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丧葬文化有哪些?人死下葬前为何要停放3天?“头七”指什么?一丶中国丧葬文化有哪些?中国的丧葬习俗比较复杂多样。根据记载,早从周代开始,传统的丧葬,就有了一套...
中国丧葬文化有哪些?人死下葬前为何要停放3天?“头七”指什么?
一丶中国丧葬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丧葬习俗比较复杂多样。根据记载,早从周代开始,传统的丧葬,就有了一套比较完整而繁杂的流程。不过,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丧葬文化,其丧葬习俗礼仪,更是繁多且不尽相同。
过去不同朝代和民族的丧葬礼俗也有很大差异,汉族人讲究入土为安,所以实行的是传统的土葬。

而少数民族由于信仰不同,丧葬形式可谓多种多样。有天葬、水葬、火葬、树葬、悬棺、崖葬、二次葬等,都体现出了华夏民族丧葬礼俗的多样性。

华夏民族人民的丧习以土葬为主,同时有送终,报丧,吊唁,报庙,入殓,出殡,下葬等古老的丧葬习俗大体相一致 。“百里不同风,十里俗不同”。
比如传统丧葬中,不同地区有圆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等习俗。所谓的圆坟就是指从出殡日开始算到第三天,需要到墓地上梁、上香、摆供品、烧纸钱等。

报丧。上述事务完毕,即派人向亲友报丧。报丧者不论晴雨,均须右腋倒夹雨伞一把(说死者灵魂可藏于伞内同去),俗称“倒夹报死伞”。这个特殊的标志,便于路人和亲友识别,也便于报丧者一路方便。
破孝。是对吊唁人,裁分孝服、孝布。子女着重孝(孝服或宽长的孝布(女婿配腰布),一般亲友三尺头布(现在多送白毛巾),俗称称“撕孝布”。需提前准备,人到即送。

守灵。报丧之后,子女、晚辈披麻戴孝(麻皮儿束腰,头裹白布,白布幔鞋。鞋幔和头布染不同颜色,区别辈分),不离灵堂。直到正式下葬,要昼夜守护在灵床左右,一边哭哀,一边不间断烧纸。
吊唁。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于死者 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在外的晚辈到家先要灵前跪叩、哭悼,然后披麻戴孝。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边瞻仰边哭悼。远一点的亲友,瞻仰之后烧张纸,行三鞠躬礼即可。有新到亲友吊唁,子女要陪哭、跪礼;

亲友吊唁,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以往贫穷时多时烧纸、蒸馍、白面,亲近的还送生鸡、生肉,多少因人而论。现在多为烧纸、烟酒、鞭炮、现金等;期间,一盘或两盘“响器(唢呐队),不停吹奏。来人吊唁、入殓、下葬悲曲激荡催人泪下,中间一般吹奏喜曲缓解悲伤;
亲友前来吊唁,主家会当面告知答谢宴日期(以往因条件有限,一般当日只吊唁不待客,参忙人员大锅饭一碗端。正式待客需等到死者“五七(三十五天)”。现在条件好了,多数定在下葬当日中午。

关于待客丧宴,也是“全场儿”(四荤四素八个盘,六个大件八碗汤),过程和内容与我写的《古老盆地那古老的婚嫁习俗》中描述的基本一样。只是死者的娘舅家人要坐主席,饭后娘舅家人还要与死者家属商定死者配偶、遗属的赡(抚)养、死者头周年待客等事宜。当然,也有老娘舅等对不孝子女的最后一次、最严厉的教训。

报庙。下葬前一晚,由长子或承重孙打幡,率领众子众孙及亲友一行到土地庙“报庙”。传说阎王爷管人生死,土地爷是他手下的地方官,死者鬼魂见阎王前,先在土地庙暂留。报庙就是告知土地爷:死者明日要前往阴间(现在没了土地庙,一般都是报到家门三岔路口)。
民间有“三魂七魄”的说法,认为人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

此外,还有说法认为,逝者死后,从去世日开始算起的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

也正是如此,传统的丧葬习俗中,包括了“烧七”的习俗讲究,即每隔七天作为一个祭日,共49天。在烧七的时候,逝者的家门口大门前需要挂白纸灯笼,以此表示家有要守孝。头七在家里设灵牌,祭拜,其余的六七,都要到逝者的坟地里烧纸钱。

二丶人死下葬前为何要停放三天?
很多人都相信,人死亡后的某个短暂时间里,还会留念人间,舍不得亲人朋友爱人。有时候,所见的死亡,也许并非是真正的死,“诈尸”这种诡异的现象,你我应该都没有见过,姑且也不好说是不是存在。但是人被宣告了死亡,最后还活过来的例子倒是存在,大家也听过,熟悉不过。

由于古代的医疗水平低,人们出现假死的情况,在没有精细的医疗科技的检查支撑下,人们很容易就被误诊了。为了避免发生大错,于是就有了人死后,要停尸一段时间的习俗。

所以,为了预防没死的人被当成死人给埋了,人们就会将遗体停尸一段时间后,再入殓。一般会放三天。遗体放到棺材里,称之为入殓(或大殓),一般来说人死后的第三天,就要举行大殓礼。当然,最早的时候,这个停尸的时间也并不是三天,可能有七天。

人死后,停尸三天,预留给亲人朋友和逝去的亲人道别、哀悼的时间,基本合适。所以,人死后停尸3天看似迷幻诡异,其实是有一定的现实道理的。
现代一般停三天。

三,头七是指什么?
民间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所以在祭祀时以“七天”作为计算单位。从人死后开始算,每间隔七天就需要祭奠一次,叫做“做七”,而最早的前7天,则被称为“头七”。

中国丧葬文化有哪些?人死下葬前为何要停放3天?“头七”指什么?
以前是实行土葬,现在是实行火化,以前土葬要比火化停放的时间长一些,因为土葬要等亲戚赶到见面才装棺。现在火化人一死就急着要火化,虽然火化环保又节约土地,但火化要比过去土葬抬埋还费钱。
农村人死抬埋需要择吉日,按照农村唯心的话来说,人死抬埋的时间不能有冲兙,就看抬埋那天的日子吉利不吉利。人死在家停放的时间长短,是由抬埋那天的日子所决定的,不是说那天抬埋就抬埋。
人死在家停放的时间有长也有短,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有些高寿的老人死了,家中有孝顺的子孙就希望多停放几天,家庭条件好的就有意要多停放几天。
还有些是凶死的叫短命鬼,连家都不得停放的,就要快快火化快快抬埋了。在家的时间也是根据气候条件决定的,比如说,冬季就可以在家的时间长一些,夏季就可以在家的时间短一些,因为夏季人死尸腐烂不宜久停放,还有的是因为日子将就不了,由择日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