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哈拉河之战(哈拉欣河事件后,关东军对苏军有了怎样的认识)

    栏目: 百科 日期:2023-10-13 00:03:02 浏览量(来源:小傅

    [摘要]哈拉欣河事件后,关东军对苏军有了怎样的认识?小日子领教钢铁洪流的可怕,大哦可以腾出手对付德,大家都有收获。哈拉欣河事件后,关东军对苏军有了怎样的认识?岛国民族的...

    哈拉欣河事件后,关东军对苏军有了怎样的认识?

    小日子领教钢铁洪流的可怕,大哦可以腾出手对付德,大家都有收获。

    哈拉欣河事件后,关东军对苏军有了怎样的认识?

    岛国民族的性格是极其敏感的,同时也是非常撕裂的,对于诺门坎(哈拉欣河)战役失败的认识,日本军部和关东军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出于军事角度和所处位置的不同,形成了后面让人看不懂的战略格局:主张南下死磕老美,却又举行“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摆出一副跟苏联开战的架式。



    1939年9月15日,日本驻苏联大使东乡茂德和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签署了停战协定,标志着诺门坎战役落幕。战后首要问题当然是追责,毕竟日本陆军遭到了甲午战争以来的首次大败,参谋本部修理了一直我行我素的关东军,天皇为了出气,再收拾了参谋本部。

    从东京参谋本部到长春关东军司令部,“换马”的细节不重复了,之前有过专答。只说战后,日本军部(参谋本部和陆军省)特别成立了“诺门坎事件委员会”,对战役期间双方的军备、战术和后勤进行研究和评估。



    委员会发现,参战日军都比较认可苏军猛烈的陆空火力,因此在报告中给出结论:“日本陆军由于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战经验,逐渐丧失了对火器的正确认识”。在进一步的调研中,对苏军的具体战术、情报和后勤工作也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认为苏联军队已经淘汰了过去沙俄军队因袭守旧的作战方式。

    同时对于苏军远距离投送大量作战物资的能力,委员会也比较惊讶,其实这是日军侵略中国的后果,他们没有跟真正的工业国家对垒过。战役期间关东军一共使用了3000辆运输卡车,而苏联是18000辆,这还不算铁路运输能力。关于这一条,所谓的委员会也拿不出来什么好的应对办法,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就那个水平。



    苏军的弱点也必须找出来些,否则“皇军”面子上挂不住。经过委员会仔细发掘,认为苏军过于偏重依赖装备和物资,步兵进攻时速度较慢,特别是在近距离攻击时缺乏果敢和冲劲,说白了,就是没有日军端着刺刀冲锋那股二杆子精神,所以委员会写道:“为了战胜火力优势的苏军,关键的打法是突袭”。

    其实是屁话,小松原太郎曾经组织过20000人的夜间突袭,也没捞到什么便宜,这就算是委员会给日军脸上贴金了。总体而言,日军高层意识到了苏日军队在装备和火力上的巨大差距,陆军内部叫嚣“北进”的一派声势渐弱,在海军的力争和冷嘲热讽之下,南进派转而占据上风。



    但是关东军不这么认为,“皇军之花”遭此败绩,司令官和参谋长双双下岗,让关东军上下非常窝火,一心报仇雪耻。在关东军看来,打败仗的主要原因根本不是装备差距,日本士兵的战斗意志也远超苏军,小鼻子搞不过大鼻子的理由只有一个:兵力不足。

    在1939年,关东军刚刚升格到“方面军”级别,所以才有资格在诺门坎前线组建了第6军编制,但也只辖第7和第23两个师团。关东军其它两个师团、若干独立混成旅团和“国境守备队”,要担负警戒和控制“伪满洲国”大片地区的任务,无力抽出更多精锐投入诺门坎战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关东军为了复仇,拼命要求军部给增兵。



    扩军可不是撒豆成兵,需要进行新一轮战争动员,打仗的事参谋本部说了算,但是动员可是陆军省的管辖范围。经过关东军不断游说,陆军省一些部长和课长表示了一定的支持,认为关东军只有增兵至20到25个师团,才能保持对苏军两倍的战力优势,才能在“复仇之战”中取胜。

    但是只有陆军省表达了支持,日本内阁、海军省和刚刚被裕仁清洗过的参谋本部,都已经对跟苏联开战没有了热情和信心。1941年7月2日,“御前会议”决定武装开进法属越南,标志着日本“南进派”彻底占了上风,吵吵着北攻苏联的关东军被晾在了一边。



    为了安抚北进派和应付德国人不断的夹击要求,会议特地作出了一个补充决定:北方问题在适当时机给予解决。在时任陆相东条英机的撮合下,日本军部同意进行局部动员给关东军增加兵力并举行战备演习,这就是所谓的“关特演”。而实际上,却给对苏动武设置了三道门槛,包括德军攻陷莫斯科、远东苏军大批西调、日美谈判取得重大进展等等,准确点说,这是个模楞两可的“面子工程”。

    这样到1941年底,关东军实力迅速膨胀,拥有第1师团、第8师团、第9师团、第10师团、第11师团、第12师团、第14师团等主力,总兵力一度达到31个师团85万人,号称百万大军。其实呢?无非是东京给关东军一点面子而已,毕竟许多军部重要成员包括东条,都曾经是关东军出身。

    而后来的事情发展我们都了解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东军沦为了南洋战场的“调兵仓库”。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