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唐玄奘原型为唐代高僧(历史上的唐玄奘是个什么样的人)

    栏目: 百科 日期:2023-07-28 18:01:22 浏览量(来源:小柳

    [摘要]历史上的唐玄奘是个什么样的人?唐玄奘(602年-664年),又名陈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学者、译经家和旅行家。他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曾经在长安大学学习,并成为一...

    历史上的唐玄奘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玄奘(602年-664年),又名陈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学者、译经家和旅行家。他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曾经在长安大学学习,并成为一位出色的修行者。在他25岁左右时,他开始翻译佛经,他带领了一个团队前往印度寻找更多的佛经,历时近20年,行程万里,经历了许多艰苦困难,最终带回了大量珍贵的佛经。

    唐玄奘是一位具有强烈信仰和敬业精神的人。他虽然是一位和尚,但并不只关注佛教,而是对佛教、儒教和道教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作品《大唐西域记》对中印文化交流的研究做出了很好的贡献,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之一。他的一生致力于促进佛教和文化的传播,成为了中国和印度文化交流的使者。

    唐玄奘在西方的旅行期间,不仅翻译了许多佛经,还广泛交流了印度和中华文化。他在印度结交了许多著名学者,例如那烂陀和阿底峡等人,并与他们探讨佛教经典和印度文化。在回到中国后,他将这些文化知识传播给了更多的人。

    此外,唐玄奘还推广了佛教思想和实践,他通过开办寺庙、建筑佛像、组建僧团等方式来弘扬佛教。他也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对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

    唐玄奘的贡献被后人称为“玄奘之功”。他的旅行和翻译工作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和佛教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影响深远。他也是历史上一个具有崇高精神追求和信仰之人的典范,被后人称为“南北圣僧之祖,历史文化之友”。

    历史上的唐玄奘是个什么样的人?

    受吴承恩《西游记》及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影响,唐玄奘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就算放到世界范围内,唐僧的故事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因受艺术作品的局限影响,大多数人所知的仅为神话故事中的玄奘。历史上真实的玄奘与神话还是有着很大的分别。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史料记载,对比《西游记》原著小说,对这位旷古绝今的高僧生平进行浅显的了解。

    《西游记》讲述唐初玄奘前往印度取经的故事,与史实与着本质的区别。区别首先体现在玄奘的出身上。历史上的玄奘,俗家名陈袆,祖籍陈留(今属河南开封一带)。陈袆高祖陈湛,官至北魏清河太守;曾祖陈钦,曾任北魏上党太守、征东将军,爵位南阳郡开国公;祖父陈康,最风光时任北齐礼部侍郎;父陈慧,做过陈留、江陵县令——祖上门楣可谓风光至极。玄奘幼年失去双亲,随其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十三岁时得到大理寺卿郑善果的器重,被破格录用。小说中的玄奘出身由来,相信大家在荧幕之上已经“复习”过很多次,此处不再赘述。

    区别之二,在于取经的目的。

    《西游记》描绘的西天取经,一则是如来传经,二则是破灭唐帝心魔,可说唐僧前往西天,一来是为帝王分忧,二来谋求己身“修成正果”,所扮演的角色,实在是一个传经、取经的“使者僧”。妖怪食唐僧肉而长生不老则更像是一个逆向的夺宝冒险故事,齐天大圣等强力打手的加盟,则更丰厚了小说的故事性、趣味性——其实已经完全背离了历史的路子。历史上,玄奘之行,到印度取经,是周游天下,遍寻名僧以求师,是玄奘在大量研究佛学经典上的求索之路,“遗教东流,六百馀祀,……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两道。纷纭争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匠决。”他所以西行,求的是佛理,求的是本性,是为了解决中土佛教存疑、争议而行进。小说中唐僧西行,实是诸方推动的结果,有观音点化,佛祖鼓励,有皇帝需求,而历史上玄奘西行,则完全是个人自觉的行为,两相对比,小说中唐僧虽是善行代表,却不及玄奘普渡、求索的志向。

    从返程来看,小说中的唐僧已经走上人生巅峰,肉身成佛,回归东土轻而易举,回国之际甚至有皇帝前来迎接,而玄奘的返程,却要比西行还要困难了许多,至少他带回来的经书,不是没有重量的。

    自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八月始往西行,至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起返程,再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前后共达十九年。奔波劳碌,已经使得玄奘在身体素质上大为下降。

    公元664年,玄奘仅因摔了一跤,虽是极轻微的擦伤,却仅六日便与世长辞,与小说实是完全相反的结局。

    玄奘在回归长安后至其辞世前夕,前后长达十九年都投身于佛经的翻译。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