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萧太后是辽朝的一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她与辽景宗耶律贤合葬在乾陵,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北镇的医巫闾山下。乾...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萧太后是辽朝的一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她与辽景宗耶律贤合葬在乾陵,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北镇的医巫闾山下。乾陵在历史上曾经被盗掘六次,其中第一次是在宋徽宗时期,金人完颜阿骨打率军攻打辽朝,将乾陵中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后来又有南方的盗墓贼、日本人、东子等人对乾陵进行了盗掘,最后一次是在2003年。
萧太后的寿衣,全名叫做“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简称黄金寿衣,是一件十分珍贵的文物,据说价值比金缕玉衣还高。它是由纯金打造,包含头冠、上衣、手套、捍腰、裤子、靴子、覆面,总重量超过一万克,由一万多根金丝制造而成,上面还镶嵌着许多精美的宝石。黄金寿衣的制造工艺非常高超,每一根金丝的直径只有0.1毫米,编织在一起之后,孔隙匀称似机杼,排列细腻如锦缎,上面还有各种精美的图案,比如凤凰逐日、缠枝莲花等。
这件黄金寿衣是萧太后死后穿的衣服,在她被下葬在乾陵时放入了墓中。但是由于乾陵被多次盗掘,这件黄金寿衣也被盗走了。1995年,它出现在辽宁文物市场上,并以惊人的三十五亿成交。但是有人说黄金寿衣其实不是萧太后的陪葬品,而是从别处流传过来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种说法是,黄金寿衣其实是从西域传来的,并不是辽朝本土的制品。因为黄金寿衣上面的图案和辽朝的风格不太相符,而且辽朝没有制作黄金寿衣的传统和技术。有人认为黄金寿衣可能是萧太后从西域得到的礼物或者战利品,并不是她自己定制的。也有人认为黄金寿衣可能是从别处盗来的,并不是萧太后原本穿着的。
但是这些说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一种推测而已。目前还没有发现其他类似于黄金寿衣的文物,也没有发现其他地方有制作黄金寿衣的记录。而且萧太后作为辽朝最高统治者之一,她的地位和财富都是无人能比的。她在生前就十分奢侈,喜欢金银珠宝,因此她的陪葬品也十分丰富。除了黄金寿衣之外,还有金银器、玉器、珍珠、玛瑙、琥珀、翡翠等等。这些陪葬品都是辽朝时期的艺术珍品,反映了辽朝的文化和审美。
但是由于乾陵被多次盗掘,这些陪葬品也大多散失了。只有少数的一些,在文物市场上出现过,或者被收藏在博物馆里。比如说,萧太后和辽景宗的皇冠饰件、萧太后的凤袍、萧太后的画像、萧太后的玉牌等等。这些文物都是非常珍贵的,可以让我们了解萧太后的形象和风采。
而黄金寿衣则是最为重要的一件文物,它不仅展示了萧太后的尊贵和富有,也展示了辽朝的工艺水平和文化特色。它是一件无价之宝,也是一件国宝级别的文物。目前,黄金寿衣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对公众开放展览。如果您有机会去北京,您可以去看看这件奇迹般的寿衣。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萧太后其人不用我多说,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她是和慈禧、武则天等并称的最著名的三大“女皇帝”之一,当然这里的女皇帝要打上引号
萧太后陪葬品——堪比慈禧
萧太后和慈禧很像,做了几十年的“太上皇”。其实她是辽国第五位皇帝的老婆,皇帝驾崩的时候,儿子十二岁,所以她才可以垂帘听政。
然而再厉害的女人,都有死掉的一天。萧太后以57岁的年龄去世,虽然生前没有慈禧这么奢侈,而且也要比慈禧有能力的多。但是他的儿子为了“纪念”母亲,陪葬品堪比慈禧的规模。
那么后来情况如何?惨!太惨了!比慈禧还惨!慈禧被盗了一次,萧太后被盗了五次,个中情况到低如何?价值34亿的寿衣为何没人动?今天给大家分析下!
墓穴比慈禧惨——盗墓贼五次光顾
时间回溯到1971年,富屯乡龙岗子村何有成书记号应当时的号召深挖洞,搞防空。但是在挖掘防空洞的过程当中,发现了辽代皇帝的墓葬群。
随后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相关专家,等到专家赶来的时候,发现已经为时已晚。因为绝大多数的辽代皇帝墓都被盗墓贼光顾过,但是因为时代的特殊性,并没有对其进行抢救工作。
所以这件事情就被耽搁了,其实这还不是重点,关键是这处墓葬群面积太大了。因为虽然都知道此处来自辽国皇帝,而且有着四位皇帝外加一位萧太后。
但是墓葬群南北有200公里,东西150多公里。别说是当时的技术条件,就算是放到现在,想要把它完全开发保护起来,也不知道10年内可不可以完成。
保护发掘工作非常难,但是盗墓工作相当简单。从辽代皇帝墓葬群建成,截止到目前为止,大型的盗墓活动超过五次,小型的更是不计其数。
公元1119年,辽国墓葬群(指代四个皇帝墓葬群,下同)表面的建筑物,被当时的金兵毁灭一空,两座皇帝陵墓被盗。
后来金国迁都汴京,原先辽国的旧址再次陷入荒废阶段。大量来自南方的盗墓贼来到此地,整个皇帝陵墓洗劫一遍,好东西基本上都没了。
中间虽然经历了长时间的平静,但是到了民国初年的时候。由于天下大乱,辽国墓葬群的居民将此地的陵墓又重新翻了一遍,能卖的全部卖了。
1931年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前夕,他们打着调研的幌子,再次把辽国皇帝墓葬群重新洗劫一遍。
1994年到1999年,某一个知名盗墓集团,又将此地以撒网的方式,把所有的墓葬群又被洗劫一空。
据说在2003年还有一次盗墓行动,但是由于之前几次盗的太干净了,最后基本上什么都没找到。
辽代墓穴陪葬品频繁出现在古玩市场!
其实如果说是盗墓行动的话,最早的两次金兵盗墓并不能算在其内。因为实在是太久远,就算是盗了出来,最后又能有几件留得下?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期,全国各地经常出现来自辽国墓葬群的陪葬品。但是据说都是来自金兵所盗,到底是真是假不清楚,不过却引起了一股辽国古玩热。
并且从1991年开始,有非常高质量的文物自称是萧太后的陪葬品,开始出现在各大古玩市场。比如说萧太后生前皇冠饰件(1991年)、萧太后凤袍(1993年)、年萧太后黄金寿衣(1995年)。
萧太后金寿衣价值34亿?
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萧太后金寿衣,但是一定听说过金缕玉衣。这是流行于汉朝时期的皇室陪葬品,因为古人迷信玉通灵,死后穿戴可以保持身体不腐。
目前全国发现的已经有几十件之多,最出名的是中山靖王刘胜分金缕玉衣。以制造精美、玉器品质高级等著名,据说价值24亿。但是萧太后的金寿衣到底什么情况?为何价值34亿?
可能很多人都见过金缕玉衣,是完全将整个人包起来。但是你可能猜不到,萧太后的金寿衣竟然是短袖。而出土于同时期的各种金寿衣当中,基本上都是长袖长裤。
为何出了萧太后这样一个意外?历史上并没有只言片语,我们从他衣服上进行分析吧。
黄金上衣: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
衣无领,只有宽18厘米半月形弧颈。半月形弧颈口,袖口,前对襟边,衣服下摆都有或窄、或宽金片锤嵌的金边。
颈口,袖口,都嵌的是宽0.5厘米的窄边;前对襟边,衣服下摆锤嵌的是宽5-3厘米錾花金边。对襟边錾刻的是两旁金珠纹中间缠枝莲纹;
当然这里只不过是介绍一部分,还有其他的一些特点,我在这里不再详述。除了这些最基本的样式,上面还绣有“凤凰逐日”、“缠枝莲图案等图案,都是表达着美好的祝愿。
但是和金缕玉衣不一样,整个衣服包含着道教和佛教的思想。也是因为萧太后信奉道教,他的儿子却信奉佛教,所以才把这件衣服做成佛道两家糅合的形式。
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并不能解释为何萧太后的寿衣是半袖。我们不妨作出大胆假设,因为在古代的思想当中,金寿衣可以保住灵魂甚至是尸体不腐。
然而萧太后是属于升天,如果做成长衣长袖,则是阻止了其升天的过程。而且在他升天的过程当中,金寿衣还要变化成西王母的鹤氅。鹤氅需要扇动翅膀,如果是长袖长裤会影响飞行。
为何一件短袖可以价值这么高?
先说做工和用料:
全衣为金丝编织,孔隙匀称似机杼,排列细腻象锦缎,未见丝毫断头接结。重3240克,共抽取近万根长约一米、径约0.1毫米的金丝织布状织成。
而且整个衣服的绣制方法,采用的是早已经失传的古刺绣手法。单独是在做工和用料上面,就已经价值十亿左右。而且上面绣有的各种花案和手法,又可以给他增上几个亿。
再加上他是出自萧太后的陪葬品,或者是说穿在身上。如果她只是一般的王公贵族,可能并不值得。关键是萧太后的名声太响亮,又无形中给他增加了十几亿。
就好比说这件衣服如果出自武则天身上,其实也是这个价格。不过也有点不可信,因为当初给出这个估价的是一名文物专家。如果是好几人同时联名的话,可能还有一定程度的可信度,一家之言实在是太过片面。
还有很多人说的没被动过,关键是在第一次金兵光顾的时候就没了。后面盗墓贼就算是有通天的功夫,也不可能有机会去动它。
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当中,也不知道这件衣服到底是怎么保存的。也没有人清楚他到底是怎么流动在市场上面的,总之来说处处都充满了诡异。虽然墓葬群埋了这么多皇帝,但是由于被盗情况实在是太严重。到现在都没能申请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唯独的几个申请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地方,也因为长期缺乏打理,实在是太过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