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帝乙生三子,长子是微子启,次之微子衍,为什么要传位于三子纣王

    栏目: 百科 日期:2023-07-23 10:01:39 浏览量(来源:小戚

    [摘要]帝乙生三子,长子是微子启,次之微子衍,为什么要传位于三子纣王?感觉应该是被纣王联合太史摆了一道。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微仲衍和帝辛(纣王)都是王后所生,纣王为老...

    帝乙生三子,长子是微子启,次之微子衍,为什么要传位于三子纣王?

    感觉应该是被纣王联合太史摆了一道。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微仲衍和帝辛(纣王)都是王后所生,纣王为老三。本应都算作嫡子,尤其是微子作为嫡长子,又有贤德之名,帝乙本想立为太子。

    然而,吊轨的来了,太史以微子启出生之时母亲还未被立为正妻为由,认为其应为庶子,不应算作嫡子。

    说是吊轨,夏、商之际正是公天下向家天下转变之际,宗法制度本来就在草创阶段,继承方式也多有改变。

    商朝历史上还实行过兄终弟制度,也就如现在沙特王室试行的继承制度。

    但这种情况的结果是一群年轻力壮的兄弟排队等着继承王位,兄弟相残频繁发生,导致国家动荡不安。

    为了避免,商朝的继承制度才逐步转变为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

    也就是说商朝根本就没有祖宗家法,没有因循守旧的必要因素。

    而太史提出的母亲在妾时所生为庶子这一观点,这一条比之后面封建社会发展严密的宗法制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好歹后世正妻还可以领养妾室之子计为嫡子。

    因此我认为,纣王和太史利用了商朝宗法制度的不完善和引起的诸多変乱教训,以及商朝日渐式微的趋势,使帝乙接受用更加严格的继承规则来作为维护国家安稳团结的手段,从而立了纣王为太子。

    帝乙生三子,长子是微子启,次之微子衍,为什么要传位于三子纣王?

    我们在看封神榜的时候,知道商纣王的父亲就是商君帝乙,并且他还有两位哥哥,分别是微子启和微子衍,也就是说商君帝乙有三个儿子,然而纣王又是最小的一个儿子,那么帝乙为什么要把王位传给他呢?

    历史上记载微子启是一个非常贤明的人,纣王在位时,因纣王奢靡,就时常劝谏他,并说他这样下去早晚会亡国;见纣王不听劝,微子启就气得离开了纣王。

    后来周武王灭商后,又将微子启官复原职,仍封他做一方诸侯,把商朝的旧都商丘赐给了他,就这样微子启成为了宋国的第一代国君。这件事足以证明微子启不仅贤明,而且在百姓的心中地位崇高。

    然而比起暴掠、昏庸、奢靡的商纣王,如此贤明的微子启不是胜过他数倍吗?为何帝乙还要传位于三子纣王?不仅如此,微子启还是属于长子身份,并且他和纣王还是一母所生,传位给纣王如何说得过去呢?

    根据《左氏春秋》的记载,微子启和纣王是一母所生,但是他们的母亲在生微子启时还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妾,等到生纣王的时候才成了王后,因此微子启的只能叫长子,而不能叫嫡长子。自古都是立嫡不立长的说法,因此纣王继承了王位。

    《史记》中也和上面记载的差不多,但不同的是他们并非一母所生,微子启母亲是妾,纣王母亲是王妃,因此纣王继承王位,这与刘邦的长子刘肥和次子刘盈的故事有点相似。但终究说的是微子启不是嫡出,因此他无法继承王位。

    但所谓的“立嫡不立长”的说法是出自周礼,而商朝是在周朝以前,所以这个说法很有可能是后人根据周礼才这么写的。

    除了嫡出这个条件,我认为帝乙传位给纣王的原因更多的还是他自己的能力。如果没有能力,帝乙肯定不会把殷商交给他。《封神榜》中描述了纣王年轻时就能举起一棵大树,显然力大无穷。

    其实不只是这一个优点,纣王的能力胜过微子启。《史记》记载纣王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敏捷,接受能力超强,而且力大无穷,能徒手与猛兽格斗。

    并且让纣王怠政而荒淫无道的原因正是他的这些优点让他骄傲自负,纣王认为他的智慧足以拒绝臣下的谏劝(聪明),他的话语足以掩饰自己的过错(口才),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威猛)。

    这就是帝乙传位于纣王的真正原因,可以说微子启虽然贤明,但在纣王还没有骄傲的时候,他是比不过纣王的。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