整理,已编出《白族文学史》、《白族民间传说故事集》等,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电影《五朵金花》曾将白族的这些风情活灵活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已为人们所熟悉。他们所唱的民歌,包括“白族调”、“对口山歌”、“小调”、“本子曲”等几大类,一般用三弦、四呐或树叶伴奏。各地的唱腔和音律都有不同的风格,大理的高吭喊亮,剑川的委婉流畅,洱源西山的优美动人。但都采用“三七一五”格律,讲求压韵,且一韵到底。对口山歌和小调,多用吸语唱,称为“汉曲”。古代白族先民就创造出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蹈歌”,后来发展成为富有地方民族特点的舞蹈,著名的有“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龙灯舞”和“狮子舞”等。其中“狮子舞”,在南诏时已传人中原,曾在长安皇宫荫德殿中为唐德宗演出。《南诏奉圣乐》则被列为唐朝是四部乐曲之一,丰富了祖国的音乐和舞蹈艺术。白族曲艺“大本曲”,是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始于明代,曲调共有三腔九板十八调。演唱时白、汉语夹用,以三弦伴奏,音乐随唱词而变化,曲调悠扬婉转,辅以表情与手势,能表演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已具有戏剧的雏型。近代著名的歌手是剑川张明德、大理的黑明星、杨汉等老艺人。解放后,在党曲文艺方针指引下,在白族“大本曲”和“吹吹腔”两种传统曲调基础上,形成一个新兴民族剧种——白剧,它的唱词仍采用“三七一五”的民歌形式,唱腔有三十多种。演唱时以四购、锣鼓伴奏,歌舞结合,具有高亢激越、热烈欢畅的特色。一九六二年正式成立了大理州白剧团,曾先后编演过《杜朝选》、《火烧磨房》、《寨仪下科》等戏,后来叉到昆明、成都、北京等地演出了《苍山红掏》、《红色三弦》、《望夫云》等大戏,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现在,白剧正以崭新的内容和传统形式反映白族人民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生活,成为百花园中又一技瑰丽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