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蔡文姬 曹操(蔡文姬才貌双全,为何曹操只能垂涎却不敢有非分之想)

    栏目: 百科 日期:2023-04-16 20:00:14 浏览量(来源:小凤

    [摘要]蔡文姬才貌双全,为何曹操只能垂涎却不敢有非分之想?公元192年,在满目疮痍的长安城内,蔡文姬在家中被一群匈奴人拖上了马,成为了战利品,远赴苍凉的大漠。她别无选择...

    蔡文姬才貌双全,为何曹操只能垂涎却不敢有非分之想?

    公元192年,在满目疮痍的长安城内,蔡文姬在家中被一群匈奴人拖上了马,成为了战利品,远赴苍凉的大漠。

    她别无选择,只能迎着猎猎的寒风和漫天的黄沙,亦步亦趋地走过茫茫险途,穿过迢迢恶水。胡人的马上还悬挂着男人的头颅,马后捆绑着的是与她有相同命运的女子。

    蔡文姬名蔡琰,字文姬。她自幼聪颖异常,六岁能辨琴,十二岁书法已得父亲真传,十四岁诗书礼乐无不通晓,三十岁创作的《悲愤诗》是我国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命途多舛。年幼时,因为父亲议害大臣,大不敬,被判处弃市,一家人被流放。

    后来,蔡邕又遭小人诬陷,为了保命不得不流亡他乡。在路上,妻子去世,蔡邕与女儿蔡文姬相依为命,整整逃亡了十年,历经苦难,最终回到了陈留郡。

    回到故乡后,蔡邕潜心著书,蔡文姬待嫁闺中,命运的齿轮刚刚回归正轨,可谁又能想到,来自京城的一场政治阴谋将他们卷入了绝望的深渊。

    那么,等待蔡文姬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呢?她为何会与这场政变扯上关系呢?她与曹操又是什么关系?曹操为何会将她嫁给董祀?

    这一切,都要从那场宫廷政变开始说起。

    01

    离乱

    公元189年八月,大将军何进入宫诛杀宦官势力,却遭反杀,宦官张让趁乱劫持汉少帝刘辩逃至北邙山,眼见追兵临近,他悲愤地说道:“我等灭绝,天大大乱啊!”随后,投河自尽。

    与何进接应的董卓姗姗来迟,得知汉少帝被劫持,于是率军连夜奔至北邙山,将汉少帝迎回皇宫,一场外戚与宦官引发的宫廷政变就此落下帷幕,然而一场诡局又悄然滋生。

    镇压宫变后,董卓表面上一副纯臣做派,将汉少帝迎回了皇宫,但是背地里却野心勃勃,想要独揽东汉皇权。他明白,想要征服百官,控制朝廷,必须先掌握强大的军事后盾。

    初到洛阳时,董卓部署的兵力不足三千,为了给洛阳的群臣一种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军队晚上偷偷溜出洛阳,第二日再浩浩荡荡地进城。

    战鼓震天,旌旗猎猎,俨然是千军万马,源源不断。然而,这样的假象终究只能迷惑一时。为此,董卓又派遣手下去离间何进的弟弟与其部下,让他们拼杀,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事情也如董卓预期的那样,他不费一兵一卒就收编了何进兄弟俩的军队。紧接着,他又派心腹大将吕布杀掉执金吾,接收了京城所有的防卫部队。

    至此,董卓不仅拥有大量的兵力,还掌握了洛阳的直属部队,完全具备了左右朝廷的军事基础。

    有了强大的军事后盾,董卓开始有恃无恐。他先是迫使朝廷罢免了司空刘弘的职务,自己取而代之。之后,为了进一步独揽皇权,他更是废除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

    立了刘协为新皇后,董卓又借故杀了少帝,毒死何太后。通过对王室最高阶层人员的更换和处理,董卓控制了整个东汉王廷。

    董卓是东汉末年权势滔天的大军阀,他有一支以凉州人为主体,兼杂胡人和汉人的混合军队。据《三国志》记载:

    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

    初进洛阳的时候,他见城中富足,便放纵手下到处烧杀抢掠,羞辱妇女,将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

    控制东汉政权后,他残忍不仁的性格更加凸显。

    一次,在阳城抢劫时,董卓麾下的一队羌兵将城内所有的男子都杀了,还割下他们的头颅排在车辕上,还掳走了大批妇女和财物。

    为了敛财,他还派吕布洗劫了皇家陵墓和公卿坟冢,他的这些暴行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董卓想要拉拢名士为自己撑场面。

    于是,他想到了蔡邕。在当时,蔡邕的口碑极好,他不仅有旷世逸才,还非常孝顺,曾衣不解带地照顾生病的母亲三年,母亲去世,他又在坟前结庐为母守孝。

    这样好口碑的大儒,真是董卓洗白自己的最好人选。于是,他急忙命手下将蔡邕召入京师,准备让他担任祭酒一职。

    然而,经过十年流亡的蔡邕只想过平静的日子,拒绝了董卓的示好。谁知,董卓的手下便以蔡文姬与全族的性命为要挟,逼迫蔡邕入京为官。

    一代大儒生逢乱世是一种悲哀,他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蔡邕的才气和在儒士中的影响力是他的资本,可也因此被绑上了董卓的贼船。

    蔡邕的到来让董卓十分高兴,他先是任命蔡邕为祭酒,后又不断地升迁他的官职。短短三天的时间,蔡邕便历遍三台,官拜左中郎将。

    公元190年,蔡邕已然成了董卓跟前的红人,被封为高阳乡侯,平步青云。可是,他的女儿蔡文姬却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不幸。

    一年前,蔡邕回到陈留郡后,便为蔡文姬选了世族名门家的公子卫仲道为夫婿。卫仲道是一位出色的青年学子,娶了蔡文姬后,两人也是琴瑟和鸣,举案齐眉。

    可惜天妒良缘,一年后,卫仲道得了肺痨,离开了人世。卫母将儿子的死全都归在了蔡文姬身上,让她背上了无子、克夫的恶名。

    在卫家,蔡文姬每天都要承受婆婆的粗鄙谩骂,身心俱疲的她写信告诉父亲,她想回家。可是蔡邕却在回信中让蔡文姬好好孝顺公婆,在卫家度此余生。

    然而,蔡邕的回信并没有打消蔡文姬回娘家的念头,她不想一辈子被困在宅院里,更不想成为一个沾满铜臭、俗事缠身的大家宗妇。

    于是,她没有告知父亲,自己偷偷带着嫁妆回到了陈留老家。而此时,洛阳正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以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各地州郡牧守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地方豪强也带着私兵响应,自此正式拉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董卓得知消息后,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此事遭到了太尉黄琬、司徒杨彪的反对,却反被董卓罢官。之后,董卓更是借机杀害周毖、伍琼以泄愤。

    迁都途中,董卓动用军队一路驱赶,胁迫上上百万的洛阳百姓西迁关中,由于途中粮食匮乏,互相拥挤,死伤者遍布,如同人间炼狱。

    更甚者,为了防止百姓逃回洛阳,董卓将整个洛阳城以及近两百里内的宫殿、宗庙、民居全部焚火烧毁,昔日兴盛繁华的洛阳城瞬间成了一片废墟。

    蔡文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东汉祚衰,天地不仁,宦官弄权,外戚摄政,腥风血雨笼罩着全国,时有英雄义士应运而起,高举正义的旗帜。

    然而,赶走了豺狼,却迎来了虎豹。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设计诛杀董卓,朝廷上下一片欢腾。之后,王允接替董卓把持朝政,他逐渐暴露的野心开始让朝野上下惶恐不安。

    一日,王允召蔡邕前来会面,两人不知不觉说起了董卓。蔡邕说起董卓的死,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叹息,王允见状,勃然大怒,不由蔡邕分辩便将他押至廷尉处问罪。

    最终,蔡邕冤死狱中。

    短短三年时间,蔡文姬遭受了亡夫丧父之痛,饱受了战乱流离之苦,命运从未怜惜过这个弱女子。面对命运的不公,她曾痛心疾首地写下: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离乱,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若是命运的苦难止步于此,大概蔡文姬也不会光照千古。

    公元192年,董卓死后一个月,他的旧部叛乱,兵围长安,杀死王允,挟持汉献帝,中原大地再次陷入混战,民不聊生,这也给南匈奴南下创造了机会。

    也正是这一年,在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的长安城内,蔡文姬在家中被一群蛮人拖上了马。这一年,她只有19岁,却被作为战利品,远赴苍凉的大漠。

    她别无选择,只能迎着猎猎的寒风和漫天的黄沙,亦步亦趋地走过茫茫险途,穿过迢迢恶水。胡人的马上还悬挂着男人的头颅,马后捆绑着的是与她有相同命运的女子。

    在风沙中,队伍不断驱马西进,直入函谷关。蔡文姬回望着来路,故乡早已不见,她目光黯淡,迷茫不清,饱受摧残的身体如同烂泥。

    多年以后,蔡文姬回想起这段痛苦的经历,愤然写下: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曾经,她是一个活在梦境中,过着食花饮露、抚琴品茗,把风花雪月当人生的女子。如今,她却写下这样字字泣血,句句是泪的写实诗句。

    在北去荒漠的路途中,数以万计的人被劫掠。监管的胡人不允许她们聚集在一起,哪怕遇到自己的骨肉至亲,哪怕心中有千言万语,也不敢说上一句话。

    因为这些胡羌士兵只要有一些不满意,就会恶言辱骂,拳脚相加,甚至随意杀害。对他们来说,这些汉人的命并不需要顾惜。

    望着这群残忍的施暴者,看着惨遭蹂躏的汉人,蔡文姬痛苦地悲鸣道:“苍天啊苍天,我们为何要遭受这样的罪过?”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是啊,她曾是那样一个灵动的女子,如今却在战乱的铁蹄下饱受谩骂,毒打。那一路的沙漠之行,无数女子被折磨而死,蔡文姬却在痛苦和凌辱加身时如野草般活了下来。

    她曾在《胡笳十八拍》中这样写道: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她并非贪生怕死,也不是不知廉耻,她只想活着,活着回到她的国家,她的故乡,落叶归根,她到死也不能埋尸异国。

    都说,千古艰难唯一死,在那样的境遇下,活下来更难,然而,关山路遥,故土茫茫,谁又能来拯救蔡文姬那坚强而无辜的灵魂呢?

    02

    归汉

    东汉末年,烽火连年不休,在这场野心勃勃的男人们不择手段的权利角逐中,充斥着阴谋、强权和血与火的较量。

    坐在高堂的男人们从不会俯身去怜惜因战乱而饱受摧残的女人们,她们成了战争的牺牲品,或死亡,或成为战利品,被献上强者的床榻。

    十九岁的蔡文姬也没有逃开这样的命运!据《后汉书·列女传》记载:

    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

    有人说,蔡文姬成了左贤王的王妃,也有人说,蔡文姬不过是左贤王的女奴。然而,不管是以何种身份,蔡文姬都是不屑的。

    她只想要回家!站在穹顶之下,看着茫茫大漠,那个曾经文雅的中原女子此刻却无比刚烈!

    可是,无人能听见蔡文姬的呐喊,她的命运已然注定。此后,蔡文姬开始了长达十二年鞍马毡幕的异邦生活,期间,还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孩子。

    时间的车轮碾压而过,十二年后,物是人非,激荡归于沉寂,当内心守望的信念越来越虚幻时,希望却又再出现了。

    曾经父亲的好友,那位乱世枭雄曹操派遣使者,带着金银欲将她赎回去。一边是故土的召唤,一边是孩子的哭泣,蔡文姬难以抉择。

    可是,这由不得蔡文姬选择,她的命运从来都是被安排好的。蔡文姬哀叹着自己身似浮萍的命运,她不禁回想起她与曹操的相识。

    那一年,蔡文姬与父亲刚刚结束长达十年的逃亡生涯,回到故乡。也是这一年,父亲蔡邕得到董卓的重用,家中名士云集。

    在这群人中,有一个蔡文姬命中无法绕开的人,他就是时任西园八校尉中典军校尉的曹操。蔡邕与曹操两人志趣相同,爱好同尚,思想性格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两人交往甚密。

    因为常到蔡府做客,曹操也见识到了蔡文姬的才华,对他十分欣赏。然而不久后,曹操却突然不再登门了,蔡文姬也被父亲送回了陈留老家准备出嫁。

    那时的曹操已经野心毕露,锋芒初现。他加入了关东联军,任代理奋武将军,讨伐董卓。不久后,联军内部发生分歧,互相火拼,至此解散。

    公元192年,曹操出任兖州牧,设奇伏,昼夜会战,将黄巾军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

    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后又助袁绍打败刘备。第二年,曹操六百里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

    战场上一路凯歌的曹操并不知道,这一年,好友的女儿蔡文姬落入了南匈奴之手。

    公元208年,官渡之战后,曹操击败袁绍,以雷霆手段肃清了袁氏残余势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战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也奠定了天下三分的雏形。

    这一天,闲来无事的曹操突然相依了自己的知己好友蔡邕,于是他问身边的董祀道:“你可知蔡邕?”

    董祀恭敬地回道:“下官怎会不知,蔡先生是当世大儒,其所书碑刻的熹平石经立于太学门前,成为一日千人竞相摹写的经典。当年下官只是垂髫小儿,无缘一睹一代名儒的风采。”

    曹操听罢,叹息道:“伯喈兄旷世逸才,当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可惜,被奸人所害,死得太冤了。”

    当年,董卓被杀,蔡邕因一声叹息招致杀身之祸。为了完成汉史的编写,他请求黥首刖足,留下有用之身,各名士大夫也多方奔走营救,却仍未阻止王允的屠刀落下。

    曹操想起那个才华斐然的女子,在陈留那样的战乱之地,她该如何生存。念及此,曹操便命人前去打听,才得知蔡文姬已经被被掳至匈奴为奴十余载,一代枭雄曹操也是唏嘘不已。

    于是,他派遣使者,带着重金将蔡文姬赎了回来。

    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董)祀。

    很多人认为,曹操大发善心将蔡文姬赎回来是看中了她的美貌,这种猜测其实是没有根据的,他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统一大业。

    曹操赎回蔡文姬或许有一部分是因为与蔡邕的知己之情,而更多的则是想借机想地方政权炫耀自己的实力,更重要的是,他想让蔡文姬完成其父亲留下的《续后汉书》。

    当时,北匈奴战败,向西迁移,南匈奴理所应当地适应时局,附庸了曹操。南匈奴单于被扣为人质,所部一分为五。曹操遂以金壁为重礼,派出使臣,欲赎蔡文姬归汉。

    在棍棒加甜枣的攻势下,左贤王不得不放人,而面对曹操的强权,虽然有两个幼子牵绊,但蔡文姬也不敢说不。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在车轮辚辚转动中,蔡文姬踏上了归汉之路,戈壁大漠,漫漫黄沙,寒风怒号,北雁哀鸣,一路景象无比苍凉。

    来时的路与归汉的路在眼前重叠,蔡文姬望着此情此景,写出了乐曲《胡笳十八拍》,这首曲子的每个音符都是这个不幸女子的苦难倾诉。

    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

    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

    一个月后,流落在外十二年的蔡文姬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故乡。可是,故土断壁残垣,故居凄凉萧瑟,族人皆已故去,只留她一人孤苦无依。

    为了给蔡文姬一个依靠,曹操将她许配给了时任屯田都尉的董祀董祀本不愿娶蔡文姬,但他也知道,违背曹操意愿的后果他承担不起,只好勉强接纳了这门亲事。

    董祀出生名门,官至屯田都尉,顾名思义是管理屯田事务的官员,这个官职独立于郡县之外,是专为供应军粮而设立的。

    董祀的官职虽然不大,但是直属于曹操和曹操领导下的司空和丞相府领导,可见董祀地位不低,并且十分受曹操的重视。因此,曹操为蔡文姬选择的夫婿也并无不妥。

    不久后,两人便在曹操的安排下成了亲。然而,蔡文姬的第三段婚姻是注定不会幸福的。

    她两嫁之身,还为左贤王生了两个孩子,也许她曾经貌美如花,但是,大漠的风沙磋磨了她整整十二年,曾经的似水红颜也不免过早老化。

    而董祀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正值鼎盛年华,一表人才,无缘无故被曹操逼着娶了一个年长自己十几岁的女人为妻,内心更是郁闷不已。

    就这样,两人磕磕绊绊地生活了一年。这一年中,董祀对蔡文姬不冷不热,有时还会出言讥讽她,但是蔡文姬从未计较过,只要拥有平静的生活,她就满足了。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婚后第二年,董祀便得罪了曹操,犯了死罪。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

    得知这个消息后,蔡文姬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她流落匈奴十二年,生别亲儿,跋山涉水回到中原,家没有了,无依无靠的她只能选择再嫁。

    虽然董祀对她不好,但总归有个家啊!

    董祀被判死罪的时候正值深秋,蔡文姬身着白衣,蓬头赤足,一步一拜求见曹操,希望曹操能够赦免董祀的死罪。

    曹操见蔡文姬如此,惋惜道:“董祀犯有死罪,你一介大儒之女,为他如此低声下气,丢了脸面可值得。”

    蔡文姬悲愤地说道:“丞相,民妇母亲早逝,父亲为奸人所害,我的族人皆因战乱死于屠刀之下,我那两个远在大漠的孩子此生都无再见的可能。我知董祀不喜我,可他是民妇此生唯一的依靠,还请丞相饶他一命。”

    曹操闻言,却仍坚持道:“我虽同情你,但判决文书已经发出去了。”

    蔡文姬叩首道:“丞相,您的马厩里良马何止万匹,手下的猛士多如树林,何不派一骑去救董祀临死之命呢?文姬将感激不尽。”

    曹操听蔡文姬如此说,不免也心软了,于是说道:“好吧,你坎坷历尽,如今这样求我,本相就暂且饶他一命,来人,赐董夫人头巾、履袜,把董祀召回来吧。”

    蔡文姬将董祀救出后,有感于自己的命运,满怀悲情地写下了《悲愤诗》: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一次,曹操在闲谈中表现出对蔡文姬家中藏书的渴望,蔡文姬便告诉曹操,家中原有的四千卷藏书在战乱中已全部遗失。

    曹操听罢,失望至极,可她听说蔡文姬还能背出其中的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蔡文姬见状,便凭借着自己超凡的记忆,背出四百篇,亲手缮写,文无遗误。

    之后,蔡文姬又与三曹七子一起共同构成邺下文人团体,用诗歌反映社会动乱与民生疾苦,慷慨悲歌,以风骨著称。

    几年后,蔡文姬和董祀夫妻看透世事,双双逆洛水而上,在风景秀丽、林木繁密的山麓过期了隐居生活,从此举案齐眉,白首不离。

    归隐后,蔡文姬为董祀生下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史料中也再也没有了蔡文姬的痕迹!

    03

    最后

    东汉末年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在那个英雄纵横、智慧角力的男人世界里,蔡文姬这个女人因自身的才气在那段历史中大放异彩。

    虽然,战乱、杀戮让她背上泰山一般的重负,丧父之痛、骨肉离别之情让她在所谓的民族大义面前无处安身。

    她一生三嫁,命运何其坎坷!但是,她以顽强的信念,坚韧的精神,在乱世中活出了自己的契机。

    即使战乱将她的人生碾碎成粉末,也未曾压弯她的尊严和骄傲,她从不屈服于命运。苦难给她的不只是伤痛,还激发出了她的创作情怀。

    虽然,留存在世的作品只有《悲愤诗》和音乐《胡笳十八拍》,但后人对她的评价极高,称她的才华压到了汉代才女卓文君。

    在那个只属于枭雄和王权的东汉末年,蔡文姬用自己的坚韧留下了独属于她的风骨!

    蔡文姬才貌双全,为何曹操只能垂涎却不敢有非分之想?

    公元196年,17岁的蔡文姬,被匈奴掳走强占。12年后,曹操花重金将她赎回,但蔡文姬说:“我只当正妻。”


    蔡文姬,名琰,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才女。

    她的一生,命运凄惨,3次嫁人,都算不上好归宿。


    蔡文姬的父亲,名叫蔡邕,是东汉最著名的学者,精通音律、书法、数学、天文等。董卓为了请他,几次屈尊、敬爱有加,曹操也是他的至交好友。


    在父亲的熏陶下,蔡文姬6岁就能分辨断弦,12岁又得书法真传,14岁时精通诗书礼乐。


    《后汉书·列女传》:“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曹操对她垂涎三尺,听闻她被掳去匈奴12年,连忙用金银玉璧把她赎了回来。


    赎回蔡文姬后,曹操看着亭亭玉立的她,两眼放光,可迟疑半天,他还是不敢对她有任何非分之想。


    最后,曹操把她嫁给了小小的屯田都尉董祀。




    曹操为何不敢对蔡文姬有非分之想?


    要说清楚这件事,还得从蔡文姬的早年经历说起。


    坎坷的第一次婚姻


    蔡文姬的第一任丈夫,名叫卫仲道。


    这是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


    卫仲道是谦谦君子,其所在的卫家,也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蔡文姬出嫁时,年仅16岁,父亲蔡邕颇受重用,日子非常美满。


    《蔡伯喈女赋》:“在年华之二八,披邓林之曜鲜。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然而,好景不长。


    婚后1年,卫仲道咳血而死,蔡文姬被遣返娘家。此时,她的父亲蔡邕感慨董卓之死,被王允下狱致死。


    这一年,蔡文姬才十七八岁,却丧父又丧夫,只能独自返回老家陈留。


    但命运的捉弄还没有结束。




    公元196年,董卓的部下相互猜忌,混战四起,南匈奴趁乱插了一脚,到处搜刮抢劫。蔡文姬不幸被匈奴左贤王掳走,这一走,就是12年。


    史书中,蔡文姬这一期间的记载仅有寥寥数语:


    “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取自《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传》)


    从史料的记载来看,蔡文姬被掳走后,就跟着左贤王,在匈奴生活了12年,还生下了2个孩子。


    或许,这样的日子,对一般人来说,还算可以。比如当年大明战神朱祁镇,被瓦剌掳走1年,得到了瓦剌太后的照顾,这个瓦剌太后,就是被掳走的明朝子民。


    但蔡文姬接受不了。


    她喜欢汉文化,有自己的坚守和信仰,哪怕在匈奴贵为王妃,她也觉得自己和奴隶没什么差别。




    蔡文姬的痛苦,可以从她的作品中看出来。


    在她的《悲愤诗》中,直接怒斥匈奴人“少义理” “人似禽兮食臭腥”。


    在被匈奴掳走之前,蔡文姬养尊处优、徜徉在文化的海洋之中,可到了匈奴,她就活在了痛苦之中。


    她厌恶被俘虏、厌恶被强迫,更厌恶随处迁徙不得稳定的生活。




    公元207年,曹操以重金将她赎回,蔡文姬很感激。


    她终于可以逃离匈奴的生活,可以回到故乡了。


    临行时,她的两个孩子嚎啕大哭,舍不得母亲走,可最终,蔡文姬还是狠心上了马车。


    我想,12年的匈奴生活,已经磨平了蔡文姬的孤傲。


    此时,若曹操提出要娶她为妻,蔡文姬应当不会拒绝。


    可曹操盯着蔡文姬,看了许久,话锋一转,把她嫁给了自己手下的一个屯田都尉。




    曹操不喜欢蔡文姬吗?还是他介意她此前的两段婚姻?


    我想,曹操喜欢蔡文姬,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曹操不娶蔡文姬,也绝不是介意她之前的经历。


    毕竟,曹操素来爱人妻,他对女人的理念,就是除去“我生者”和“生我者”,其余无不可。


    那么,曹操为何不娶蔡文姬呢?




    曹操不娶蔡文姬的真正理由


    曹操是个爱色之人,能阻止他将蔡文姬纳入后院的,只有更大的利益。


    简单来说,把蔡文姬嫁给别人,对曹操最有利。


    其一,曹操欣赏蔡文姬的才华,不想埋没她


    曹操喜欢美女,虽然蔡文姬才貌双全,可在匈奴12年,她的美貌应该打了不少折扣。




    所谓相由心生。


    蔡文姬经历丧夫又丧父,后被匈奴掳走,在痛苦中挣扎12年,再跟随匈奴部落迁徙,风吹日晒,皮肤早已受摧残。


    此时,她至少30岁,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朝气蓬勃、灵气逼人的小女孩了。


    在曹操眼中,蔡文姬的容貌吸引力很低,但他欣赏她的才华。


    因为经历过磨难,蔡文姬的文学作品,可以吸引很多文化人的共鸣。


    当时,北方初定,曹操正想着要搞文化建设,蔡文姬说最好的助力之一。


    如果把蔡文姬收入后院,势必会埋没她的才华。




    其二,曹操花重金赎回蔡文姬,是为了扭转自己的形象


    曹操,是个懂得权衡利弊的乱世枭雄。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面前,他可以毫无顾忌地放弃美色。


    曹操和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好友。


    在《后汉书》的记载中,曹操花重金赎回蔡文姬,是不忍好友仅剩的血脉受苦。


    《后汉书·列女传》: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后来,曹丕也肯定了父亲的这个意图,即,赎回蔡文姬,是因为曹操和蔡邕的感情很好,不忍心他的女儿在匈奴受苦。


    “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令使者周近持玄玉璧于匈奴,赎其女韪……”(取自《蔡伯喈女赋序》)


    表面上来看,曹操救蔡文姬,是因为顾念旧情。


    但实际上,曹操还有其他目的。




    当年,蔡邕在狱中死亡后,“缙绅之儒莫不流涕”,蔡邕家乡的人也纷纷为他画像,主动祭祀。


    某种程度上说,蔡邕是当时文化人的风向标。


    当年起兵时,曹操为树立威信,杀了不少文化名人,孔融就是其中之一。


    这样的杀戮,让曹操的名声极差。


    此时,曹操统一了北方,还想继续扩张统一,必须要搞文化事业,也要挽救自己的名声。


    赎回蔡文姬,利用蔡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是曹操的算盘。


    此时,他若将蔡文姬纳入后院,“顾念旧情”“爱才惜才”的名声,极有可能演变为“好色”“昏庸”。


    因此,不管曹操有多欣赏蔡文姬,也不会将她纳入后院。




    其三,蔡文姬是聪明人,不会愿意嫁曹操


    虽然曹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蔡文姬面前,但蔡文姬内心深处,并不愿意嫁给曹操。


    蔡文姬少有才名,骨子里藏着倔强,她非常清楚曹操的算盘。


    而嫁给曹操,对她而言,不过是从狼窝换到虎口,依然是奴隶一般的日子。


    当时,曹操的女人一大堆,卞夫人更是牢牢掌握了正妻的地位。


    嫁给曹操,蔡文姬只能当妾,而在那个年代,妾的地位,和奴隶没什么区别。


    蔡文姬舍弃了匈奴的2个孩子,为的,绝不是换个地方寄人篱下。




    蔡文姬和曹操的博弈


    曹操很识趣地给蔡文姬选了董祀。


    董祀是个管着几百人的屯田官,为人也不太上进,但老实稳定。这算不上一个很好的归宿,但满足了蔡文姬的全部要求——稳定、正妻。


    这是聪明人打交道的默契。


    当然,蔡文姬结婚后,和曹操的博弈并没有结束。


    后来,董祀犯下了死罪,蔡文姬去找曹操求情,曹操的做法耐人寻味。




    第一步,面对蔡文姬的求情,曹操没有请她去里屋谈,反而召集众人,在大庭广众下商议。


    《后汉书》: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焱皆为改客。


    按照常理,求情枉法,都要暗箱操作。


    但曹操偏不,他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看见,自己是如何善待蔡邕之女的。




    第二步,在交谈过程中,曹操强调自己爱惜贤才,可以免掉董祀的死罪。


    然后,他发现蔡文姬没有穿鞋子袜子,又来了一番长辈的嘘寒问暖,给了她鞋袜、头巾保暖,表现自己的长者关怀。


    《后汉书》:擐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末.赐咀头巾履袜。




    第三步,两人开始了明确的博弈。


    曹操问:“你家里是不是有很多失传的典籍,你还能回忆起来么?”


    蔡文姬回答:“亡父确实有四千多卷书,但是已经全部失散找不到了。我脑子里记得不少,大约有400多篇!”


    曹操:“那我就派十个人记录,帮助你回忆时写下来。”


    蔡文姬:“男女有别,给我纸笔,我可以自己写下来。”


    《后汉书》: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日:“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夸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留:“夸当健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日:“妾闭男士之飘。礼不素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就这样,曹操免除了董祀的死罪。


    在这个过程中,曹操在众卿面前,表现了自己爱才惜才、关爱晚辈,然后传达恢复文化建设的决心。


    而蔡文姬,是他最好的工具人。


    这种价值,是曹操将她纳入后院,所没有的。


    蔡文姬也是聪明人,她知道自己的价值,换来了丈夫的回归。




    写在最后


    在《三国演义》中,蔡文姬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她只出场了一次,还是在别人的口述中,只有不到200字,概括了她的一生。


    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蔡文姬,在正史中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她的一生,传奇且凄惨:


  • 作为女人,一生三嫁,生活不如意;


  • 作为母亲,与亲子生离……


    或许,正因为经历磨难,她才能写出一系列著名作品。


    有句话说得好:上帝关了你的一扇门,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为你打开一扇窗。


    如果此时你正在经历磨难,别放弃希望,也许命运的礼物,就在下一个拐角。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上一页12下一页