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二战时英国还在用转轮手枪?从军事理论的角度讲不通,只能说是英国人的刻板吧。一、英国曾经侵略埃及、苏丹、阿富汗等落后地区,左轮手枪在远距离当然比弯刀好用。那...
为什么二战时英国还在用转轮手枪?
从军事理论的角度讲不通,只能说是英国人的刻板吧。
一、英国曾经侵略埃及、苏丹、阿富汗等落后地区,左轮手枪在远距离当然比弯刀好用。那时候又没有成熟可靠的半自动手枪,都靠所以在侵略战争中建功立业的老军人及其后羿,对左轮手枪是有感情的,就像我们明知道54性能不如92,可是拥趸依然众多(我也是大54忠粉)。而且作战时,只有军官配备左轮枪,士兵是没有的(除非自己家有钱自己买),左轮枪是身份的象征,所以英国人对于老枪有很固执的爱好,抵触变革,有如二十世纪也坚持戴大高帽拎文明棍以显示“绅士风度”。

二、一战中左轮枪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战是一场古老的战争,依然是堑壕战。冲锋者与防守者动不动就需要在狭窄壕沟里白刃肉搏。此时左轮枪作用巨大,敌人端着刺刀冲过来,一枪打倒,但要是卡壳了,可能不等排除故障,刺刀已经捅过来了。所以刚刚出道还不完善的半自动手枪就不受信任,官兵宁可用经受过布尔战争等各种侵略战争考验过的老枪,卡壳了可以直接扣扳机打下一发,确保火力持续性。

三、一战的英国老兵们很多参加了二战。但是在此期间因为近二十年的休战,没有用过半自动手枪,毫无概念,也不信任。所以老兵们保留了用左轮枪的习惯,成了一种固执的传统。其实我们能理解,倘若我们的老兵们上战场,在从没有用过191的情况下,恐怕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要一把81杠。
所以落后的左轮枪就成了英国人的一种传统而不是军事需要,和礼帽、文明棍、烟斗一样,是一种“绅士”用品了。


为什么二战时英国还在用转轮手枪?
图片上是英军二战期间营连分队主要使用的武器,除了大名鼎鼎的里.恩菲尔德步枪、司登冲锋枪、布伦轻机枪…外,9和10是英军的两型自卫手枪,韦伯利左轮和自动装填手枪。
韦伯利左轮和自动装填手枪设计年代很久远,是在一战之前就装备到部队的,但后者性能不佳,机械联动不顺畅,在射击时经常出现卡壳现象,作为自卫手枪的使用,在战场上距离敌人也就5~10米之间,手枪卡壳就意味着死亡,一枪不能制敌,敌人会几个健步冲过来一刺刀就把你挑死在战壕里了!
所以自卫手枪要求的就是动作可靠和相应的威力大,可靠:就是枪基本上在任何时候都能打得响;威力大就是:拒止和停止作用好,打在敌人任何身体位置都能让他倒地不起,自卫手枪必须要做到这两点。
英国人通过多次对比试验后认为左轮手枪比较适合上述两点,左轮手枪最大的优点就是即便是卡壳了也能迅速的转动弹巢,极短时间内发射第二发子弹,而不像自动/半自动手枪那样卡死后需要退壳才能打第二发,而当你退壳的时候敌人的刺刀已经到了…。对于装弹量,英国人也做了比较,当时的自动/半自动手枪都是单排弹匣,最多装8发子弹,虽然左轮手枪少了2发,但作为自卫武器,少2发不碍事的,战场上手枪开枪的机会本来就很少,如果是敌人蜂拥般的冲破防线,机枪都不管用了,手枪也起不到自卫的作用,这个时候只能是撒丫子逃跑。
所以,用左轮而极少用自动装填手枪,英国人是通过对比后决定的,这也与后者机械性能太差有关,后来美国军援了不少M1911大威力手枪后,英军当中带手枪自卫的人数才略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