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梁项伯兄弟俩为什么不帮自己的侄子项羽,却助刘邦得到了天下?项梁和项伯作为项羽的长辈,他们肯定是帮助项羽争夺天下的,但是,刘邦的成功确实和项梁、项伯的帮助分不开...
项梁项伯兄弟俩为什么不帮自己的侄子项羽,却助刘邦得到了天下?
项梁和项伯作为项羽的长辈,他们肯定是帮助项羽争夺天下的,但是,刘邦的成功确实和项梁、项伯的帮助分不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一下,项梁和项伯在帮助刘邦的时候,刘邦究竟是个什么状况?
因为项梁帮助刘邦在先,我们就先从项梁开始说起吧。
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他们项家在楚地很有威望,有一呼百应的声望。
项梁也是紧随陈胜,吴广最早起义的一批人,他们从江东招募了八千子弟兵,就开始北上抗秦去了。
就是在项梁北上的时候,刘邦吃了败仗。
刘邦的老窝沛县被叛徒雍齿给出卖了,现在整个沛县都是在魏国的统治之下。
刘邦很恼火,他想把雍齿给抓起来碎尸万段,但是,很无奈的是,刘邦根本攻破不了城池,他的兵力实在是太弱了。
这时候,刘邦就想到了威望势力都比较大的项梁,项梁这个人也很够意思,他觉得刘邦是个人物,就借了五千人马给刘邦,让刘邦去收拾叛徒雍齿,拿下本该属于他的沛县。

刘邦有人了,力量也大了,他们这一伙人来到沛县,三下五除二就把雍齿打败了,刘邦又占领了沛县,雍齿逃亡了。
此刻天下反秦的形势是,章邯带着秦军杀出关中来,而且是连战连捷。
可以说整个起义军的士气都进入了低迷状态,而且很多小势力的反秦力量全部被章邯给灭掉了。
刘邦一看自己这么少的人,肯定不会是章邯的对手,索性他也就投靠了项梁。
在这期间项梁把刘邦和项羽当成了左膀右臂,而且刘邦和项羽也拜了兄弟。可是好景不长,项梁战死了,这时候项家军到了楚怀王熊心的手中。

项羽是楚怀王重点打击的对象,在跟着项羽就没有什么前途了,所以,刘邦也就和项羽分道扬镳了。
可以说这次项梁无疑中帮助刘邦,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因为他们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秦国。
至于后来,刘邦把项羽打败了,项梁是想不到的,至少在当时的情况看来,刘邦是没有这个能力统一全国当皇帝的。所以说,项梁帮助刘邦,而不帮助项羽,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我们在看看项伯是如何帮助刘邦,毁了项羽的?
接着上面的楚怀王把项家军握在了自己手里的话题继续往下讲。
楚怀王手握大权,他把项羽,刘邦等当时的英雄豪杰聚集在了一起开了一个会,这个会就是历史上极其有名的怀王之约,内容就是无论是谁,先到关中者为王。
刘邦带着自己的部队,直接杀入到了关中。项羽被分配的任务比较重,他要先去北方解了赵国的巨鹿之围,才能杀到关中去。
结果,巨鹿之战让项羽成名了,但是,项羽也因此耽搁了时间,刘邦已经到了咸阳城,并且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

项羽打胜了巨鹿之战,他也要杀到关中去,但是,当他来到函谷关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进不去了,刘邦派了兵把守了关口。
项羽命令英布作为先锋撕开了一个口子,他们打进去了关中,驻军在鸿门。而且项羽还开了一个会,说的是休息一晚上,明天去灭掉刘邦。
当时刘邦的军队只有十万,号称四十万。项羽的大军四十万,号称一百万。
可以说项羽若是想灭刘邦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但是,这件事项羽最终没有做成,原因是项伯把这个军事机密告诉了张良。
张良早年救过项伯的命,项伯想把跟着刘邦的张良救出来,省的他明天会无缘无故地丧命。可是,当张良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他就告诉了刘邦,就这才有了后来的鸿门宴。

鸿门宴之前,项伯去给张良通风报信的时候,那一晚他还和刘邦喝了酒拜了把子,结了儿女亲家,项伯答应刘邦给他说好话,让项羽放刘邦一马。
结果鸿门宴上,范增想摔杯为号杀了刘邦,可是,项羽终究不忍心,所以,他就对范增的举动选择视而不见。
范增没办法把项羽的弟弟项庄叫来,想让他舞剑的时候,杀了刘邦。
这种把戏被项伯看穿了,项伯也拿起剑来和项庄一起舞剑了,项庄想下手,结果都被项伯给挡了回去。
刘邦就是在项伯的掩护下,捡回来了一条小命。
可以说没有项伯这一次刘邦就死定了,但是,当时项伯救刘邦的时候,刘邦的势力并不怎么大,他肯定也不会想到,刘邦最终会给项羽争夺天下,并且还把项羽打败了。
毕竟当时项羽的势力如日中天,在项伯看来这个天下最终是他们项家的,是项羽的。所以,他才出于人道帮助刘邦的。
基于以上原因,可以说项伯无意间的帮忙,是成就刘邦称帝的先天条件。我相信,若是项伯预料到,刘邦最终打败项羽的话,他肯定是不会帮助刘邦的。
无论是项梁还是项伯对刘邦的帮忙都是间接的,但是,就是这种间接的帮忙最后成就了刘邦。
项梁项伯兄弟俩为什么不帮自己的侄子项羽,却助刘邦得到了天下?
刘邦在遇项梁项伯兄弟俩之前,是萧何拥护其起事,推上了政治的舞台。
年轻时候,刘邦是秦末泗水亭的亭长,与主吏掾萧何、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吹鼓手周勃、屠夫樊哙是好朋友。刘邦因押运路上释放刑徒被通缉,躲在芒砀山上,被迫跟在陈胜吴广的后边,集合了一帮兄弟,加入到了时代的大潮。
政治上和军事上都玩不转的刘邦,感觉自己势单力薄,归附到了项梁的麾下。也就是在项梁这里,刘邦锻炼了一支自己的队伍,才有了后来夺取天下的资本。
项梁,楚国名将项燕的二儿子。项梁与侄子项羽因杀了人,避仇在吴中暗中招兵买马,又收编了英布、吕臣、陈婴、秦嘉的队伍,总兵力达到了十多万人。
刘邦队伍的扩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项梁的援助。项梁不但提供给刘邦五千精兵、五大夫将十人,还让刘邦随项羽一起去攻城掠地,教他如何排兵布阵和打仗,帮助刘邦提升了权谋与手段,以及自身的能力。
项伯更是经常在暗中帮助刘邦说话、做事,鸿门宴是项羽给刘邦设置了一个有去无回的饭局,就是因为项伯的通风报信,并用身体阻止项庄下手,这才使得刘邦很难的逃过了这一劫。
本来英布还在项羽、刘邦之间摇摆不定,还没有下决心选择效命于谁,项伯却杀死了英布的老婆,英布只好收兵,归顺了刘邦。
更有想不到的是,项伯居然放了刘邦的家人。刘邦的这一家老小,可是项羽手里的人质,是对付刘邦的一大砝码啊。
项羽身为贵族,秦末起义军的领袖,西楚霸王,行事光明磊落,敢于在人群中指着秦始皇说 “取而代之”,也有三万对十万 “破釜沉舟”的勇气,却被自己的两位叔叔害惨了,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
如果不是农夫的错指方向,耽误了逃脱的时间,或许项羽就不会被刘邦追及至乌江;如果改走其他方向,会不会绝处逢生?历史会不会因此改写?
那为什么项梁、项伯兄弟俩要帮助刘邦得天下?楚国破灭后,项梁终不忘家仇国恨,在天下大乱时起兵反秦,和弟弟项伯都是仁义之人,尤其是张良这位昔日旧交的恩人,从内心不希望项羽攻打刘邦,毕竟项羽与刘邦也算是结拜弟兄,刘邦也有仁义之心。
兄弟俩人都觉得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是大贵之相,必成大事。对自己侄子的性格,很了解,是难以最终得到天下的。
二哥项梁死后,项伯很不服气受到侄子的管控。再就是任何军政大事项羽都和范增商量讨论决定,自己都不如个外人。
刘邦称帝后,为感念项伯的帮助,赐项伯刘姓,并封为射阳侯。有人大胆的臆测项羽败走乌江,是当年农夫的有意为之的错指方向,有可能跟项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