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河北省处于我国的东部还是西部,河北省东部的5个县,1952年为何都被划入了山东省境内

    栏目: 百科 日期:2023-08-21 00:02:02 浏览量(来源:小魏

    [摘要]河北省东部的5个县,1952年为何都被划入了山东省境内?河北省东部的5个县在1952年被划入山东省境内是因为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历史的变迁。在中国的历史上,行政区划...

    河北省东部的5个县,1952年为何都被划入了山东省境内?

    河北省东部的5个县在1952年被划入山东省境内是因为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历史的变迁。

    在中国的历史上,行政区划的调整是常见的,尤其是在政治和地理边界发生变动的情况下。1952年的行政区划调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时的政治和行政需要。

    具体来说,1952年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一次行政区划调整,对全国范围内的行政边界进行了重新划定。这次调整的目的是整合、统一和规范行政区划,以适应新中国的建设和治理。

    在这个过程中,河北省东部的5个县被划入山东省境内,可能是基于一些综合考虑因素,例如地理位置的接近、行政管理的便利等。具体的决策和背后的考虑因素可能需要参考当时的政策文件和相关历史资料。

    总之,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是为了整合和调整行政边界,使其更符合当时的政治和行政需要。

    河北省东部的5个县,1952年为何都被划入了山东省境内?

    1952年,山东省将吴桥、南皮、盐山、东光等六个县划入河北省境内,作为交换,河北省的武城、夏津等五个县被划入山东,另外,当时河北与河南之间也进行了换地。

    一切从京杭大运河说起

    要说起河北与山东之间进行换地,就要说起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跨度最长的大型运河,最初开凿于隋朝。

    当时中原王朝的中心位于黄河流域,大运河的开通对于北方获取南方物资,强化南北交流管理有重要作用。



    不过,晚唐与五代时期,原本的大运河在河南境内的河段不断淤积,加上黄河变道频繁,大运河的运力不断下降。

    因此,晚唐时期的人们就开始开凿新的运河水道,以此来发展漕运,最初的运河中心洛阳不断衰落,而开封的地位急速上升。

    两宋时期,大运河的地位不断下降,而且河道开始出现东移。

    而到了元朝,由于当时的都城已迁至大都,长安与洛阳等地没落,大运河进一步向东部移动。

    元朝开始,大运河的中间河段,已经基本偏离初期的路线,不再从河南境内经过,从江苏直接进入山东北上,再进入河北,河南与大运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淡化。

    除了运河河道改变,元代开始出现的行省制度,也被后来的明清所继承,明清时期,各省的轮廓已基本定型,而大运河刚好夹在了山东与河北交界之地。



    为了有效管理京杭大运河而进行的换地

    明清时期,由于对海运整体上比较禁锢,因此内河漕运备受重视,大运河的作用尚且还是非常重要明显的,当时甚至设置了专门的漕运总督。

    不过,时移世易,晚清时期的大运河已经淤积非常严重,河道不断变窄,水位不断下降,航运能力急速下降。

    与此同时,由于海运的迅速发展,内河漕运进一步衰落,大运河也更加没人理会。

    清朝没了之后,军阀混战硝烟不休,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没工夫再去维护整修大运河,使得原本极其兴盛、作为南北水运要冲的大运河,彻底没落。

    近代的中华大地风云变幻,十分动荡,自然也无人有心情有能力再去管大运河,直到建国后大局已定,大运河才迎来新生的机会。



    而这个时候不仅仅是大运河,黄河、淮河、洪泽湖等水域问题都面临着亟需治理的处境。

    为了治理黄河,当时还专门组建了平原省,经过两年多的强势治理,黄河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与缓解,接下来就是大运河与洪泽湖的问题。

    由于大运河的中北段分属山东与河北,两省的辖区犬牙交错,其实,这是个大问题。

    由于大运河河段的归属不明确,而且大运河这种水体出现问题,无法明确责任,自然相关的各方都不想费神管理,互相推诿,这对于大运河的治理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在1952年,山东将自身的东光、吴桥、南皮、盐山、庆云与宁津六县划给了河北,作为交换,河北将自己的恩县、夏津、武城、馆陶与临清五县划给了山东。

    如此一来,大运河的河段归属就一目了然,谁也不能再借口推脱,大运河的治理进入了正轨阶段,经过数年治理,大运河的运力恢复明显。



    与此类似的换地活动在当时很普遍

    山东与河北之间进行换地,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对于大运河进行治理,而那时候类似的换地案例还非常多。

    为了治理洪泽湖,安徽将盱眙、泗洪交给了江苏,而江苏将萧县与砀山交给了安徽。

    为了治理黄河水患,1949年在山东、河北与河南交界处组建了平原省,而黄河治理初见成效后,1952年裁撤平原省。

    而平原省撤掉以后,原本属于河北省的东明、长垣、南乐、清丰与濮阳五县纳入了河南,而河南将涉县、武安县与临漳县交给了河北。

    河南的三个县与河北的五个县面积大致相当,五县多是肥沃平原,而三县虽然山区很多,却拥有大量矿产资源。

    河北与河南的边界就此确立,而河南换来的东明县,在1963年为解决山东河南交界处的水利问题,最终交给了山东。



    另外,平原省撤掉之后划入山东的范县,也在1964年交给了河南,到1978年析出范县东部组建台前县,河南与山东两省的边界也就此确立。

    在当时,各省之间的换地是非常频繁的,建国初期各省的轮廓,大多与如今有所不同。

    有些是为了治理水患之类,比如山东、河南、河北之间的换地,还有安徽与江苏换地。

    有些是为了经济的发展,比如上海与浙江之间的换地,还有将广东钦廉四属划入广西。

    这些换地活动的目的,归根究底还是为了方便管理与长远的发展,毕竟大家都是一家人,把内里的地换来换去,还是为了大家庭的未来。

    河北与山东之间进行的换地,最终使得大运河的治理非常有效,原本没落了的大运河重新焕发了生机,如今再次成为我国重要的水运要道,对各方发展都是很有利的。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