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怎样的病?手足口病为肠道病毒感染所致,该病的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有多种,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粪口)、分泌物密切接触。学龄前儿童,尤...
手足口病是一种怎样的病?
手足口病为肠道病毒感染所致,该病的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有多种,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粪口)、分泌物密切接触。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为易感人群。
注意
如果宝宝突然有发热、流口水、哭闹、拒绝吃东西,手脚、口腔或臀部出现红点或疱疹等现象,要警惕宝宝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
该病进展快,发展迅猛,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呼吸道感染、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部分可迅速并发重症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等危重并发症。
如出现持续高烧(体温38.5℃以上超过3天)、神经系统异常(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易惊、烦躁或肢体颤抖抽搐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我家的小孩没有外出接触该疾病患儿,怎么也感染啦?”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迅速流行起来。成人是儿童手足口的超级传染源!因为大人被感染后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容易造成隐性传染。
怎样治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病毒感染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主要是对症治疗。例如,应用非处方药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使患儿退热和减轻疼痛;鼓励患儿多喝水以防出汗过多引起脱水(体内液体流失);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危重症的治疗手段主要为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激素、脱水降颅压和呼吸支持治疗(CPAP、呼吸机)等。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方法可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1. 经常洗手,特别是换尿布后或外出回来,一定要洗手。可用肥皂洗手,每次至少20秒,没有洗手前不要接触眼睛、鼻子和嘴。
2. 不要让孩子与患手足口病的患儿接触(亲吻、拥抱、共用水杯和餐具),避免交叉感染。手足口病患者一定要进行隔离,本病流行期间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室内通风,定期消毒,对接触过的物体(玩具、门把等)表面要经常消毒。
4. 饮食要清淡,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涂雄
手足口病是一种怎样的病?
目前国家既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也没有特效药,任何有关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和治疗手足口病的特效药物都是谣言。父母能做的就是保持宝宝的卫生和环境卫生,一旦发现宝宝有手足口病症状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侵犯对象是5岁以下的宝宝。手足口病表现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故而得此病名。
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起初宝宝出现咳嗽、流鼻涕、烦躁、哭闹症状,多数不发热或有低热。发病1~3天后,宝宝口唇内侧、舌、软腭、硬腭、颊部、手足心、肘、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痒,不痛,不结痂,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水痘。
注: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导致宝宝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重症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如果疱疹破溃,极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面广、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的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给健康的宝宝,也可直接接触传染。
中医古籍对于治疗手足口病的办法没有专门的记载。但根据其症状和特征,类似于中医的“温病”“湿病”“时疫”等范畴,是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在临床上,这个病除了手、足、口疱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诞、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等症状。
这种病发病急,常常伴随高热不退,因此在治疗手法上,多用清热解毒、清心泻火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